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用基因重生「梵谷之耳」 有聽覺可對其說話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藝術家用基因重生「梵谷之耳」 有聽覺可對其說話

2014-06-05 09:11:05來源:成都商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據英國《衛報》昨天報導,19世紀的荷蘭藝術家梵谷據說是在1888年精神疾病發作的時候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如今,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展出了一隻用梵谷基因造出的耳朵複製品。梵谷在藝術上的成就眾人皆知。然而他生前的一些事情卻一直存在謎團,據說他因精神疾病的困擾,而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後在法國瓦茲河飲彈自殺,時年37歲。沒想到,100多年後,它的耳朵也以如此表現主義的形式「重生」,更是引起藝術界和科學界的關注。成都商報記者 謝禮恆 綜合報導

  「梵谷之耳」結合科技和藝術

  這件作品由女藝術家Diemut Strebe創作而成。藝術家來自美國,她使用科學手段製造了這件極為瘋狂的藝術品———使用3D列印技術和DNA技術複製了「梵谷之耳」。難道這隻耳朵是塑料製作的?錯。這隻耳朵中包含的活細胞樣本,是從梵谷的弟弟提奧(Theo)的玄孫Lieuwe身上採集的,二人共有十六分之一相同基因。值得一提的是,Strebe最初的計劃是從梵谷曾經舔過的信封上提取他本人的DNA,但不幸的是,最終提取出來的DNA被證明不是梵谷的。「科學是我手中的畫筆,就像油漆之於梵谷。」Strebe這樣說。

  利用先進的3D生物列印技術和計算機軟體,藝術家可以根據梵谷耳朵的實際形狀列印細胞。據悉,細胞被列印出來後,在美國波士頓的布裡格姆女子醫院裡,Strebe把細胞培育成為一隻完整的耳朵。實際上,無論參觀這件藝術品的人信不信,從技術角度說,這隻耳朵是「活」的,因為它是用活的人體細胞做出來的,而且已形成軟骨。如果這還不夠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這隻耳朵還有聽覺」。《衛報》從展出這件作品的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了解到這樣一個說法,「您可以對這隻耳朵說話。聲音會通過計算機軟體轉換為模擬實時神經衝動的信號。」這件作品將在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展出到今年7月6日。由於被浸泡在營養液中,理論上這隻耳朵可以存活很多年。在接受採訪時,藝術家稱製作這件作品是想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她計劃在明年將這隻耳朵帶去紐約展出。

  當然,「梵谷之耳」的重生,包含的科技含量註定充滿傳奇色彩,就如同科幻片一樣:作為數十年來最尖端的科學研究領域,這種「人體器官再造」在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科學家就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狗的「全頭移植」手術,引起全球轟動。兩年後,美國科學家將換頭技術推進了一大步,成功地進行了「動物異種換頭」,把一隻小狗的腦袋搬到一隻猴子的脖子上,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因為當時幾乎全球所有的醫學家都認為,由於機體強烈的排異反應,「異種移頭」是不可能的。而這種技術,就是「基因再造器官」的基礎之一。上世紀90年代,美國出臺了「人類基因組解讀計劃」,這被認為是生命科學的第一個超級大計劃。在規模上,足以和太空探險、製造原子彈和登月等工程媲美。基因革命的意義是,它徹底搖撼了生命的根基,使人類生活在一個植物、動物都可以複製的世界。

  很顯然,伴隨著對梵谷的迷戀和最新潮的3D列印技術,Diemut Strebe最終讓這個瘋狂的計劃實現了。

  藝術血緣造就「梵谷之耳」

  梵谷一生為貧窮所困,「畫入心魔」的他為了堅持自己的藝術,不得不靠著弟弟提奧的救濟。在梵谷看來,他只能把自己獻給畫布和色彩,其他的生活煩擾應該由弟弟來解決,因為他把自己的作品全部給了提奧。提奧熱愛和尊敬哥哥的藝術,雖然自己也並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心甘情願地去支援哥哥,在梵谷每次遇到經濟問題,甚至情感問題時,他都會及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可以說,沒有提奧,這世上根本不會有梵谷……在Diemut Strebe對美聯社講述自己為何要做這件藝術品的緣由時,她特別提到了梵谷的弟弟提奧。選擇從提奧的後人身上提取活細胞樣本,一是因為兩人的血緣關係,二是因為提奧在藝術上與梵谷幾乎一脈相承,情誼深厚。1990年的傳記式電影《梵谷與提奧》表達了這樣一幅兄弟圖景:梵谷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他死於對繪畫的癲狂,對提奧的愧疚。梵谷自殺後,傷心絕望的提奧很快也撒手人寰。兄弟倆都不曾有機會來享受天價梵谷藝術所帶來的成就……

  「梵谷之耳」也正因為有這樣的「藝術血緣」,在開展後引起藝術圈內共振。荷蘭《哨聲》報這樣表示,「現在看來,除了梵谷的曾侄孫、梵谷博物館董事會顧問文森特·威廉·梵谷之外,他弟弟提奧的玄孫也註定成為藝術圈的一位傳奇人物,耳朵的重生象徵著另一種延續和希望。」

