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在每一個嶄新的認識階段,我們永遠應該以哥倫布為榜樣,他勇於離開他已熟悉的世界,懷著近乎狂熱的希望到大洋彼岸找到了新大陸。」
2.10 不確定性原理
現在來考查兩個算符不對易的情況。在上述討論中得知,如果算符 Aˆ 和 Bˆ 是不對易的,則它們不具有共同的本徵函數。這樣在 A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B 不具有確定值;同樣在 B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A 不具有確定值。那麼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兩個不對易算符所表示的力學量有怎樣的不確定行為?本節的重點就是要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公式化描述,建立一個描述力學
量不確定行為的關係式,這就是所謂海森堡「測不準關係」。它在理論層面上被稱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一個揭示微觀世界不確定性本質的物理學原理。
2.10.1 多種推導
2.10.1.1 一般性推導
在物理學發展中,揭示自然界運動規律的關係式都是確定性的,它們都是含有「=」(等號)的方程式。例如,牛頓第二定律方程,麥克斯韋電磁場和電磁波方程,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量子力學薛定鄂方程等。而對於微觀世界不確定性的描述,將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含有「⩾」(不等號)的關係式,這就是量子力學的測不準關係。下面我們首先介紹測不準關係的一般推導方法。
設厄米算符 A 和 B 的對易關係為
這裡,C 是一個算符或常數。算符 A 和 B 在一個量子態 |Ψ⟩ 中的期待值分別為
定義「偏差算符」:
這兩個算符的對易關係與 [A, B] 相同。
證明:
得證。
現在考慮積分
式中,β 是一個實參數,積分區域是變量變化的整個空間。因為被積函數是絕對值的平方,所以積分 I(β) 為非負值。將積分中的平方項展開,我們有
這是一個關於 β 的二次三項式。其中,δA 和 δB 是厄米的,(δA) = (δA)†,(δB) = (δB)†;δAδB − δBδA = iC;⟨C⟩ = ⟨Ψ|C|Ψ⟩。於是根據(2.436)式,有
以上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是係數滿足關係式 ⟨C⟩2 − 4⟨(δA)2⟩⟨(δB)2⟩ ⩽ 0,即
這是基於偏差算符 δA 和 δB 所得到的測不準關係,還可以進一步被簡化。考查算符 (δA)2 在態 |Ψ⟩ 中的期待值
因為 ⟨(δA)2⟩ ⩾ 0,我們可以引入
注意,雖然 ⟨(δA)2⟩ = (∆A)2,但是前者是算符期待值的形式而後者是一個非負數(它的平方根形式 ∆A 可直接寫出)。於是,有
這就是厄米算符 A 和 B 所滿足的測不準關係,它是一種標準、簡潔的形式,由德國海森堡在1927 年創立。測不準關係表明,由於算符 A 和 B 不對易,它們所表示的力學量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不能同時被測定。而力學量的不確定行為表現為不確定度 ∆A 和 ∆B 的乘積不能小於正數 ⟨C⟩/2。這意味著,如果力學量 A 的不確定度 ∆A 越大,則力學量 B 的不確定度 ∆B 越小,反之亦然。不確定關係中相應於等號的量子態具有最小不確定度乘積 ∆A∆B = ⟨C⟩/2,稱為「最小測不準態」。在經典物理學中力學量用函數表示,任意兩個力學量之間都是對易的,即 C = 0。因此∆A∆B = ⟨C⟩/2 所描述的最小測不準態是最接近經典行為 C = 0 的量子態。
坐標和動量的測不準關係 將測不準關係應用於坐標和動量,即 A = x,B = p,由於 [x, p] = iℏ,有 C = ℏ,於是
這就是坐標與動量這一對共軛量所滿足的測不準關係。坐標的不確定範圍 ∆x 越小,則相應的動量的不確定範圍 ∆p 越大。∆x 與 ∆p 不能同時為零,當一個為零時,另一個必須為無窮大。
角動量分量的測不準關係 由角動量分量對易關係,有
這意味著,如果角動量的一個分量有確定值,則另外兩個分量都沒有確定值。如 Lz 有確定值,則 Lx 和 Ly 都沒有確定值。試想其中的一個(如 Lx)也有確定值,那麼 Lz 和 Lx 之間就是對易的,這就產生了矛盾。簡單說,一個微觀粒子沒有一個確定的角動量,而只有一個確定的分量。因此,Lz 可以直接被稱為角動量,而不必稱為角動量的 z 分量。因為如果有了確定的角動量 Lz,就談不上確定的角動量 Lx 和 Ly。而動量的情況與角動量不同,px、py、pz 之間是相互對易的,因此一個微觀粒子可以有一個確定的動量矢量。
2.10.1.2 矢量模型推導
