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行為巧應對

2020-08-27 悠閒的王孫如意

孩提時代,大學時期,我們時常討論的有3種人:美女,吃貨,搗蛋鬼。搗蛋鬼往往給我們有深刻的影響,回想下,當時老師,家長和同學是如何對付他們的呢?是姑息縱容,還是簡單粗暴地對待,不同的對待方式,對他們的人生可能有不同的影響。

在一群人中,大部分人是普普通通,循規蹈矩,但總有一些搗蛋鬼,這時,大部分人會排斥這樣的異類。還有一種人,看的比較長遠,並不排斥,相信適當引導,該人必有大作為。

我兒子班上有個同學,上課經常刷前面女同學的辮子,爬廁所牆,大家都不喜歡他,給他貼了個壞學生的標籤。

這個同學家裡爸爸經常不在家,媽媽忙著上班,做家務,照顧他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對他的心理沒有足夠的關注,孩子就做各種出格的行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原因,理解並寬容孩子,這個孩子跟其他同學可能就會產生隔閡,頂著壞孩子的標籤過一輩子,這是非常可怕的。

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鼓勵中帶著希望,路走錯了,沒關係,再來,讓他們在做的過程中慢慢成長。

孩子的成長就像花,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孩子開花早,有的晚,只要靜等花開;也有的孩子一輩子都不開花,他是一棵樹,只要陪著他,等待有一天他成長為參天大樹。

水滸中的魯智深,當和尚後,吃酒打架無惡不作,其他僧人都不喜歡他,只有寺廟的智真長老寬容他,小事批評,不懲戒,給他機會,相信他日後定有大作為,相信智真長老一定是修為極高的大智者。

鄰裡吵架,一方被活活氣死。

高速公路上開鬥氣車,結果車毀人亡。

一輩子總會碰到這樣的領導,總是因為小事找茬,動不動就當著大家的面罵人,髒活累活都是你幹,功勞卻是他的。

要解決還是解恨,發脾氣很容易,拍桌子,瞪眼睛,問題更糟糕。對方如果發脾氣,就像拍皮球,氣越多,跳的越高。想解決,套用港劇的一句話,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受的氣,等氣消了再說。只能把情緒放一邊,想個方法,既解決問題,又不傷和氣,能用嘴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武力,能用外交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戰爭。

什麼輸贏,什麼恩怨情仇,什麼榮華富貴,什麼縱橫天下,最後都是過眼雲煙。變化才是永恆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過客,不用把這些事情看得這麼緊要。

