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多件作品中,阿卡汗建築獎看上了這座北京胡同

2020-12-18 第一財經

本月初,2016年阿卡汗建築獎公布,該獎項於1977年由阿卡汗四世創立,每三年評選一次,現已是世界建築設計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作品要求既緊密聯繫現代社會,又尊重傳統精神,尤其關注「對於穆斯林有重要意義的場所」。本屆建築獎有超過9000件作品參選。

1.Bait Ur Rouf清真寺,孟加拉國達卡,瑪麗娜·塔拜瑟穆

這座建築巧妙地締造了因自然光而產生的美感以及良好通風性。設計師瑪麗娜選擇了最易得的磚作為祈禱室承重牆的材料,牆面卻不全以實心方式存在,一些地方的磚或移除,或扭轉。磚與磚之間的垂直間隙順應通風朝向,陽光和清風進入室內,整個建築好像在呼吸。這座清真寺建在達卡人口日益密集的社區,土地由設計師祖母相贈。它繼承了孟加拉國伊斯蘭君主時代使用磚材的傳統方法,又表現出極致簡約的當代建築風格。

2.友誼中心,孟加拉國戈伊班達,Kashef Chowdhury/URBANA

這裡是一處非政府組織的培訓地和會議中心,主要幫助住在河中島嶼及附近地區的居民。辦公室、會議室、祈禱室、茶室通過一系列連廊亭,環繞於庭院和水塘間。下沉場地與屋頂綠化形成互補關係,並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建築位於一個深受洪水侵擾的農業區,建有堤壩,這使得空間沒有水平向的光線。但設計師實現了屋頂和地面光線的連接,以頂部光線作為建築的中心。整個建築使用的一種主要材料手工磚,受到了孟加拉國最早城市遺址(Mahasthangahr,公元前3世紀)的啟發。

3.微雜院 胡同兒童圖書館和藝術中心,中國北京,ZAO/標準營造/張軻

微雜院的設計體現了傳統北京胡同院落裡的現代生活。胡同作為居住空間,通常有多個層次,表現為「雜亂無章」的院落集合。現代城市的建築,則與之相反,通常以乾淨簡約為特徵。設計師試圖營造一種新模式,在現代城市的舊街區中加強社區內部空間及社區之間的聯繫,並豐富胡同居民的生活。這是「標準營造」團隊繼「微胡同」後,對「雜院共生」模式的再次探討。

4.超級線性公園,丹麥哥本哈根,BIG事務所, Superflex, Topotek 1

不同民族、人種、信仰與經濟條件的人群是哥本哈根外北橋社區的特色,也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BIG建築設計、藝術家Superflex與景觀公司Topotek 1合作,這是一次構造多元民族城市公共空間的實踐。在設計之前,定居於此的60多個民族的居民參與了建議徵集活動。所以,公園中有亞美尼亞式的野餐桌、哈薩克斯坦風格的公交站,以及摩洛哥式的噴泉底座等等,視覺上呈現複雜性和豐富性,帶來一種健康的文化突破。

5. Tabiat人行天橋,伊朗德黑蘭,Diba Tensile Architecture, Leila Araghian+Alireza Behzadi

人行天橋橫跨下方繁忙的高速公路,兩端連接兩個被公路隔開的公園。「橋」暗示過程,設計師將「目的地」的意義賦予這座天橋。它不僅連接了分離的綠地,還成為德黑蘭重要的公共空間。天橋共有三層,分布著咖啡廳、畫廊和餐廳。黃昏時分,綠植中燈光亮起,城市中的個體在這裡相聚,而不只是路過。Tabiat在波斯語中有「自然」之意,這座橋也使人自然駐足。

6.伊薩姆·法裡斯公共政策與國際事務學院,黎巴嫩貝魯特,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這座全新建築設計激進,同時表達出尊重傳統情境的理念。建築第三、四層似漂浮於空中,大體量的懸挑結構位於入口庭院上。庭院內原有的古樹得以保留,並成為決定建築高度的重要依據。同時,牆面角度和窗戶設計使閱覽室、會議室和工作室靠近古樹及枝葉,既與地形契合,又與附近景觀融合。材料選擇方面,這座建築是20世紀黎巴嫩清水混凝土建築文化的延續。此外,作為研究公共政策和國際事務的學院,它的設計也體現中立性、公眾性和開放性,研究者可以在這個空間內相聚暢談。

