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授,多謝您!兩家醫院都不敢做的手術,你們幫我做了。我不用等死了!」一個出院後,首次複診的病人,在診室還未坐下,就來這麼甜心一句。
兩周前,也是在這專家門診,她訴說她的「故事」:40多歲,已生兩個小孩。有房間隔缺損、支氣管擴張、哮喘。三、四年前,因為房間隔缺損,氣促逐漸出現,分別兩次,在兩家廣東省內排名前列的醫院心外科住院,兩次均因為有嚴重支擴、哮喘,而不能進行外科手術。其中一次推入手術室後,麻醉醫生拒絕麻醉;一次主管醫生願意做手術,而科室其他醫生全部反對,而失去手術機會。
這幾年病情加重,體力勞動能力消失。2周前希望我幫她手術,在認真看了心臟超聲,確實是房間隔缺損。並且再不封堵缺口,真的像她所講的「再無手術機會,要等死了」。
其中反映病程進展的指標,肺動脈壓力(PASP)去年是44mmHg(圖1),今年是53mmHg(圖2)。如果再升高,則右心房壓力高於左心房,血流從右房分流至左房,就永遠失去手術機會,不久將死亡。
我決定幫她做非麻醉下,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當然她入院時因為同時有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哮喘。兩肺狀況很差,還有輕度的呼吸功能衰竭。
經過幾天治療,當肺部狀況稍有改善,我們就經股靜脈穿刺血管,把房間隔封堵器送至缺損部位,1個小時不到就成功完成封堵手術(圖3)。術後2天複查心彩超:缺口完全封閉,肺動脈壓力35mmHg(圖4),比術前下降16mmHg,正常為低於30mmHg。
門診複診,檢查發現肺部狀況也比術前明顯好轉。我預測做完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後,因為減少了肺部不正常的無效血流,也能為減少肺部反覆感染創造良好條件,肺動脈壓力會進一步下降。
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開始都是左心的血液經缺口分流到右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流令到肺血流(無效)增加,肺動脈壓力升高,病人開始氣促,甚至伴腳腫、納差等右心衰竭表現。
這時應該儘快手術封堵缺口。
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肺動脈壓力進一步升高,至右心壓力高於左心時,部分血液就會不經肺的氧交換就經缺口分流至左心,進而這些低氧含量的血液循環到全身。這時候病人的嘴唇就會從紅色變成紫色。這時候,缺口封堵已經成為手術絕對禁忌症,生命將要終結。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都有兩種手術方式:傳統心外科開胸手術、心內科介入封堵術。所有部位異常心外科手術都可以做;心內科介入手術對異常部位周邊解剖結構有要求(這方面交給醫生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