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送孩子出國讀書?」讀完這篇文章,家長們可以不糾結了!

2021-03-03 浙考一點通
作品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號:The-Intellectual)

當下,留學生數量與日俱增,留學生的年紀也有低齡化的趨勢,不少家長在孩子初中,甚至小學時就送到國外進行學習,儘管如此,很多家長對「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國讀書?」的真諦不甚了解。或許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會對出國留學有新的認識。

饒毅,《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饒毅——曾在中國和美國做學生、而後在美國和中國做家長、還在美國和中國做過教師,他是中美兩國教育的親歷者與實踐者,也是冷靜的觀察家與思考者。

       如今,有些家長在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不要引進西方的方法,二是有些孩子要不要送到西方去進行教育,比如到美國或英國去接受學校教育。這些問題都與中美教育的差異有關。       我不主張國內家長送小學生、中學生去國外讀書。主要原因在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和家庭的關係、和家庭成員的親密程度密切相關,與家庭分離對他一生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見過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任教之初,曾有一位中國外交官的兒子在那裡讀書,他在比較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美國去,舉目無親,不能排除孤獨對他的影響。他後來生了病,不是學業問題,回國探親時自殺了。要考慮到家庭的溫暖對孩子的一生很重要。家長能夠不受孤獨的影響不代表孩子也可以,每個人不同。       除此之外,當然還要考慮教育的方式。美國和中國的教育當然有差別,但這些差別並不能簡單概括為「美國的教育對所有的孩子好,中國的教育對所有的孩子差」,甚至反過來講也不對。       實際目前來說,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比中國普遍要好,但中國有些機構,比如北大、清華等高校的某些學科也不錯。至於大學裡的有些學科,中國有些大學有些學科明顯比美國大學的同樣學科的教育更好。       在美國的很多小學,同一位老師教英文也教數學。其實,不同老師的特長不一樣,當他跨學科教學時,會影響有些學科的教學。一般來說,美國中小學老師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不如中國——要強調的是,這種比較建立在中美兩國的同等學區、同類學校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中國的中小學,理科的教育其實普遍比美國的好。我兒子前後在北大附中和芝加哥的公立中學讀書。在芝加哥公立中學時,他發現,這裡比北大附中差得太遠了,所以他有時候不願意上課,認為還不如自己在網上學習,或者是自己拿本書看一下。他懷疑有些美國老師都沒有搞懂要講的內容。       對一般人來說,中國的教育模式可以為自己打下比較好的理科基礎,當然這也有缺點——當你的孩子理科就是很差,文科比較好的時候,如果逼著他學理科,他就會覺得心情很壓抑,會懷疑理科學不好是不是意味著自己笨,所以會造成心理壓力。       我們其實希望社會、學校、家長都弄清楚,不同的人有不同特點,並不是說誰笨誰聰明,也不是說理科很好就是聰明,文科很好就是笨。雖然我偶爾也想這樣說,可是我只是開玩笑,並相信這種玩笑是不對的。文科好的也是認知能力強,理科好的是另外一種認知能力強。       我們的中文教學,對應美國的英文教。實際上,我們的中文教學比美國的英文教學要差,可能普遍差很遠。原因在於,我們的中文教學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和表達,而英文教學在語言文字基礎上,要教分析、批判、和創新。後幾個層面,在中文裡面極少作為課程內容。        中文的考試,是理解文字、總結內容、舉一反三,而不對文章進行分析、批判,更不談在分析和批判的基礎上思考怎麼寫得更好、更有創意。
