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筆記12---波動力學-測不準原理

2021-02-15 Maxwell的學習筆記

海森堡:「在每一個嶄新的認識階段,我們永遠應該以哥倫布為榜樣,他勇於離開他已熟悉的世界,懷著近乎狂熱的希望到大洋彼岸找到了新大陸。」


2.10 不確定性原理

      現在來考查兩個算符不對易的情況。在上述討論中得知,如果算符 Aˆ 和 Bˆ 是不對易的,則它們不具有共同的本徵函數。這樣在 A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B 不具有確定值;同樣在 B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A 不具有確定值。那麼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兩個不對易算符所表示的力學量有怎樣的不確定行為?本節的重點就是要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公式化描述,建立一個描述力學

量不確定行為的關係式,這就是所謂海森堡「測不準關係」。它在理論層面上被稱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一個揭示微觀世界不確定性本質的物理學原理。

2.10.1 多種推導

2.10.1.1 一般性推導

      在物理學發展中,揭示自然界運動規律的關係式都是確定性的,它們都是含有「=」(等號)的方程式。例如,牛頓第二定律方程,麥克斯韋電磁場和電磁波方程,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量子力學薛定鄂方程等。而對於微觀世界不確定性的描述,將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含有「⩾」(不等號)的關係式,這就是量子力學的測不準關係。下面我們首先介紹測不準關係的一般推導方法。

      設厄米算符 A 和 B 的對易關係為

這裡,C 是一個算符或常數。算符 A 和 B 在一個量子態 |Ψ⟩ 中的期待值分別為

      定義「偏差算符」:

這兩個算符的對易關係與 [A, B] 相同。

證明:

得證。

      現在考慮積分

      式中,β 是一個實參數,積分區域是變量變化的整個空間。因為被積函數是絕對值的平方,所以積分 I(β) 為非負值。將積分中的平方項展開,我們有

      這是一個關於 β 的二次三項式。其中,δA 和 δB 是厄米的,(δA) = (δA)†,(δB) = (δB)†;δAδB − δBδA = iC;⟨C⟩ = ⟨Ψ|C|Ψ⟩。於是根據(2.436)式,有

以上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是係數滿足關係式 ⟨C⟩2 − 4⟨(δA)2⟩⟨(δB)2⟩ ⩽ 0,即

      這是基於偏差算符 δA 和 δB 所得到的測不準關係,還可以進一步被簡化。考查算符 (δA)2 在態 |Ψ⟩ 中的期待值

      因為 ⟨(δA)2⟩ ⩾ 0,我們可以引入

      注意,雖然 ⟨(δA)2⟩ = (∆A)2,但是前者是算符期待值的形式而後者是一個非負數(它的平方根形式 ∆A 可直接寫出)。於是,有

      這就是厄米算符 A 和 B 所滿足的測不準關係,它是一種標準、簡潔的形式,由德國海森堡在1927 年創立。測不準關係表明,由於算符 A 和 B 不對易,它們所表示的力學量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不能同時被測定。而力學量的不確定行為表現為不確定度 ∆A 和 ∆B 的乘積不能小於正數 ⟨C⟩/2。這意味著,如果力學量 A 的不確定度 ∆A 越大,則力學量 B 的不確定度 ∆B 越小,反之亦然。不確定關係中相應於等號的量子態具有最小不確定度乘積 ∆A∆B = ⟨C⟩/2,稱為「最小測不準態」。在經典物理學中力學量用函數表示,任意兩個力學量之間都是對易的,即 C = 0。因此∆A∆B = ⟨C⟩/2 所描述的最小測不準態是最接近經典行為 C = 0 的量子態。

坐標和動量的測不準關係   將測不準關係應用於坐標和動量,即 A = x,B = p,由於 [x, p] = iℏ,有 C = ℏ,於是

      這就是坐標與動量這一對共軛量所滿足的測不準關係。坐標的不確定範圍 ∆x 越小,則相應的動量的不確定範圍 ∆p 越大。∆x 與 ∆p 不能同時為零,當一個為零時,另一個必須為無窮大。

角動量分量的測不準關係   由角動量分量對易關係,有

      這意味著,如果角動量的一個分量有確定值,則另外兩個分量都沒有確定值。如 Lz 有確定值,則 Lx 和 Ly 都沒有確定值。試想其中的一個(如 Lx)也有確定值,那麼 Lz 和 Lx 之間就是對易的,這就產生了矛盾。簡單說,一個微觀粒子沒有一個確定的角動量,而只有一個確定的分量。因此,Lz 可以直接被稱為角動量,而不必稱為角動量的 z 分量。因為如果有了確定的角動量 Lz,就談不上確定的角動量 Lx 和 Ly。而動量的情況與角動量不同,px、py、pz 之間是相互對易的,因此一個微觀粒子可以有一個確定的動量矢量。

