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2021-01-15 我是七天大聖

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文森特·梵·高

一、向日葵

很多人認識文森特·梵·高,大概都是從向日葵開始的。

其實梵谷的向日葵作品只有11幅,但是已經足夠傳世。

梵谷在27歲決定畫畫,在那之前他本想按照家人的意願成為一名職業牧師。在學習之後並沒有如願上任,換了幾份工作之後才最終發現自己要成為一名藝術家。

梵谷回家之後開始畫畫。父母雖然心疼他,但是,沒有一個人有可能進入到他內心的深處,他孤獨萬分。只有弟弟提奧,是他最親近的人。

梵谷開始畫的是人物肖像,他畫曠工,畫農人,喜歡在田野作畫。

「我五點鐘起身,一直畫到晚上十一點或十二點。我僅僅時而停下來吃點東西。」

弟弟提奧給他的錢,他幾乎都用在了模特和顏料上面。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一直努力地畫畫,但卻沒有賣掉一幅畫。

1886年,33歲的梵谷來到了自己向日葵的起點——巴黎。巴黎是藝術之都,當時歐洲很多畫家都在巴黎作畫,家庭的不如意讓敏感的他想找一個可以接納他的地方,於是他來到了提奧的城市。來到巴黎之後,他深深地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開始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也是這時候,他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口——向日葵。

在繪畫領域,每人都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標籤,就像是莫奈的風景、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這些藝術家身上的標籤是其藝術的獨特性。而代表梵谷的,就是向日葵。首先向日葵很常見,也很便宜。而且向日葵色彩是明亮的黃色,真實,具有光色感,這與他的喜歡的繪畫原理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向日葵跟他的形象相符合。梵谷敏感,善良,感情熱烈,是一個很樸實的人。向日葵也正是充滿了正能量。

畫完向日葵之後,他很滿意,在畫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向日葵讓梵谷找到了自己。

在巴黎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抽了太多的煙,參加了太多的外界活動,認識了很多畫家,完成了自己的四幅向日葵。他的畫也慢慢有了進步,顏色開始明亮起來了,他已經發展起了自己的印象主義技法。

梵谷慢慢發現:「我不是一個城市畫家。我不屬於這兒,我是一個農民畫家。我要到我的田野裡去我要尋找一個太陽……到南方去,大概。我不知道在哪兒。這樣我就能獨自一人。畫,畫,畫。我一個人畫。」

他渴望獨自離開,一個人到一個安靜的,能夠把他奔騰的血液灌注到畫上的地方。他需要一輪烈日促使他開花結果。在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到阿爾去,加入太陽崇拜的行列。

二、割耳

1888年,梵谷來到阿爾。

在阿爾的日子,是梵谷一生中最燦爛的日子。

梵谷一到阿爾,就瘋狂迷戀上了這個屬於自己的靈魂之地。這裡有他所需要的澄淨的空氣,有熱烈的太陽,有蔚藍的天空,有滿地的向日葵,抬頭是月亮和滿眼的星星,阿爾的太陽快要燒透了他的紅頭髮。

在阿爾,梵谷成為了一個繪畫機器,麥田的金黃,田野的綠色,天空的蔚藍,太陽炙人的檸檬黃、土壤的紅……他陶醉在這些色彩之中,他迫不及待要將這些飛揚的色彩搬上自己的畫布。他在烈日下畫畫不戴帽子,也不跟別人說話,每天早上天亮就出發,中午回來喝一杯咖啡,帶上一塊新的畫布接著畫。阿爾的居民叫他:「紅頭髮的瘋子」。

梵谷心裡還裝著一個熱烈的夢想,就是在阿爾成立一個「南方藝術家協會」,希望所有的畫家樂意聚集在這裡,討論、切磋,將來稱霸畫壇。在梵谷看來,高更就是這個畫壇的領導者和導師。藝術家的生活似乎總要和身體上的貧困結合在一起。此時的高更也是陷入了困境:「因為無錢付帳,老闆扣住了我的全部的畫作。在各式各樣折磨人性的災禍中,沒有比缺錢更使我發狂了。而且我亦感到自己是命裡註定要赤貧一輩子的。」全世界的畫家,都是煩愁、患病、貧窮。為此,他寫信邀請高更,希望高更能來阿爾跟自己一起作畫。為了討好畫商提奧,讓他能多推出一些自己的畫作,高更答應了梵谷的請求,準備前往阿爾。

在藝術上面,高更對於梵谷的幫助很大。梵谷聽取了高更的繪畫理論,在處理光線和陰影上面懂得收放,慢慢地梵谷步入後期印象派的領域。但是兩人在生活上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梵谷與高更,他們眼光獨到且非常有個性,這是兩位藝術家的碰撞,首先在藝術上的見解就不相同。高更欣賞的畫家,文森特瞧不起,文森特的偶像則是高更詛咒的對象。他們對彼此的畫作技法各執己見。

