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就有張謇出使西域,東方文化開始同西方文化交融。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一直存在的,除了在語言和文字上的差異外,東西方文化差異在繪畫上也有顯著的不同。我國的很多畫作注重於寫意,通常以一幅畫來表達出一種深義,尤其是在古代的畫作上體現得更為突出。而西方追求現實主義,以細膩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出感想。
在我國南宋時期有一名叫做李嵩的繪畫高手,他畫了一《骷髏幻戲圖》,和眾多傳統畫作不一樣的是,很多了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大家得出來的結論就沒有統一過。
這個畫很是簡單,在這幅畫中一共只有四個人物。左邊是一個穿著人衣的骷髏,看著裝備似乎是走街串巷賣貨的貨郎。他身後後有一副扁擔,骷髏手上提著一個小骷髏,貨郎提線操控著小骷髏,逗弄著地上爬行前進的幼兒。地上有個被小玩意吸引的幼兒,渾身充滿著陽光和朝氣,正在努力爬向貨郎。
除了這兩個人物之外,畫面中還有兩個女子。一個正伸手試圖阻止爬向貨郎的幼童。她表情緊張,嘴巴甚至微微張開,神情緊張,似乎害怕幼童靠近貨郎。,不過如果是真的有一個這樣的怪物在誘惑你的孩子,任誰都會害怕吧。而在貨郎身後,有個敞開衣服正在哺乳的婦女。很多人猜測這女子是貨郎的家屬,跟著貨郎走街串巷為生,但是從這個女子的衣著裝束上來看,仿佛出身並不想是簡單的賣貨郎的妻子,並且手上還有首飾傍身,賣貨郎出來賣貨又怎會拖家帶口的呢,所以又有很多人又覺得也許這只是路過看熱鬧的女子罷了。
而在整個畫面中,除了貨郎是以骷髏形式呈現,其餘的人物和場景都是以精細的筆觸展現。說它是「鬼畫」,因為整個畫面中,有從貨郎身上延伸出來的逗樂喜悅,也有女子試圖阻止幼童的緊,婦女哺乳嬰孩的慈祥感亦有之,這些充斥在整個畫面中,很多人認為非常不和諧,沒有整齊統一的調調,並且這個骷髏的賣貨郎是表達什麼,更是難以猜測。難怪很多人都說,這話究竟想表達什麼意識,只有李嵩自己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