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學數學經驗:不熟練就沒有技巧!家長可從三年級就教給孩子

2020-08-12 語文老師李探花

湖南新籌建的一所大學名字暫定為「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許多大學的學院、實驗室、班級都以「錢學森」命名。

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2016年成立)、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2017年成立)、南昌理工學院錢學森學院(2019年成立)等。

以「錢學森」命名的班級: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實驗班」(2007年)、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班」(2013年)等。

以「錢學森」命名的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2014年)等。


錢學森一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固然與他的天賦有關,但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自身的努力和許多良師益友的匡正。

錢氏家族有著良好的家風傳承,特別重視教育。近現代在人文、科學領域湧現出一大批錢姓大家,錢學森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教授曾說:

「我爺爺(錢均夫)是教育部第三司的一個科長,是專管中小教育的,把他(錢學森)送到當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中小學,後來我父親(錢學森)上了最好的大學,到美國上加州大學也是最好的大學。」


錢學森10歲時就讀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時留影

在中小學階段,錢學森受到了家庭和學校的良好教育,他音樂、美術、書法都得到了全面的培養,他還專門給音樂雜誌寫過音樂評論,在美國加州工作期間,他還熱衷攝影。

在中小學學習期間,錢學森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學習上,是一位學霸,他的很多學習方法非常值得借鑑。

對於孩子教育越早越好,很多孩子因為家長重視教育程度不夠,或者教育理念、方法欠缺,常常輸在起跑線上,一步慢,步步落後;高考發揮出色,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名校的學生,其實都是從小學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我們敬仰錢學森先生,不能僅局限於對他功績的緬懷,還要積極挖掘他之所以優秀的內在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他的方法培養孩子,或許將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錢學森式的科學家,那樣,我們國家就會更加強大,民族復興,就是靠這些傑出的人物引領。

錢學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深受導師馮·卡門的賞識,且成為技術科學素養之一的就是他的數學稟賦。

錢學森的這種數學稟賦就是得益於他中學時代的老師傅種孫的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筆者作為老師,深知教育上理念紛雜,即使是老師都有「落花漸欲學人眼」之嫌,更何況不在教育領域的家長呢?更會被這些理念弄得暈頭轉向。

無論這些理念如何變換,但是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反覆練習夯實基礎,達到熟能生巧。

關於這個學習理念,錢學森結合他學習經歷,談了他體會:

「學習要靠實幹,光聽講不行。教育不都是先聽老師講解,然後再讓學生做習題嗎?就是文學藝術也要靠背嘛!這都是學生在鍛鍊思維能力;有形象思維,也有邏輯思維,不只是形象思維!是幹中學!」


這是錢學森學習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後來他執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同樣強調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不二法門就是勤學苦練,因為「不熟練,你就認不出它的真面目」。

錢學森先生後來還詼諧地說:「不熟練就沒有技巧,抄書都會錯。

筆者教過小學,教過初中,也教過高中,對於錢學森先生的話感同身受。比如錢學森先生說「學習要靠實幹,光聽講不行」,這個習慣應當從小學三年級,甚至更低的年級,家長和老師就要把它灌輸給學生。

許多學生對知識感覺一聽就懂,作業卻一做就錯,考試時,當然大紅燈籠高高掛了!學生之所以這樣眼高手低,其原因就是沒有抓住學習的精髓:「是幹中學!


「幹中學」,其實就是「這就要做習題,多練習」, 「就是文學藝術也要靠背嘛!」錢學森所說的「多」到什麼程度呢?即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

做過的題目達到背誦的程度,方能「生巧」。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課本上的例題、習題都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都是解釋複雜問題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許多孩子成績之所以沒有起色,就是在基礎上出了問題,最後被考分限制了自信心,導致智力發展被束縛。

錢學森先生的「多練習」,當然也不是大搞「題海戰術」,「多練習」是為了「熟」,為了「融會貫通」,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鍛鍊思維。

錢學森先生這短短幾句話,指出了數學學習的三個層次:多做練習——熟能生巧——鍛鍊思維。


那麼家長或者老師如何從小學三年級就培養孩子這種學習習慣呢?我結合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學霸學習心得把錢學森先生學習心得再分解一下,以便利於操作。

對於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數學也在逐步加深,提高數學成績,主要集中在「錯題」和「難題」上面

對於錯題,可以幫助孩子做一個錯題本


給孩子準備精緻的錯題本、難題本

看一下這位高考學霸「錯題」的組成部分:

這位學霸關於錯題的整理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核心」和「規避方法」的分析,它體現了錯題整理的核心目的:

1、現在搞懂,會做。2、並且為了讓自己在未來複習的時候能夠瞬間看懂,便於快速掌握。

整理錯題,把突破口,易錯點,核心難點都要用紅筆標註出來,可能小學三年級學生還沒有這種意識,因此特別需要家長幫助,幫助孩子建立錯題整理習慣。


對於辛苦整理出來的「錯題」,要反覆做,直到自己能夠獨立做出來為止。這是把從學生從「題海戰役」中解脫出來的最快捷的途徑!

