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寶寶誕生以後,看著他一點一點長大,從翻身到坐,每一個轉變都能夠讓父母高興不已,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憂慮。
前幾天微信群裡有一位媽媽擔憂地說道:「我家寶寶都快十一個月了,還不會站立,急死我了!」寶媽的焦慮,溢於言表。
其實,孩子只要在這個區間內學會站立,就不用擔憂。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歲走。」
這句話以最簡潔的方式闡述了孩子每個階段對應的「學習狀態」。
一般來說10個月的寶寶才正式開始有站立的意識,並且會去摸索。但有些發育比較良好的孩子九個月就學會站立了,而有的寶寶則晚一點,到11個月才學會站立。其實9-11個月這個區間內學會站立的寶寶都是正常的,媽媽不需要太過擔心。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孩子越早學習站立越好。之所以要到寶寶九個月左右才開始學習站立,那是有原因的,過早讓孩子接觸站立會對他的發育造成傷害。
01過早學習站立的危害
寶寶為什麼要到九個月之後才能開始學習站立?
那是因為他全身的骨骼發育到九個月的時候才足夠支撐起全身的重量。
不要小看一個「站」的動作,它意味著下肢骨骼和肌肉必須撐得起來整個身體的重量,否則就會軟綿綿的,站得東倒西歪。
如果在他的雙腿骨骼還沒有發育到那個程度,卻強迫他學會站立的話,那麼寶寶的下肢骨骼很容易會因此而變形,形成畸形腿。因為骨骼在發育期間是並沒有成型之後這麼堅硬,它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外壓會強行改變它的發育軌跡,讓骨骼因壓迫而變形。那不讓他站立,用學步車行不行?
不行!
雖然學步車的網兜會幫寶寶承受一部分的重量,但同時也加大了他雙腿之間的行走距離。一旦讓他習慣了用這個姿勢行走,很有可能會讓他變成「O型腿」。同時,他的腿部骨骼還是會承受壓力,對於私處的發育也非常不友好。
02影響寶寶站立晚的幾個原因
有些寶寶確實學會站立的時間比較晚,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體重過高
過度發育的寶寶,由於身體重量超過常人,會讓他的骨骼難以承受,因此無法完成直立的動作。
2、缺乏鍛鍊
如果家長經常將他放在床上、推車裡,沒給他運動的機會,他的骨骼發育就會慢一點,學會站立的時間自然也會延長。
3、學站立的時候穿襪子
襪子雖然能夠保護寶寶足部的肌膚,但同時也降低了他對於地面的感知力。而且讓他無法用腳底和腳趾去牢牢抓住地板,他站立的難度變高了,學得當然就慢了。
寶寶的腳底神經非常豐富,這些神經將觸感轉換成信號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做出指令。而襪子會阻礙腳底去感知整個地面,得出信號。
03解決方法
知道了什麼原因導致的寶寶站立晚,那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針對體重過高的寶寶
排除病理性的原因,體重過高一般是營養過剩導致。家長就可以著手幫他「減減肥」了,控制一下他的營養攝入量,讓他體重降低到骨骼能夠承受的重量。
針對缺乏鍛鍊的寶寶
如果是由於寶寶自身缺乏鍛鍊,那么爸爸媽媽們就不要老是將他放在寶寶床上或者嬰兒車裡了。可以將他放在乾淨的平面上,讓他多進行爬、翻身、或者自己藉助外力支撐起自己的身子之類的運動。
針對穿襪子的寶寶
很簡單,將襪子脫掉,讓寶寶光腳學習站立。不過要注意將地面打掃乾淨,不要有水漬或者其他尖銳比較硬的東西。
另外,在教寶寶練習站立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給予他足夠的耐心,他才能夠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