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物理學家費曼】,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1216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本文,就從量子力學最基礎的雙縫幹涉實驗談起,探討一下量子力學的科學性,以及物質波的詮釋究竟哪家強?現在拋掉那些物理過程不看,就單獨把方程拿出來,站在數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也就是說,是從縫運動到屏所形成的條紋這個因果關係的公式。實驗做到這裡,是需要物理學家站出來給出一個解釋的時候了,我比較認同費曼的說法:電子它不單是波,也不單是粒子,不是我們在經典宏觀世界看到的任何東西。而且他們走得更遠,既然物質波是波,當然也是可以有跟電磁波類似的應用的。如果非要我來給雙縫幹涉實驗做一個解釋,我還是要重複費曼那句話:電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它不是我們在經典宏觀世界看到的任何東西,它就是這樣,接受就行了,還能怎麼解釋,更多的,真的不是現在的實驗能解釋的。
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網友的精彩評論,快來看一看~
點評「電子」的:
@和諧 : 用機率波解釋完全可以。即使電子異常稀疏,甚至幾小時才有一個電子,那也只是意味著波振幅異常小,對應著機率異常小,但機率波依然是機率波。當用快門遮擋狹縫時,波函數被調製,破壞了相位關係。快門遮擋狹縫相當於一個關於時間的調製函數,破壞了原先的波函數,所以不能在屏幕上得到幹涉條紋。
@地球人家園 : 實際上到微觀上,所謂縫的本身對電子也有幹擾了。微觀視角的宏觀體現,量子就好像在時空扭曲中跳躍的概率波包。同時的概念在所謂巨大的縫面前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要知道縫的厚度就好像幾萬電子了,而中間的條,對於電子來說也不過是略微擁擠點的空間而已。在微觀來看,哪怕電子在縫中間來回跳躍幾十次都是稀鬆平常了。
@數學愛好者俊俊哥 : 一旦你確定了電子從那個路徑過去,幹涉條紋就消失了,這就是核心。因為你影響到了電子的運動,這就是微觀粒子的特性,你的測量會影響到結果,這點是宏觀物質不具備的
@自然藥觀 : 電子是暗能量的分形,暗能量是老子是所言的物,與元神有關。不多說了。
不只這些,該話題還吸引了更多大神,下面大家感受下熱烈的氛圍!
@何必把自己 : 總會有明白的日子
@樊東拍 : 縫的厚度是多少?
每次看網友回復,小編都深深的折服!@你,想說點什麼呢?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