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高清大圖鑑賞

2020-12-19 南宋官窯

首先,關於南宋官窯簋式爐和龍泉青瓷簋式爐,我在其他作文中有過簡單介紹。「簋」是中國古代用來盛放食物的青銅器皿,也可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中國宋朝社會上至統治階級下至普通百姓都存在一股復古和尚古的風氣,我估計這股復古尚古風氣主要是受到宋朝皇帝個人的影響很大,於是官員和普通百姓也都紛紛效仿。宋朝社會不但生產仿古青銅器,甚至宋朝社會生產的瓷器很多都是模仿商、周時期青銅器造型的,這體現了「以古為雅,以今為俗」的一種審美趨向。

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

我們中國比較貴重的宋瓷一般都是鑲嵌銅扣,日本的做法一般都是用黃金扣,朝鮮高麗青瓷沒有聽說過鑲嵌銅扣的,這就是日本和朝鮮的做法和我們中國不同之處。所以,有時也可以根據古瓷器口部或者底足鑲嵌什麼材質的金屬扣輔助判斷這件瓷器的窯口或者這件古瓷器曾經被哪個國家的收藏家收藏過。

下面前三張圖片,我覺得第一張和第三張照片拍攝此爐釉面的光澤度不夠,可能是相機曝光度過了點或者是光線的問題,瓷器釉面的光澤度沒有被拍出來,因此第一張和第三張照片給人感覺很像看印刷圖冊的那種質感,不真實。第二張圖片是此爐的側面照片,釉面的光澤感被拍出來了,釉色也拍的很真實,接近此爐的真實釉色,因此個人感覺第二張側面照片是這三張照片中拍的最好的一張,不管是釉色還是釉水的質感都很真實。

下面是上海的「大象」記者拍的三張此爐照片,第一張照片相機設置可能偏暖色,所以拍出來圖片釉色也偏暖色調一點。第二張和第三張照片釉色都拍的不錯,無限接近此爐的真實釉色,釉面的光澤度也拍出來了,就是照片清晰度略差一點,今後本人也會親自前往臺北故宮拍幾張。

以上我簡單說了幾點關於朋友和老師們拍攝的這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幾張照片的個人感受。也就是說大家今後在看老師們拍攝的一些青瓷照片時,你要懂得和明白什麼樣的照片拍攝出來的青瓷釉色和質感是最接近此器最真實釉色和釉面質感的,這點很重要,為什麼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你的學習會不會被某些偏色失真照片所誤導的問題。

很多朋友喜歡拍攝一些青瓷照片給大家欣賞,這點很好,很熱心。但是,有的時候他們拍的照片的確不是很好,青瓷的釉色往往都拍的不正確,青瓷釉面的真實質感光澤度也都沒有被拍出來。所以,今後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照片的問題,不要被一些偏色失真的照片所誤導了,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影響到你的學習,請大家務必要注意一下,謝謝。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瓷器收藏界對宋代瓷器都非常重視,其中宋代瓷器中的官窯瓷器,尤其是到藏家的追捧。因為官窯瓷器本身就是出自官方的要求來生產,並且直接為宋代的宮廷進行服務的瓷器。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南宋藝術文化特展 臺北故宮十月亮相
    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去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後,兩岸博物館即將再度展開大規模文化交流合作,浙江省長呂祖善今天在結束訪臺行程之前,特別前往臺北故宮參觀,並且敲定今年10月份在臺北故宮推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出三百餘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呈現南宋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創新作為與成就。
  • 高清多圖:兩岸故宮館藏宋代官窯器珍賞
    兩岸故宮館藏官窯精品一覽宋 官窯大瓶高34.5cm,口徑9.9cm,足徑14cm故宮博物院藏南宋 官窯 青瓷龍紋盤高4.2公分 口徑18.7公分 足徑11.3公分臺北故宮藏六瓣花口洗,口沿鑲銅釦,弧形淺壁,淺圈足。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全朝代國寶珍藏大賞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
  • 臺北故宮宋代瓷器之似玉非玉汝窯瓷
    現在的故宮博物院在1925年曾經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宮的紫禁城,後來被更名為故宮博物院。從1933年起,為躲避戰火,故宮博物院其中一部分珍貴的文物幾經輾轉,最後遷往了臺灣。為了保存和展示這批文物,1965年在臺北建立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在目前瓷器收藏界,宋代五大名窯之中,汝窯瓷器為收藏界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藏品。汝窯瓷器,傳統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件。後來南宋也創立了相應的官窯瓷器,並且對汝窯瓷器也進行了繼續燒制。但是南宋燒制的汝窯瓷器,從釉彩上,明顯的看出與北宋汝窯不同的地方。因此很多人不認可的汝窯瓷器,應該就是這一時期南宋繼續北宋的汝窯而燒制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隻宋汝窯青瓷橢圓洗,是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這件汝窯青瓷橢圓洗,原本是紫禁城皇宮之中的皇帝藏品。這件橢圓洗,原本是清宮養心殿的陳設用瓷。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審美等級最高的宋代官窯瓷器:看一眼都是福!
    南宋官窯的窯址在杭州烏龜山一帶,考古人員進行了多次發掘,獲得了比較多的實物資料。 高4.8cm,口徑18.7cm,足徑11.2cm 故宮博物院藏
  • 高清|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絹本設色,縱101.9釐米 ,橫54.7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表現遊春情景。近景山嶺間有長松桃竹掩映,煙水浩淼,意境深遠。整個畫面山勢起伏、江天遼闊,很有氣勢。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細筆勾勒,畫樹交叉取勢,變化多姿。山石著色,用石青、石綠兩種濃重色彩, 顯得金碧輝煌。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主要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處的皇家珍藏,成為了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一部分。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博物館簡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為了保護住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北平故宮等地約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少而精的天價宋瓷:汝窯與官窯
    南宋時官中已非常難得,流傳至今的汝瓷更是稀貴難求,目前已知汝瓷傳世品不足百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單位,國內外其他公、私博物館和私人手中亦有零星收藏)。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汝窯青瓷「奉華」盤,清晰可見二字為後刻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汝窯青瓷「奉華」盤,清晰可見二字為後刻最近這兩天,在下和大家一起探討了關於宋代瓷器底部款的問題。很多網友紛紛給我留言,對我的意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南宋高宗的一位寵愛的劉貴妃,居住在皇城之內的宮殿,就叫做奉華殿。我說這個宮殿是南宋的,但是有些人說這個宮殿是北宋的。怎麼可能是北宋的?宋高宗的貴妃肯定是住在南宋的皇宮裡邊,不可能住在北宋的皇宮,所以這個奉華殿指的是南宋宮殿。有朋友說這個瓷器是奉華殿使用的瓷器,我覺得應該有所探討。這件瓷器有沒有可能是北宋宮廷帶到南宋去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