       我在想,為什麼2015年我在北大畢業典禮的致辭會得到很多人的喜歡,其實我的語文很差,但我寫畢業典禮的致辭時專門想過如何有創意,在模式上與眾不同,而在內容上又一定要真情實意。如果憑文字功底,我比大部分中國人差,與中國文科畢業的人比,我差得很遠,不信仔細看看我遣詞用句非常局限,因為我的中文詞彙量不到現在小學五年級,而我吸收了後來接觸的創新思維,把小學五年級的水平發揮好,不是靠語言文字本身。       我需要分析:以前的中文畢業典禮致辭都是學美國人的講故事,美國人講故事有其道理,但也因為英文不適合寫排比,可能在詩歌和平時一般文章之間很少其他模式,而中文應該有多種表達方式,我用的排比句,不是詩歌,但用了中文的一個優勢。事實上我本來準備了中文和英文兩個版本,到最後無法用英文版,因為完全不能與中文版相比。而在內容上,我也放棄了講故事,而是用一個概念,一個中國很多人會有共鳴的概念,這是在批判了已有的致辭的基礎上進行創造,而不是模仿其他中文和英文的畢業典禮致辭。其實每年有很多畢業典禮致辭,我要給的時候,就是希望不一樣,而且更好。如果這樣的教育在中國的中學就被提醒,而不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教學,恐怕很多中國的中學生都比我寫得好。       美國的中學教育,對孩子早期形成批判精神,養成理智的辯論的良好習慣,提倡創造性,都有幫助。       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法,當然是中國的理科教育和美國的文科教育相結合,當然這也不是很容易。文科中所教的分析批判,當然在理科裡面其實有一部分,但在中國可能沒有很好地強調。在文科裡面教批評和創造,中國中學生就能夠得到相當大的促進,但如果是在大學研究生期間教,雖然晚了一點,也能學會。所以,不是說中學、小學沒有學,大學、研究生就不能學,而是說中小學時期能很快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研究生補的這部分內容有效——因為中學期間學的分析和批判,如果知識積累、教育背景比較少,其實也無法較好地運用分析、批判和創造。       通過以上比較,我希望老師或者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長來分析,需不需要在這個時候給他補一補缺陷。       另外,家長如果準備在中小學階段送孩子出國的話,應該考慮到,他如果是理科很強的學生,到了海外,他的理科得到發揮、發展的可能性,也可能比在中國低很多,而不是高很多。       在這裡,我還要加一個我個人的「偏見」,當然,我必須強調,這是一個「偏見」:我認為,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學好理科的話,那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學點理科。       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不學很多文科的話,到晚一點還能學,這是我自己的偏見,我自己所做的一些工作中,有與歷史和文科相關的,我以前並沒有學過這一方面,但感到年紀大了也能學會。       而如果先學文,以後再想學理,困難恐怕相當大,但有過這樣的人。著名的當代物理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的Witten教授大學時學歷史,後來他研究物理,數學非常好。這樣的例子很少有,多數人先學文科再學理科會比較困難。       那麼,如果孩子不出國,在中國讀中小學,能不能培養創造力呢?       我覺得,在這方面,可能學校能做的比較少,因為學校有比較大的壓力,要保證學生升學(和有其他限制)。但家長可以做,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些文科的作品,包括中文的古文,或者是現代文,甚至是魯迅的文章。家長可以把文章拎出來與孩子一起討論,分析甚至反駁、批判魯迅的觀點,而提出哪些文章可以怎麼寫得更好,哪些想法還需要考慮其他方面,鼓勵孩子在批評的基礎上提出更好的想法、寫法。       除了分析和批判以外,創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的,需要家長注重對孩子的培養。       家長如果在平時經常注意小孩子觀察的事物,讓他們對看到的事物提出自己的觀點想法,甚至做一些課題,就可以鼓勵孩子的創造性。家長甚至可以就近送孩子到大學研究所,或者是一些工作單位,讓他去參加活動,讓他培養創造性,讓他參與,看看決策是怎樣做出的。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強調——批判性不僅僅是批評別人,而是說也要批評自己,另外還要懂得理智地討論。       我們中小學缺乏批判性的訓練,其實對社會造成的損害不僅是不互相批評,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一批評起來就沒有理智。這也是美國中小學教批評和討論時,為何一定要教如何理性討論的原因。       理性討論的過程,對於建設一個真正理性而又真正和諧而不是壓制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部分,我其實很希望中國的中小學校長、中小學老師,到外國去學一些,然後把這些可以用的東西用到中國來,建設性的批評和理智的討論,對增加我們社會的向心力會有很大幫助。       我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教育也是很有趣的,因為我在看小孩,也在看學生的情況下,發現不同學生的特長。作為家長、同時作為老師去發現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關心教育的過程中,也把它作為一項樂趣。《知識分子》是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的移動新媒體平臺,致力於關注科學、人文、思想。

