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迷信:年輕人流行的水逆退散新方法

2020-12-14 YOUTHOLOGY青年志

近年來,「日常迷信」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中。除了轉發錦鯉、星座運勢之外,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一些「奇形怪狀」的迷信儀式。b站上超百萬的塔羅牌佔卜「互動視頻」越來越多。還有一群年輕人,選擇聚在視頻平臺上觀看薩滿「跳大神」直播。各地的「轉運小店」也開始出現在年輕人們的打卡列表上。甚至,豆瓣上還出現了「月經廟」,近萬名女生在此祈禱每月按時來姨媽。

在年輕人中流行的新型許願與日常迷信的方式,還能與「公益」息息相關。最近,我們看到了不少年輕人在捐贈公益項目來許願,以實現轉運或收穫幸運的目的

比如,感覺最近需要轉運了,就去做一筆公益捐贈。

考試答辯前,先捐一筆,祈禱考試能順利通過。

甚至是遊戲抽卡,抽中SSR後趕緊補一筆公益捐贈,以免被吸走好運。

與轉錦鯉一樣,通過公益捐助的「日常迷信」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願望,如遊戲抽卡、考試過關、求桃花等。許願的方式也十分隨意,通過一些公益項目的小額捐贈,在微博隨手轉發,或是在評論區留言許願。

通過捐贈的不嚴肅許願行為,參與者似乎並非真的在乎能否被網絡運氣「賜福」進而實現願望,更多的是享受「我將幸運地抽中卡/通過考試」的預期身份。

在承受日益強烈的被剝削感之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尋求「神秘力量」帶來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年輕人不僅希望能用在自己身上,也希望能帶給別人好運。公益迷信,恰好滿足了年輕人面對不確定性時的迫切需求。

當今都市生活壓力與日俱增,飛快的節奏、喧囂的交通、稠密的人口,所有這些都導致人們產生不安全感、擔憂和壓力。這時我們想起了「積德行善」、「好人有好報」的傳統。人們通過捐贈,更像是通過這種傳統的積極心理暗示,達成對生活壓力的舒緩。

在B站,互動塔羅佔卜成為了小破站在追劇、看番之外最熱門的使用門道之一,有1800萬人的話題瀏覽量,播放量也超過2億。B站的塔羅不僅真能測,升職加薪、逢考必過、助力脫單等五花八門的業務應有盡有。

不僅如此,點開視頻衝擊視覺的不是靈性神秘的佔卜氣氛,而是滿屏「領取好運」的大型迷信現場。不論靈不靈,我們能看見的是正面臨選擇,忐忑又迷茫的每一個普通人,他們不願辜負、想走出傷痛、期待重拾信心,而「日常迷信」則是年輕人尋求玄學力量帶來安全感的方式

b站的佔卜視頻刷滿了「領取好運」的彈幕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泰森在198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相信迷信的人通常是為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壓力越大就越傾向於相信迷信說法。有證據表明,積極向上的迷信心理暗示,確實可以改善臨場發揮的表現。一項「高爾夫、運動敏捷性,記憶力和七巧板遊戲」的研究發現,做出一些幸運的手勢或者「good luck」這類祈禱的話語,確實能提高參與者的表現。迷信可以增強參與者的信心,從而改善臨場表現。

娛樂也罷,虔誠也好,在動蕩的今天,大部分也許都會遇到一些這樣不安的時刻,需要「借力」被拉一把,給自己一些能量。

我們的許多迷信行為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在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時期,人們會變得更加迷信。實際上,在面對不確定時,人們的迷信行為可以提供控制感並減少心理上的焦慮

反觀我們今天面對的時代,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大規模流行病爆發、氣候變遷加劇,中美摩擦等一連串風險事件的發生加劇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連帶地影響到我們的個人生活,快速變化的行業環境和激烈的競爭讓工作崗位朝不謀夕;求學、工作讓我們在各個城市之間流轉漂泊不定。

