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幅「鬼畫」,內容詭異,在故宮沉睡多年,無人看懂真正含義

2020-12-13 格子道歷史

「餘有李嵩骷髏圖,團扇絹面,大骷髏提小骷髏,戲一婦人;婦人抱小兒乳之,下有貨郎擔,皆零星百物可愛。」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對李嵩《骷髏幻戲圖》的點評。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以山水畫最為著名,當時的時代潮流主要是反映百姓生活、山水、田園的畫,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堪稱宋朝畫作的一個代表。它向世人詮釋了宋朝時期百姓生活情況,也是著名的傳世之作。

然而,就在南宋這樣一個注重生活表達、盛行山水畫作的時代,竟然出現了一幅另類的畫作。它是《骷髏幻戲圖》,在故宮沉睡了千年,被世人稱之為「鬼畫」。

那麼,它為什麼被稱之為「鬼畫」呢?

其實,《骷髏幻戲圖》的「鬼畫」之稱與它所表達的含義有關,它的內容詭異,含義更是讓人捉摸不透。

一、《骷髏幻戲圖》創作背景

宋元時期,骷髏乃是一種習見的關於人的諧謔式隱喻,但隨著時光流逝,它的真正喻義我們已經無法清楚的得知。或許,文化的缺失,才是導致後人無法讀懂《骷髏幻戲圖》的真正原因。

相傳,當時道家、佛家思想盛行,已經深深影響著百姓的生活。可以說,道家的齊物、樂死,佛家的寂滅、涅檗,也是骷髏幻戲的思想淵源。而李嵩的畫作也就展示出一種特別的思想。

然而,李嵩雖作為南宋著名的「三代帝師」,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經歷。李嵩少年時期承受了飢餓,苦寒,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方才有了做官的機會,作為皇宮之中的畫師。恰恰正是因為李嵩經歷了太多的社會現實,所以他的著作大多都是揭露社會最底層生活的,例如《清溪漁隱圖》、《貨郎圖》等。

所以說,李嵩之所以創作《骷髏幻戲圖》,一定是想要表達當時社會的一種情況,向世人揭露他所感受到的事實。

二、《骷髏幻戲圖》的畫面

仔細觀看,會發現畫面中心人物是一個戴幞頭、身穿透明紗袍的大骷髏,只見他席地而坐,左腿曲折著地,左手按左大腿,右腿弓起,右肘支右膝,可以看得出來,他坐的非常舒服。

另外,大骷髏右手提控一個小骷髏,像極了提線木偶,只見大骷髏上下牙列開張,好像是在說笑。然而小骷髏,也就是提線木偶右腳著地,左腳抬起,兩臂做招手狀,很是活潑。

只見小骷髏對面為有一個小孩子,他的左手與雙足俱著地,抬頭看著小骷髏,似乎要伸手抓小骷髏,小孩子表現出來一種非常頑皮的態度。而在小孩子的身後有一青年婦人,她雙手伸出似作阻攔狀,但是表情看似有些干著急。她的樣子完全就是一個著急的母親,不知道為自己的孩子擔心些什麼。

與此同時,大骷髏身後同樣安心坐著一位青年婦人,她半袒著胸,正在哺乳孩子。可以看出,她的目光非常安詳,稍微側著身體,目不轉睛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她的眼神雖然安詳,卻也表現的非常空洞,尤其是她的內心,更不知在想些什麼。

從畫面上來看,畫中各個人物描畫都十分生動細緻,僅從畫面便可以感受到畫中的景象仿佛能聽見他們各自的聲音。值得一提的是,畫中骷髏的造型,它所展現出的樣子稱得上十分精準。

然而,這幅《骷髏幻戲圖》又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它想表達什麼?為何在故宮沉睡千年,世人還是不能得知它的含義?

三、塵封的含義

眾所周知,《骷髏幻戲圖》和《清明上河圖》一樣,都是南宋時期的傳世之作,它們同樣蘊含著屬於那個時期的特色、內涵。對於《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市井、民風,我們都有所耳聞,那麼,《骷髏幻戲圖》又在表達什麼呢?

