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對孟晚舟事件都怎麼說?他們也不能忍!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12月9日連續刊播評論《加拿大在當誰的「人權衛士」》《加拿大在「政治綁架」中充當急先鋒》。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轉載、引用。

境外媒體《國際銳評:加拿大在當誰的「人權衛士」》的轉載和引用情況如下:

12月9日至11日,BBC(英國廣播公司)、Press TV(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CBC(加拿大廣播公司)、Sky TG24(義大利天空電視臺24小時新聞頻道)、Yonhap News TV(韓聯社新聞臺)、Al Arabiyah(阿聯阿拉比亞電視臺)、Al Jazeera English(半島電視臺英語新聞頻道)、SBS South Korea(韓國SBS電視臺)、CNBC(美國NBC環球集團財經新聞臺)轉引了相關內容,西班牙國際電臺網站、義大利Radio We電臺網站(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葡萄牙裡斯本彩虹調頻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葡萄牙伊比利亞APP、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巴西聖保羅世界中波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土耳其經濟觀察網、印度《每日晨報》網站、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網站、泰國Like FM103電臺facebook帳號、約旦環球電臺facebook帳號、巴基斯坦中巴友誼調頻臺網站、尼泊爾Capital FM92.4網站、緬甸意見領袖媒體facebook帳號、奈及利亞《領導者報》網站、印尼Elshinta1電臺、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北歐時報》網站、歐聯華文網、歐華聯合時報網站、美國商業新聞網、《洛杉磯郵報》網站、《美洲商報》網站、《加拿大商報》網站、《非洲時報》網站、印尼《星洲日報》、西非在線網站、日本華商網、匈牙利《聯合報》網站、希中網等眾多境外媒體廣泛轉發。評論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著名民營企業華為CFO孟晚舟女士本月1日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應美方要求逮捕。當地時間星期五(7日),針對孟晚舟被拘押一事的保釋聽證會在溫哥華法庭舉行,長達五小時的聽證會沒有做出裁決,被推遲到下周一(10日)繼續舉行。

孟女士被捕並被拘押,在國際社會掀起一場龍捲風,引發了華為公司、中國民眾和中國政府的震驚和憤慨,也引起國際輿論的譁然和指責。這場龍捲風帶來的飛沙走石讓這麼幾個真相更加清晰地暴露在世界面前。它們會讓加拿大付出意想不到的沉重代價。

首先,一向以法律完備、公平正義自居的美國、加拿大將因此事件使其司法公正變成「皇帝的新衣」,其霸權和無賴的內核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早在6年前,美國國會報告稱華為的設備會對美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並禁止華為在美銷售電信設備。其後,華為曾打算重返美國市場,但終因美國政府阻撓而告吹。不論從哪個角度講,華為都談不上違反美國法律,對華為高管的調查和指控純屬子虛烏有。

對於加拿大逮捕孟女士的理由,據媒體報導,紐約東區檢方申請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的理由,是其涉嫌違反了針對伊朗的制裁禁令。華為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而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本身就違反國際法。今年10月3日,聯合國國際法院裁定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違反了兩國1955年籤訂的《經濟關係和領事權利友好條約》,初步裁決美國應立即停止針對伊朗人道主義物資及民航安全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制裁。這時,美國才意識到自己先打臉,隨即宣布終止該條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這是一個39年前就該作出的決定。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來對待一個法理上不沾邊的公司,其推行國際霸權和強權政治的「長臂管轄」愈發站不住腳。

作為主權國家的加拿大在執行美國司法申請時不可能不知情,可偏偏表示「這項決定當然沒有涉及政治層面的參與,因為我們尊重司法程序的獨立性。」這一表態讓加拿大「司法獨立」成為笑話和鬼話。難怪海外網民對加拿大政府「代美執法」行徑深為不滿,稱「加拿大就是美國的一條忠犬!」、「原本以為加拿大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現在看來不過是美國的僕人」、「為什麼美國的制裁能夠限制中國人跟伊朗的交易,還能在此人在加拿大時將其逮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歷史學家羅伯特·卡根曾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美國正在成為一個流氓國家」。看來,加拿大也加入了其中。

