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梵谷的繪畫,我都被作品中透露出的巨大情感所擊中,常常激動不安,甚至是淚流滿面。特別是我們在直面梵谷的《向日葵》時,那耀眼純淨的黃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會燒掉我們所有的偽裝和距離,去感受一顆隱藏在色彩中孤獨而又充滿激情的靈魂,在熾熱的陽光下燃燒自己,成就了一幅幅令世界炫目的生命之作。
這個世界中如果有一個人能把繪畫等同於生命的話,那無疑就是梵谷了。對於梵谷來說,繪畫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繪畫,當繪畫終止時,也就是生命結束時。
生於1853年文森特﹒梵谷,荷蘭畫家,本性善良,性格孤獨、離經叛道,曾做過短暫的畫廊職員、拉丁文教師和傳教士,坎坷的經歷和困頓的生活,都沒有扼殺掉他對於繪畫的熱愛。到了27歲時他發現繪畫才是他的生命需要和人生歸宿,所以他27歲學素描,28歲畫油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他37歲開槍自殺而終,十年的繪畫生涯成就了他世界級繪畫大師的地位。
梵谷一旦選擇了繪畫,便把人生中的所有的熱情和激情都獻給了繪畫,飢餓、孤獨、疾病一起伴隨著他在法國南部一個叫阿爾的小鎮上讓畫筆在陽光下綻放出奪目的光彩。自如而流暢的線條,寬大的筆觸,緊張而激動的情緒色彩,無法遏制的生命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自身的情感狀態,來展現生命的激情和不屈。
《向日葵》就是他生命的象徵。作品以飽滿而純淨的黃色調,展示了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狂放地表現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展示著他對於繪畫如飛蛾撲火般的狂熱,一種近乎宗教般的殉道精神,那一塊塊熾熱的黃色,不僅是對自然光色的表現,更是宣洩著梵谷對於生命和情感的內在體驗。是梵谷把繪畫從描摹自然,再現現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盡情地表現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內心體驗。這是梵谷的偉大之處。
1890年7月29日,當梵谷在金黃色的麥田裡,當他感覺到他再也無法控制他那常常錯亂的神經時,當他感覺自己再也無法繼續揮舞自己的畫筆時,他毫不猶豫地把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身體裡。那《麥田上的烏鴉》(梵谷的最後作品)終於把梵谷那顆飽受苦難和病痛折磨的偉大靈魂帶向了天堂。而那一株株向日葵永恆向著太陽綻放出奪人心魄的情感魅力。不朽的梵谷,生命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