其實,想要了解《骷髏幻戲圖》的真正含義,還要從它的主題談起。

據悉,《骷髏幻戲圖》的核心主題,是為了表達生死轉化及其因果輪迴。作者將畫分成兩份,實則是為了說明生死各佔一半。左邊畫一大骷髏,頭戴樸頭,身著色衣,關節以線穿連,為藝人的演戲傀儡,講述的死亡的含義。而右邊的小孩子趴在地上,仰首伸臂,其實代表的嚮往生的含義。

就在這一幅畫中,既有生死別離之分,但之間又能做到相互吸引。然而,畫幅中央被大骷髏戲弄的小骷髏看似向小孩子招手,像極了操縱之人,殊不知在小骷髏後邊還有大骷髏的操縱。其實,這一點也是畫作的精髓所在,含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韻味。

關於大小骷髏這一點,也被稱之為戲中之戲,堪稱精心之筆。除此之外,畫作之中兩個婦人的神情對比,也被稱之為「點睛之筆」。

如果深層次的理解,或許可以感受到李嵩創作這幅畫的含義。他想表達的,無非也就是南宋時期的社會現狀。以《清明上河圖》的觀點來看,結合創作背景,大概可以體會到李嵩想要表達什麼。

首先,李嵩創作這幅畫的時期是南宋中後期,當時的南宋王朝面臨著金、蒙古、西夏、吐蕃等國的威脅。尤其是金,就像小骷髏操縱著小孩子,但在金的背後,還有大骷髏的操縱,或許這個大骷髏所代表的就是比當時金國還要強大的蒙古。

其次,畫作中兩個老婦人的對比也向我們揭露出當時面對國土淪喪,國家衰弱情況時的不同態度。有的人對於南宋積貧積弱,可以置之不理,但也有人擔心南宋朝廷的安危,就像畫中擔心孩子的母親一樣。她憂心忡忡的樣子不正像極了那些關心國家的有用之臣。反之,神情安詳的婦人則代表著絲毫不關心國家存亡的大臣。

再者就是,畫中的小孩子既可以代表當時南宋朝廷,也可以代表當時天下百姓。當時的百姓就像小孩子一樣盲目無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什麼,只看到國家給他們呈現出來的繁榮景象。他們更像是被人操縱的木偶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意識。

所以說,這幅被稱為「鬼畫」的《骷髏幻戲圖》很有可能是在揭露當時南宋的社會現狀。不過,由於作者想表達的情況太多,導致後世之人難以體會它的真正含義。

結語:

《骷髏幻戲圖》是南宋風俗畫傑作,並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在中國古代繪畫發展史上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尤其是它所表達的深層含義,更是讓人捉摸不透。

一直以來,關於《骷髏幻戲圖》含義的猜測有很多,但並沒有足夠的理論依據證明猜測。對於這部經典的傳世之作,人們至今也不知道它所闡述的真正含義。即使它已經在故宮沉睡了上千年,但人們對於它的好奇和猜測始終存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或許正是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骷髏幻戲圖》的真正含義,恰恰將它的神秘之處展現的淋漓精緻。倘若它的真實含義隨便一眼就可以輕鬆看穿,它又怎麼可以被稱為傳世畫作呢?

