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經常碰到懷疑小嬰兒喉軟化的情況,告知家長可能是「先天性喉軟化」:
家長納悶了、不信了,說:我們寶寶出生的時候沒有這種情況,怎麼會是「先天性喉軟化」……
也有家長會說:之前一直沒有這種情況,上次感冒後就一直經常偶爾有這種聲音了……
有的家長會說:之前喉嚨口確實偶爾有點異常的聲音,不明顯……
我決定,以後不要提「先天性」了,直接說「喉軟化」!喉軟化是指:吸氣時聲門上塌陷,從而導致間歇性上氣道梗阻和吸氣性喘鳴,有時就是偶爾「呼嚕」一聲或幾聲;少數會表現出打鼾、聲音嘶啞、進食嗆咳、吞咽困難/進食困難、反流嚴重、呼吸暫停或呼吸困難等情況。
喉軟化,通常被認為是喉部的先天異常,教科書和各種資料,經常稱之為「先天性喉喘鳴」或「喉軟骨軟化症」。但出生時通常沒有症狀,出生數周內出現症狀,可逐漸加重,隨著孩子活動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通常4~8個月症狀最重, 一般在12-24個月之前逐漸緩解並自行恢復。
喉軟化,通常男孩比女孩更多見;
喉軟化,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以前曾認為可能跟媽媽孕期缺鈣有關,但現在認為跟缺鈣沒關係,不需要補鈣!不需要單純因為喉軟化而維生素D加量!更不需要霧化或抗生素治療。
喉軟化,目前認為,也不一定就是「喉軟骨」的「軟化」!
不同嬰兒可能有不同的機制:
1. 先天性解剖結構異常:喉的支架軟骨結構成熟延遲或「張力過低」、杓狀會厭襞過短或緊繃、會厭捲曲;聲門上軟組織過多。
2. 聲門上水腫:可能與胃食管反流或炎症刺激有關。
3. 神經通路發育不完善:神經肌肉不協調或張力減低,或潛在神經肌肉疾病。
喉軟化,需要結合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和喉鏡檢查來確診。
但家長通常不捨得讓寶寶受罪,哪怕寶寶確診了喉軟化,輕症的通常也不需要特殊治療。
所以,如果孩子好吃好喝好睡,生長發育良好,就不用擔心和過度幹預,不需要做喉鏡檢查來確診,讓孩子正常均衡飲食,正常補充維生素D,定期體檢,注意監測生長發育情況就可以。
但如果孩子同時出現吐奶嚴重、進食易嗆咳、進食困難、呼吸費力、生長遲緩、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問題,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再決定是否需要喉鏡等檢查和處理,比如治療胃食道反流、內鏡聲門上成形術或氣管切開術等。
參考資料:
1. UpToDate臨床顧問;
2. BMJ網站。
往期精彩回顧如何判斷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
寶寶生長曲線下降,就一定有問題嗎?原來還有種情況叫做「生長曲線的回歸」!
0~5歲兒童發育裡程碑(美國CDC)
魚肝油不等於維生素D,千萬別給寶寶補錯了!
中國兒童鈣營養現況,不容樂觀!請關注孩子的飲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