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簡歐」不簡單

2020-12-20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張靖超

  2015海南家居流行風系列報導

  「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海南日報記者在走訪海口亞豪、國度等大型建材家居賣場的過程中發現,現在的主流消費群體,已經不那麼在乎說變就變的「流行」——現代、簡歐、健康的風尚,更符合海南人的寢具消費觀。

  開欄的話

  有位空間裝飾大師說過,時尚永遠走在時間之前。進入大家居時代,潮流之風頻吹,其模式早已不是「紀錄片」,而是宛若「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家居流行風是交叉的、互動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今年地磚咋「裝」潮?沙發流行啥元素?燈飾走哪些時尚路線?……本周刊推出家居流行風系列專題,有時是記者報導,有時是產品推介,間或有消費者投稿,其中也包括家裝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希望本欄目能為想懂「裝」的人支個招,給更懂「裝」的人多一些實用訊息,能讓您的家多一分靈性……

  賞心悅目

  簡歐風:清新脫俗大行其道

  「相對比擁有濃厚歐洲風味的歐式裝修風格,簡歐更為清新、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簡歐大氣、更貼近於自然,也符合國人審美,因此近年在國內發展較快。」居然之家海口店的一位導購人員表示,從中國家具市場井噴的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簡歐時尚風格一直是影響力擴展最為迅速的流行趨勢。儘管其中不乏復古風、奢華風、卡通風等,但論市場影響力,簡歐時尚風格家具始終是都市年輕消費群體的首選,而他們正是家具潮流的引導群體。

  歌蒂婭是慕思旗下的7大品牌之一,今年推出的梅力納和奧黛麗赫本兩款新品,一個是咖啡與牛奶的混搭顏色,時尚浪漫,一個以淺灰色面料為主,飾以花紋,清麗脫俗,溫馨優雅。相同的是,無一不透露著簡單的歐羅巴式風情。

  「簡歐的風格時下最受消費者喜愛,因此也是眾多寢具乃至家居品牌設計時偏重的方向之一。」位於海口國度建材城的慕思歌蒂婭的門店店長易強說,如果說古典歐式風格線條複雜、色彩低沉,而簡歐風格則在古典歐式風格的基礎上,以簡約的線條代替複雜的花紋,採用更為明快清新的顏色,既保留了古典歐式的典雅與豪華,又更適應現代生活的休閒與舒適。

  健康親膚

  舒適風:高織高密廣受青睞

  被、枕與人體直接接觸,其舒適度關乎睡眠質量的好壞,星藝裝飾家裝館相關負責人較為推崇高織高密的面料。「高織高密的面料貼身度、透氣性好,無論是手洗還是機洗都不易褪色、變形。」該負責人說,織法的密度會影響寢具呈現出來的觸感。一般來說,織法越密觸感越柔細,平均在1立方釐米中,織法超過180紗以上的,便可營造出柔細的觸感,而且織法越密,寢具越不易起毛球,也較耐用,不易沾染灰塵。

  在名門廣場4樓家紡區,銷售人員向記者推薦一款莫代爾薄荷清香夏被:「莫代爾的柔軟性和吸溼性都很不錯,尤其這是高織高密的,因此更為親膚、輕薄、透氣,與人體接觸時十分健康。」

  有專家說,棉與莫代爾同屬纖維素纖維,是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因為質地天然、感覺清涼、觸感也很纖柔,睡起來也很舒服。加之二者因有吸收溼氣的功能,尤其適合夏季潮溼的天氣。

  「雖然,本地的消費者更喜愛全棉材料的被子、床單,但是棉與其他材質混合也很不錯,因它們比較耐縮,方便洗滌。」該銷售人員建議稱,床單、枕頭套等,選擇100%全棉,或50%棉、50%聚酯纖維,可因個人喜好而定。

  深度睡眠

  工藝風:專利技術備受推崇

  「睡眠質量的好壞,與床墊質量密切相關。然而鑑於個人的不同,選擇床墊也需要量體裁衣。」CBD寢具的一位專業人士說,當下的寢具市場,床墊當中尤以乳膠與獨立筒結構為主流。

  據了解,睡覺時,人體的頭、頸、肩、腰等7個部位為受力點,其中腰臀部位則要承受68%以上的壓力。「一般來講,體型勻稱或偏瘦人群適合較柔軟的床墊,這樣可託起腰臀,而偏胖者則適合較硬的床墊。」這位人士建議,前者適合乳膠及小口徑獨立筒結構的床墊,對於後者,大口徑獨立筒結構或連體彈簧結構的床墊則更佳。獨立筒結構床墊其內部彈簧均各自獨立,將聯結式彈簧系統改為獨立運動,在人體工學及舒適的平衡方面,達到了外力低幹擾,使得床墊支撐點多,體感更為柔軟。而獨立的各個彈簧口徑越小,支撐點也就越多,床墊越柔軟。

  而乳膠床墊是把從橡膠樹上採集來的橡膠樹汁,通過精湛的技術工藝,結合現代化高科技設備和多種專利技術來進行起模、發泡、凝膠、硫化、水洗、乾燥、成型和包裝等工藝,生產出具有多種優良性能的、適合人體優質健康睡眠的現代化綠色寢室用品。鑑於其材質的特點,乳膠床墊柔軟而有韌性,具有形狀保持與復原的特質,能精確承託身體各個部位,在平均壓力分布方面表現出色。此外,乳膠床墊還有防潮、防過敏、防止蟎蟲滋生等優點。

