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水生生物,「益生菌」在行動

2020-12-18 瀟湘名醫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腸道微生物以及它們的作用。在動物和人類的腸道環境中,棲居著數以億計的肉眼不可見的細菌,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動物自身細胞的數量。它們在腸道微生態中形成了穩定的群落,與宿主保持互利共生的關係。宿主為腸道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的環境和能源,而微生物緊密調控宿主的一系列生理代謝活動(比如營養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和神經行為等)。

圖1 腸道內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圖片來自網絡)

環境汙染物幹擾腸道菌群組成

但是,腸道微生物對外界環境變化是非常敏感的。食物、藥物等的攝入都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多樣性和豐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對環境汙染物非常敏感。環境汙染物會非常顯著地幹擾腸道菌群的平衡,而且這種紊亂一旦發生,很難恢復,甚至可以持續影響宿主後代的腸道菌群組成。長期來講,腸道微生物的紊亂會逐漸改變宿主的健康狀態,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包括肥胖、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礙和神經行為異常等。

圖2 環境汙染物幹擾腸道菌群和宿主健康

服用益生菌重塑腸道菌群、改善宿主健康

為了改善動物和人類的健康,調節腸道菌群的方法逐漸引起重視。其中,服用益生菌(Probiotics)正越來越流行。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的總稱,它們能夠定植於腸道,調節腸道菌群組成和代謝,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確切的健康功效。研究發現,服用益生菌後的腸道菌群可以抵抗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對魚類來說,投餵添加了益生菌的飼料同樣可以重塑腸道菌群,進而調節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圖3 益生菌種類(圖片來自網絡)

益生菌調節水環境汙染物的毒性效應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環境汙染物可以顯著幹擾腸道微生物菌群,進而損害宿主的一系列生理代謝活動;相反地,服用益生菌卻可以重塑腸道菌群,顯著地改善宿主的相應生理功能。所以,在暴露於水環境汙染物的情況下,是否可以通過服用益生菌來維持或重塑腸道微生物的群落組成和正常代謝活動,進而調節、甚至拮抗汙染物對宿主健康的危害呢?如果能夠發現可以有效調控汙染物毒性的益生菌,闡明益生菌與汙染物的相互作用機制,這對於進一步推廣益生菌製劑的應用、維護魚類種群健康和漁業資源、促進水產養殖魚類生長等將會具有積極的生態和經濟意義。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選擇斑馬魚為實驗動物,暴露於一種水環境新興的有機汙染物——全氟丁烷磺酸鹽。汙染物處理過程中,同時投餵添加了或沒有添加益生菌的飼料。然後觀察益生菌添加劑對汙染物的毒性效應的調節能力,涉及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和脂質代謝過程等研究內容。

研究發現,在汙染物與益生菌的共同處理組,雌性斑馬魚的脂肪酸合成和β氧化過程顯著增強,益生菌同時抑制了汙染物暴露導致的血液膽固醇的累積,證明益生菌對斑馬魚宿主健康的有益作用。在雄魚中,益生菌添加劑拮抗了汙染物對膽汁酸代謝的幹擾作用,但是汙染物與益生菌共暴露明顯增加了雄魚肝體指數和肝臟內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了脂肪肝的發生風險。

在腸道微生物群落和脂質代謝功能方面,性別差異決定了益生菌與汙染物的相互作用模式。考慮到益生菌在水產養殖、漁業資源和人類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相關的結果為評估益生菌的應用價值提供了基礎數據參考。尤其是在環境汙染較嚴重的區域,益生菌的應用需要綜合考慮汙染物的潛在影響。

