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籌建的一所大學名字暫定為「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許多大學的學院、實驗室、班級都以「錢學森」命名。
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2016年成立)、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2017年成立)、南昌理工學院錢學森學院(2019年成立)等。
以「錢學森」命名的班級: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實驗班」(2007年)、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班」(2013年)等。
以「錢學森」命名的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2014年)等。
錢學森一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固然與他的天賦有關,但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自身的努力和許多良師益友的匡正。
錢氏家族有著良好的家風傳承,特別重視教育。近現代在人文、科學領域湧現出一大批錢姓大家,錢學森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教授曾說:
「我爺爺(錢均夫)是教育部第三司的一個科長,是專管中小教育的,把他(錢學森)送到當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中小學,後來我父親(錢學森)上了最好的大學,到美國上加州大學也是最好的大學。」
錢學森10歲時就讀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時留影
在中小學階段,錢學森受到了家庭和學校的良好教育,他音樂、美術、書法都得到了全面的培養,他還專門給音樂雜誌寫過音樂評論,在美國加州工作期間,他還熱衷攝影。
在中小學學習期間,錢學森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學習上,是一位學霸,他的很多學習方法非常值得借鑑。
對於孩子教育越早越好,很多孩子因為家長重視教育程度不夠,或者教育理念、方法欠缺,常常輸在起跑線上,一步慢,步步落後;高考發揮出色,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名校的學生,其實都是從小學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我們敬仰錢學森先生,不能僅局限於對他功績的緬懷,還要積極挖掘他之所以優秀的內在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他的方法培養孩子,或許將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錢學森式的科學家,那樣,我們國家就會更加強大,民族復興,就是靠這些傑出的人物引領。
錢學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深受導師馮·卡門的賞識,且成為技術科學素養之一的就是他的數學稟賦。
錢學森的這種數學稟賦就是得益於他中學時代的老師傅種孫的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筆者作為老師,深知教育上理念紛雜,即使是老師都有「落花漸欲學人眼」之嫌,更何況不在教育領域的家長呢?更會被這些理念弄得暈頭轉向。
無論這些理念如何變換,但是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反覆練習夯實基礎,達到熟能生巧。
關於這個學習理念,錢學森結合他學習經歷,談了他體會:
「學習要靠實幹,光聽講不行。教育不都是先聽老師講解,然後再讓學生做習題嗎?就是文學藝術也要靠背嘛!這都是學生在鍛鍊思維能力;有形象思維,也有邏輯思維,不只是形象思維!是幹中學!」
這是錢學森學習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後來他執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同樣強調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不二法門就是勤學苦練,因為「不熟練,你就認不出它的真面目」。
錢學森先生後來還詼諧地說:「不熟練就沒有技巧,抄書都會錯。」
筆者教過小學,教過初中,也教過高中,對於錢學森先生的話感同身受。比如錢學森先生說「學習要靠實幹,光聽講不行」,這個習慣應當從小學三年級,甚至更低的年級,家長和老師就要把它灌輸給學生。
許多學生對知識感覺一聽就懂,作業卻一做就錯,考試時,當然大紅燈籠高高掛了!學生之所以這樣眼高手低,其原因就是沒有抓住學習的精髓:「是幹中學!」
「幹中學」,其實就是「這就要做習題,多練習」, 「就是文學藝術也要靠背嘛!」錢學森所說的「多」到什麼程度呢?即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
做過的題目達到背誦的程度,方能「生巧」。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課本上的例題、習題都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都是解釋複雜問題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許多孩子成績之所以沒有起色,就是在基礎上出了問題,最後被考分限制了自信心,導致智力發展被束縛。
錢學森先生的「多練習」,當然也不是大搞「題海戰術」,「多練習」是為了「熟」,為了「融會貫通」,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鍛鍊思維。
錢學森先生這短短幾句話,指出了數學學習的三個層次:多做練習——熟能生巧——鍛鍊思維。
那麼家長或者老師如何從小學三年級就培養孩子這種學習習慣呢?我結合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學霸學習心得把錢學森先生學習心得再分解一下,以便利於操作。
對於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數學也在逐步加深,提高數學成績,主要集中在「錯題」和「難題」上面。
給孩子準備精緻的錯題本、難題本
看一下這位高考學霸「錯題」的組成部分:
這位學霸關於錯題的整理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核心」和「規避方法」的分析,它體現了錯題整理的核心目的:
1、現在搞懂,會做。2、並且為了讓自己在未來複習的時候能夠瞬間看懂,便於快速掌握。
整理錯題,把突破口,易錯點,核心難點都要用紅筆標註出來,可能小學三年級學生還沒有這種意識,因此特別需要家長幫助,幫助孩子建立錯題整理習慣。
對於辛苦整理出來的「錯題」,要反覆做,直到自己能夠獨立做出來為止。這是把從學生從「題海戰役」中解脫出來的最快捷的途徑!
許多學生考試中拿到難題的第一感覺不是「興奮」,而是害怕,這就是差距。學渣跟學霸的差距就在這裡,學霸看到難題統一的感覺都是興奮:終於遇到一個有挑戰性的題了,看我不把你拿下。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位高考學霸是這樣做的:做難題很重要,非常重要,每天堅持做一個難題。
當然,數學題目解答過程都有好多方法,為了提升孩子的思維品質,學習一題多解,用A方法做,用B方法檢查,如果答案一致,基本上100%正確。
學習成績的高低,先天智商第一要素,後天勤能補拙功不可沒。成功是有方法的,錢學森先生很多治學的方法非常值得家長學習和借鑑。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你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歡迎點讚、分享、評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