2.10.1.2 矢量模型推導

      我們用矢量模型推導測不準關係。為此首先證明施瓦茨不等式(Schwarz inequality):若 |ψ⟩ 和 |ϕ⟩ 是任意兩個態矢量(均未歸一化),則

      式中,等號對應於 ψ = ϕ。

證明:令 ⟨ψ|ψ⟩ = a(a > 0),⟨ϕ|ϕ⟩ = b(b > 0),⟨ψ|ϕ⟩ = c (一般為複數),並引入量子態|β⟩ = |ϕ⟩ − c/a|ψ⟩有 ⟨β|β⟩ ⩾ 0,這裡等號對應於 ψ = ϕ。而

於是,有

得證。

      設厄米算符 A 和 B 的對易關係為 [A, B] = iC,現在利用施瓦茨不等式來推導測不準關係∆A∆B ⩾⟨C⟩2 。用算符 A + iλB(λ 是任意實數)作用於任意態矢量 |ψ⟩,給出另一個態矢量 ϕ:

它向態矢量 ⟨ψ| 投影,得到

兩邊取絕對值的平方,有

另一方面,|ϕ⟩ 的復共軛為 ⟨ϕ| = ⟨ψ|(A† − iλB†),它與 |ϕ⟩ 的F積為

      因為 A 和 B 均為厄米算符,A† = A,B† = B,並利用對易關係 [A, B] = iC,有

以上平均值都是在 ψ 態中計算的。將 ⟨ϕ|ϕ⟩ 和 ⟨ψ|ϕ⟩ 代入施瓦茨不等式,有

      現在不失一般性地取 |ψ⟩ 為歸一化態矢量,即 ⟨ψ|ψ⟩ = 1,則有

      由於 λ 為任意實數,取 λ = ∆A/∆B,得

      這就是厄米算符 A 和 B 的測不準關係。當測不準關係取等號時,對應於 ψ = ϕ,由(2.446),有

      現在 |ψ⟩ 是一個最小測不準態,上式顯示它是算符 A + iλB 的本徵態。顯然,A + iλB 是一個非厄米算符,這類算符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湮滅算符,而湮滅算符的本徵態證實一個最小的測不準態。

2.10.1.3 傅立葉變換推導

      我們將對於任意波函數 f(x) 推導出坐標和動量的測不準關係。推導的基礎是傅立葉變換理論和 Plancherel 定理以及施瓦茨不等式的積分形式。施瓦茨不等式的積分形式為

      設 f(x) 為任意波函數,對

作分部積分,有

      其中用到波函數的有限性,即,當 x → ±∞ 時,f(x) → 0。不失一般性地取 f(x) 為歸一化波函數,則

        式中,右邊的被積函數具有 z + z∗ 的形式,這裡 z = xf ∗(x)f′(x)。利用 z + z∗ = 2Re(z),得

      對上式兩邊平方,並注意到 Re(z) ⩽ |z|,再利用施瓦茨不等式積分形式,有

      利用導數 f′(x) 的傅立葉變換

其中 F(ω) 是 f(x) 的傅立葉變換。這公式怎麼來的?利用

代入(2.460)式,得

      另外由於 |f(x)|2 和 |c(p)|2 均為偶數,則 ⟨x⟩ = 0,⟨p⟩ = 0,於是給出測不準關係式

2.10.2 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

2.10.2.1 一個簡單的推導方法

      設一個自由粒子波包以速度 v 沿 x 方向傳播。它通過一個空間點 A 持續的時間為

      其中,∆x 是自由粒子波包的寬度。

另一方面,自由粒子能量—動量關係為

對上式兩邊取變化量(即不確定度),得到

結合(2.466)式和(2.468)式,得

利用坐標—動量的測不準關係


      即得到能量—時間的測不準關係。從上述推導過程說明,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是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2.10.2.2 作為一般性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從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推導出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畢竟是特例,這裡將直接從測不準關係的一般性表達式推導出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

將一般性測不準關係表達式 ∆A∆B ⩾⟨C⟩2 改寫為

並注意到海森堡運動方程

      其中算符 Fˆ 不顯含時間。將(2.471)式中的任意算符 A 和 B 分別取為(2.472)中的兩個算符,即 A = Hˆ,B = Fˆ,則有

其中

結合(2.473)式和(2.472)得

這樣

      由於 ∆Hˆ 表示體系能量的不確定範圍,因此可以寫為 ∆Hˆ = ∆E。另一方面

於是,有

這就是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從推導過程可以看出,它是一般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2.10.2.3 從相對論推導測不準關係

      按相對論考查一個運動中的粒子,它的能量與動量的關係為

     上式兩邊取變化量(即不確定度),由於粒子的靜止質量 m0 和光速 c 均為常數,有

      粒子在 ∆t 時間內的坐標變化量為

      將(2.480)式和(2.482)式相乘,並利用相對能量—質量關係

E = mc2,得

我們再次看到,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是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相關焦點