對於難題:

許多學生考試中拿到難題的第一感覺不是「興奮」,而是害怕,這就是差距。學渣跟學霸的差距就在這裡,學霸看到難題統一的感覺都是興奮:終於遇到一個有挑戰性的題了,看我不把你拿下。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位高考學霸是這樣做的:做難題很重要,非常重要,每天堅持做一個難題。

當然,數學題目解答過程都有好多方法,為了提升孩子的思維品質,學習一題多解,用A方法做,用B方法檢查,如果答案一致,基本上100%正確。


學習成績的高低,先天智商第一要素,後天勤能補拙功不可沒。成功是有方法的,錢學森先生很多治學的方法非常值得家長學習和借鑑。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你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歡迎點讚、分享、評評!謝謝!

相關焦點

  • 是不是沒有天賦,數學就一定學不好?錢學森的經驗值得借鑑
    數學不好的三大現象1.學加減法時候還好,有應用題就不會了剛上小學的時候,學加減法,大多數孩子都覺得很輕鬆,可是從三年級應用題的出現,就打破了數學挺好的狀態,完全不會了。2.小學時候學的不錯,上了初中就不行了很多孩子小學六年都覺得數學可以,家長也覺得孩子挺好的,學習數學沒問題,可是上了初中就變了,有了幾何之後,孩子突然成績開始下滑,並且很難追上。
  • 孩子三年級換了數學老師,成績直線下滑,家長:老師教不好?
    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現象,孩子低年級時數學成績還不錯,可是,一到中高年級,成績直線下滑,這時家長很不理解,我的孩子怎麼退步這麼厲害?是老師教不好吧?所有的一切都怪到老師頭上,家長認為新換的老師不會教!其實,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時之所以能考高分,是因為這時候主要考查計算類的題目,思維含量不大,那些簡單的計算題,經過不斷地訓練,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練掌握。
  • 一年級數學「必考」的5種題型,熟練掌握孩子穩拿100分,家長必知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升小即一年級階段,很多孩子還不適應強度如此大的學習任務,另外一年級階段是孩子養成學習好的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黃金時期,家長們擔心孩子成績被拉下,產生厭學心理;第二階段三年級,應該有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在開家長會時,老師都會特別強調,三年級是孩子小學6年級成績轉折點
  • 媽媽教數學?爸爸教數學?孩子怎麼學數學?孩子天生會數學!
    即使這些掰手指的方法並不是孫路弘老師的原創, 光憑把世界各地的智慧融會貫通, 就可以看出他在孩子的數學教育方面的造詣肯定不低。《媽媽教的數學》, 特別適合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朋友們, 相信這本書帶來很多啟示。
  • 一二年級數學滿分不重要!12歲以前不培養孩子數學能力,花再多錢都...
    在所有學科裡,數學可能是最不公平的一門了。開竅的孩子輕輕鬆鬆不費力氣就能拿到滿分,不開竅的孩子拼命刷題成績也只能不上不下。 於是,很多家長都覺得:數學這事兒拼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程式設計師爸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是這樣教孩子學編程!
    今天重發一篇之前刊登過的文章,是一位程式設計師爸爸嚴靖斌老師分享的自己教孩子學編程的經歷,非常有意思,裡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參考!少兒編程的風一直在吹,很多家長開始讓孩子從Scratch入門了,但是很多孩子學習Scratch一段時間之後,家長會迷茫學這個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 小學三年級才開始教數學!這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讓人...
    >如今還要教孩子!!!這也讓很多家長把孩子學數學的年齡不斷提前,從我們小時候的小學一年級學數學,到現在幼兒園,甚至託兒所就開始讓孩子在各種機構學數學。校長說,孩子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很難掌握數學知識。此外,他表示從自己多年招生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剛入學時,「就已經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了,那麼在我們(低年級)數學教學裡面,就有重複學習的嫌疑」。
  • 如果讓孩子三年級再開始學數學,你是贊同還是反對?
    或許真的是「天下沒有一個笨學生」只要老師和家長找到了正確的引導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有這樣一個學校,他們三年級才開始學數學,小學一二年級只學語文這一門課程。它就是赤壁正揚小學,是湖北的一所私人創辦的民營小學,其創辦者是吳震球,今年已經75歲高齡,就是他提出了這次「課改」。
  • 孩子小學不學奧數,能學好初中數學嗎?
    小學要不要學奧數,很多家長回答要學,可為什麼要學,有些家長不一定能說得清楚。通過近幾年切身感受,為便於直觀感受小學學奧數與初中學好數學的關係,現將中小學數學課本(人教版)、中學數學試題、小學奧數的專項內容進行對比,家長可探究其中緣由。
  • 如何更好輔導孩子學習一年級數學
    今天正式開學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一、孩子們是怎樣學數學的?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數學學得好,要使孩子真正學好數學,我想首先就應該了解我們的孩子是怎樣學數學的,只有按照孩子的學習特點進行指導或輔導,才會對孩子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 如何輔導三年級數學
