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保研北大中科院,不忘幫媽媽打工!懂得努力的孩子,命運不會...

2020-12-16 中國教育報

暑假裡的徐州,烈日當空。在泉山區的一座腳手架工廠內,21歲的李國安熟練地操作著拆卸扳手,從鋼管上卸下連接扣。而一周以前,李國安的雙胞胎哥哥李國平也同樣在這家工廠忙碌著。

李國平在腳手架廠工作

讓其他工友感到驚訝的是,他們都還是大四的學生。不久前,哥哥李國平被保送北京大學直博,弟弟李國安被保送至中科院碩博連讀。

保研的學霸為什麼要去腳手架工廠打工?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一起來聽他們感人至深的勵志故事。

◆◆「硬核」直博雙胞胎◆◆

「我倆只有在工地上,

才能親身體會媽媽多年的辛苦付出。

文章開頭的李國平、李國安兄弟倆最近獲得了「硬核」雙胞胎的綽號。戴著舊草帽在烈日下工作的照片和雙雙被保送名校博士的成績,讓網友不禁讚嘆:「太勵志了!」

而在這背後,是兄弟倆依靠知識從貧寒中走出來的一路鮮花。

兄弟倆和父母的全家福

李國安老家在江蘇省豐縣城關鎮,出生以後,兄弟倆就跟著父母搬到徐州市區。父親原本在一家貨運公司做技術工,母親在縣城一家皮鞋廠。在兄弟倆3歲時,父母雙雙下崗。隨後,父親開始在市區開出租,一直從業至今。母親在兩兄弟上初中後,開始四處打零工,光在腳手架廠就工作了10年左右。

雖然家境清寒,但是父母在兄弟倆的教育上從不吝惜:報輔導班、買書、增加夥食營養,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會儘量滿足。愛好讀書的父親還擅長講故事,兄弟倆成長過程中每一次困惑,父親都通過一個個故事開導他們,鼓勵他們。

父母的持續付出,在雙胞胎兄弟倆身上一點點得到回報。從小學開始,兄弟倆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中學時兩人就漸漸樹立了學業目標。在學習之餘,兩人的愛好也很豐富。

高考後,兩兄弟同時拿到了東南大學物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大學期間,兩兄弟把學校的各種獎學金拿了個遍,哥哥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弟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在學校裡,兩兄弟經常「組團」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屢屢斬獲大獎。從大二開始,兄弟倆就基本不向家裡伸手,而是靠著獎學金、勤工儉學的補助金支付生活費。

哥哥李國平和母親在工廠裡的合影

在暑假順利獲得北京大學和中科院保送資格後,兄弟倆都決定回家。李國安告訴記者,在上大學前,他和哥哥經常去媽媽工地幫忙,這一次回來,才發現他們有好幾年沒來過母親工作的地方。「媽媽的腰不好,工作一天回家常常直不起身。」

「哥哥說賺錢是其次,我倆只有在工地上,才能親身體會媽媽多年的辛苦付出。」 李國安說,父親為了他們兄弟,操勞了半生,「我和哥哥想通過努力,儘快讓爸爸擺脫生活的負擔,重新回到青年時代,去找回曾經的很多夢想。」

◆◆

王心儀 ◆◆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

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河北女孩王心儀,在2018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好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此前寫下的一篇「感謝貧窮」的短文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王心儀

王心儀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只能在家照看農田和孩子,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

她有兩個弟弟,當時大的即將升入高三,小的還在上幼兒園,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餵雞放羊,採摘棉花,春耕時還會幫媽媽下地犁田,她在前面拉,媽媽在後面推……

生活不易,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還是積極向上,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王心儀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回答。

儘管家境貧困,但天生樂觀的她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各種獎狀、證書貼滿了牆壁,還經常在全校師生面前代表高三學子講話:

「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們便沒有辜負這段青春、這段韶光!」

高考後,她經高中物理老師介紹,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當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時,她正隻身一人在異地打工,讓媽媽把信封裡裡外外拍了個遍。

這個18歲的女孩,面對姥姥的患癌去世、上學之路的艱難、同學對自己衣著的嘲笑,在文章中通通化為了兩個字——「感謝」,賓語是「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這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一經發出,感動了許多網友↓

文章雖名為感謝貧窮,女孩字裡行間感謝的卻是一路奮鬥、倔強不屈的自己。這種熱愛生活、勇於奮鬥的態度,在人生過程中收穫的寶貴成長,是真正值得感謝值得驕傲的寶藏。

◆◆ 林萬東 ◆◆

「唯有自強不息,

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2019清華大學本科新生的開學典禮上,3800餘名新生齊聚綜合體育館。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講話中專門提到了一個名字——林萬東

7月24日,清華大學的一紙捷報,輾轉2300多公裡,抵達雲南宣威市阿都鄉的貧困考生林萬東手中。

林萬東

在2019年全國高考中,林萬東收穫了理科713分的好成績,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被該校自動化系錄取。

林萬東家裡有姐弟三人,父親因病不能幹重體力勞動,全家的經濟來源都靠母親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磚背沙。承受著幾倍於尋常家庭的壓力,這個即將有兩名大學生的農村家庭沒有被擊倒。

心疼父母的勞苦,林萬東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裡減輕負擔,同時也為大學生活攢點學費。高考結束後,林萬東曾去到昆明的一處工地陪母親一起打工。

「一天的工作下來,我的雙手已經完全使不出力氣,然而媽媽告訴我,今天我的工作量甚至只有她平常的三分之一。」他在日記中寫下:「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小編的話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孩子最真實的體驗。對李國平李國安兩兄弟、王心儀、林萬東和千千萬萬寒門子弟而言,高考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轉折點,或許也將成為一家人新的起點。

「感謝貧窮」背後,是戰勝貧窮、改變命運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貧寒中的奮鬥之路,讓人們看到執著的希望。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貧困中沒有迷失自我的孩子們,通過努力學習改變了命運。未來即使有諸多不期而遇的困難,但有著這一份樂觀向上的心態、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會帶著全家走向幸福。

多年來,國家也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全力以赴,持續努力,為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搭建成長的舞臺、暢通向上的渠道。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一條不變的真理是:

無論出身如何,

命運不會虧待努力奮鬥的每一個人。

加油!

