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為喉部及氣管軟化嬰兒打通呼吸通道 創全國記錄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南方日報訊(記者/李秀婷 實習生/周凡舒 通訊員/周密)來自廣州市花都區的小女嬰同時患有喉軟化和氣管軟化,一出生就呼吸窘迫,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近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耳鼻喉科專家成功為這名僅1個月大的患兒同時實施了喉上成型及氣管支架植入手術,使她終於能夠自主呼吸。這次手術不僅開了我國同時實施喉上成型及氣管支架植兩個手術的先例,也創下了我國植入氣管支架治療氣管軟化的最低齡記錄。

據了解,這名女嬰出生時各項評分均為良好,但卻很快出現了呼吸窘迫的症狀,被診斷為喉軟化症,只能先氣管插管輔助通氣。7月13日,小嬰兒轉入市婦兒中心接受治療。經支纖鏡檢查後發現,小女嬰的主氣管中段也重度軟化,「吸氣時氣管中段完全塌陷貼在一起。」該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陳彥球說。

喉軟化症在新生兒中發病率較高,21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患病,其臨床表現出很像哮喘,需要進行氣管鏡檢查才能確診。「嬰兒呼吸時喉部發出喘鳴聲的,有50%-70%可能是因喉軟化症引起。」陳彥球說,其中大多數患兒是輕症,不需要特別治療,三歲之後一般都能恢復,需要手術治療的患兒約佔10%。

考慮到小患兒尚不足月,陳彥球決定暫不手術,先觀察一段時間看能否自行恢復。期間醫院曾3次嘗試為小寶寶撤掉呼吸機,但都失敗了。8月1日,再次檢查後,陳彥球發現患兒的病情並沒有緩解跡象,於是他決定為小患兒進行手術。

喉上成型手術--一種低溫射頻消融手術用於治療喉軟化,是陳彥球自己琢磨出來的方法,國內少有人做,但該院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針對氣管軟化,給年齡這麼小的嬰兒進行氣管支架植入手術,國內沒有先例,他們也沒有經驗。

陳彥球說,這麼小的嬰兒,兩個手術一起做,預後問題令人擔憂,如果術中支架放得過高,撐住聲門,聲門關不上的話,小患兒喝水時還容易嗆咳。

此外,此次手術選用的矽銅套管內徑僅4毫米,這麼小的型號在國內非常少見,矽銅材質的套管全世界也只有法國一家公司在生產,將套管引進醫院就花費了一番功夫。

8月25日,套管終於到位,一切就緒,陳彥球和他的團隊開始為小嬰兒實施喉上成型及氣管支架植入手術。在完成低溫射頻手術,打通寶寶軟骨下塌部分後,醫生們有條不紊地將氣管支架植入了小寶寶的氣管中,麻醉清醒後,小患兒就恢復了自主呼吸!

第二天,小寶寶轉回了普通病房,第三天她已經可以正常喝水喝奶了。陳彥球介紹,小寶寶的奶量越來越大,從原來只能喝20毫升,增加到了60毫升左右。「患兒現在基本不需要什麼特殊護理。我們打算讓套管至少再放一年時間。等她的氣管成型後再取出。」

