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18日發布《關於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津投經紀、保多多經紀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通報》稱,檢查發現,上述機構在宣傳銷售短期健康險產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實宣傳(實際是將首月保費均攤至後期保費),或首月多收保費等問題。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將嚴格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事實上,曾採用上述方式促銷保險的網際網路平臺、保險公司絕不止上述幾家,只要在搜尋引擎上搜索「保險首月0元」即可搜出大量相關內容。「首月0元」、「首月0.1元」、「會員日補貼」、「限時特惠、首月立減**元」……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熟悉的味道?確實這和商家虛假打折的套路基本差不多。一些商家是「先漲價後降價」,而一些保險機構則是將全年應交保費均攤至後11個月,消費者並未得到保費優惠。這一行為涉嫌違反《保險法》中「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欺騙投保人」等相關規定。
「首月0元」這種促銷方式,在減輕用戶心理負擔,提高轉化率方面的效果確實容易立竿見影,但也容易給用戶留下心理陰影。由於這些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的描述比較簡單,而保險產品本身又比較複雜,因此很容易造成銷售誤導的問題,難免讓人有「上當受騙」的感覺。由於用戶可能因「首月0元」而產生購買衝動,用戶或者沒有詳細查看健康告知,投保了實際上並不能投保的保險產品,一旦發生理賠,卻因沒有如實告知而被拒賠。或者一旦中途發現不合適,或者後續交費額度的提升超出預期,就容易選擇退保,用戶不滿,保險機構也會因此導致用戶流失。
自2013年,迎來所謂「網際網路保險元年」開始,保險業就一直在試圖將所謂網際網路思維代入保險行業,以這種方式進行產品、服務乃至模式的創新。網際網路思維在推動保險業創新方面也確實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當企業感到保險產品出現「內卷」的時候,便失去了初心,打起了違規的擦邊球。
大數據、零距離、趨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眾生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六大特徵。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的用戶至上和體驗為王。現在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以體驗為王為噱頭,玩得卻是忽悠用戶,利潤至上的把式。
消費者真實支付的保費,比如「首月0元」、「首月0.1元」、「會員日補貼」、「限時特惠、首月立減**元」,其對應到保險合同中,應該明確平臺提供了墊付或者融資服務,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針對「先漲價後降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要求經營者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有附加條件的,應當顯著標明條件;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而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銀保監會強調,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津投經紀、保多多經紀等保險機構的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基本權利,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將嚴格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希望此次能起到殺雞儆猴的震懾作用,像「先漲價後降價」必然受到處罰那樣,讓網際網路保險機構認識到玩套路並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