雖然,我們不懂這幅《骷髏幻戲圖》,甚至還感覺它有些可怕,但是關於它的價值地位,始終都是存在的。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參考資料:《骷髏幻戲圖》 《宋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南宋畫家這幅「鬼畫」,沉睡故宮角落多年,無人看懂其「畫中意」
    其中就有一副古畫在故宮沉睡多年,那就是《骷髏幻戲圖》,它以木偶戲入手,只不過畫的內容卻讓人細思極恐、不寒而慄。 其畫風古怪、構圖陰森,甚至被稱為鬼畫。多年來,一直沒有人能看懂其「畫中意」,這究竟是怎樣一幅詭異的畫作?
  • 故宮一幅「鬼畫」,內容詭異已沉睡1000年,至今沒人看懂畫裡玄機
    現如今大多都被保存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館,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還有另一幅名畫,不過它是以詭異聞名的。在故宮已經沉睡了很多年了,不過沒有人看得懂它的含義,這幅畫的名字是叫《骷髏幻戲圖》。《骷髏幻戲圖》的做著是南宋的李嵩,李嵩畫過很多表現下層社會生活的風俗畫。他非常擅長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對於生活的態度,他的許多圖都顯示出了他卓越的繪畫技術。
  • 故宮藏著一幅畫,畫風詭異有「鬼畫」之稱,幾百年來無人看懂!
    故宮內珍藏的名畫數不勝數,而這之中有一幅畫最為詭異,只因它素有鬼畫之稱。數百年來,無人能懂這幅畫的奧秘,直到今天,它也依然不被世人所接受。這幅畫名叫《骷髏幻戲圖》,它出自南宋名家李嵩之手,這幅畫之所以詭異,是因為它畫中的人物十分奇怪。
  • 故宮有一幅「鬼畫」,看似1人,仔細看3人,而且越看越恐怖
    考古學家借著這些珍貴的文物來描繪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軌跡,他們或許在戰場上四處廝殺,或許會和朋友在花間酌酒,無論怎樣都是一幅幅瑰麗的畫卷。很多的名人字畫經過不斷地流傳,就會被收藏家無償的捐獻給各個地方的博物館,就像這一幅被放置在故宮的畫,作為故宮博物館的館藏之物,每每展出總會格外吸引觀賞者的注意,但是還有人居然稱它為「鬼畫」。
  • 南宋有幅「骷髏畫」,內容看似簡單,600多年卻無人看懂其中深意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遷都臨安府(浙江杭州)建立南宋,南宋為求安定放棄了淮河以北的地區,雖然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不過兩宋卻締造出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盛世。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專家在找到這幅圖時,一度認為這是一幅訪畫,他們認為李嵩不會畫這樣的圖。不過在查閱古史時,專家發現了一位明代書畫家陳繼儒就《骷髏幻戲圖》作了點評:餘有李嵩骷髏圖,團扇絹面,大骷髏提小骷髏,戲一婦人;婦人抱小兒乳之,下有貨郎擔,皆零星百物可愛。
  • 陰森詭異?南宋風俗畫《骷髏幻戲圖》真正表達的寓意正與之相反!
    說到骷髏白骨,一般人都會感到陰森恐怖,甚至頭皮發麻聯想到不好的事情,而在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一位名叫李嵩的畫家繪製了一幅以骷髏為主角的「神秘鬼畫」,看似可怖的畫面下,作者傳達出來的寓意卻完全不是消極恐怖,更不是世人訛說的詭異離奇,而是參破禪機的智慧……一起來看看吧!
  • 八國聯軍搶走慈禧的「鬼畫」,因詭異無償歸還,網友:越看越瘮人
    文/八國聯軍搶走慈禧的「鬼畫」,因詭異無償歸還,網友:越看越瘮人 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 《聊齋志異》一書,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本由清朝傑出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長篇小說,一直被視作是我國古代志怪小說的巔峰。
  • 宋朝時留下的畫,至今無人看懂,被稱為「鬼畫」
    在我國南宋時期有一名叫做李嵩的繪畫高手,他畫了一《骷髏幻戲圖》,和眾多傳統畫作不一樣的是,很多了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大家得出來的結論就沒有統一過。這個畫很是簡單,在這幅畫中一共只有四個人物。左邊是一個穿著人衣的骷髏,看著裝備似乎是走街串巷賣貨的貨郎。
  • 女畫家畫一幅「鬼畫」,賣出3次都被退回,最終成為禁畫
    哪怕人們並沒有見過鬼真正長什麼樣子,但這些卻無法影響人們臆想當中的鬼,同時除卻這些文章,還有非常多的畫作來描述鬼。當然,這也是人們想像出來的,然而憑藉著這些想像出來的鬼,所謂的鬼似乎在人們的心目當中也擁有了一個固定而刻板的形象。
  • 一幅鬼畫賣3次都被退回,被列為世界禁畫,專家坦言不敢看它眼睛
    就比如我們的國畫,不管是在內容還是在藝術創作上,都有一種空靈寫意的風格,在世界上就給人帶來一種寧靜感,一般以墨為主,而油畫則注重寫實,它比一般的畫更為複雜。在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珍貴的繪畫作品,每一副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非常值得人們收藏。