相關焦點

  • 瑜伽呼吸之喉部講解
    好了,接下來看下喉部會給我們什麼驚喜。第一章 呼吸 喉部喉部———在咽部底端有兩個開口,分別通向食管和喉部。同時貫穿頸部,喉部位於前,食管其後。喉部始於第三頸椎並延續向下四、五、六頸椎處,食管則起始六頸椎前側。
  • 氣管支氣管軟化的個體化治療
    臨床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軟骨軟化所致,被命名為氣管支氣管軟化(tracheobrochomalacia, TBM);另一種是由於膜部增生或隆起所致,被命名為過度動態氣道塌陷(excessive dynamic airway collapse,EDAC)(圖1)。當前,已有多種通過支氣管鏡、胸腔鏡、開胸手術治療嚴重氣管支氣管軟化的治療方案。
  • 惱人的氣管疾病,究竟如何治療?
    氣管的組成部分 氣管是一根長約 13 釐米,直徑小於 2.5 釐米的管道。氣管從喉部(喉頭)下方開始,向下延伸至胸骨後方。 然後氣管分成兩根更小的支氣管:左右肺各一根支氣管。
  • 喉頭軟化症別怕!做好照顧3要點,能避免手術!
    軟喉症是寶寶最常見的先天性喉部疾病,主因是氣管開口端的喉頭上部結構太軟弱,吸氣時因氣壓變化,導致喉頭上部結構塌陷,阻塞正常進氣流;此時經過這段狹窄呼吸道的空氣,會發出一種急速氣流喘鳴聲(呼嚕呼嚕音)。重度:約20~25%屬於較嚴重者,會造成吸氣及進食困難,嚴重時還會發生胃食道回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凹胸及肺性心臟病等。小嬰兒呼吸很大聲,不一定都是喉頭軟化症!
  • 喉軟化,不是出生就有,也不一定是喉軟骨的軟化!
    、進食嗆咳、吞咽困難/進食困難、反流嚴重、呼吸暫停或呼吸困難等情況。喉軟化,通常被認為是喉部的先天異常,教科書和各種資料,經常稱之為「先天性喉喘鳴」或「喉軟骨軟化症」。喉軟化,通常男孩比女孩更多見;喉軟化,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以前曾認為可能跟媽媽孕期缺鈣有關,但現在認為跟缺鈣沒關係,不需要補鈣!不需要單純因為喉軟化而維生素D加量!更不需要霧化或抗生素治療。
  • 輕度喉軟化不需要治療 一般兩歲內能自愈
    呼吸時喉嚨裡總有呼哧呼哧的聲音,每次吸氣,胸部劍突下方軟組織就隨之凹陷,進食時老是嗆咳,瑞瑞也無法正常喝奶,需要插著胃管。檢查顯示,瑞瑞由於喉軟化影響呼吸,體內的二氧化碳瀦留達到90mmHg,遠高於正常的35~45mmHg。即使吸著氧氣,二氧化碳瀦留也降不下來,當地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
  • 出生時僅550克嬰兒存活 系西南地區胎齡最小嬰兒
    院方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3月1日14時20分訊(記者 黃宇 實習生 謝爽)出生時胎齡25周零4天,體重僅550克,沒有自主呼吸……2016年11月,一名叫佳佳(化名)的袖珍嬰兒由出生醫院轉送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中心NICU。經過100餘天的精心照護,佳佳闖過多個難關,於近日平安出院。
  • 8個月嬰兒氣管被骨頭卡住險窒息,家長:切了點排骨給他補補
    最近在江蘇淮安,就有一名8個月的大的嬰兒氣管被骨頭卡住,而這塊骨頭還是家長親手餵下去的。結果孩子在哭鬧時,排骨被嗆入了氣管,孩子立刻出現了青紫,呼吸不好的情況。也有的孩子因為嗆入氣管的異物較小,沒有引起窒息,卻被家長忽略。什麼樣的行為提示食物可能嗆入氣管呢?異物在進入喉氣管後,因為氣管黏膜受到刺激,會出現劇烈嗆咳的情況,隨即出現嘔吐和呼吸困難。
  • 當寶寶有這些異常表現時,可能是喉嚨軟化症在「作祟」
    原來,孩子之所以會的喉頭軟化症,主要是因為氣管上部的結構還未發育完全,在孩子呼吸的作用下,體內氣壓發生變化,繼而使導致氣管上部的結構收縮異常,氣流的進出受到阻礙,所以才會發出呼嚕聲。一般來說,孩子的這一症狀只是臨時性的,隨著他們的喉部軟骨發育完全以後,這一情況便會消失,但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孩子,他們並不能自行恢復,通常需要雷射手術進行診治。
  • 3D列印咽喉讓氣管軟化症嬰兒重獲新生
    這3個嬰兒都患有氣管支氣管軟化症,這會導致嬰兒氣管周期性發病並阻礙正常呼吸。這種病通常會產生毀滅性的副作用,例如無法進食、呼吸衰竭,甚至是心臟驟停。這3個嬰兒都患有氣管支氣管軟化症,這會導致嬰兒氣管周期性發病並阻礙正常呼吸。這種病通常會產生毀滅性的副作用,例如無法進食、呼吸衰竭,甚至是心臟驟停。研究人員分別對3個患病男嬰進行了CT掃描,確定了他們氣管的精確尺寸和形狀,然後用計算機模型整合這些掃描圖像並設計了中空的管形塑料夾板。
  • 小寶寶反覆咳嗽一年多 氣管裡居然卡有瓜子皮
    類似新聞事件回顧南京一醫院一天接診8例氣管異物患兒2009年5月4日南京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在一天內就為8例患兒實施了氣管取異物急診手術。8例患氣管異物的兒童中,年齡最大的為6歲,最小的只有2歲,而手術取出的異物則有瓜子、花生、豆類、果凍等多種食物,還有體積比較小的玩具,如金屬類的小球、小鐵環,塑料玩具上的小零件、塑料筆帽等。
  • 抱、放嬰兒的姿勢
    從床上抱起嬰兒 左手輕抬扶嬰兒肩胛部,右手從嬰兒左側伸入輕輕抬高嬰兒肩頸部,將左手手掌從嬰幼兒右側頸下伸入背部,肘部託住頸背部,防止頭下垂,右手託住臀部,兩手同時將嬰兒穩穩地託起,嬰兒的頸部和腰部略呈水平姿勢,不要蜷曲成弧形。2.
  • 小兒氣管異物的麻醉
    小兒氣管異物在中國是0~14歲兒童意外傷害發病率很高的急症,當發生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時,最主要的症狀是嗆、咳、咳嗽。劇烈嗆咳,異物突然進入到氣管或支氣管以後,特別是氣管或喉部時會產生劇烈的反應,會發生劇烈嗆咳、憋氣,氣進不去出不來,作嘔、想乾噦,還有呼吸困難,嚴重的還會發生窒息。
  • 氣管插管有後遺症?
    張秀花 張平  最近,一位男患者因聲音嘶啞、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入睡而就診。最終被醫生診斷為氣管切開術後喉氣管重度狹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也有後遺症?北醫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麗介紹,氣管插管造成喉氣管狹窄的原因比較複雜,大致有四類。  器械因素 選用的插管太粗、管芯太長,插管外套囊充氣過多,插管的質量不好,浸泡的消毒液或塗抹於其表面的潤滑劑直接刺激喉氣管黏膜等,都容易造成喉內創傷。  技術因素 技術不熟練,操作粗暴,麻醉不充分是造成喉插管創傷的常見原因。
  • 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氣管|海姆立克急救法|呼吸道異物
    當有人發生異物窒息時,身邊的人先從背後環抱患者,握拳抵住其肋骨下緣與肚臍之間,再向上推壓以增加氣管,利用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排出,使人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