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一方【散偏湯】

2021-03-04 河北創新學術推廣

散偏湯

《辯證錄》卷二方

[處方]

川芎(30g)白芍(15g)白芷(10g)白芥子(10g)柴胡(10g)制香附(10g)鬱李仁(6g)生甘草(3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發作期可分3~4次服用。1劑即止痛,不必多服。服藥期間囑病人暫停服用牛奶、蛋類食品。

[功用]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主治]

治鬱氣不宣,又加風邪襲於少陽經,遂致半邊頭風,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其痛時輕時重,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

[適用病證]

血管神經性頭痛(氣滯血瘀型)。發作性頭痛,大多數為一側,個別為兩側,呈較劇烈的脹痛、跳痛和刺痛,持續時間數小時或1~3天,反覆發作,間隔數日或數周不等。因情緒波動,疲勞而誘發,部分無明顯誘因。並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目脹,心煩易怒,胃納不振等症狀,約半數患者舌邊尖見瘀點或瘀斑,舌苔薄白居多,脈象多弦。

[經驗]

例:王某,女,35歲。患者平素體質較差,情懷抑鬱。5年前出現左側頭痛,反覆發作,纏綿不愈。每因受涼、生氣而觸發或加重,發時痛如錐刺,前額、眼眶脹痛,左側面部發紅,伴嘔吐痰涎。常服消炎痛、去痛片等,止痛效果越來越差。終日愁苦不已,告假在家休養。

接診時察其舌質暗紅,邊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此為肝膽氣鬱,風痰上擾,脈絡瘀阻之證。治宜疏肝解鬱,祛邪通絡。

散偏湯加減:白芍30克,川芎30克,鬱李仁10克,柴胡10克,白芥子10克,香附10克,生甘草5克,白芷10克,蔓荊子15克,菊花15克,僵蠶10克,土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付。服藥3付後,頭痛明顯減輕。上方去蔓荊子,加當歸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續服6付,頭痛即止。

