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8天長假已過半,朋友圈每天都刷到家長帶孩子各地遊玩的視頻,但是,不少家長就吐槽:孩子平時總吵著要買的玩具,要去的景點,這次給他買了,帶他去了,可是孩子沒玩一會就不感興趣了,吵著要回家......
孩子三分鐘熱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好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沒接觸過的食物、玩具都會使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但這是孩子的好奇心驅使,感興趣的並不一定就是他們真正喜歡的。一旦吃過玩過之後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並不一樣,就會失去興趣,不想繼續。
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十分有限,如果漫無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受到外界事物幹擾後,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而強迫孩子學習他們並不感興趣的才藝,家長把孩子逼得太緊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時間一長,孩子會對正在做的事容易產生排斥心理。
實際上,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就能改變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
方法一:引發孩子的興趣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深入了解正在做的事,引發孩子的興趣。
比如,帶孩子去動物園玩之前,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閱讀動物相關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動物種類的多樣性,幫助孩子加深對動物的認知,激發孩子的興趣。
家長還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選擇他感興趣的地方,這樣也會更容易堅持。
方法二:明確目的,引導孩子主動注意
目的越明確,孩子越能夠積極、自覺地保持自己的專注,更能夠專注於他所要做的事情上。
比如,在出發動物園之前,家長可以給孩子出題:「動物園裡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可以認真觀察你最喜歡的三個動物,記住他們的行為特點,回來之後說給我聽嗎?」,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在過程中就會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同時在孩子專注觀察的時候,家長切忌幹擾或打斷孩子,保護孩子主動注意的時長。
方法三:耐心引導,積極鼓勵
平時和孩子多溝通互動,過程中積極參與,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