  梵谷

  荷蘭後印象派代表性畫家。

  出生於荷蘭鄉村,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梵谷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谷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有此一說

  大畫家高更割掉梵谷耳朵?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學家一直認為大畫家梵谷為了一個女人而親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不過德國漢堡大學的歷史學家2009年就曾公開宣稱,割掉梵谷耳朵的是其好友、同樣赫赫有名的畫家高更,他因為一個女人而與梵谷起了爭執,遂用劍砍掉了梵谷的耳朵。英國《每日郵報》2009年5月曾報導,德國漢堡大學的歷史學家花費10年時間研究了與高更有關的一切著作和民間故事,得出了上述結論,梵谷本人在失去了一隻耳朵後沒有對此事做任何評論,因此歷史學家們只得通過高更一方的故事還原當時的情景。

相關焦點

  • 德國展出梵谷耳朵複製品:活細胞樣本取自梵谷遠親
    6月4日,據英國《衛報》報導,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在1888年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如今,利用3D列印技術,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展出了一隻用梵谷基因造出的耳朵複製品。更驚人的是,這隻耳朵還有聽覺。這隻複製耳由藝術家Diemut Strebe創作而成。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巴黎是藝術之都,當時歐洲很多畫家都在巴黎作畫,家庭的不如意讓敏感的他想找一個可以接納他的地方,於是他來到了提奧的城市。來到巴黎之後,他深深地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開始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也是這時候,他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口——向日葵。在繪畫領域,每人都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標籤,就像是莫奈的風景、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這些藝術家身上的標籤是其藝術的獨特性。而代表梵谷的,就是向日葵。
  • 英國無耳男孩終有聽覺 「耳」如眼鏡可摘可戴
    英無耳男孩過上正常生活「耳」如眼鏡可戴摘據英國媒體2日報導,英國南約克郡穆蘭茲村男孩約書亞·布爾天生患有耳道堵塞症,他非但聽不見,也不好看,因此經常引來異樣眼光和議論。近日,專家通過一系列先鋒性手術,不僅使約書亞獲得了正常的聽力,並且還為他造了一對以假亂真的「人造耳」。約書亞終於過上正常生活,也不再受人嘲笑。天生沒耳無聽覺據報導,英國南約克郡穆蘭茲村男孩約書亞·布爾生下來時就患有一種罕見的耳道堵塞疾病,他不但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並且腦袋兩側也幾乎沒長耳朵。
  • 福利| 一場音樂劇,一趟穿越之旅,重返梵谷的傳奇藝術生涯!
    >韓國小劇場音樂劇代表之作  北京、上海四番上演,數萬觀演人次  一起走進劇場與我們共同傾聽奧維之夜  韓國小劇場音樂劇代表之作  北京、上海四  #01而談到兄弟之間的書信時,他們說,感覺兄弟間有一種絕對相信和不舍。讓我們來看看信裡都寫了什麼......  (下文節選自《親愛的提奧》中梵谷寫給弟弟的信)  "  你是否知道,  是什麼使人們從這種監禁中解放出來?
  • 耳生理---聽覺生理
    之前提到過聽力學和耳科學主要解決「聾」和「暈」的問題,實際上是指解決聽覺系統和前庭系統的問題。解剖上聽覺系統和前庭系統相互有關聯。但從生理功能上,兩個系統還是相對獨立的(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繫)。今天我們先來談聽覺生理。先來看一段視頻,大致了解一下外界的聲音是如何形成聽覺的。
  • 英國無耳男孩終有聽覺 「耳」如眼鏡可摘戴(圖)
    約書亞沒有耳朵(左)和裝上"人造耳"(右)的對比照。  英無耳男孩過上正常生活  「耳」如眼鏡可戴摘  據英國媒體2日報導,英國南約克郡穆蘭茲村男孩約書亞·布爾天生患有耳道堵塞症,他非但聽不見,也不好看,因此經常引來異樣眼光和議論。
  • 藝術有見Di丨是「梵谷經濟學」?還是藝術「如懿傳」?
    ▲圖源於網絡有人或許會說,那是人家有自己的藝術堅持。嗐,挑明了吧,這話就算放在梵谷學畫之前,也不怎麼能成立。▲圖源於網絡如果你再多了解一點兒藝術品增值的流程,就會明白,有一些畫兒的價格如此之高,不僅來自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有藝評人、美術館、畫廊、拍賣行、藏家等等一環又一環的鏈條。
  • 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現,梵谷油畫作品選粹
    1853年3月30日梵谷生於津德爾特,早期因為表達內心的悲痛,曾割斷了自己的耳朵。梵谷出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1880年以後梵谷開始學習繪畫。
  • 梵谷的藝術不是死亡,而是重生,黃色向日葵你看懂多少?
