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哲
隨著新學年的開始和學生的陸續返校,2021屆畢業生也開始投入了新一輪的校招大戰中。校招歷來有著「金九銀十」的提法,而受疫情影響,不少公司均相應調整了招聘計劃,也使得今年的校招更顯白熱化。
從近幾年的校招的情況看,網際網路一直是諸多初出茅廬的應屆生關注最高的行業。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就業洞察白皮書》調查顯示,網際網路各崗位未來期望發展的比例有明顯提升,尤為引人注意的是,未來39.4%的人願意嘗試網際網路產品崗位,而在目前網際網路人所在崗位中,產品崗僅佔12.2%,「產品」成為未來流入人數最多的崗位。
為什麼人人都想做產品經理?有志在產品方向發展的畢業生又應該如何做好職業規劃?筆者邀請到來自百度的兩位從業多年的產品經理,請他們分享產品經理的從業經驗,和對校招生的建議。
產品經理成為畢業生的熱門之選,除了前幾年一本叫做《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熱門書籍對產品經理概念的普及之外,更得益於網際網路產品概念的進一步廣泛傳播。在訪談中兩位產品經理介紹了自己入行產品經理前後的故事,而且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思維方式轉變的重要性。
第一位是從技術轉型為產品經理,長期的技術思維使得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僅考慮產品本身。逐漸感知產品經理的責任後,他很快轉變了思維方式,以商業化的思維和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意識,看待產品的所有決策;第二位產品經理在畢業後一直擔任產品經理,在一段時間內按照固定模式工作。之後,他調整了思考方式,以更積極主動地方式解決產品的各種問題。雖然兩者的職業發展經歷不同,但兩者都表示,快速轉變思維方式是做好產品經理的第一步。
為什麼轉變思維方式是做好產品經理的第一步?兩位產品經理提到,在過去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的十年,社會有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僅僅是應用發展從PC轉變為行動裝置,就為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隨之變化的還有用戶的消費習慣。在紛繁複雜的變化中如何把握用戶需求運用於產品開發,對產品經理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但從另一方面看,在轉換思維方式、適應外界變化、剝繭抽絲最終實現「從0到1」的過程,也正是產品經理自我成長、提升自我的最好機會。「無論是個人成長的視野,還是從業務所關注的實際的回報,都是很不錯的。說實在的,這個收益會讓工作有成就感。」
網際網路時代「敏捷開發、快速迭代」的產品開發方式也對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一個產品是一下子就通的,一個真正的好產品其實都是不斷去站在用戶角度去迭代,不斷去調整這個目標,朝著產品定位和價值不斷優化的。」
這位產品經理進一步以他所負責的搜索產品舉例說明,今天的產品與十年前他入行時相比,無論是產品形態、效果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不是突然間發生變化的,而是通過數以百計的、幾乎每天都在迭代變化積累而成的結果。在此過程中,產品經理需要及時調整產品策略,找到一個突破點,在最短的時間內依靠技術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被動應對外,更高一層是對形勢的判斷,擁有對行業變化趨勢的敏銳嗅覺。時代變化,用戶的需求也會隨之變化。比如今年疫情的爆發,就促進了網課的蓬勃發展。新的變化一定會有隱藏的用戶需求點等待挖掘,重要的是如何在用戶尚不自知需求時,替用戶先找到。一旦替用戶找到新的需求點,新的業務和玩法將會出現,對產品經理來說將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用戶需求權威性、結構化、多樣化的趨勢上,產品經理須成為「T型人才 」。所謂「T型人才」,橫向上能在包括產品本身、運營、技術研發等許多領域的知識都有所涉獵,在縱向上也需要在某一個行業內有深厚的知識積累,了解這一行業的用戶需求。對產品的設計上必須更細緻,更加貼近用戶,這是未來的趨勢。
無論什麼職業,都需要過硬的基礎素質,產品經理也是如此。對一個產品經理來說,需要具備的能力很多,但最基本的無非四種。
第一是學習能力。隨著網際網路的轉型,用戶的消費習慣也在變化,這決定了產品經理也需要不斷自我革新。例如頁遊發展為手遊,一個新的產品形態的出現需要產品經理不斷自我驅動學習,守舊或自驅力不強就意味著被淘汰。