其次,加拿大肆意踐踏人權的做法暴露其人權領域的雙重標準,它正在成為人權保護行動的破壞者,在損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展。

《金融時報》援引美國一名前情報官員表示,逮捕孟晚舟的行動「太過激進」。在推特上,各國網民們對這一事件的評價是「綁架人質」、「不擇手段」等。有網友質疑,「美國是怎麼知道一個中國女人會從加拿大轉機的呢?美國和加拿大是否只跟蹤中國護照,或者每一個美國人都被監視?」眾所周知,加拿大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的情報機構聯盟「五眼聯盟」成員,成員內部實現情報信息與竊取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這就不難解答人們的疑問,也加重了人們的不安全感。更多人從孟晚舟被捕中感受到了基本人權被無情踐踏的威脅,也不知有多少人進入了被「五眼聯盟」要逮捕的名單中?西方自居的「人權衛士」又倒下一個。

第三,這是一場針對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定向打擊,加拿大在其中扮演「破壞者」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美國單方面制裁伊朗,加拿大政府是反對的。但當美國以此為藉口對付華為時,加拿大便俯首帖耳、言聽計從,其包藏的「禍心」和「私心」昭然若揭。華為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優秀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供應商之一,在5G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專利和技術。但在「意識形態」作祟下,加拿大正成為阻礙華為全球發展的絆腳石甚至「破壞者」。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加拿大安全情報服務負責人表示,外國幹涉和間諜活動是加拿大繁榮發展和國家利益面臨的「最大威脅」,加拿大或許會考慮禁止包括華為在內的一些「網絡威脅活動」。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一些國家開始用政治手段設置障礙。有網民稱,「如何贏得5G技術戰?逮捕你的競爭對手!」。少數國家一面公開高喊「公平競爭」,一面私底下耍著扼殺和搗毀「公平競爭」環境的伎倆,試圖保持自身競爭優勢。但歷史無數次證明,這樣的掙扎徒勞無益,受害者總能從逆境中奮起,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強的勢頭打破圍堵,甚至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四,加拿大這一逮捕行為引發中國社會高度關注,加拿大的形象一落千丈。

最近幾天,中國網民普遍質疑和譴責美加的行徑,聲援華為,強烈要求釋放孟晚舟。原本中國人對加拿大懷有好感,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當年來華幫助中國抗戰的故事。中加1970年建交是在現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父親皮埃爾·特魯多的任內實現的。賈斯廷·特魯多上任後,中國一度掀起「特魯多熱」,希望中加關係更上一層樓。2017年兩國旅遊互訪規模超過150萬人次並創下新紀錄,2018年被定為「中國—加拿大旅遊年」。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失去民心就傷了兩國交往的動力。加拿大這次逮捕和拘押孟晚舟女士,將給中加關係帶來相當深遠和持久的負面影響。

孟晚舟事件不僅影響中加關係,也給世界帶來不安。事件一出,全球股市與匯市遭遇震蕩。加拿大這一魯莽的拘捕行動,讓各國朝野震驚,加劇了市場的擔憂和恐慌情緒。加拿大非但撈不到好處、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賠了夫人又折兵」。華為公司和中國政府的態度是理性克制,卻又堅定堅決的。華為表示,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會最終會給出公正的結論。中國官方表示,加拿大警方應美方要求逮捕一個沒有違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國公民,對這一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並強烈抗議。中方已向美、加兩國進行了嚴正交涉,要求它們恢復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並警告加方要承擔由此造成嚴重後果的全部責任。

「立即放人!恢復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這是華為公司和中國政府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希望站在十字路口的加拿大政府和司法部門不要在背離公平正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眾多境外媒體引用、轉發上述「國際銳評」文章:

截至2018年12月11日,BBC(英國廣播公司)轉引相關內容44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PressTV(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轉引相關內容25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CBC(加拿大廣播公司)轉引相關內容15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Sky TG24(義大利天空電視臺24小時新聞頻道)轉引相關內容14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Yonhap News TV(韓聯社新聞臺)轉引相關內容14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Al Arabiyah(阿聯阿拉比亞電視臺)轉引相關內容10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Al Jazeera English(半島電視臺英語新聞頻道)轉引相關內容8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SBS South Korea(韓國SBS電視臺)轉引相關內容5次。