圖4 益生菌調節汙染物脂質代謝紊亂

【來源:中科院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永久收藏退捕漁船
    為紀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長江「十年禁漁」活動,為記住這段歷史,為留住人們對長江「漁獵文化」的記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在武漢市禁漁辦和江夏區禁漁辦的支持和協調下,收藏一艘退捕漁船。水生生物博物館將把該船作為珍貴文物,永久收藏,並作專項展示。2020年12月17日下午3時,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辦事處農辦魏修明主任在江夏區金口鎮正式將該漁船移交給水生生物博物館。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研究員代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接收該漁船及船名號牌和捕撈證,並向金口街道辦事處頒發「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證書」。隨後,該漁船被運往水生生物博物館。
  • 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記者專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是野生水生物種重要的資源庫。作為長江生態體系中的一部分,這些野生水生物種的存在是長江生態改善的「晴雨表」。保護這些野生水生物種與保護長江有何關聯?長江源頭良好的水質對這些水生物種生存有何意義?
  • 農業部: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制度 加強水生生物保護
    《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解讀之八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制度 加強水生生物保護漁業是國家戰略產業,在保障優質食物蛋白供給,改善居民膳食營養結構,維護水域生態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善待海洋 保護水生動物的家!」
    9月27日—10月26日,是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在宣傳月啟動的第一天,海都小記者陳之陽,代表全體海都小記者向市民們發出了《保護海洋、關愛水生野生動物》的倡議。這一天,30名海都小記者來到福州左海海底世界,對遊客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宣傳小冊子,擔任宣傳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小使者」。
  • 共建單位巡禮(十五)——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本公眾號推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共建單位巡禮」專欄,系統展示共建單位的相關研究基礎與成就。本期介紹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設有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淡水生態學研究中心、魚類生物學及漁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水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水生生物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和藻類生物學及應用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生命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的牽頭單位,擁有公共技術研發與服務部,包括分析測試中心、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淡水藻種庫等;擁有東湖湖泊生態系統試驗站、三峽水庫生態系統試驗站等野外臺站;擁有藻類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研發中心
  • 外來入侵水生生物治理案例
    外來入侵水生生物治理案例2020-12-17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經過分析商討,最終決定在西湖開展鱷雀鱔捕撈行動。捕撈行動由白雲湖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開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外來水生生物防控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實施。2019年2月13日,捕魚行動進入實施階段,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專業隊伍採用「圍網法+拖網法」為主、「拋網法」為輔的捕撈方案,把湖區劃分為3段,然後分段進行拖網圍捕。
  • 這艘退捕漁船被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永久收藏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孫慧)12月17日,為紀念長江「十年禁漁」,同時留住人們對長江「漁獵文化」的記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在武漢市禁漁辦和江夏區禁漁辦的支持和協調下,收藏了一艘退捕漁船。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8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簡稱水生所)歷史悠久,積累深厚。座落於湖北省武漢市風景秀麗的珞珈山麓、東湖之濱。它的前身是1930年在南京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1954年由上海遷至武漢。2011年水生所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試點工程。2015年被認定為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特色研究所。
  • 水生所揭示益生菌對水環境汙染物的毒性效應的調節作用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聯國團隊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調節PFBS暴露引起的脂質代謝紊亂的能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成立
    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王曉東)12月16日,農業農村部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工作會議,全面部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和效果評估工作,宣布成立「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會議並講話。
  • 專訪:崔利鋒談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我們現在水產品市場需求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是日益突出,為了解決矛盾,全國舉行了大規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我們今天請來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崔利鋒作客演播廳,與網友進行討論。你好。    崔利鋒:你好。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其實提到增殖放流,很多人聽說過,但是對於具體到底什麼是增殖放流並不是很了解,所以 您給我們講一下到底什麼是增殖放流?
  • 既要「引進來」,也要「管得好」 | 讀懂外來水生生物
    廣東省是我國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許多外來水生生物在江河中均有分布,其中以福壽螺、巴西龜和羅非魚的分布最為廣泛。防範外來水生生物入侵,是確保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至關重要的工作。為此,廣東省積極開展防治工作。
  •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大海2018-06-30 13: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遼寧省海科院        瀏覽量: 124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5月25日上午,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舉辦,此次活動中,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共組織放生了近年來遼寧省各地救助的斑海豹
  • 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維修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維修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2016-11-14 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體:   11月1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
  • 中糧中宏生物推出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是通過定殖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央視《發現之旅》節目,中科院微生物所鍾瑾博士生導師說道:"人體70%免疫細胞的分化和成熟,都需要益生菌的參與。80%的人體毒素的代謝也同樣需要益生菌。"為了幫助大家補充益生菌,中宏生物推出了一款益生菌固體飲料產品。採用科學配比菌種,精選5種美國進口菌株(嗜酸乳杄菌UALa-01、乳雙歧杄菌UABLa-12、兩歧雙歧杄菌UABb-10、長雙歧杄菌UABI-14、嗜熱鏈球菌UASt-09),3種國產菌株(植物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8菌聯合。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曾採集百餘條白鱘幼體 但養殖失敗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曾採集百餘條白鱘幼體 但養殖失敗了 長江江豚數量增加看到希望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介紹館內珍藏的長江白鱘標本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目前對白鱘的研究非常有限收藏有40萬件標本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是亞洲收藏淡水魚類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也是國內收藏白鱘最多的博物館。1月4日,記者探訪該館。「昨天關於白鱘滅絕的消息鋪天蓋地,不少媒體、市民找我諮詢。」
  • 城市公園的小池塘——小型水生生物保育的新機遇?
    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前幾日剛剛答完辯之後的那個下午,本來是想去公園的池塘中找找北歐原生的幾種水生植物,結果雖然沒能見到想找的物種,卻路遇到一個還算不錯的保護小區。這些當然都是相當感性的認識,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城市綠地中的水域也確實為水生生物的存續提供了幫助。
  • ...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的通知_2018年第28號國務院公報_中國政府網
    廳(局):為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切實做好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生態環境部會同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制訂了《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落實。(二)系統保護、區域聯動。建立健全區域聯動機制,加強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各政府、各部門之間聯合行動。
  • 一艘長江漁船被博物館收藏 武漢水生生物博物館將修復陳展
    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漁船證明。水生生物博物館裡長江十年禁漁專題。長江日報記者潘璐攝長江日報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黃敏)1月7日,在東湖畔的水生生物博物館,一艘木質漁船擺放在院子裡,散發著濃濃的桐油味道。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看到這個消息坐不住了,他迅速聯繫了武漢市禁捕辦,提出博物館想收藏一艘漁船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市禁捕辦的大力支持,經過一系列審批操作,去年12月中旬,張先鋒館長在江夏區封存漁船的倉庫裡,找到一艘木質漁船,把它運回了博物館。張先鋒館長認為,由水生生物博物館來收藏一條漁船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 中國海洋館如何保護水生動物:今年已救、放29隻斑海豹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論壇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地水族館裡飼養著7000多隻、70多種已列入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名錄或列入CITES附錄III以上動物名錄的保護動物。全球已建成開放的水族館一共500多家,其中200多家位於中國,每年近2億人次參觀。這讓水族館成為了宣傳水生生物保護知識的重要平臺,並培養了一大批熱愛水生生物的遊客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