    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學三年級。很多孩子一二年級學得很好,可一到三年級似乎就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這就是困擾著很多孩子和家長的「三年級現象」。所以我們毅然在三年級這一年回國讀書,怕的就是如果三年級學不好,再大一些回國就更加不適應國內的教學體制了。
  • 優秀家長必知:小學數學怎麼學?——從「數」到「數學思維」
    二年級的孩子在習慣上還比較有可塑性,著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若是一旦不注意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後等孩子大了要想再改就比較困難了。 這類問題不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時直觀性不強,對於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難。 建議家長可以將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 超級乾貨 | 程式設計師爸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是這樣教孩子學編程!
    」,是一位程式設計師爸爸分享自己如何教孩子學編程的經歷,非常有意思,裡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參考! -3-我這樣教孩子學編程2017年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當時候發現學習有Scratch這門選修課,可惜只招五人,名額在報名開始的那一秒就被秒殺,讓我感覺很鬱悶,想想自己是程式設計師,教個少兒編程應該沒問題吧,就準備自己教了,想想又怕只教一個人無法堅持下去,我在小區一年級群裡面吼了一聲,誰要學,我準備自己開課教,結果還真有三個家長報名
  • 從數學大V賊叉《不焦慮的數學》,講普通家長怎麼教好數學
    看不懂的家長,可能本來是想不焦慮的,結果看了反而更焦慮。內容含金量肯定是很高的,但是不接地氣。一個普通家長,數學不好,還要上班,要靠自己琢磨出一套教孩子數學的方法,根本就是難於上青天。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更願意看到的內容是,具體數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從一年級到初中,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自己不用琢磨了,直接用就行。
  • 一年級的孩子數學不會讀題,很多字不認識?教孩子些讀題技巧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幼兒園時沒特意教過漢字,現在做題不會讀題,很多字都不認識,要咋辦啊?看到網友留言,我家娃剛經歷過一年級,我們的經驗: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就是理解能力跟不上。主要因孩子識字少,讀題時先拼漢字,理解不透,也有句子長孩子不會讀題方法有關。對此,我們應重點抓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識字,另外讀題上也要教孩子些小技巧。說說去年我們的經驗,希望給您些借鑑。
  • 一二年級取消數學,三年級再學孩子會掉隊嗎?試了3年答案超意外
    正因如此,不少家長從一年級開始就給孩子報了數學補習班,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你知道嗎?有一位老校長挑戰傳統教學:一二年級不學數學,三年級再開始,4年學完6年課程,結果三年級統考成績竟高出普通班15.3分!
  • 為何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的數學天上地下,警醒萬千父母
    特地,親自操盤和大家聊聊令萬千家長聞風喪膽的三年級數學一落千丈,扶都扶不起,扶得好無力的這個問題。       現在,細細地和大家分析一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學習情況,看看為什麼孩子到了三年級突然數學就跟不上了:
  • 幼兒園不教,小學又要有基礎,家長怒了:你不教我教!工資給誰?
    看來給孩子報個學前班是大勢所趨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業內流傳著一個「三年級分水嶺」的故事,講得是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一開始上學很順利,可到了三年級就會顯現出吃力和跟不上的情況。因為他們沒有習慣學校的方式和進度,當老本吃完了,也就沒有什麼資本繼續炫耀下去。
  • 三年級數學月考,只得了36分,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盡力了
    小學三年級數學迎來了第一次月考,這部分就學習了兩個知識點,一個關於時分秒的換算和計算,一個是萬以內的計算,要說這兩部分知識是相當容易的,時間單位,只需要記住一小時等於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就可以了。
  • 一、二年級不學數學,三年級開始學,考試平均90分,為何被叫停
    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只設語文課,不學數學,現實嗎?可行嗎?其實呀,這項舉措,是湖北省一所民辦小學,在實施教研改革時的一種做法。對於這種做法,身為一線老師,感覺很新鮮,當然了,因為我們也沒有這樣做過,自然也不知道,如果這樣實施教育改革,會發生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