疫情期間,b站up主「元生塔羅」的佔卜視頻受到歡迎

今年疫情來勢洶洶將「不確定感」的焦慮加倍放大,日常迷信成為了重要的治癒方式。受疫情影響,收入驟降的小方(化名)開始在朋友圈和群聊提供「網絡算命「服務。她每隔一段時間會錄製一段「亞特蘭蒂斯諸神」對全人類的傳訊,發布到朋友圈和群聊中。也常有客人需要詢問某事而邀她「請神」。

三個月的神婆生涯讓小方發現,客人說是求神,實則需要的是尋找宣洩的出口。常態化的抗疫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深遠影響的時候,小方的兼職,看似玄學,實為剛需。

在@錦鯉大王的微博下,網友們許下自己的願望

人類學家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以特布裡安群島的漁民為例。他發現,面對危險不確定的海洋漁民比在相對平靜的內瀉湖釣魚的漁民更加迷信。俗話說,「科學解釋不了的,就讓玄學來解釋」。

年輕人常常迷失,科學和理性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人們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事、又因何發生,而日常迷信卻可以解釋事務的某些聯繫,帶來心理上的確定感,幫助人們走出焦慮。許願也許無法直接改變現實命運,但它或許燃燒了某些沉沒的希望,帶來了生活上的確定感,重構了被現實無情碾碎的生活想像

年輕人日益高漲的對公益的熱情也源於「利他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流行,隨著90後的城市化進程和「個體化」浪潮,「個人」價值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凸顯。這種觀念將「個性彰顯」與「幫助他人」聯繫起來,認為個人的自由、成功,與熱心公益、關心他人同樣重要。

設計師小楊非說「塑膠袋不是一次性的」,他挪用了「御守」(日本護身符)的形象,賦予了「塑料垃圾」宗教屬性以及被長期保存的可能。他命名塑料御守符為「塑料寶貝」,試圖洗白它「垃圾」的形象,並告訴人們:塑料是寶貝,塑料御守能守護你。「塑料御守符」以日常態的迷信御守為切口,提醒了大家可持續的新出路。

公益開始變得越來越有趣、便捷與多樣,開始變得更「酷」了。它們可以是買下「自閉症」小朋友的一副水彩畫,它們可以是一堂給小朋友的性教育課。這些有趣的參與方式,不僅降低了很多年輕人參與公益事業的門檻,還讓更多年輕人樂於向自己身處的圈子傳達「我在做公益」的信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益活動在朋友圈被刷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曬自己的「捐款記錄」。

「公益日常迷信」活動成為了讓年輕人在做力所能及的小數額捐款,轉發捐贈信息祈福,並且享受「我將變幸運」的身份預期的同時,也能實現自我價值滿足的一種方式

最後。

無論是為了舒緩生活壓力,尋求不確定性中的可控感,還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通過公益迷信,年輕人不僅僅是在寄託自己的一個美好願望,他們同樣也是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

通過日常迷信的這件小事,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即使是身處在越發不可控的今天,仍然渴望能通過自己的一點小行動,對彼此的未來產生一些積極的改變

這讓我們不禁開始思考,日常公益說不定也可以以一種更「虔誠」以及「浪漫」的姿態存在

也許堅持垃圾分類,乘坐公共運輸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抉擇」,也能成為動蕩不安的現世中,日行一善的虔誠之舉呢~

歡迎關注公眾號【青年志Youthology】和我們聊聊

你是怎麼「日常迷信」的?