(圖片來自阿卡汗建築獎官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建築師張軻斬獲2016年阿卡汗建築獎
    (中國建築師張軻斬獲2016年阿卡汗建築獎) 10月上旬,在阿布達比阿萊茵賈希裡城堡舉行的阿卡汗建築獎頒獎典禮上,市政事務部主席兼交通運輸部主席兼阿布達比執行委員Awaidha MurshedAl Marar宣布了2016年阿卡汗建築獎獲獎名單,中國建築師張軻的「微雜院」項目當選,張軻也成為繼2010年李曉東後第二位獲得此獎的中國建築師。
  • 阿卡汗建築獎:伊斯蘭社會的榮譽勳章
    8月29日,2019年阿卡汗建築獎頒獎典禮在俄羅斯喀山落下帷幕。評審團從入圍的20個項目中最終評選出6 個項目,授予今年的阿卡汗建築獎,獲獎者一起分享這激動人心的100 萬美元獎金。阿卡汗建築獎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獎項之一,每三年評選一次,由阿卡汗四世於1977年創立,旨在 頒 發 給優秀的 伊斯蘭 建 築和對伊斯蘭建築有重大貢獻的建築師。阿卡汗建築獎的宗旨在於增進公眾對伊斯蘭文化的了解,鼓勵優秀的建築設計和規劃。
  • 世界六大建築獎,含金量絕對高!
    「金塊獎」是迄今為止全球地產界的一項年度頂級盛事,堪稱全球建築界的「奧斯卡」,這一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大的活動因來自全球各地的建築大師們苛刻的評選而聞名。與「奧斯卡」一樣,金塊獎並非商業獎項,其評判標準為建築物在設計規劃中的審美、創新和有效價值。金磚獎的評委選拔標準主要有兩個:公正正直,差異性。各單項的評選包括在這個行業表現出色的建築師/規劃師/建築公司。
  • 2018 WA中國建築獎揭曉! 59個獲獎作品!!
    「WA中國建築獎」由世界建築雜誌社在2002年設立,每兩年評審一次。該獎項旨在鼓勵、推介結合國情並有創新價值的建成作品,以活躍中國建築界的學術氣氛,促進中國建築創作的繁榮,提升中國建築的品質,展現中國建築師智慧、技巧和成就。促進全社會對中國建築行業的了解與尊重,並把中國建築師和中國建築推向世界。
  • 黃有維:我在北京胡同裡的寫意人生
    「胡同」,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歷史上的北京以胡同眾多而著稱,民間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的說法。日出日落,寒來暑往,老胡同四合院記錄的了每個老北京人最真實的平凡生活。
  • 北京胡同裡的30座豪宅
    清末 北京的王府大約有50餘座,北京尚存府邸22座, 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兩座貝勒府,共有王府19座。 這才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這才是真正的壕。 大貪官果然名不虛傳!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張錦秋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1963年,梁思成去廣西考察,造訪了真武閣,回來後準備寫一篇關於這座古建築的文章,他約張錦秋去作筆錄。    這是一個天氣非常晴朗的上午,書房外一片鬱鬱蔥蔥。在灑滿陽光的書房裡,梁教授一邊踱著方步,一邊斟字酌句慢慢口授他的文章,偶爾停下來推敲一下用詞,又繼續口述下去。張錦秋坐在梁先生的書桌旁一字一句迅疾記錄。
  • 古巷胡同,北京旅遊攻略
    「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庭院,既自成一格,又能享受天地間的氣息和天倫之樂。現在,隨著這座城市的拆除,四合院、大雜院一片狼藉,只有少數幾個被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舊北京文化正在消失。
  • 2019年度一卡通「北京胡同」系列紀念卡掀起「胡同按圖索驥」熱潮
    拿到卡片的熱心卡友們又像往年一樣,按照卡片上標明的地點,進行了新一年的按圖索驥胡同深度遊。卡片分為北京版和交聯版,交聯版卡面印有「交通聯合」 標識,可在全國252座城市使用,卡片正面繪製了雍和宮,背面分別繪製了上斜街二王廟111號、餘家胡同浙江學會、南下窪子胡同、正乙祠戲樓。
  • 北京國際設計周丨胡同博物館的文化裂變
    如果你對北京文化有著憧憬與嚮往,不妨讀一讀《城記》,在字裡行間講述了北京近一個世紀的變化,再加上一本《北京秘境》探究京城最老「住戶」真身今何在,以及哪座寺院能欣賞到樂僧演奏的明代宮廷音樂。  或者,簡單些,來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作為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體驗胡同文化展、胡同創意市集、胡同非遺工坊、胡同演藝、胡同文化大師沙龍五大版塊的活動,可謂將「風」、「俗」、「人」、「情」匯集至一處,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人潮中,聲、色、律、動,活靈活現的北京文化。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史家胡同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24號,這裡曾是民國時期著名才女凌叔華的宅院,可能你之前並不知道她,不過沒關係,當你走進這座博物館裡,你就會慢慢了解她的故事,並會由衷欽佩她的才華。