在性格上,兩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梵谷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想過的是一種苦行僧似的生活,尤其到了阿爾之後,他成了一個盲目的繪畫機器。他一直情緒不穩定,極度敏感,他的主觀傾向常常達到狂熱的程度,是一個典型的神經質。而高更,這個身上帶著野蠻人氣質的浪漫才子,他身上散發著強大的魅力。他對梵谷苦行的工作狀態無法理解,更不可能身體力行。

兩個人白天畫畫,晚上吵架。高更對梵谷越來尖酸刻薄,還會捉弄梵谷,並且訓斥他:「用你的頭腦作畫!」這些都在刺激著梵谷的神經,梵谷感到非常崩潰。

整天地作畫,整夜地鬥爭。文森特根本不睡覺,吃的很少,用太陽、顏色興奮和菸草和苦艾酒果腹。

有一次文森特與高更爭吵之後,高更決定離開阿爾。

傍晚的時候高更出去透氣,他突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轉頭一看,梵谷拿了一把剃刀正向自己撲過來,高更冷冷地盯著梵谷,梵谷慢慢垂下頭轉身走了。梵谷在轉頭進屋之後,就用刀子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不慎割到了動脈,血流不止,他在自己簡單包紮之後,拿著自己的耳朵去找那個唯一願意收容他的妓女,準備把自己的耳朵送給她。但是女人在看到滿頭是血的梵谷之後嚇得昏了過去,梵谷又獨自回到了家。

至於梵谷割耳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神經質和高更的爭吵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弟弟提奧。提奧寫信告訴梵谷,他結識了一個姑娘準備和她結婚。一直以來提奧是自己的精神和物質支撐,得知提奧要結婚了,梵谷好像是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撐,他擔心弟弟不再幫助自己,也擔心弟弟的妻子不會接納自己,割耳的那晚,是在收到提奧來信的當晚。

三、自殺

1890年7月的一天,這個紅頭髮的藝術家,在金黃色的麥田裡舉槍自殺。

至於梵谷自殺的原因,很有可能與提奧有關。

割耳事件之後,梵谷的精神狀態就一直不穩定,在醫生的建議下他住進了精神病院療養。為了更好的照顧到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梵谷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肆無忌憚地作畫了,他必須開始有規律的生活。

可是他的身體越是恢復正常,他的頭腦也越是清醒。不考慮身體狀況的畫畫對他來說傷害很大,但是不畫他活不下去。他開始反抗,想要回到畫室去。背著畫板畫了一陣之後他又犯病了,提奧為了更好的照顧他找了一家新的醫院和一個新的醫生,來照顧梵谷。

就這樣梵谷在身體力行的狀態下作畫,只是這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熱情已經被消耗殆盡了。以前那些讓他興奮的景色現在看來卻沒有那樣的激情了。他感到疲憊、空虛,精神資源上的枯竭。最後他之所以要畫下去,是因為感到對提奧欠下了十年投資的債。

這時候,提奧的孩子病了,而提奧,正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對於一家人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梵谷邀請提奧一家來他這裡居住,提奧拒絕了;梵谷想要去看望提奧一家,提奧也婉拒了。這對精神脆弱的梵谷打擊非常大。

他躺在床上,開始思考:「即使提奧沒有失業,即使他以後每月還能寄給我150法郎,我的生活還應該怎麼辦呢?之前我能夠在那些不幸的年月中活過來,是因為我必須表達我心中燃燒的東西,但是我現在心中沒有燃燒的東西了,我成了一個空殼的皮囊。即使我恢復了力量,我怎麼還能向提奧要錢呢?他的錢不該花在我的身上。他負擔了我十年,還不夠嗎?」

他將這些想法與醫生溝通,醫生對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勸說。第二天他帶上自己的畫架和畫布,沿著公路走去,走到黃色的麥田裡,公墓的對面。烈日直射,一群烏鴉飛過頭頂,密密麻麻。他看著這幅景象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幅畫作。然後就帶著畫架和畫布回到咖啡館睡著了。

次日,他獨自出走,走過麥田,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告別了。

接到消息的提奧趕緊趕過去,在彌留之際他對提奧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離開方式,痛苦就是人生。」

半小時後,37歲的梵谷停止了呼吸。

十年前,提奧剛開始資助梵谷的時候梵谷曾說:「如果我那天成為你或者家裡其他人的麻煩,或者擋了你的道,對任何人都沒有用了,我像一個闖入者,或者一個被驅逐的人,我會覺得,不如去死。」