義大利Radio We電臺網站(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2018年12月9日轉發

土耳其經濟觀察網2018年12月9日轉發

約旦環球電臺facebook帳號2018年12月9日轉發

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網站2018年12月9日轉發

《洛杉磯郵報》網站2018年12月9日轉發

華人PT門戶網站2018年12月9日轉發

印尼《星洲日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香港《大公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境外媒體《國際銳評:加拿大在「政治綁架」中充當急先鋒》的轉載和引用情況如下:

12月9日至11日,ABC(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綜合頻道)、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Sky TG24(義大利天空電視24小時新聞頻道)、CNBC(美國NBC環球集團財經新聞臺)、NTV(俄羅斯全國電視臺)、Yonhap News TV(韓聯社新聞臺)、Al Jazeera(半島電視臺阿語頻道)、MBC South Korea(韓國文化廣播公司)、NRK 1(挪威國家廣播電視一臺)引用了相關內容,法國LCF電臺facebook帳號、《歐洲時報》德文網、西班牙國際電臺網站、義大利Radio We電臺網站(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葡萄牙裡斯本彩虹調頻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葡萄牙伊比利亞APP、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巴西聖保羅世界中波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土耳其經濟觀察網、印度《每日晨報》網站、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網站、奈及利亞《領導者報》網站、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北歐時報》網站、歐聯華文網、美國商業新聞網、《美洲商報》網站、《加拿大商報》網站、印尼《國際日報》《新報》、《非洲時報》網站、西非在線網站、匈牙利《聯合報》網站等眾多境外媒體廣泛轉發。評論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星期六(8日)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就加方拘押華為公司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樂玉成指出,加方以應美方要求為由,將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的中國公民拘押,嚴重侵犯中國公民的合法、正當權益,於法不顧,於理不合,於情不容,性質極其惡劣。中方強烈敦促加方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正當權益。否則必將造成嚴重後果,加方要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在這起「政治綁架」案中,加拿大充當的急先鋒的行為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就在幾個月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公開批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加拿大的鋼鋁產品大幅提高徵收關稅,稱「加拿大人彬彬有禮,通情達理,但我們也不會被人擺布」,並對美國採取了反制措施:不僅通過世貿組織對美國發起貿易投訴,更從7月1日開始對價值126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當時,國際輿論都視加拿大是一條血性漢子!

可就是這樣一條「不會被人擺布」的血性漢子,最近卻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奉命拘押在溫哥華轉機的華為公司負責人。其行為令人不齒,更令人不安。

美國知名財經記者諾切拉(Joe Nocera)在加拿大貝爾傳播旗下的英文財經頻道BNN Bloomberg上發文稱,「我們有一個詞來形容這種違反本人意志拘押某人、並對釋放該人設置前提條件的行為,這個詞叫做『綁架』。這是流氓團夥幹的,不應該是宣稱依法治國的政府所為。」他指出,作為一家不在美國營業的中國企業,華為無須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即便華為通過一家在制裁名單上的銀行同伊朗做生意,那過錯也在該銀行,而非華為;哪怕華為真的需要遵守美國的制裁措施,強制執行手段中也絕不包含拘押公司財務長這一條。諾切拉指出,所謂的違反了制裁規定的說法只是一種藉口,因為《紐約時報》說了,拘押孟晚舟只是美國政府為限制中國技術向全球推廣而發出的「一個警告」。

渥太華一位名叫杜海尼(Alex Duhaney)的讀者給加拿大最大的報紙《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寫信說,「我為我們的政府參與這一起綁架外國企業高管的行為感到深深的恥辱。如此無恥的行徑已經令現在的領導層蒙羞,也將把那些在海外營商的加拿大人置於危險的境地。」

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一直不遺餘力地在抹黑華為,污衊華為是間諜,是潛在的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但是,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加拿大並沒有禁止這家中國科技巨擘參與當地的重要項目。加拿大主要手機運行商的電信設施都有華為的產品,貝爾公司(BCE)與忒勒斯公司(Telus)都跟華為合作開發5G網絡,一些加拿大高校也跟華為建立了夥伴關係。