  • 這可是北京的獨創,當年胡同口的傳呼公用電話
    (195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2版,《北京電信局試辦代傳電話》)▲195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2版到1953年底,市區和南苑、西苑、門頭溝等郊區共有514個傳呼公用電話。其中,市區平均每3條胡同就有1個傳呼公用電話,大部分安裝在街巷的中、小私營商店裡。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關肇鄴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其它代表性設計作品還有徐州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台州市圖書館、中國工程院綜合樓、海南大學教學建築群等。在1989年他所參加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獲得國際建協所授的特別獎,這是我國建築師首次在國際大賽中獲獎。        關肇鄴,1929年10月4日生於北京。
  • 《胡同的故事》:四十餘位作家齊下筆,不同視角下的北京胡同合集
    胡同,濫觴於元,經八百餘年傳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脈搏,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五朝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胡同"一詞,來源於蒙語的「忽洞」,指的是兩邊高中間低的狹長地形。它是從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北京最短胡同竟不是一尺大街?這條全長僅十來米胡同,有何特點?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如果說城牆、城門構成了北京城的輪廓,那麼縱橫交錯的一條條胡同則是這座城市的經絡血脈,有了它們,北京城才是「活」的。「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順口溜也從側面告訴了人們,北京城裡胡同的數量相當多,既然數量眾多,人們就自然會有一番比較,哪條最寬、哪條最窄、哪條最長、哪條最短……作者:宋君瑋其中許多書籍都把位於東琉璃廠東頭偏南的「一尺大街」當做北京城裡最短的胡同。但事實情況真是如此麼?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這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胡同裡,還出這麼多"第一"!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人的家和童年,在過去滄桑巨變的一個世紀中,胡同也曾誕生過不少「中國第一」。第一個國家外交事務專門機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舊址就在東堂子胡同。
  • 全球25座最佳建築,中國上榜兩座
    榜單中的第一名是倫敦人的驕傲: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這座美術館將原本的火力發電廠改造成倫敦的藝術地標。 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原建築在二戰中被嚴重損毀。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說菊兒胡同特殊,不僅因為它古蹟多,歷史久。
  • 臺灣遠東建築獎頒獎 兩岸得主揭曉(圖)
    臺灣遠東建築獎頒獎 兩岸得主揭曉(圖)     上海水舍精品酒店由1930年代的日本倉庫改造而成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齊康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齊康參與設計的近200座建築裡,其中一件作品他竟前後花了20年時間,這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因為曾有600多萬人參觀過,這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八十年代全國十大優秀建築藝術作品中就有兩件出自齊康教授之手,並分獲第2、3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國展覽。        1999年被評為國家勘探設計大師(建築),2000年獲得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名列榜首。2003年「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及其方法」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