    有人不懂藝術,有人覺得自己很懂藝術。事實上,藝術分布在每個人審美的感知能力上都是差不多的。小時候,你會因為花開而雀躍,因為花開顛覆了你通常看到的綠色,所以從小我們就對世界上美的,少的感到吸收,並且心動。而藝術並不是這些,藝術是把這些總結起來,是一種創造力。
  • 梵谷:他有多傳奇,就有多風流
    然而越被忽略,梵谷就越渴望愛,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16歲那年,他輟學了,因為他在學校裡一點也不合群,和同學們無法相處。在伯父的推薦下,他去到了當時歐洲最知名的藝術畫廊「古比爾」工作。梵谷工作很認真,表現也十分出色,很快就晉級為店長,他本來很有機會走上另一條更為光明和舒坦的人生道路。偏偏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
  • 聽覺口語法
    所謂「聽覺口語法」是利用聽障兒童的剩餘聽力,藉由助聽器的擴音系統把聲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幫助無任何剩餘聽力的孩童重新獲得聽覺潛能後,將聽覺、語言、認知,依其自然發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聽覺口語法』的主要特色包括:專業團隊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參與,使聽覺成為兒童全人發展的一部分。
  • 近36萬人「親近」梵谷 感映藝術大展完美收官
    除了影像技術,包括藝術衍生品、油畫市場、入畫互動……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和全方位的營銷讓這場展覽贏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梵谷大展上海站不僅給藝術展覽市場帶來了全新的開拓和啟迪,也為上海的藝術盛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置身浩瀚星空  近36萬人感受梵谷一生  「讓藝術走進生活,讓藝術不再是博物館裡的孤芳自賞者,而是人人都可觸摸的生活必需品。」
  • 「藝術從人心流出」——中外畫家徐渭與梵谷的「互通之處」詳解
    徐渭和梵谷的藝術分別代表著東西方的主流藝術,梵谷精於油畫藝術,而徐渭涉獵很多,擅長者有詩文書畫,嘗自謂:「吾書第一,詩第二,文三畫四。」從藝術種類方面來比照,徐渭的興趣更為廣泛,而梵谷對西方的其它藝術門類較少涉足,剛學畫時畫過一些水彩,在巴黎開始對版畫有點研究,還有就是他在為我們留下了一部真摯感人的書信集。
  • 藝術一刻|梵谷的巔峰之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藝速課artroom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星月夜》是梵谷1889年精神崩潰後所畫這件瘋癲之作>卻毫無疑問是他藝術的巔峰之作視頻版圖文版《有黃色的天空和太陽的橄欖樹》1889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布滿風霜的臉上羅列著痛苦
  • 電影《摯愛文森特》:畫面仿佛梵谷畫布,卻看不見他的掙扎
    在電影中,一名攜帶手槍、穿著牛仔服裝的惡霸少年圍起田野,折磨著梵谷。而梵谷在死亡之時,聲稱自殺,是一種殉道式的犧牲。也許是因為對疲憊生活的絕望,並不願意為鄰裡製造麻煩,或者只是為了避免荒唐的恥辱。而在美術史中,對梵谷之死的描述為:1890年7月27日,梵谷在法國瓦茲河畔舉起一把「來歷不明」的Lefaucheux袖珍型左輪手槍,向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
  • 梵谷美術館:館藏梵谷黃金時期油畫,藝術大殿!
    美術館的紀念品店內,最常被用到的梵谷畫作元素是向日葵和杏花,這也是他短暫一生中最明亮的一幕。梵谷博物館要提前在網上買票,館內禁止拍照。提起梵谷,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畫的向日葵和他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但梵谷博物館會讓人對他有全新的認識。你會發現,除了金燦燦的向日葵,梵谷還畫過紫色的鳶尾、白色的杏花、康乃馨、玫瑰、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
  • 當星空燃燒,我差點以為梵谷還活著
    《至愛梵谷》的創作 本片情節主要依據「梵谷之死」的真相調查展開敘述,透過第三人稱視角還原梵谷的藝術人生。嚴格來說,後印象派並不是一個繪畫派別,而是一種藝術思潮。他們不像印象派那樣有統一的風格和理念,各位畫家在不同層面進行著自己的創作實踐。他們受到日本浮世繪影響,發展出一種二維平面繪畫,摒棄了自古希臘以來的透視學傳統。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跨界「重生」,藝術再現
    」主題的環保可持續藝術展在美蓮廣場拉開帷幕,展覽共分為絕地吶喊、人與自然、流浪地球、重生之美四大篇章,從藝術的視角表達人類不經意的行為與生態脆弱本質之間的因果關係,呼籲人們關注生態平衡,與自然和諧相處。
  • 網劇《重生》中的心理學
    再引導陳蕊聽到什麼,引導陳蕊聽到旁邊男人說話。這就是強化聽覺。 《心經》中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將外在感覺全封閉了,內在的才會出現。將陳蕊潛意識的記憶帶出來了。#重生大結局# #重生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