責任編輯:童抒雯 袁昱瑋(實習生)

監        制:王亞文

相關焦點

  • 利弊需要家長權衡清楚 送孩子留學別為出國而出國
    但不少家長在幫孩子規劃何時出國留學的時候都有一個困惑:花了一大筆錢讓孩子中學就出國讀書,那今後孩子在報讀國外大學的時候是否真的比直接在國內讀完高中再申請國外大學有優勢呢?把孩子送出去了,又是不是真的比在國內更有發展?少年時就到國外歷練,對孩子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益處?    爭論焦點1 初中留學會不會太早?
  • 如果你還在糾結要不要出國留學,看這篇就夠了
    簡而言之,導致申請者或者家長糾結要不要出國留學最根本的原因是;一 家庭經濟條件好但學生自身條件不好或者一般,二是學生自身條件好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或者不好,三 家庭經濟和自身條件一般,這三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家長和學生對赴美留學的決定。
  • 要不要將孩子送出國讀書,不妨聽聽留學生怎麼說
    小學就出國讀書好,還是高中出國好?留學生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是什麼樣的?美國與中國的教育有哪些差別?每一位即將或曾經考慮將孩子送出國讀書的家長都有這些困惑,近日,就讀於美高11年級的魏思憲做客澎湃問吧,就網友關於留學相關問題,作出回答。不妨聽一聽她怎麼說。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在一項有近2000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的調查中,有40%的家長明確表示:不值得。另外60%認為值得的家長,主要是出於兩個考慮:一是遊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佔50%;二是以後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先讓他們出去看看,佔10%。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另外60%認為值得的家長,主要是出於兩個考慮:一是遊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佔50%;二是以後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先讓他們出去看看,佔10%。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在旅行社親自體驗了暑期遊學團的報名情況。
  • 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必選之路? 各方觀點激烈交鋒
    日前,一位身為資深媒體人的母親,在網上發的一篇帖子被改名為《我的孩子必須出國》,引起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  雖然國內一些幼兒園收費貴、重點中小學資源稀缺等問題獲得不少家長共鳴,但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中國孩子「必須」出國嗎?討論中,不少留學生發文建議中國家長不要盲目地把孩子送出去,詳述孩子在海外成長有可能碰到的困難。
  • 大咖分享|饒毅談教育: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國讀書?
    《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如今,有些家長在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不要引進西方的方法,二是有些孩子要不要送到西方去進行教育
  • 蘭州「留學」現象:家長很瘋狂 賣房貸款送孩子出國
    現象:家長很瘋狂——  賣房貸款送孩子出國  肖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兩人每月收入加起來不超過6000元。肖先生的兒子在蘭州省級示範高中讀高一。今年,看到身邊不少朋友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肖先生和妻子商量後,決定也把兒子送到國外去讀高中。
  • 還在糾結教師節要不要送禮?送什麼?看完這篇你心裡就有答案了
    九月一號剛入學緊接而來的就是教師節,這讓不少媽媽們開始糾結了:孩子剛上幼兒園,要不要送個禮物跟老師打好關係?孩子正初三很關鍵,要不要送個禮物給班主任請他多關照下?孩子最近學習退步不少,要不要借這個機會帶點禮物,去和老師聊聊?
  • 為啥有錢人都安排孩子「出國讀書」?富人一般不講,但父母要清楚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時常被中國的父母掛在嘴上,說明了他們將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的基調。
  • 國內國際學校VS直接出國讀書,身為家長該怎麼選?
    作者:Ace老師最近有家長和我溝通在國際學校擇校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糾結和問題,尤其是在面對國內國際學校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時,拋給了我一個靈魂拷問:既然讀國際學校是為了出國,國內的學校又難選,不如直接送孩子出國讀書得了?
  • 一位留學博士的思考:把孩子送出國,到底是為了什麼?