相關焦點

  • 每日學一方【石決明散】
    石決明散《準繩·類方》卷七
  •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                                    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導讀:經方,(其一說法)指漢代以前經典醫藥著作中記載的方劑
  • 每日學一方【瓜蔞散】
    瓜蔞散《赤水玄珠》卷二十八:瓜蔞散【別名】栝樓散【處方】瓜蔞根
  • 每日學一方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的臨床運用
    補中益氣湯 《內外傷辨惑論》歌訣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本方亦可用於虛人感冒,加蘇葉少許以增辛散之力。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痺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       4.使用注意 陰虛發熱及內熱熾盛者忌用。
  • 每日送一方:肩周炎
    關注,學下一篇】肩周炎,亦稱「漏肩風」、「肩凝證」、「五十肩」、「凍結肩」,主要表現為肩部冷痛,酸脹或麻木,遇冷痛增,痛如刀割樣,坐臥不安,夜間較劇,肩關節功能受限等特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餘錫明:三痺湯加減  辨證:肝腎兩虛,痺阻關節。  治法:滋補肝腎,溫經通絡。
  • 每日學一方【固氣填精湯】
    固氣填精湯《傅青主女科》卷下[組成]
  • 每日學一方【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卷二[組成
  • 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治療身體煩疼
    處以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蜈蚣1條,全蠍10g。7劑。2010年5月2日二診:服上方後,臀部及小腿肚痛顯著好轉,全身酸痛也有改善,頸部不適,精神疲倦,舌淡,脈弦細。
  • 每周一方-消風散
    消風散《外科正宗》功用疏風除溼,清熱養血。主治風疹、溼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臣—蒼朮 散風祛溼。苦參 清熱燥溼。木通 滲利溼熱。石膏 知母 清熱瀉火。佐—當歸 生地 胡麻 養血活血,滋陰潤燥,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 意。使—生甘草 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每日學一方【救敗求生湯】
    此外,如果產前行房次數頻繁,或嗜食辛熱,鼓動相火偏旺,而產後亦多病發血崩。產後出血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病證,而且病情多屬於危急,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危及產婦的生命,所以,最好取中西醫結合的急救,不可僅僅用此一方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每日學一方【華蓋散】
    將藥泥在土牆上,以溼紙七重蓋覆,每日去紙一重,七日藥就,候幹刮下,再研,羅為細末。每服6克,空腹時用溫酒、鹽湯或米飲調下,一日二次。[方解]風寒襲肺,痰壅氣逆,治宜宣肺降逆,解表祛痰。華蓋散方中麻黃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為君藥。蘇子、杏仁降利肺氣,祛痰止咳,共為臣藥。君臣相伍,升降相因,以恢復肺的宣降功能。
  • 暑溼偏時疾易生
    摘自《廖厚澤經方傳心錄·下篇  廖厚澤遺論及後學論文合編》之《丹醫語錄—先師廖公湖北宜昌行醫記》廖厚澤先生弟子趙宇寧羅非主編 P187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可用於暑溼之氣候調整。      摘自《廖厚澤經方傳心錄·下篇  廖厚澤遺論及後學論文合編》之《丹醫語錄—先師廖公湖北宜昌行醫記》廖厚澤先生弟子趙宇寧羅非主編P167 六一散:甘草,滑石,共研為末,和以白蜜,冷水或燈芯湯調服。此劉河間之作。六一散加硃砂稱益元散,清熱除溼,熱盛再加荷葉,稱荷葉益元散,夏日可衝水為茶。治療夏日汗出尿少而痛者。
  • 每日送一方:遺精
    「免費學經方」關注,學下一篇】  8.桑螵蛸30g,赤石脂18g,五味子12g,茯苓24g,菟絲於30g,生牡蠣24g,龍骨24g,韭子15L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每日2次。  9.芡實60g,蓮須60g,龍骨60g,牡蠣90g,蒺藜45g,蓮子60g;共研細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每日2次。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51期(自汗盜汗、大秦艽湯、川芎茶調散、消風散、莪朮、三稜、水蛭、斑蝥、虻蟲)
    遠志醫研  微信:drzz111 QQ:2797675805 郵箱:zgzyky@126.com遠志醫研出品的《中醫考研學霸筆記》購買渠道:微店(搜索:中國中醫考研);淘寶(搜索:遠志醫研)遠志醫研考研歌訣學習051期   原創歌訣  歡迎打卡學習要點:自汗盜汗、大秦艽湯、川芎茶調散
  • 談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子宮下垂
    關於本病的病因,認為與氣虛有關,故其治療一般根據「陷者舉之」之則以補氣升提為主,同時配合針灸及外治法其效更速,臨床一般多主張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筆者在臨床中體會到,補中益氣湯不能盡愈此證,有些患者用後有不舒之感而不能應用。這是因為病情是千變萬化的,執一方以治此證自然不會奏效。
  • 中醫眼科的經方應用(羌活勝風湯,駐景丸,八珍湯,逍遙散)
    從其組成來看,為辛溫辛涼合一,而偏於辛溫,輕清發散,故風寒風熱皆適宜,尤其適應於表寒較重者,即體虛又外感風寒溼邪所致的眼病。羌活勝風湯的組成,就是扶正祛邪的配伍形式。  方中以白朮、枳殼調治胃氣扶正,為君;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諸治風藥,皆主升發,為臣;桔梗除寒熱,薄荷、荊芥清利上焦,甘草和諸藥,為佐;柴胡解熱,行少陽厥陰經,黃芩療上熱,主目中赤腫,為使。
  • 腹痛便秘失眠遭遇當歸芍藥散與桂枝人參湯
    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簡要病案周某,女,59歲,初診日期:2020年6月2日門診病案號:886833769。
  • 國醫大師李今庸對「天雄散」的考證
    本書原方均為先述病證後列方,附方則均為方名下述其主治病證,而本方「天雄散」之體例獨異,故除各注家有「原方」、「附方」之爭外,其《醫宗金鑑》竟疑而刪之。其實,天雄散一方,實為張仲景之原方,惟文字訛誤而致人心生疑竇耳。考本方上文所載:「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原註:「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 食用「玉屏風散湯」 輕鬆防感冒
    「玉屏風散」是中醫經典名方之一,從元朝起就被用來預防感冒……  在這裡,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科程志強博士向大家推薦一個好方法,做一道既好吃又能防感冒,功效和玉屏風散一樣的湯。   這道湯叫做防風黃芪牛肉湯,在這道湯的備料中,用藥和玉屏風散完全相同,也是黃芪、防風和白朮為主藥,只不過要做成的是藥膳而不是湯藥。   這道防風黃芪牛肉湯做起來並不麻煩,先準備牛肉250克、黃芪1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紅棗10枚。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表未解,氣機散於表被鬱,夾飲上衝肺而咳喘,胃中本有水飲,經小青龍湯治療後,胃中水飲得解,胃中幹,故而感覺口乾欲飲。此為寒去病將解,這時不要大量飲水,要少量多次,待胃氣恢復再增加飲食,病必愈。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第23條: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