第二是溝通能力。產品經理是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和多個部門溝通,從一個用戶需求出現,需要和設計、研發、客戶、開發等多個部門溝通協作,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優秀的協調與溝通能力。
第三是邏輯性,這是一個商業的產品經理所應該具備的。不同於偏用戶的產品經理,需要追求用戶情感上的共鳴,或者某一個群體的共性。商業屬於驅動模型,更加強調邏輯性。
第四點是好奇心。產品經理的工作可以歸納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工作中產品經理常遇見各種問題,當遇到一個問題時,產品經理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問題深入拆解,挖掘深層意義,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素質。
而產品經理在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同時還應具備平臺意識。隨著產品經理在行業背景和經驗上的加深,關注點勢必會從具體執行層面轉向戰略層面,從而去更多考慮如何打造一個商業上成功的生態系統,產品上的成功只是商業成功的因素之一。而像在BAT這樣的大公司中,很多新延伸出來的業務方向都是屬於平臺化的產品,因此產品經理有較強的生態思維才能開發。
面臨工作,許多畢業生在知名公司和初創公司的抉擇中陷入兩難。關於這一個問題,兩位產品經理都一致認為: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最好進入大公司。
首先,一個大平臺的培訓方式相對體系化,對職場新人來說更加友好,能幫助新人快速成長;其次,大公司的人才更加充足,在日常工作中,向身邊的同事學習無形中能獲得其他平臺沒有的經驗;最後,在一個用戶數億的平臺工作,新人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得到快速驗證和試錯。
以百度為例,百度很看重對產品經理的培養。每年都有許多校招的產品經理進入百度。初入職場,許多人的心理角色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由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同時承擔許多未接觸過的業務挑戰,這種過渡時期對校招生來說很難快速適應。
百度為此作了許多準備,比如入職公司文化培訓,邀請多業務的同事經驗分享,行業大牛介紹不同領域的知識等。另外每位校招同學還有專門的新人導師,幫助同學們完成培訓流程和業務指導。
而選擇正確的賽道也同樣重要。當前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存量時代,並不意味著某一天發展變革就會停下來。新入門的產品經理需要找到機會,找著細分的領域,放大自己的優勢,才能更好地脫穎而出。
百度有不少產品經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光彩。百度的文化特點在於鼓勵每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提供許多試錯的機會。
在百度,產品經理的創造力是人們最為看重的,這也鼓勵著每位產品經理能有不受束縛的思考方式,鼓勵拓展興趣和視野。
比如剛進百度的校招產品經理們,一般是P3-P4級別。在不同級別,能力要求自然也不一樣。在兩年內,產品經理需要在自己擅長或者有興趣的領域有著很強的執行力,並能獨當一面。在P6-P7階段,他們需要對某一方向有非常專業和深入的了解,能夠形成與這一領域切實落地的打法、戰略以及適宜的方案。對於更高級別,創造力是需要具備的。
以上是百度預設的發展路徑,如果有校招的產品經理們能跳出這一預設路徑,甚至跳過前面幾關,用自己敏銳的商業感覺,抓住一個點創造一種新的模式,之前的所有能力要求都可以忽略。在百度,不怕錯誤的想法,害怕的是沒有想法。
最後是和大家切身相關的信息:百度2021屆校園招聘正在進行中,規模較往年擴大40%。除了工程師、研究員等技術崗,產品類崗位需求量也較往年大幅增加。包括通用的產品經理、商業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職位之外,還新增了雲計算、地圖、遊戲、多語言、AI方向等多個方向、更富挑戰性的產品經理崗位。
除了在校招崗位數量上增加不少外,百度更關注校招同學們的成長發展,秉持創新理念,給予年輕人最大的空間,對網際網路充滿熱愛、熱衷發現用戶需求的同學們都有機會在百度多樣化的產品打磨中獲得最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