最近幾個月,加拿大政府為了拓展自身的貿易市場,正加緊同中國接觸,積極推動雙邊自貿協定的談判。在同美國、墨西哥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後,媒體紛紛報導了美方在新協定中設置的針對中國的「毒丸」條款,對此,加拿大外長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還特意給中國國務委員王毅打電話,親自解釋說加方將根據自身決定推進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協定談判。加拿大70多位專家撰寫了一份報告,為避開美國「毒丸」條款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建言獻策。上個月,首輪中加經濟財金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加拿大財政部長莫鈕(Bill Morneau)和國際貿易多元化部長卡爾(Jim Carr)與中國國務委員王勇共同主持。加拿大政府在聲明稱,「雙方重申了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加中經濟與貿易關係的承諾」。

然而,這一切的努力以及已經建立起來的合作如今因拘押中國公司負責人而陷入困境。加拿大艾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主任侯秉東(Gordon Houlden)表示,「整個事件對於我們而言是個壞消息」。經此一役,加拿大政府已經不太可能再讓華為繼續參與5G技術建設了,因為美國不會允許的。反過來,加拿大想同中國在某些領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的目標恐怕也難以實現了。加拿大網友們哀嘆,他們期盼的價廉物美的5G要泡湯了。不少人還呼籲加拿大法庭和政治家們要站起來,拒絕美國引渡華為公司負責人的要求。因為,所謂的「違法行為」根本就是政客們發明出來的罪名,目的是為了禁止其他國家/公司/個人之間的相互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莫須有」。

希望加拿大的司法機構和政府在這場「政治綁架」事件中別把自己也給綁架了。

眾多境外媒體引用、轉發上述「國際銳評」文章:

截至2018年12月11日,ABC(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綜合頻道)轉引相關內容935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轉引相關內容149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Sky TG24(義大利天空電視臺24小時新聞頻道)轉引相關內容12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CNBC(美國NBC環球集團財經新聞臺)轉引相關內容6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NTV(俄羅斯全國電視臺)轉引相關內容6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Yonhap News TV(韓聯社新聞臺)轉引相關內容5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Al Jazeera(半島電視臺阿語頻道)轉引相關內容3次。

截至2018年12月11日,MBC South Korea(韓國文化廣播公司)轉引相關內容2次。

2018年12月10日,NRK1(挪威國家廣播電視一臺)轉引了相關內容。

法國LCF電臺facebook帳號2018年12月10日轉發

葡萄牙裡斯本彩虹調頻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2018年12月9日轉發

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和facebook帳號2018年12月9日轉發

印度《每日晨報》網站2018年12月10日轉發

奈及利亞《領導者報》網站2018年12月10日轉發

《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2018年12月9日轉發

印尼《國際日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印尼《新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香港《大公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香港《文匯報》2018年12月10日刊發