  • 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 量子力學很詭異?從十個方面全方位探索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
    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 「測不準原理」的三種類型
    、物自體的「不確定性原理」;第三種是認識論和客觀論相互關係的「測不準原理」。如果我們將哲學定義為一門研究思維的科學,那麼思維哲學、或認識哲學主要研究第一種和第三種類型的測不準關係、或認不準關係;如果我們將哲學定義為一門科學的哲學,那麼科學哲學、或自然哲學主要研究第二種類型的測不準關係。我們既可建立一門量子哲學,也可建立一門相對論哲學。
  • 量子思維與測不準原理
    那時的科學家認為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都可以通過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波理論加以描述;他們甚至覺得絕大多數自然界的極本規律都已經被發現,並且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都遵循這些規律。        量子思維則來源於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和量子物理學。
  • 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月,年輕的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發展出了量子理論中的一個主要關鍵——測不準原理,涵義極為深遠。 自 1925 年起,海森堡即開始研究,試著找到一種能夠僅依賴於可觀測性質的量子力學,或者該性質至少是從理論上可觀測的。靠著幾位同事的幫忙與激勵,海森堡發展出了一個量子力學的新方法。基本上,他採用例如位置和速度等物理量,但找出了一個新方法來重新加以表示和運算。玻恩發現海森堡所採用的方法中的奇特數學為矩陣,這個新的表述方式可用以說明許多已觀察到的原子特性。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德布羅意顯示了通過駐波條件可得到量子條件,給予波動力學希望。就在海森堡等完成矩陣力學的幾個月後,薛丁格則得到貌似連續的波動力學,且稍後不久即證明了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的等價性。量子力學的第三種等價形式,是費曼的路徑積分表述,則得等到1948年。薛丁格方程與擴散方程有數學上的相似性,而路徑積分表述是對所有可能的路徑的貢獻求和。
  • 2.1 測不準原理!
    1976年2月1日,沃納·海森堡去世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代表性人物沃納·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2.5-1976.2.1)1920年中學畢業後考入慕尼黑大學直接讀研究生,在索末菲、維恩等指導下攻讀物理學,後來又前往哥廷根大學,在玻恩和希爾伯特的指導下學習物理;1923年寫出了題為《關於流體流動的穩定和湍流
  • 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是儀器本身測不準,還是其他原因?
    測不準原理,這幾個字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會誤認為是
  • 量子力學與測不準原理
    如果一個人不懂量子力學,就不能稱之為現代人,因為不懂量子力學,就會有一半的好萊塢科幻片看不懂,悲催不?呵呵!      廢話少說,噹噹噹噹,最牛的科學量子力學開幕了!     如果把量子力學比喻為一部戲劇,量子力學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玄幻、最奇詭、最讓人著迷、最讓人發瘋的橋段,就是測不準原理。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物理教育-量子力學(7)
    研究發展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結構、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物理科學。
  • 【通惠學堂】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的支柱
    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測不準關係,同時玻爾提出了並協原理,對量子力學給出了進一步的闡釋。1234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的結合產生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經狄拉克、海森伯(又稱海森堡,下同)和泡利等人的工作發展了量子電動力學。
  •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指的是用光測不準粒子,但並非指其他方法都測不準,是這樣嗎?
    (宇宙探索QQ群:1145693748)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通向量子力學的兩條道路(上)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  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量子物理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這並非讓我們變得不可信了,只不過是把我們變成了「量子「。不僅是我們是模糊的,世界也是模糊的。燒腦:基本粒子天生就有兩面性,這是人們對世界感到的困惑的原因之一。基本粒子擁有兩種非常不同的特徵。基本粒子有時呈現為粒子——在空間上確定的點,有時又呈現為波——分布在一定區域的能量。基本粒子的總體特性(稱為波包)包含兩種可能形態——粒子和波。這就是互補原理。
  • 1927 年 2 月: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歷史上的今天
    1927年2 月,年輕的海森堡提出了量子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原理——測不準原理,涵義極為深遠。
  • 量子力學簡史
    為解決黑體輻射問題,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衝破經典物理機械論的束縛,提出了量子論,標誌著人類對量子認識的開始。這一天也就成為了量子力學的誕辰。        接著1905年,愛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化的思想啟發,引進光量子(光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
  • 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是個啥?通俗的給你解釋一遍!
    接觸過量子力學的人都知道,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怪異的現象,那就是測不準原理。
  • 量子信息技術是什麼
    量子信息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發揮量子相干特性的強大作用,探索以全新的方式進行計算、編碼和信息傳輸的可能性,為突破晶片極限提供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徑。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結合,不僅充分顯示了學科交叉的重要性,而且量子信息的最終物理實現,會導致信息科學觀念和模式的重大變革。
  • 大統一: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
    十九世紀末,力學和熱學、電磁學,構成了立足於原子論的整個物理學大廈。人們從「極大」對宏觀宇宙天體和物體運動的研究,開啟了對「極小」微觀原子和分子等基本粒子的理論研究。量子論是反映微觀粒子結構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而量子力學是從 1900年到1928年,歷經近三十年的不斷完善,先後由五十多位科學家共同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