後來有人提出梵谷不是自殺,而是被誤殺的。只是這個說法還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會一直被討論下去。

相關焦點

  • 文森特梵谷的Vincent是歌是人名是割耳槍殺的故事
    《向日葵》系列一定在你的視線中出現過這包含著陽光、希望的元素或多或少會認為他大概率是位擁有超高天賦並不缺美好的畫家《向日葵》如果用一種顏色 形容他 我會用鈷藍文森特 梵谷 1853-1890出生於荷蘭 父親為牧師
  • 瘋狂的梵谷與溫暖陽光的向日葵――與高更在一起的日子
    梵谷說起梵谷,人們大多熟知的是三樣,「星空」、「向日葵」以及「割耳的瘋子」,而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梵谷與向日葵的故事。星空梵谷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創作了11幅《向日葵》,其中大部分都散落在世界各地(這裡說個插曲,看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小夥伴可曾記得男主手上也有一幅梵谷的畫?),人們能夠觀瞻所有向日葵的機會微乎其微。
  • 梵谷到底割沒割下左耳?看當事人怎麼說
    梵谷(Vincent Van Gogh)可謂藝術史上無人不曉的人物。他的一生雖短,卻充滿傳奇與謎團。梵谷在短短十年的創作生涯裡,留下《星夜》、《向日葵》等近二千幅畫作。但他同時飽受精神問題困擾,曾割去自己的左耳。究竟當時梵谷割去的是整隻左耳,還是只割去一部分?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電影 至愛梵谷,領略油畫世界的星空之謎
    作為一個資深的梵谷迷,小編今天想介紹一下梵谷和這部講述他死亡之謎的油畫長篇電影,不論劇情是否還原了真相,都不影響我們在電影的最後,在Vicent響起時,潸然淚下。這部電影的每一幀,都是真實的油畫,而每一幅油畫,都是由畫家根據梵谷的120多幅原畫來復刻並再創作。
  • 梵谷和他的《向日葵》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梵谷的《向日葵》每年都有超過500萬的人前去參觀。恣意盛開的花朵,明豔燦爛的色彩,如火堅韌的生命力匯集在畫布上,純粹,熾烈地表達著梵谷的內心世界。他深愛著這個世界,同時也渴望被回報以同樣的愛。但是這份熱愛一直在被現實打擊。
  • 梵谷究竟花了多少幅《向日葵》?
    梵谷是一位具有歷史責任感的藝術家,他是後印象派畫家的先驅,他的作品和對藝術的熱愛深深的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向日葵》是梵谷的代表作之一,他似乎非常喜愛畫向日葵,那麼梵谷一生中究竟畫過多少《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做過統計,並認為梵谷大約畫過六幅《向日葵》。最初梵谷畫了四幅油畫《向日葵》,畫面上的向日葵數量不一,其中一幅畫中僅有三朵向日葵,另一幅中有五朵向日葵,剩下的兩幅分別有十二朵和十四朵,在1888年創作的十四朵《向日葵》被公認為梵谷的代表作,並拍賣至3950萬美元。
  • 梵谷向日葵的臨摹步驟
    大叔我很喜歡梵谷先生的畫,欣賞他畫敬佩他追求藝術的精神,當然還非常的羨慕他的天賦,一個人能夠用八年時間走上人生巔峰,這其中的滋味估計只能梵谷先生自己品味,今天大叔要畫的這張畫是梵谷先生非常出名的向日葵,向日葵象徵著陽光、蓬勃的生命力,雖然以自殺(也許是他殺)結束生命的梵谷先生,其實是一個非常熱愛生命和追尋生命真諦的大畫家
  • 不朽的梵谷,生命的《向日葵》
    特別是我們在直面梵谷的《向日葵》時,那耀眼純淨的黃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會燒掉我們所有的偽裝和距離,去感受一顆隱藏在色彩中孤獨而又充滿激情的靈魂,在熾熱的陽光下燃燒自己,成就了一幅幅令世界炫目的生命之作。這個世界中如果有一個人能把繪畫等同於生命的話,那無疑就是梵谷了。
  • 梵谷的《向日葵》
    梵谷畫過不少以向日葵為題材的畫。其中有一張名為《向日葵》的畫被公認為梵谷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但這張畫有一段故事卻是鮮為人知。1888年的夏天,梵谷邀請他的朋友也是畫家的高更去他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的家小住,當年梵谷準備把他在阿爾的家搞成一個藝術家靜居、共同創作之處,高更到達後,住進為他準備的客房,看到房內布滿了梵谷的畫,其中有一張《向日葵》,瓷器花瓶盛滿花朵,短粗的筆觸把向日葵畫得生氣勃勃,鮮豔的黃色更是激情四射。
  • 梵谷作品:《向日葵》短暫卻極盡燦爛的生命!
    梵谷一個死後成名的畫家,毫無疑問梵谷的一生過的並不好,一生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感情坎坷,創作出的大量畫作只賣出一幅,還是弟弟託友人買的。但就是這麼一位活的並不輕鬆的人,畫的向日葵卻燦爛至極,畫面陽光健康充滿活力。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作為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梵谷、塞尚和高更,被認為是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分水嶺的三個最重要人物,高更也在電影當中短暫出現過,他和梵谷同住了一段時間,但後來還是因為矛盾而離開了梵谷。然而加歇醫生則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梵谷是抑鬱症自殺,而且死前的梵谷親口承認,他是自殺,不要責怪任何人。