相關焦點

  • 事件威脅全球動蕩,孟晚舟律師團隊:滙豐銀行配合美國構陷孟晚舟
    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6月15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聽證。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備忘錄。2013年8月22日,孟晚舟在香港向滙豐銀行的一名銀行高管做了PPT演講,這份PPT此後被滙豐轉交給美國,並成為了加拿大法庭認為孟晚舟欺詐滙豐銀行的依據。然而,美方的《起訴案件記錄》承認,滙豐銀行的「初級」員工清楚華為與Skycom公司之間的關係,但是又說滙豐銀行的高級管理者對此並不清楚。
  • 孟晚舟事件為什麼是孟晚舟?雙重標準又是何種含義?告密者?
    事件背景2018年7月,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五國的「五眼聯盟」情報機構負責人開會,一致視華為為「安全威脅」,認為需要抵制華為。8月23日,澳大利亞率先宣布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該國5G行動網路建設;11月21日,白宮指責「中國日益頻繁的網絡攻擊」;11月27日,紐西蘭以「重大網絡安全風險」為由禁止該國行動網路使用華為5G設備事件的過程逮捕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搭乘香港飛往墨西哥的航班。她在途經溫哥華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
  • 孟晚舟如何拆解《美國陷阱》「經典套路」?|孟晚舟事件|美國陷阱|...
    02、加拿大人看不下去了12 月 1 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發表孟晚舟事件兩周年特稿,引述多名加前高官和法律專家的話認為,孟晚舟案的事實基礎薄弱,加拿大司法部長應積極介入,終結這一案件。加拿大聯邦國會的兩位眾議員 Niki Ashton、Paul Manly 宣布:支持要求釋放孟晚舟的主張。
  • 孟晚舟事件始末,為什麼被抓?何時被放?
    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禁已經快兩年了,孟晚舟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在這裡簡單給大家做個介紹。2018年,加拿大警方拘捕孟晚舟,理由是美國指控華為在香港的非官方子公司Skycom涉嫌在2007年至2014年間與伊朗開展業務,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 叢培武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闡述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
    叢培武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闡述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 12月9日,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在加拿大首都地區主流媒體《渥太華生活》雜誌發表題為《現在輪到加拿大解答中加關係中的一些問題》的署名文章,闡述了中方在孟晚舟事件、兩名加公民案上的立場,並就加國內的一些質疑和指責作了澄清和批駁。
  • 美國再次布局,孟晚舟事件迎來轉機?加拿大:拒絕放人!
    美國再次布局,孟晚舟事件迎來轉機?加拿大:拒絕放人!先前,加拿大的十九名前政界人士向加拿大總理聯名「上書」,要求儘早將孟晚舟釋放,以「修補同我國的關係」。但特魯多的答覆是「拒絕」,他表示,目前加拿大政府並沒有釋放孟晚舟的計劃。「儘管給我寄信的這些加拿大人全是一些才華橫溢的人,我充分尊重他們的行為,但這並不符目前的局勢。
  • 孟晚舟事件再次重演,美國逮捕中國企業高管?任正非一個單詞真相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因「雙重犯罪」在加拿大被拘留,在交了大量保釋金後,孟晚舟被保釋,一個在加拿大被軟禁的房子不得不戴著電子腳鐐長達600多天的軟禁,以便實時監控。聽證會被無限期推遲,據估計,孟晚舟在明年之前將無法在中國見到老父親任正非。
  • 時值華為CFO孟晚舟被捕兩周年,華為加拿大公司對孟晚舟事件發聲
    今日(12月1日),時值華為CFO孟晚舟被捕兩周年,華為加拿大公司在社交媒體對孟晚舟事件發聲:「華為仍然堅信孟女士是清白的,並相信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鑑於此,華為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正義和自由。」
  • 中國大使發話,孟晚舟事件被「重新定義」,事情如此嚴重?
    孟晚舟女士的事情一直深受著國民的關注,這一事件剛開始,大多數人覺得只不過是華為內部的事情,也覺得這樣的事情他們自己就可以解決。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孟晚舟女士已經在加拿大被監控了500多天的時間,仍然沒有獲得自由。
  • 孟晚舟事件即將得出結果,國人紛紛稱:切盼孟晚舟女士平安歸來!
    提到孟晚舟事件,不得不回到2018年的12月份。原本孟晚舟女士和其他國人一樣正準備回國,可就在回國前的溫哥華轉機途中被當地警方拘留。而如今已經將近500多天的時間,孟晚舟一直都被限制在加拿大境內無法回國。
  • ...聯邦快遞、實體清單、孟晚舟事件、徵收專利費、加拿大投資等都...
