核心提示:臺灣不是一個國名,而日本方面從政府到民間卻屢屢拿它來作文章,這不是「正名」,而是「反正名」,其撩撥兩岸關係的居心昭然若揭。
文/ 李中邦(臺灣)
日本視臺灣為「日本的生命線」,非常忌憚兩岸關係和合。儘管現在蔡英文當政,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陷入緊張、冷對抗狀態,但日本插手分化兩岸的動作,沒有因此而放鬆,反而變本加厲地落井下石,最近在玩的一招就是「正名」。
日本的操作很細膩、很會挑時機,去(2016)年12月21日西非的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與臺灣斷交,5天後的26日與大陸建交,臺灣對外關係剛受挫折,正需要外國友人送點溫暖,兩天後的28日,日本在臺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InterchangeAssociation, Japan)就宣布,從2017年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Association)。臺當局對此表示歡迎,說這能反映該協會在臺作業的「實質內涵」、「臺日關係朝正面發展」。
協會更名但仍屬民間性質
1972年9月是日本政策轉向選擇與北京建交,而跟臺灣斷交的,當年12月成立屬民間機溝的「交流協會」作為與臺灣交流的窗口,扮演如同「日本大使館」的角色,其人員絕大多數是外務省等部會的官員轉任,擔任臺北事務所所所長者皆在別國曆練過大使。不過,日本顧慮到大陸的「一中原則」,未將日本兩字冠上去,45年來沒變,這回則是一下子將日本、臺灣並列在名稱上。
名稱就算改了,交流協會的性質並未改變,它還是民間的,然而,卻給了獨派、綠營莫大的想像空間。綠營媒體得意地稱,此為斷交後「最大突破,日方首次正視臺灣存在,回應臺灣人『使用臺灣名稱』的願望,也顯示日本願以『國對國』模式處理對臺關係的決心」,又說「日中友好」不復存在,可知,光是加了4個字,他們就大受鼓舞。
大陸當然強烈不滿,要求日本堅持「一中原則」,不要向臺灣及國際社會發出錯誤的訊息,不要給中日關係製造麻煩。固然,日本不是第一個更改駐臺機構名稱的國家,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BritishTrade and Cultural Office, BTCO),前年即改成「英國在臺辦事處」(British Office),可是,英國遠在西歐,對臺灣的影響有限,英國改名,不大會引起注意,相對的,臺日鄰近,關係密切,臺灣又存在濃濃的「日本情結」,日本國內也有支持臺獨的勢力,因此,日方任何動作都容易扯動中日臺三方的神經。
鎖定東京奧運推「臺灣」
必須注意的是,日本不單是對臺機構在搞「正名」,日本民間也有團體在哄抬「臺灣」。在日本不斷推臺灣「獨立建國」、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右翼反中人士、「臺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2013年9月當國際奧會(IOC)宣布東京獲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時,就越俎代庖發起「臺灣正名」運動,2016年2月開始更在網路推連署以臺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的活動,同年10月10日,他在東京辦「2020東京五輪(奧運)臺灣正名集會」,召集日、臺團體,宣揚「臺灣就是臺灣」,不是ChineseTaipei (中華臺北),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為了掩飾他的攪和和幹預,他甚至顛倒是非說,臺灣叫「中華臺北」是政治,鼓動日本人、國際人士支持「臺灣正名」。
廣島亞運有例可循
日本利用運動賽事翻弄兩岸關係的伎倆以前也用過,1994年10月日本舉辦廣島亞運,未與北京、臺北事先協商,就逕自寄發參加開幕式的邀請函給李登輝,李登輝也立刻答應,擬作為突破「外交限制」的機會,此舉當然引來大陸反對,最後李登輝沒去成,將帳全算在中共頭上,臺灣朝野也跟著應和,讓兩岸莫名其妙結下梁子。
臺灣以「中華臺北」之名作為參與國際體育運動比賽代表團的名稱,是1981年3月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籤訂協議決定的,又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只要按規矩執行,根本不會有爭議。永山以外國人的身分介入臺灣「統獨糾葛」及奧運名稱,其實是「唯恐兩岸不亂」,要製造兩岸裂痕。只是,在臺灣有很多人吃他那一套。
東京奧運,日本是地主國,具有操作臺灣議題的優勢,由於這會牴觸國際間、包括日本所承認的「一中原則」,屆時勢必會再度引發兩岸、中日間的衝突,兩岸必須預為綢繆。
臺灣和菲律賓同為日本協助美國一起對抗中國大戰略的重要一環,可是,日本對臺灣不花一分錢,僅空洞的利用臺灣這兩個字,對菲律賓則給予1兆日圓經援,而臺灣親日竟能更甚於菲,臺灣對日本真是既「俗」又好用。
【本文源自臺灣《觀察》雜誌,作者系該刊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