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文森特·梵·高
一、向日葵
很多人認識文森特·梵·高,大概都是從向日葵開始的。
其實梵谷的向日葵作品只有11幅,但是已經足夠傳世。
梵谷在27歲決定畫畫,在那之前他本想按照家人的意願成為一名職業牧師。在學習之後並沒有如願上任,換了幾份工作之後才最終發現自己要成為一名藝術家。
梵谷回家之後開始畫畫。父母雖然心疼他,但是,沒有一個人有可能進入到他內心的深處,他孤獨萬分。只有弟弟提奧,是他最親近的人。
梵谷開始畫的是人物肖像,他畫曠工,畫農人,喜歡在田野作畫。
「我五點鐘起身,一直畫到晚上十一點或十二點。我僅僅時而停下來吃點東西。」
弟弟提奧給他的錢,他幾乎都用在了模特和顏料上面。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一直努力地畫畫,但卻沒有賣掉一幅畫。
1886年,33歲的梵谷來到了自己向日葵的起點——巴黎。巴黎是藝術之都,當時歐洲很多畫家都在巴黎作畫,家庭的不如意讓敏感的他想找一個可以接納他的地方,於是他來到了提奧的城市。來到巴黎之後,他深深地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開始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也是這時候,他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口——向日葵。
在繪畫領域,每人都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標籤,就像是莫奈的風景、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這些藝術家身上的標籤是其藝術的獨特性。而代表梵谷的,就是向日葵。首先向日葵很常見,也很便宜。而且向日葵色彩是明亮的黃色,真實,具有光色感,這與他的喜歡的繪畫原理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向日葵跟他的形象相符合。梵谷敏感,善良,感情熱烈,是一個很樸實的人。向日葵也正是充滿了正能量。
畫完向日葵之後,他很滿意,在畫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向日葵讓梵谷找到了自己。
在巴黎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抽了太多的煙,參加了太多的外界活動,認識了很多畫家,完成了自己的四幅向日葵。他的畫也慢慢有了進步,顏色開始明亮起來了,他已經發展起了自己的印象主義技法。
梵谷慢慢發現:「我不是一個城市畫家。我不屬於這兒,我是一個農民畫家。我要到我的田野裡去我要尋找一個太陽……到南方去,大概。我不知道在哪兒。這樣我就能獨自一人。畫,畫,畫。我一個人畫。」
他渴望獨自離開,一個人到一個安靜的,能夠把他奔騰的血液灌注到畫上的地方。他需要一輪烈日促使他開花結果。在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到阿爾去,加入太陽崇拜的行列。
二、割耳
1888年,梵谷來到阿爾。
在阿爾的日子,是梵谷一生中最燦爛的日子。
梵谷一到阿爾,就瘋狂迷戀上了這個屬於自己的靈魂之地。這裡有他所需要的澄淨的空氣,有熱烈的太陽,有蔚藍的天空,有滿地的向日葵,抬頭是月亮和滿眼的星星,阿爾的太陽快要燒透了他的紅頭髮。
在阿爾,梵谷成為了一個繪畫機器,麥田的金黃,田野的綠色,天空的蔚藍,太陽炙人的檸檬黃、土壤的紅……他陶醉在這些色彩之中,他迫不及待要將這些飛揚的色彩搬上自己的畫布。他在烈日下畫畫不戴帽子,也不跟別人說話,每天早上天亮就出發,中午回來喝一杯咖啡,帶上一塊新的畫布接著畫。阿爾的居民叫他:「紅頭髮的瘋子」。
梵谷心裡還裝著一個熱烈的夢想,就是在阿爾成立一個「南方藝術家協會」,希望所有的畫家樂意聚集在這裡,討論、切磋,將來稱霸畫壇。在梵谷看來,高更就是這個畫壇的領導者和導師。藝術家的生活似乎總要和身體上的貧困結合在一起。此時的高更也是陷入了困境:「因為無錢付帳,老闆扣住了我的全部的畫作。在各式各樣折磨人性的災禍中,沒有比缺錢更使我發狂了。而且我亦感到自己是命裡註定要赤貧一輩子的。」全世界的畫家,都是煩愁、患病、貧窮。為此,他寫信邀請高更,希望高更能來阿爾跟自己一起作畫。為了討好畫商提奧,讓他能多推出一些自己的畫作,高更答應了梵谷的請求,準備前往阿爾。
在藝術上面,高更對於梵谷的幫助很大。梵谷聽取了高更的繪畫理論,在處理光線和陰影上面懂得收放,慢慢地梵谷步入後期印象派的領域。但是兩人在生活上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梵谷與高更,他們眼光獨到且非常有個性,這是兩位藝術家的碰撞,首先在藝術上的見解就不相同。高更欣賞的畫家,文森特瞧不起,文森特的偶像則是高更詛咒的對象。他們對彼此的畫作技法各執己見。
