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關於南宋官窯簋式爐和龍泉青瓷簋式爐,我在其他作文中有過簡單介紹。「簋」是中國古代用來盛放食物的青銅器皿,也可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中國宋朝社會上至統治階級下至普通百姓都存在一股復古和尚古的風氣,我估計這股復古尚古風氣主要是受到宋朝皇帝個人的影響很大,於是官員和普通百姓也都紛紛效仿。宋朝社會不但生產仿古青銅器,甚至宋朝社會生產的瓷器很多都是模仿商、周時期青銅器造型的,這體現了「以古為雅,以今為俗」的一種審美趨向。
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
我們中國比較貴重的宋瓷一般都是鑲嵌銅扣,日本的做法一般都是用黃金扣,朝鮮高麗青瓷沒有聽說過鑲嵌銅扣的,這就是日本和朝鮮的做法和我們中國不同之處。所以,有時也可以根據古瓷器口部或者底足鑲嵌什麼材質的金屬扣輔助判斷這件瓷器的窯口或者這件古瓷器曾經被哪個國家的收藏家收藏過。
下面前三張圖片,我覺得第一張和第三張照片拍攝此爐釉面的光澤度不夠,可能是相機曝光度過了點或者是光線的問題,瓷器釉面的光澤度沒有被拍出來,因此第一張和第三張照片給人感覺很像看印刷圖冊的那種質感,不真實。第二張圖片是此爐的側面照片,釉面的光澤感被拍出來了,釉色也拍的很真實,接近此爐的真實釉色,因此個人感覺第二張側面照片是這三張照片中拍的最好的一張,不管是釉色還是釉水的質感都很真實。
下面是上海的「大象」記者拍的三張此爐照片,第一張照片相機設置可能偏暖色,所以拍出來圖片釉色也偏暖色調一點。第二張和第三張照片釉色都拍的不錯,無限接近此爐的真實釉色,釉面的光澤度也拍出來了,就是照片清晰度略差一點,今後本人也會親自前往臺北故宮拍幾張。
以上我簡單說了幾點關於朋友和老師們拍攝的這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幾張照片的個人感受。也就是說大家今後在看老師們拍攝的一些青瓷照片時,你要懂得和明白什麼樣的照片拍攝出來的青瓷釉色和質感是最接近此器最真實釉色和釉面質感的,這點很重要,為什麼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你的學習會不會被某些偏色失真照片所誤導的問題。
很多朋友喜歡拍攝一些青瓷照片給大家欣賞,這點很好,很熱心。但是,有的時候他們拍的照片的確不是很好,青瓷的釉色往往都拍的不正確,青瓷釉面的真實質感光澤度也都沒有被拍出來。所以,今後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照片的問題,不要被一些偏色失真的照片所誤導了,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影響到你的學習,請大家務必要注意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