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上海報導
8月12日上午9時,20號膠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20號膠期貨是繼原油、鐵礦石、PTA期貨之後的第四個對外開放期貨品種。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20號膠期貨是繼去年推出的「原油期貨」後,國內第二個採用「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的期貨交易品種。20號膠期貨的誕生代表著我國期貨市場又向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此前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布的政策,20號膠期貨將延續此前上市的原油期貨相關政策,採用「國際平臺、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模式,全面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號膠期貨上市儀式上表示,接下來,證監會將更多的商品期貨和商品期權列為特定品種,提升跨境監管能力,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的溝通與合作,做好商品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工作。
事實上,作為證監會批准的特定期貨品種,20號膠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橡膠產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上期所現有天膠期貨的交割品為國產全乳膠和進口3號煙膠片。此次掛牌上市的20號膠與國產全乳膠都是天然橡膠,但兩者在初級原料、加工工藝、貿易模式、最終用途、增值稅率優惠和關稅等方面存在差異。二者可以互為補充,進一步促進我國橡膠期貨市場的成熟發展。
上期所理事長、上期能源董事長姜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號膠期貨的上市,將有力推動相關產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並與上期所現有的天膠期貨、天膠期權、天膠標準倉單交易形成有效聯動,助力建設現貨、期貨、期權互聯,境內境外市場互通的多層次市場體系,這對優化橡膠產業資源配置,提升中國橡膠的國際影響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遠意義。」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戰略物資,我國主要的橡膠種植區域集中在雲南和海南,多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橡膠種植是老少邊窮地區大部分膠農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當地實現脫貧摘帽的希望所在。但是自2010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逐年下跌,從峰值的每噸4.3萬元,一路跌至目前的每噸1萬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為廣大膠農找到規避價格風險的有效途徑,是上期所開展「保險+期貨」項目的一個重要初衷,「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就是上期所將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聚攏到一個合作平臺上,交易所出資金,保險公司給膠農出具保單,期貨公司幫助保險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對衝風險。橡膠價格高時,膠農可以隨行就市,賣個好價錢;一旦價格下跌,觸發理賠條件,膠農又可以得到賠償。通過建立這種機制,無論價格漲跌,膠農都能保障收入,他們更願意割膠、賣膠,橡膠行業的發展也有了保障,這比過去單純地給錢、給物的捐贈方式,更能有效發揮「授人以漁」的扶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期所已上市16個期貨品種和2個期權品種,截至今年7月底,上期所集團累計成交量7.6億手,同比增加18.3%;上期所一般法人客戶約2.5萬戶,同比增加7.3%,套保交易量同比增長30.4%。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上期所上半年成交量在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中排名第一。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