我們用矢量模型推導測不準關係。為此首先證明施瓦茨不等式(Schwarz inequality):若 |ψ⟩ 和 |ϕ⟩ 是任意兩個態矢量(均未歸一化),則
式中,等號對應於 ψ = ϕ。
證明:令 ⟨ψ|ψ⟩ = a(a > 0),⟨ϕ|ϕ⟩ = b(b > 0),⟨ψ|ϕ⟩ = c (一般為複數),並引入量子態|β⟩ = |ϕ⟩ − c/a|ψ⟩有 ⟨β|β⟩ ⩾ 0,這裡等號對應於 ψ = ϕ。而
於是,有
即
得證。
設厄米算符 A 和 B 的對易關係為 [A, B] = iC,現在利用施瓦茨不等式來推導測不準關係∆A∆B ⩾⟨C⟩2 。用算符 A + iλB(λ 是任意實數)作用於任意態矢量 |ψ⟩,給出另一個態矢量 ϕ:
它向態矢量 ⟨ψ| 投影,得到
兩邊取絕對值的平方,有
另一方面,|ϕ⟩ 的復共軛為 ⟨ϕ| = ⟨ψ|(A† − iλB†),它與 |ϕ⟩ 的F積為
因為 A 和 B 均為厄米算符,A† = A,B† = B,並利用對易關係 [A, B] = iC,有
以上平均值都是在 ψ 態中計算的。將 ⟨ϕ|ϕ⟩ 和 ⟨ψ|ϕ⟩ 代入施瓦茨不等式,有
現在不失一般性地取 |ψ⟩ 為歸一化態矢量,即 ⟨ψ|ψ⟩ = 1,則有
令
有
由於 λ 為任意實數,取 λ = ∆A/∆B,得
這就是厄米算符 A 和 B 的測不準關係。當測不準關係取等號時,對應於 ψ = ϕ,由(2.446),有
現在 |ψ⟩ 是一個最小測不準態,上式顯示它是算符 A + iλB 的本徵態。顯然,A + iλB 是一個非厄米算符,這類算符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湮滅算符,而湮滅算符的本徵態證實一個最小的測不準態。
2.10.1.3 傅立葉變換推導
我們將對於任意波函數 f(x) 推導出坐標和動量的測不準關係。推導的基礎是傅立葉變換理論和 Plancherel 定理以及施瓦茨不等式的積分形式。施瓦茨不等式的積分形式為
設 f(x) 為任意波函數,對
作分部積分,有
其中用到波函數的有限性,即,當 x → ±∞ 時,f(x) → 0。不失一般性地取 f(x) 為歸一化波函數,則
式中,右邊的被積函數具有 z + z∗ 的形式,這裡 z = xf ∗(x)f′(x)。利用 z + z∗ = 2Re(z),得
對上式兩邊平方,並注意到 Re(z) ⩽ |z|,再利用施瓦茨不等式積分形式,有
利用導數 f′(x) 的傅立葉變換
其中 F(ω) 是 f(x) 的傅立葉變換。這公式怎麼來的?利用
有
代入(2.460)式,得
另外由於 |f(x)|2 和 |c(p)|2 均為偶數,則 ⟨x⟩ = 0,⟨p⟩ = 0,於是給出測不準關係式
2.10.2 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
2.10.2.1 一個簡單的推導方法
設一個自由粒子波包以速度 v 沿 x 方向傳播。它通過一個空間點 A 持續的時間為
其中,∆x 是自由粒子波包的寬度。
另一方面,自由粒子能量—動量關係為
對上式兩邊取變化量(即不確定度),得到
結合(2.466)式和(2.468)式,得
利用坐標—動量的測不準關係
得
即得到能量—時間的測不準關係。從上述推導過程說明,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是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2.10.2.2 作為一般性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從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推導出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畢竟是特例,這裡將直接從測不準關係的一般性表達式推導出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
將一般性測不準關係表達式 ∆A∆B ⩾⟨C⟩2 改寫為
並注意到海森堡運動方程
其中算符 Fˆ 不顯含時間。將(2.471)式中的任意算符 A 和 B 分別取為(2.472)中的兩個算符,即 A = Hˆ,B = Fˆ,則有
其中
結合(2.473)式和(2.472)得
這樣
由於 ∆Hˆ 表示體系能量的不確定範圍,因此可以寫為 ∆Hˆ = ∆E。另一方面
於是,有
這就是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從推導過程可以看出,它是一般測不準關係的推論。
2.10.2.3 從相對論推導測不準關係
按相對論考查一個運動中的粒子,它的能量與動量的關係為
上式兩邊取變化量(即不確定度),由於粒子的靜止質量 m0 和光速 c 均為常數,有
粒子在 ∆t 時間內的坐標變化量為
即
將(2.480)式和(2.482)式相乘,並利用相對能量—質量關係
E = mc2,得
我們再次看到,能量—時間測不準關係是坐標—動量測不準關係的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