在性格上,兩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梵谷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想過的是一種苦行僧似的生活,尤其到了阿爾之後,他成了一個盲目的繪畫機器。他一直情緒不穩定,極度敏感,他的主觀傾向常常達到狂熱的程度,是一個典型的神經質。而高更,這個身上帶著野蠻人氣質的浪漫才子,他身上散發著強大的魅力。他對梵谷苦行的工作狀態無法理解,更不可能身體力行。
兩個人白天畫畫,晚上吵架。高更對梵谷越來尖酸刻薄,還會捉弄梵谷,並且訓斥他:「用你的頭腦作畫!」這些都在刺激著梵谷的神經,梵谷感到非常崩潰。
整天地作畫,整夜地鬥爭。文森特根本不睡覺,吃的很少,用太陽、顏色興奮和菸草和苦艾酒果腹。
有一次文森特與高更爭吵之後,高更決定離開阿爾。
傍晚的時候高更出去透氣,他突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轉頭一看,梵谷拿了一把剃刀正向自己撲過來,高更冷冷地盯著梵谷,梵谷慢慢垂下頭轉身走了。梵谷在轉頭進屋之後,就用刀子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不慎割到了動脈,血流不止,他在自己簡單包紮之後,拿著自己的耳朵去找那個唯一願意收容他的妓女,準備把自己的耳朵送給她。但是女人在看到滿頭是血的梵谷之後嚇得昏了過去,梵谷又獨自回到了家。
至於梵谷割耳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神經質和高更的爭吵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弟弟提奧。提奧寫信告訴梵谷,他結識了一個姑娘準備和她結婚。一直以來提奧是自己的精神和物質支撐,得知提奧要結婚了,梵谷好像是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撐,他擔心弟弟不再幫助自己,也擔心弟弟的妻子不會接納自己,割耳的那晚,是在收到提奧來信的當晚。
三、自殺
1890年7月的一天,這個紅頭髮的藝術家,在金黃色的麥田裡舉槍自殺。
至於梵谷自殺的原因,很有可能與提奧有關。
割耳事件之後,梵谷的精神狀態就一直不穩定,在醫生的建議下他住進了精神病院療養。為了更好的照顧到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梵谷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肆無忌憚地作畫了,他必須開始有規律的生活。
可是他的身體越是恢復正常,他的頭腦也越是清醒。不考慮身體狀況的畫畫對他來說傷害很大,但是不畫他活不下去。他開始反抗,想要回到畫室去。背著畫板畫了一陣之後他又犯病了,提奧為了更好的照顧他找了一家新的醫院和一個新的醫生,來照顧梵谷。
就這樣梵谷在身體力行的狀態下作畫,只是這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熱情已經被消耗殆盡了。以前那些讓他興奮的景色現在看來卻沒有那樣的激情了。他感到疲憊、空虛,精神資源上的枯竭。最後他之所以要畫下去,是因為感到對提奧欠下了十年投資的債。
這時候,提奧的孩子病了,而提奧,正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對於一家人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梵谷邀請提奧一家來他這裡居住,提奧拒絕了;梵谷想要去看望提奧一家,提奧也婉拒了。這對精神脆弱的梵谷打擊非常大。
他躺在床上,開始思考:「即使提奧沒有失業,即使他以後每月還能寄給我150法郎,我的生活還應該怎麼辦呢?之前我能夠在那些不幸的年月中活過來,是因為我必須表達我心中燃燒的東西,但是我現在心中沒有燃燒的東西了,我成了一個空殼的皮囊。即使我恢復了力量,我怎麼還能向提奧要錢呢?他的錢不該花在我的身上。他負擔了我十年,還不夠嗎?」
他將這些想法與醫生溝通,醫生對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勸說。第二天他帶上自己的畫架和畫布,沿著公路走去,走到黃色的麥田裡,公墓的對面。烈日直射,一群烏鴉飛過頭頂,密密麻麻。他看著這幅景象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幅畫作。然後就帶著畫架和畫布回到咖啡館睡著了。
次日,他獨自出走,走過麥田,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告別了。
接到消息的提奧趕緊趕過去,在彌留之際他對提奧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離開方式,痛苦就是人生。」
半小時後,37歲的梵谷停止了呼吸。
十年前,提奧剛開始資助梵谷的時候梵谷曾說:「如果我那天成為你或者家裡其他人的麻煩,或者擋了你的道,對任何人都沒有用了,我像一個闖入者,或者一個被驅逐的人,我會覺得,不如去死。」
後來有人提出梵谷不是自殺,而是被誤殺的。只是這個說法還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會一直被討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