本文編輯| 任赫

責任編輯| 任赫

文章來源|

央視網、光明網、人民日報評論、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相關焦點

  • 寒門雙胞胎為照顧患病母親,放棄保研清華和中科院,現在咋樣了?
    湖北農村雙胞胎學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在湖北鹹寧的一個農村家庭裡,有這樣一對雙胞胎兄弟,名字叫做周海和周洋,家人給兩個孩子取名字時,也希望他們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闖出一番天地。為了供兩個孩子讀書,父親一直在外面打工,家裡的農活,兩個孩子從小就學著做,每天在學校上完課,回到家裡幫著幹農活,還要學習,兩個孩子懂事又聽話。
  • 雙胞胎兄弟保送北大、中科院讀博,來到工廠幫媽媽打工
    原來,兄弟倆是心疼在廠裡辛苦打工供養自己念書的母親,他們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分擔母親的工作,體會母親多年的辛勞。保送名校博士的雙胞胎兄弟接力打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近日採訪時,工廠的負責人邱先生講了一樁趣事。他早上7點到工廠時,李國安和母親已經在忙碌。
  • 雙胞胎學霸同時保送:一個北大,一個中科院,如今過得怎樣?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兩位孿生兄弟就是重點,在所有的狀元中,他們家算不上是富裕的生活,但因為父母的教育走改變了兄弟倆的命運。徐州雙胞胎學霸同時保送:一個北大,一個中科院!這對雙胞胎名叫李國平和李國安,家居住在江蘇,從小就在徐州上學。
  • 徐州雙胞胎狀元同時保送:一個北大,一個中科院!感嘆他倆的書單
    高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一件事情。對於中國家庭來講,多讀書,迎接自己的就不僅僅眼前的利益,更多的是外面的世界。正是因為這一想法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說平時就一定要好好讀書。徐州雙胞胎學霸同時保送:一個北大,一個中科院!
  • 雙胞胎學霸太勵志,保送北大、中科院博士,假期幫母親工地幹活
    現在很多大四學生正在考研奮戰中,不過也有一批優秀的大四學生已經保研。今天要介紹的這對雙胞胎學霸,一個保送北大直博,令一個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前程似錦。他們出自寒門,家庭條件比較艱苦,假期的時候兄弟倆還幫母親工地幹活。他們求學之路非常勵志,同時還非常有孝心,成為一代年輕人的榜樣。
  • 最牛雙胞胎兄弟,被保送北大、中科院讀博,兩人的一個舉動被稱讚
    一個家庭中擁有雙胞胎小孩,父母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為了能讓兩個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長,並且想要把兩人都培養成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出生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但是被爸媽教育得很好,屬於寒門貴子,不僅在學習成績方面表現優異,而且三觀超正,被譽為最牛雙胞胎兄弟,一位被保送北大,一位被保送中科院讀博,兩人還因為一個舉動被稱讚!
  • 雙胞胎兄弟分別被保送北大、中科院,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優秀
    哥哥李國平被報送北京大學直博,弟弟李國安被報送中科院碩博連讀,看到這裡,真是會讓無數父母眼羨:這樣的孩子給我來一打都不多! 其實出身寒門的兄弟倆,能夠考上東南大學,又被同時報送名校博士,這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誨。
  • 學霸經驗分享:我們是這樣保研到清華、北大和中科院的,值得收藏!
    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二等獎、第十九屆「創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二等獎「北大」是一個容易賦予人光環的詞語,保研進入北大的秦雅博自然也不例外。原來,為她加冕的不是北大,而是努力。如今只道是尋常眾所周知,保研的要求是很高的,更何況是跨專業保研至北京大學。但對於秦雅博來說,這並非是一件早早就立下的目標。
  • 假期工地搬鋼管,保送北大直博生走紅!弟弟還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
    其實,讀研並非考研一條路可走,保研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保送研究生比例佔比極高。很多人可能要說,哥哥李國平要比弟弟厲害,保送的北大直博生。其實並不然,中科院的研究生培養能力並不亞於北大、清華,只是鮮為人知而已,中科院曾經主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可是響噹噹的存在。
  • 雙胞胎博士、14歲初中生都在幫媽媽幹活:孩子愛勞動,父母不費勁
    1父母成就兒子,兒子幫助父母來自江蘇徐州的硬核雙胞胎兄弟,都是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大四學生,一個被保送到北大物理學院直博,一個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碩博連讀,兩人在暑假輪流幫媽媽在腳手架廠做工。想花錢自己去掙錢啊,大學生業餘打工的多得是!這個大一女生就是典型的好吃懶做亂花錢的主。看看人家平安兄弟,學習那麼好,大二開始就不花家裡錢了,你不覺得羞愧嗎?
  • 湖南雙胞胎考入清華北大,家庭背景曝光: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