相關焦點

  • Overstep the mark 行為出格、越界
    Overstep the mark 行為出格、越界 絕不應該有這樣的行為! I don't want to overstep the mark here, but I need to ask you about your family.我不想問得太多,但我需要問問你的家庭情況。
  • 「舉止出格」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那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舉止出格, 它的英文表達是:step out of line 舉止出格,行為欠妥,越軌Step out of line one more time, Peters
  • 父母越管教,孩子越不聽話行為越出格,原來家長們忽視了這個原因
    為什麼孩子會在學校裡有如此出格的不良行為呢這種無法控制的行為通常被誤解為憤怒或攻擊性行為。還有可能會因為孩子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焦慮,由於一些突發事件激發了孩子的對立或攻擊性行為。焦慮在學校環境中還會引發許多容易被誤解為多動症或挑釁行為的症狀。因為孩子的行為舉止是帶有攻擊性的,是外顯的行為,是我們第一時間捕捉到的信息。
  •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出格」行為?專家笑了,他們這是在拯救家庭
    其實往深層次分析,孩子的「出格」問題,其實是在喚醒父母!後來父母帶女兒去做心理諮詢,講述了女兒的叛逆行為,專家答應要幫助這個孩子。可是,專家也提出了一個要求,看起來很不合邏輯的要求:每次諮詢,全家人都要到場。這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為什麼給孩子治病非要全家人都到場。無奈在諮詢師的要求下,他們做到了。經過分析,他們才明白,其實孩子是這個家的拯救者。
  • 山西呂梁:讓女生深夜寫檢討校長被拘,出格行為被熱議,你怎麼看
    據調查,該校長(姑且這麼稱呼他吧)確實存在毆打學生,逼迫學生寫下流檢討書的行為,既有違師德,而且涉嫌違法,目前,已經被刑拘15天罰款2000元,後續問題仍在調查。管教學生卻落了一個行政拘留下場,這個校長冤不冤?近來,不少老師因為管教學生受到處分,引來很多人同情,認為盡職盡責丟掉飯碗很不值,也很委屈。
  • 爸爸和仨女兒在床上嬉鬧,「越界」行為引議論,網友:父愛出格了
    爸爸與仨女兒床上玩鬧,越界行為引爭論,網友:出格了在網上的一段視頻中,爸爸和一家人躺在床上睡覺,只見左手摟著妻子,右手摟著三個女兒,畫面非常的溫馨和睦,可以看出一家人生活的非常的幸福。這一幕讓人感覺好笑的同時又有些羨慕,不過也有一些網友發表出不同的看法,認為父親和孩子們的行為有些越界了,隨後引發了議論。
  • 寶寶有了分離焦慮 媽媽巧應對
    >寶寶有了分離焦慮 媽媽巧應對2016-01-25 17:50:0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他的眼睛會一再地搜索媽媽,看到時,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但只要媽媽一離開,寶寶就會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育兒專家表示,這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主要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成人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他的認知裡,物體離開久了就等於是完全消失,他必須感覺到物體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 小學生將鉛筆扎進女同學腳背:精神鑑定未出,出格行為不止一次
    其他家長稱,這種出格行為並非是第一次出現。屢次侵犯同學青島魯女士的女兒萌萌今年8歲。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同班一小男孩將鉛筆扎進萌萌的腳背,險些扎到韌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事後,男孩家長向受傷的女孩兒家庭道歉並賠付了醫藥費。
  • 兒童便秘巧應對
    11月19日13:30,上海市兒童醫院消化感染科主治醫師葛婷,和大家聊聊「兒童便秘巧應對」。Q:正常的排便習慣是什麼?心理行為訓練:排便習慣訓練一般在餐後30-60min,每次5~10min比較適宜。羅馬IV標準建議排便訓練開始時間為27月齡,並要在解除排便疼痛後開始。
  • 孩子對父母傾訴時,優秀父母巧應對,否則孩子覺得不被重視
    文/可馨育兒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因為他們在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總是能夠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語,並及時作出回應,那麼說的人從這種行為上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自然就會很高興。孩子對父母傾訴時,優秀父母巧應對,否則孩子覺得不被重視一位教育家曾經表達過這樣的結論:要想和孩子進行溝通,首先要做到耐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可馨育兒說,不會或不想傾聽,自然也就不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就沒辦法和孩子進行溝通。由此可見,傾聽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 父母教育不可太激進,嘗試接受孩子"出格"的想法
    他們對孩子的一些&34;行為,輕則訓斥,重則打罵。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用一些孩子不喜歡也不能接受的方式,懲罰孩子的錯誤。孩子由於年齡小,恐於父母的威優,於是選擇了乖乖地順從。事實上,這種思想和行為很可笑。試想,誰不是由父母撫養成人的?還有第三種父母,他們容易情緒激動,稍有不注意,就會說出一些違反自己本意的話,原本對孩子的關愛變成了埋怨和嘮叨。自己的辛苦、操勞,孩子不理解不說,還容易與父母產生隔閱、代溝,孩子再也不願意主動表現自己,更不願意與父母溝通、交流。
  • 寶爸抱著3個女兒入睡,「越界」行為引爭議,網友:出格的父愛
    >但當女孩成長至一定年齡階段,就開始具備性別意識,家庭及校園也會對其進行相關的性教育知識普及,即便是和親生父親的相處過程中,也會有需要迴避的行為舉止天天檢查監控時,看到畫面就發布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看著寶爸抱著3個女兒入睡,舉止非常親密,許多網友評論,這些行為太
  •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對自己的引導能力有信心的人,不會聲色俱厲地搞「激情教育」  一名高二學生偷換掉事先經老師把關的講稿,用「自己的聲音」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提出質疑。
  • 三伏天衣袖長過手背,總愛小偷小摸,治理孩子出格行為須從心開始
    你雖然現在偷的是一支筆,如果你不改正的話,繼續發展下去,誰知道你以後會偷什麼,你不知道偷盜行為是一種犯法嗎?當班主任了解了這個情況以後,他分析孩子行為出了原因。這個孩子是中途轉來的,他一時間沒有能夠跟班上的其他同學建立起友好的關係,還不能夠融入到那些同學之間去。所以就用這種方式去收買友情。由於其他的孩子也不懂得這些,就覺得你只要送給我東西,我就跟你玩,你不送東西給我,我就不跟你玩兒,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誰知他的這些小玩意是偷來的呢。
  • 父親和3個女兒同床:沒有界限的行為太可怕,網友:出格的父親
    於是有網友表示,這個父愛太出格,沒有界限的行為太可怕,希望這個父親能早日對孩子性知識普及。
  • 大學教師採用不雅圖片教授日語 出格操作成功讓自己丟了「飯碗」
    大學教師採用不雅圖片教授日語 出格操作成功讓自己丟了「飯碗」時間:2020-12-08 14: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教師採用不雅圖片教授日語 出格操作成功讓自己丟了飯碗 師者,為人表率,承擔的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的責任,還應當對學生以身作則,不能帶頭行不正之風。
  • 女大雖不避父,但是這些"出格"的父愛行為,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個女孩向廣大網友求助,女孩剛剛上初中,但是父親最近一些行為讓她感到很無助,原來父親每天早上不敲門就直接進她的房間,雖然爸爸是好心叫他起床吃早餐,但是女孩卻覺得這一個行為侵犯了自己的隱私。
  • 幼兒園老師只講孩子的缺點,巧用斯金納理論應對
    導讀:幼兒園老師只講孩子的缺點,巧用斯金納理論應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老師只講孩子的缺點,巧用斯金納理論應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班主任穿旗袍祝福高三學子,這樣的「出格」可以有
    還有人說,此舉是「有失師道尊嚴的耍寶行為」。然而,這些批評恐怕未必站得住腳。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經過較長時間備考,相信孩子們已經是相當緊張的了。在走進考場前,他們需要調整精神狀態,既需要保持適度的應激狀態,又需要適度的放鬆心情。男班主任在非常時刻的「另類」之舉,確實收穫了不錯的效果。當時孩子們看到「變裝」的班主任後,臺下幾乎沸騰起來。
  • 謹慎發布出格微博:患病老人公車上解手事後已道歉
    原標題:謹慎發布出格微博:患病老人公車上解手事後已道歉 獵奇。製圖楊仕成。  網友諒解老人行為  事發成都一218路公交車,老人事後已致歉,專家建議謹慎發布出格微博  華西都市報:昨日,一則「成都大媽在公交車上大便」的微博引發熱議。網友「@豆坨坨烏拉拉」發微博稱,當天早上9點過在218路公交車上,一位大媽肚子痛,在車上把垃圾桶當坐便器方便。微博發出後有人獵奇,有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