  • 故宮有一副「鬼畫」,被稱為最詭異的文物,至今無人看懂畫上圖案
    這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為《骷髏幻戲圖》題的曲子《醉中天》,這幅圖畫是南宋畫家李嵩所作,因為其怪誕的主題和隱晦的寓意而受到關注,在古畫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作者李嵩是南宋著名的風俗畫家,師承李從訓,在宋光宗、宋寧宗和宋理宗三朝擔任宮廷畫師,被譽為「三朝老畫師」。
  • 南宋藝術文化特展 臺北故宮十月亮相
    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去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後,兩岸博物館即將再度展開大規模文化交流合作,浙江省長呂祖善今天在結束訪臺行程之前,特別前往臺北故宮參觀,並且敲定今年10月份在臺北故宮推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出三百餘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呈現南宋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創新作為與成就。
  • 康熙皇帝的真實容貌,與漢人差別很大,17世紀一幅油畫告訴你真相
    從故宮珍藏的畫像來看,康熙似乎與我們現代漢人長相差不多。中年時期顯得胖一些,皮膚很白,眉毛也很細,但是鼻子較長,鬍鬚濃密。而老年之後,皮膚較暗,臉頰消瘦,耳朵也變得非常大,鬍鬚變少了,而且變得花白。這兩幅畫像大約差了二十多年,康熙的容貌變化也是非常大,不過能夠看出來,他的眼睛、鼻子、嘴的特徵還是相同的。那麼康熙皇帝真的是畫面中這樣的一位溫爾文雅的老者嗎?
  • 故宮這幅「鬼圖」,800多年無人看懂,放大10倍越看越可怕
    我國故宮中有一幅「鬼圖」,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卻一直沒人能看懂,將這幅圖放大十倍後看越看越恐怖。這幅大名鼎鼎的「鬼圖」名叫《骷髏幻戲圖》,現藏於我國北京故宮博物院。從名字中我們不難發現,此圖描述的主要內容大約就是骷髏鬼怪之類。那麼在八百多年前,這幅圖無異意於我們現在看的恐怖片,具有十足的魔幻以及超現代色彩。
  • 故宮5點後各種詭異?袁世凱曾坐「溥儀龍椅」,直接被嚇癱!
    中國經歷過了上千年的封建社會,故宮見證了各朝各代的變遷。在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龍椅,要是一般人連靠近龍椅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坐了。自從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故宮就無人居住,逐漸就變成了參觀的地方,也從那時候起,竟時而聽民間傳聞故宮下午5點之後,會出現詭異事件!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三面鏡子,顯得十分詭異!
    故宮裡最神秘的三面鏡子,顯得十分詭異!故宮一直都是我國歷史文化最著名的代表,它的恢弘大氣,吸引了不少國人前去參觀。因為故宮的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典型,所以人們在參觀的時候一直都是看著它的外表和它的構造,很少有人會抬頭往上看,看上面都有什麼東西。很多人去故宮的時候,參觀太和殿是他們的首選之一,在太和殿的正中央,端端正正的放著一把龍椅,大多數人們只注意到這把龍椅,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龍椅的上方還有一面鏡子,這就是傳說中的軒轅鏡。
  •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高清大圖鑑賞
    首先,關於南宋官窯簋式爐和龍泉青瓷簋式爐,我在其他作文中有過簡單介紹。「簋」是中國古代用來盛放食物的青銅器皿,也可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
  • 故宮紫禁城中的詭異傳說,珍妃井、陰陽道、掌燈宮女,匪夷所思
    然而六百多年過去了,紫禁城早已不復往年的光景,深宮禁院的詭異傳說更是傳得沸沸揚揚,當地更是流傳出禁苑三大禁區,詭異傳說多到都數不清,特別是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區域,更是神秘從從。相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天夜裡消防員剛剛做完演習,大家實在是太累了,乾脆就在深宮禁院結伴席地而睡……大半夜當他們陸續醒來竟然發現自己在走廊裡醒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瓷器收藏界對宋代瓷器都非常重視,其中宋代瓷器中的官窯瓷器,尤其是到藏家的追捧。因為官窯瓷器本身就是出自官方的要求來生產,並且直接為宋代的宮廷進行服務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