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湯
《辯證錄》卷二方
[處方]
川芎(30g)白芍(15g)白芷(10g)白芥子(10g)柴胡(10g)制香附(10g)鬱李仁(6g)生甘草(3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發作期可分3~4次服用。1劑即止痛,不必多服。服藥期間囑病人暫停服用牛奶、蛋類食品。
[功用]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主治]
治鬱氣不宣,又加風邪襲於少陽經,遂致半邊頭風,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其痛時輕時重,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
[適用病證]
血管神經性頭痛(氣滯血瘀型)。發作性頭痛,大多數為一側,個別為兩側,呈較劇烈的脹痛、跳痛和刺痛,持續時間數小時或1~3天,反覆發作,間隔數日或數周不等。因情緒波動,疲勞而誘發,部分無明顯誘因。並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目脹,心煩易怒,胃納不振等症狀,約半數患者舌邊尖見瘀點或瘀斑,舌苔薄白居多,脈象多弦。
[經驗]
例:王某,女,35歲。患者平素體質較差,情懷抑鬱。5年前出現左側頭痛,反覆發作,纏綿不愈。每因受涼、生氣而觸發或加重,發時痛如錐刺,前額、眼眶脹痛,左側面部發紅,伴嘔吐痰涎。常服消炎痛、去痛片等,止痛效果越來越差。終日愁苦不已,告假在家休養。
接診時察其舌質暗紅,邊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此為肝膽氣鬱,風痰上擾,脈絡瘀阻之證。治宜疏肝解鬱,祛邪通絡。
以散偏湯加減:白芍30克,川芎30克,鬱李仁10克,柴胡10克,白芥子10克,香附10克,生甘草5克,白芷10克,蔓荊子15克,菊花15克,僵蠶10克,土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付。服藥3付後,頭痛明顯減輕。上方去蔓荊子,加當歸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續服6付,頭痛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