  「消費者購買寢具時,可通過各人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寢具,將床體、排骨架、床墊及床上三件套等進行自由組合,以此營造一個深度睡眠的硬體環境。」易強建議。

  家居要時尚更要健康

  ■ 蕭清

  作為一種美學態度,時尚已深入家居生活的角角落落。然而,您在熱衷家居時尚的同時,是否去關注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近年來,裝修及家居產品引發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事實提醒我們:家居要時尚,更要健康。

  其實,時尚和健康並不衝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話題不斷升溫,並成為當下家居生活的時尚主打。家居製造業不斷借科技創新,摒棄了原有的諸多危害人體健康的原材料和品類,將時尚引向親近大自然的原生態生活方式,從而將時尚與健康完美結合。

  近年來,國內的新型家紡產品層出不窮,家居產品在滿足物質性、實用性設計的同時,更大程度上轉向了以健康為主體的人性體驗層面。直接關乎健康、處於家居生活隱秘處的寢具,也更多以健康的名義為時尚「代言」。

  住漂亮的房子、買新潮的床品、寢具,是消費者追趕時尚潮流、享受品質人生的權利,無可厚非。這裡我們為您提個醒:家居健康不僅是時尚,更是責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根據《規程》規定,圖書館在學校教學期間開放的時間:每周應不低於90小時,假期也應有必要的開放時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全天開放。網上資源則應24小時開放。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但是,一戴上頭盔、騎上「小電驢」,他又顯露出幾分海南「島民」的氣質。「我來海南兩年多了,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和佳餚,尤其喜歡美味的芒果腸粉。」塞繆爾笑著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在生活中,塞繆爾略顯靦腆,一旦走上講臺就變得嚴肅認真起來。「塞繆爾講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他的課堂沒有『水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四,黎族教育  黎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居住地區卻涵蓋海南島的廣大中部山區。日軍侵佔海南島後制定了實施民族離間政策,將黎區建設成為對抗我抗日遊擊力量的緩衝地帶的統治政策。1942年7月16日,三省聯絡會議專門出臺了《黎人訓練綱要》,提出要在海南海軍特務部的指導下對「將來在我方黎族地區從事警察工作,以及執行推動其他各項政策之人才」進行培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與海南島上傳統種植的椰子不同,他種的椰子樹個頭矮,椰果金黃,採摘人員不需要爬樹,踩著半人高的梯子,便能輕鬆地將一串串金黃的椰子摘下來。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海南有六所高校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分別是海南大學博物館、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三亞學院博物館、瓊臺師範學院博物館。其中,瓊臺師範學院只有校史館,僅陳列了老照片,但因為其是海南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有數百年歷史,本身便被一些專家視為「博物館」,具備博物館的相關功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學者孟沙認為,大量海南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應是1850年以後的事,而檳城是海南人最早登陸的據點,隨後才分布到馬六甲、太平、吉蘭丹和丁加奴等地。  1866年,海南人的第一個「瓊州會館」在檳城創立。那裡至今仍是馬來西亞海南人最集中的地方。  「怕死不來番」  海南人為什麼要移民東南亞特別是馬來半島?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華文書報……置身於曼谷耀華力路,如果不看中文字下的泰文,很可能會將這裡誤認為是海口的新華南路。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厲兵秣馬再出發
    本報訊(記者郭景水)4月13日,光明日報在一版刊發報導《厲兵秣馬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周年掃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友善誠信的梁音
    無意中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報導,國家一級演員、影視表演藝術家梁音於1月26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高校迎來大批「00後」新生
    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00後」新生流行「空手到」  8月29日下午,海南醫學院校內快遞代收點前人頭攢動。不少「00後」大一新生與父母一起來領取包裹,裡面大多是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開學報到時,海南醫學院大一新生李佳佳只背了一個雙肩包,其他行李全部從老家寄到學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白苗先生
    院子裡的老報人聚在一起,偶爾會帶出一兩句關於老先生的事,說是一篇五百字的文章,他讀過五遍,便能一字不漏地當場背誦,說當時字典少,不認識的字問他都能知道,有活字典之稱,說他給報社工人夜校上課,會揣著一塊做電版用的黑鹽木,他上課其實是講故事,海口話裡說的「學古」,說到關節處,他會把木頭往桌上一拍,給大家來個拍案驚奇。說著說著也就過去了,沒有人想要寫成什麼。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100組10位數字記憶一生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韋思瑤  1月26日下午,在海南大學東坡湖邊見到吳光仁的時候,我們一眼認出那張和電視上一樣的微笑著的慈祥臉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隨班就讀 特殊孩子不「特殊」
    海南日報記者看到,五妹捏著一根磁性筆將迷宮盤中的小鋼球吸起,牽引小鋼球走過迷宮盤那些彎彎曲曲的「道路」,將它緩緩引進終點的小方框中。完成任務後,五妹贏得了老師張蓉芳的連聲稱讚。  「這個『磁性運筆迷宮』是一種特殊教具,它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和空間辨別能力。」張蓉芳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爺爺奶奶快樂學英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省老年大學,有一群喜歡學英語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