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大學時期,我們時常討論的有3種人:美女,吃貨,搗蛋鬼。搗蛋鬼往往給我們有深刻的影響,回想下,當時老師,家長和同學是如何對付他們的呢?是姑息縱容,還是簡單粗暴地對待,不同的對待方式,對他們的人生可能有不同的影響。
在一群人中,大部分人是普普通通,循規蹈矩,但總有一些搗蛋鬼,這時,大部分人會排斥這樣的異類。還有一種人,看的比較長遠,並不排斥,相信適當引導,該人必有大作為。
我兒子班上有個同學,上課經常刷前面女同學的辮子,爬廁所牆,大家都不喜歡他,給他貼了個壞學生的標籤。
這個同學家裡爸爸經常不在家,媽媽忙著上班,做家務,照顧他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對他的心理沒有足夠的關注,孩子就做各種出格的行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原因,理解並寬容孩子,這個孩子跟其他同學可能就會產生隔閡,頂著壞孩子的標籤過一輩子,這是非常可怕的。
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鼓勵中帶著希望,路走錯了,沒關係,再來,讓他們在做的過程中慢慢成長。
孩子的成長就像花,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孩子開花早,有的晚,只要靜等花開;也有的孩子一輩子都不開花,他是一棵樹,只要陪著他,等待有一天他成長為參天大樹。
水滸中的魯智深,當和尚後,吃酒打架無惡不作,其他僧人都不喜歡他,只有寺廟的智真長老寬容他,小事批評,不懲戒,給他機會,相信他日後定有大作為,相信智真長老一定是修為極高的大智者。
鄰裡吵架,一方被活活氣死。
高速公路上開鬥氣車,結果車毀人亡。
一輩子總會碰到這樣的領導,總是因為小事找茬,動不動就當著大家的面罵人,髒活累活都是你幹,功勞卻是他的。
要解決還是解恨,發脾氣很容易,拍桌子,瞪眼睛,問題更糟糕。對方如果發脾氣,就像拍皮球,氣越多,跳的越高。想解決,套用港劇的一句話,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受的氣,等氣消了再說。只能把情緒放一邊,想個方法,既解決問題,又不傷和氣,能用嘴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武力,能用外交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戰爭。
什麼輸贏,什麼恩怨情仇,什麼榮華富貴,什麼縱橫天下,最後都是過眼雲煙。變化才是永恆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過客,不用把這些事情看得這麼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