    最近湖南的一對學霸雙胞胎火了。2020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雙胞胎學霸」、「寒門學子」這些關鍵詞,讓兩兄弟的熱度久居不下。網友紛紛表示:「父母做夢都要笑醒了。」「難怪我沒考上清華北大,原來是沒有一個雙胞胎兄弟。」
  • 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父親:大山裡孩子沒別出路,靠上學改變命運
    然而,在湖南的大山深處有一對雙胞胎,同時被清華和北大錄取,正可謂雙喜臨門。為了表示祝賀,8月16日,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來到三官寺土家族鄉看望慰問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並為他們送去了助學金。雙胞胎兄弟倆一致表示,一定不辜負家鄉的希望和厚託,學成後回報家鄉和國家。
  • 寒雙胞胎學霸考上清華北大:寒門思維,是對孩子前途最大的阻礙
    今年,一對來自湖南的雙胞胎兄弟,二人以687分和685分的高分,一個考入清華,一個考入北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艱苦的家庭環境讓這些「寒門」學子更早的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從而依靠知識改變命運。今年才17歲的孫川,出生在四川涼山冕寧縣迫夫村,孫川的家庭不富裕,只能靠父親常年在外打零工維持家庭生計,而孫川是家裡的長子,所以從小就承擔著照顧三個弟妹的職責,消瘦的他在不影響自己的學業中,還要幫父母幹農活。
  • 雙胞胎學霸1個清華1個北大,成功的秘訣不只是努力
    真是慕了,慕了~一門雙學霸,清華北大兩個中國頂尖學府都被他們佔了!上學的時候還可以互相交流哪個學校更出色,以後在家也少不了清北之間的「唇舌之戰」。但是他們取得的成績卻讓人羨慕不已,除了幾年如一日的努力,我想更與這些因素分不開。
  • 農村雙胞胎學霸,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他們父母,值得我們學習
    可以說,這對雙胞胎學霸,簡直就是家長們一直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看了兄弟倆的學習經歷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也很出彩。趙稞和趙棣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什麼體面的工作。但是,在孩子讀書這件事上,他們卻絲毫不含糊。
  • 清北雙胞胎家庭曝光:貧困不能阻擋成功
    最近,湖南的一對學霸雙胞胎火了。2020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雙胞胎學霸」「寒門學子」這些關鍵詞,讓兩兄弟的熱度久居不下。網友紛紛表示:父母做夢都要笑醒了。難怪我沒考上清華北大,原來是沒有一個雙胞胎兄弟。
  • 農村雙胞胎分別考上清華、北大,父母做好3點,寒門也能出貴子
    近期,被熱議的湖南慈利縣的一對雙胞胎:趙稞、越棣,他們分別以687、685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與北大。然後用堅實有力的雙手拍拍孩子的肩膀。2)給不了優質的生活,但無論風雨都會陪伴孩子永遠不會感到孤單,因為,跨越山路,風雨兼程的父親總是會準時出現在孩子的世界,陪伴孩子,鼓勵孩子,而這些溫情的行為,讓兩個孩子充滿了力量。
  • 寒門雙胞胎同上清華北大,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處貧窮而不自知
    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鄉村裡,兩兄弟的父親沒有文化,但是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十分清楚:大山裡的孩子沒別的出路,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皇天不負苦心人,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雙雙考取了680多分,同時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寒門學子」、「雙胞胎兄弟」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熱搜詞彙。
  • 今年考入清北的雙胞胎家庭背景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
    當不成寒門貴子,也別當寒門混子。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近湖南的一對學霸雙胞胎火了。2020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難怪我沒考上清華北大,原來是沒有一個雙胞胎兄弟。」調侃歸調侃,今年的高考,出現了好幾個考出極佳成績的寒門學子。人人高喊「寒門難再出貴子」的年代,他們用自己的成績和實力證明了:貧寒是不能阻擋成功的。這些普通家庭的勝利,也讓曾走過高考獨木橋的我,看到了寒門教育的四個扎心真相。
  • 150餘人保研清華、北大、中科院!這些"神仙學霸"全部扎堆北京這所高校!
    畢業是離別的時刻,更是另一段路途的開始,在畢業時面臨的諸多選擇中,保研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選項之一。今年畢業季,北京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生保研770人,保研比例超23%,位居全國高校前列。3.去往清華、北大、中科院人數最多的專業北京科技大學每個學院都有去清華和北大深造的學生,去中科院的均為理工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