    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的家長說,我要把我的孩子送出國,當我反問他們,把他們送出國,幹什麼?很多家長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很多人,依然沒有明白出國是為了什麼,或許僅僅因為很多人都在出國。「當你比較什麼,那個『什麼』就是你所追求的」。
  • 為什麼中國家長喜歡送孩子出國留學?
    就像《小別離》中琴琴家,出國的費用一度壓得父母喘不過氣,最終還是放棄了讓孩子出國,雖然出國的方式很多,但是他們還是放棄了。但是為什麼工薪家庭出國的還是越來越多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出國方式。(以上前提:個人要足夠優秀,否則去英美,真的是拿了學費就沒有生活費的狀態。
  • 現身說法:孩子出國讀書利弊全解析
    jeffrey_n我女兒是小學4年級出去讀書,到現在是初中一年級。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決定和現在的情況,也無法判斷是好是壞。個人覺得是否決定送小孩出國教育要考慮好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孩子在國內的學習情況。孩子在國內不一定要雞血,但也要有一定的基礎,中文、英文、數學。
  • 我們送孩子出國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接觸很多想送孩子讀書的家長了,有的屬於億萬富翁,但也有的屬於工薪階層,孩子留學的費用可能是這些家庭必生的積蓄,我在半月談接受專訪時,主持人也曾問到:「到底為什麼這麼多家長要送孩子出國呢?」所有學校和家長的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世上有三中人,一種人叫做先知先覺,例,很早就有大的志向這種人其實不用別人花太多心思去幫助他們。另外一種人叫做後知後覺,例如我自己,我到了32歲,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才知道自己的職業理想,才知道自己應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其實這已經很不容易,因為絕大部分都屬於最後一個類型,就是不知不覺型。
  • 為什麼就我家的孩子不愛讀書?或者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
    多讀書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知識儲備都非常有益,為此在生活中,家長們一直努力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然而很多孩子都不怎麼喜歡讀書,有些一看書就嚎啕大哭,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孩子不願讀書的原因有下面幾點。,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能聽懂故事的大概,並不知道故事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家長都不明白這個故事究竟想表達的含義,更何況是孩子呢?
  • 孩子出國留學,家長不放心?先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隨著留學的持續升溫,出國留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的選擇,相信很多學生在前往泰國留學時,家長會擔心孩子去泰國留學的各種問題,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泰國留學到底安不安全!
  • 家長是否應該支持早早將孩子送出國門?提供一些孩子遊學的建議
    並且如今的家長不在滿足與假期時候讓孩子去遊學,而選擇直接讓孩子在國外讀書一段時間,那麼,是不是出國遊學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呢?家長是否應該支持早早將孩子送出國門呢?一,讓孩子出國遊學的好處想要弄清楚出國遊學的問題,就要綜合的看待問題,不能只強調壞處,而忽視優點。
  • 大一新生即將開學,家長糾結要不要去送,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相信最近很多人都會因為這個問題感到糾結,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過來人是怎麼說的,看完這幾點再做決定也不晚。聽完這兩位過來人的敘述,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父母送新生報到和不送新生報到,都有什麼影響呢?緩解父母的擔憂老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子女離開家去上大學,作為父母一定會擔心自己的孩子,難免著急上火,如果自己的父母可以和自己一起去大學報到,他們能夠看到自己孩子的大學環境,也能夠把自己的孩子安頓好,他們就會覺得安心,所以讓父母送孩子去大學報到,可以緩解父母的擔憂之情
  • 留學生家長愁了:我花一百萬送孩子出國,孩子咋不感激我?
    文章授權轉自公號:留學家長報ID:parentsdaily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孩子渴望遠在海外的他們能及時反饋消息和我們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可孩子們認為「要適應沒有他們的日子」漸漸地我們發現送孩子出國後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都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