    在採訪中,任正非就聯邦快遞、實體清單、華為專利費、5G、孟晚舟事件、加拿大投資等眾多問題進行了解答。一、關於美國實體清單我們不怕美國實體清單對我們的打擊。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生產線,生產線上的技術人員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美國公司不能供應器件之後,會對它們的財務報表產生影響,痛苦比我們大,我們很同情它們,因為畢竟同甘共苦二、三十年了。因此,延緩90天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
  • 孟晚舟案這兩年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事件作出回應時表示:「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不是出於什麼法律原因,真正的目的是要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的科技發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國政府幫兇的角色。」如何保護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合法權益,似乎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
  • 滙豐銀行配合美國構陷孟晚舟,加拿大扮演幫兇,孟晚舟何時能回國
    華為在這幾年發展的相當迅速,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手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美國有大批科技公司在中國掙錢,比如谷歌,蘋果,思科等,但是這些企業目前使用的都是1G,2G,3G,4G網絡,而華為已經到了5G網絡,遙遙領先於美國其他科技公司,撼動了美國科技的霸主地位,這當然是美國不能容忍的事情,於是美國開始阻止華為的5G市場,剛好逮住了孟晚舟的小辮子,美國肯定是不會放過的,雖然是加拿大捉了孟晚舟,實際上幕後黑手是美國。
  • 美國還沒提出引渡孟晚舟,加拿大心裡有點苦
    對於媒體的詢問,加司法部發言人麥克勞德也表示:「美國尚未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包括證明文件)。他們必須在2019年1月30日前遞交申請。之後,加拿大還有30天時間來決定是否授權繼續此案。」請注意,1月30日是一個關鍵點,現在都不足10天了,但美國遲遲沒有動作。
  • 孟晚舟未能獲釋,華為表示失望!勝訴機率七成,緣何敗訴?
    可笑的是半年前,美國以同樣的理由對中興通訊公布了禁令,只是這次沒有取得實質性證據,而華為方也不認為孟晚舟有何不妥行為。一年半的時間裡,中美雙方多次交涉,孟晚舟也多次出庭,而自從被「軟禁」後,孟晚舟就戴上「腳銬」,而「腳銬」照片也被刷屏,歷次出庭受審時,孟晚舟女士也都顯得十分從容淡定。
  • 「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政治幹預 加拿大蒙受損失!」
    在採訪過程中,任正非談到,華為在美國的研發中心遷出來後,將以加拿大為中心;同時,今明兩年時間華為消費類設備將擺脫對美技術依賴;此外,任正非還強調孟晚舟事件應該是美國政治上的行動策劃,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華為公司,孟晚舟事件只是起頭。
  • 解讀《美國陷阱》1、法國版「孟晚舟事件」,為世人敲響警鐘
    孟晚舟事件同學們對華為這家我們自己國家的高科技企業應該一點都不陌生,同時也有不少同學關注到了孟晚舟事件吧。孟晚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大女兒,同時也是華為公司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在美國的授意下,於溫哥華抓捕了落地轉機的孟晚舟。
  • 關鍵裁決在即 孟晚舟引渡案會出現什麼結果?
    明天的裁決將為孟晚舟引渡案帶來至今為止最大的變數,引全球媒體極大興趣。情況一:雙重犯罪不成立如果法庭裁決孟晚舟沒有構成雙重犯罪,意味著她當天便可獲得自由,也能自由返回中國,結束長達17個月的軟禁。加通社則指出,裁決孟晚舟不構成雙重犯罪可能引發新一輪官司,包括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捕是否非法。美國之音4月份就引述加拿大移民律師庫蘭(Richard Kurland)的話說「如果案件判決有利於孟晚舟,那就是一場到機場的賽跑。她能在檢方提出上訴前登上飛機離開加拿大嗎?也許可能,也許不能。
  • 終於同意讓孟晚舟回國?美國開出一個條件,外交部把話挑明
    但這樣的陰謀不會得逞,孟晚舟案件在加拿大高等法院進行審理,形勢對孟晚舟越來越有利。美國媒體爆料稱,美國有意讓孟晚舟回國,但卻開出了一個條件,中國外交部火速把話挑明。美國想要設下陷阱,中國並不會去鑽。孟晚舟事件的進展2年之前,孟晚舟女士計劃前往墨西哥參加商務會議,在加拿大轉機時,卻遭到了警方和邊境服務局的逮捕和審問,從此,孟晚舟就被扣留在了加拿大,時至今日,孟晚舟仍舊無法與家人團員。
  • 孟晚舟事件最新進展,美國拿出不平等條約,中國立場堅定絕不手軟
    美國方面還要求加大拿對孟晚舟實行引渡,自此孟晚舟方面亞也展開了積極的抗爭以及各項法律程序。但是事件發展至今,但沒有一個定論。伴隨著此事的發酵,中國與加大拿之間的關係也愈發緊張。中國外交部嚴正表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2月1日對此事表態稱,事實證明,孟晚舟事件就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