  • 梵·高的《向日葵》之謎,梵·高一生中究竟畫過多少幅向日葵呢?
    梵·高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他曾經受精神疾病的困擾,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所以有了後來著名的《割耳後的自畫像》。梵·高的繪畫作品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也表現出梵·高對這個世界天真的熱情和深沉的愛。梵·高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藝術家,他在藝術界嶄露頭角,到他去世之間只有八年的時間,他的一生只與他的妹妹威廉明娜,還有弟弟提奧保持親密來往。
  • 梵谷的11幅《向日葵》,你見過哪些?
    因為長期被憂鬱症困擾、自殘、自殺……在普通人眼中,梵谷的生活是那麼神秘難以捉摸。  梵谷標誌性的《向日葵》,看起來跟正常的向日葵不太一樣。當然,部分原因是藝術地再創造。美國喬治亞大學的John Burke認為,梵谷選取的向日葵,本來就是向日葵裡的異類,很可能是基因突變的品種。  他的作品打動我心之處在於兩點:色調與筆觸。
  • 梵谷《向日葵》:一曲生之嚮往,一段愛恨情仇
    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梵谷的《向日葵》。雖然兩人最終崩潰分手,但向日葵仍像信使一樣連接著二人,直至梵谷去世。而在後世,向日葵也成為梵谷的代名詞,如他所說:「好比芍藥屬於簡寧,蜀葵屬於郭斯特,而向日葵,屬於我。」
  • 梵谷的《向日葵》都開在了哪兒
    梵谷多次描繪向日葵。在他看來,向日葵象徵著一種激情,象徵著一種生命的永存。 梵谷的一生,究竟創作了多少幅《向日葵》?梵谷非常喜歡向日葵,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谷來說,向日葵代表了陽光又象徵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梵谷採摘了一些回到畫室,創作了在巴黎階段的四幅《向日葵》作品,用色偏暗。在這些向日葵的畫法中,梵谷加入了非常多的技法。1887年11月,剛從馬丁尼克島回來的高更走進夏雷大廈,當時這裡正在展出梵谷的畫,其中《向日葵》受到了高更的關注,這次畫展梵谷一敗塗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高更欣賞這幾幅《向日葵》。
  • 梵谷的《向日葵》被科學家放大10倍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最終,梵谷在湖畔開槍自殺,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但是,數百年之後,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位出色的畫家。人們認為他的畫作是那樣的優秀,開始重新喜歡起他的作品。而他的名作《向日葵》更是被推崇為神作。而他也不再被世人當做一名偏執的精神病人來看待,而是把他當做了一個天才。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他的作品《向日葵》一共畫了11副。
  • 梵谷油畫技法研究——《向日葵》
    梵谷油畫技法研究——《向日葵》 梵谷的作品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的奧妙之一就是梵谷大膽的色彩運用和簡練快速的筆法。他的這種技法使感情的宣洩噴湧而出,從而震撼了觀眾。以下展示的是梵谷所作的《向日葵》,該作品作於1888年至1989年間。
  • 梵谷的愛情:從禁忌之戀到向日葵的綻放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說起梵谷最出名的莫過於這幅《向日葵》了,梵谷在他本就灰色的生命裡,畫出如此豔麗出彩的顏色,簡直不能太激勵人心。可即使如此,梵谷的一生還是貧瘠得可憐,即使他那樣熱愛著繪畫,但是他的愛情卻是一路的顛沛流離,三次愛情,三次被拒,灰色好像把他的愛情蒙上了一層陰影,不曾開花,也毫無結果。梵谷三段愛情裡,和表姐的這一段是被世人稱為「禁忌之戀」的一段悲劇。
  • 五幅梵谷《向日葵》通過網絡集體呈現 創作背景簡析
    央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 羅月言)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現場,講解員站在梵谷的向日葵畫作旁對著網絡直播鏡頭說,「歡迎大家從倫敦國家美術館來到阿姆斯特丹,今晚你們將看到5幅頂尖的藝術品,它就是梵谷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