還能領取水逆退散的專用方式~

相關焦點

  • 生活壓力大,香港年輕人在迷信中尋找安慰
    這些迷信活動,似乎和香港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如今的趨勢卻是:不止老一輩相信,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這些「迷信」。香港《南華早報》7日以《風水,算命先生和星座:年輕的香港人在迷信中尋求安慰》為題,指出這種趨勢背後,反映的是香港年輕人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 當代年輕人實用主義「迷信「實錄
    算命,好像是一個與年輕人不搭的詞語。提到算命,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算命先生、生辰八字,以及年代久遠的種種迷信。而普遍受過更高教育的年輕人更容易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人生我作主」這種信念聯繫在一起。然而,也有例外。
  • 馬伊裡:公益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公益人格的年輕人
    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出席這樣的公益論壇,主辦方給我的題目是變局挑戰下的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題目有點長,但是我理解,核心詞還是公益教育,我們圍繞著公益教育來討論變局下怎麼辦?在區域生態下怎麼做?公益機構與高等教育機構的聯手,我認為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尤其是與師範類高校的合作,它的意義更加重大。
  • 以前吐槽長輩太迷信,現在年輕人都悄悄在算命……
    小e總笑話上一代人太迷信,但一打開微博,星座博主評論區裡成千上萬條祈福,就連佔星術語「水逆」也成了流行詞,甚至朋友還分享過幾個佔卜師……突然發現:這屆年輕人也開始信命了!如今卻發現佔卜的網店開始興起,朋友圈裡出現了星象大師,甚至很多年輕人早上一睜眼就要打開佔卜APP和公眾號,像長輩翻老黃曆看到「諸事皆宜」那樣才能安心出門。就拿「水逆」這事來說吧。水逆也即水星逆行,是一種天文現象,老實說和你生病破財真的八竿子都打不著。
  • 個性創意公益活動更能吸引年輕人
    於是,將夜跑的年輕人吸納到平安志願者隊伍來,成立一支社區「平安夜跑分隊」,這些年輕人在夜跑鍛鍊的同時,也為一方平安保駕護航。留園街道留園社區的這個金點子,讓不少年輕人點讚的同時,也紛紛萌發參加公益志願服務的意願。那麼,年輕人參加公益志願者的情況如何?什麼樣的志願服務更能吸引年輕人參加呢?對於這一話題,11月15日,記者走進社區進行了一番調查。
  • 迷信血型的日本人
    山崎小姐是一家流行服飾商店的店主,A型血。她很堅決地表示:「我永遠也不會與B型血的男士來往。他們做事情毛手毛腳,要是嫁給這樣的男人,我得天天跟在他的屁股後面收拾,太累人。」現如今,對於日本的許多「一見鍾情」的青年男女來說,他們之間關係的發展或許將由A、B、O等幾個字母決定,因為許多年輕人都深信:血型決定性格。他們認為,A型血的人挑剔、愛找茬,這類人喜歡計較細枝末節;B型血的人任性、不願受約束,那些在朋友的聚會上高聲尖叫的往往就是這類人士;O型血的人一般比較積極,比較熱衷於領導別人;而AB型血的人則優柔寡斷,但往往具有創造性思維。
  • 當代年輕人日常迷信實錄:事業靠自己,愛情靠玄學
    提到算命,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算命先生、生辰八字,以及年代久遠的種種迷信。而普遍受過更高教育的年輕人更容易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人生我作主」這種信念聯繫在一起。 然而,也有例外。 國慶期間,北京的雍和宮香火鼎盛。
  • 「天黑前要把孩子衣服收回家」,年輕人不屑的老思想,真不是迷信
    導讀:「天黑前要把孩子衣服收回家」,年輕人不屑的老思想,真不是迷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天黑前要把孩子衣服收回家」,年輕人不屑的老思想,真不是迷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風鈴音樂公益課堂 讓學生家長重新認識流行音樂
    8月7日下午,安陽《風鈴音樂公益課堂》邀請到了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流行演唱專業教師王豫西,解答在學習流行音樂中的種種困惑。本次活動由風鈴音樂文化傳媒主辦。王豫西,針對流行演唱的多種風格,流行演唱中的氣聲字情及近期流行音樂藝考的趨勢進行剖析。並講述了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與未來,以及安陽音樂藝考生的定位於方向,他還解答了部分學生及家長的疑慮。
  • 民宗知識小課堂丨本課關鍵詞:民族文字、宗教與迷信
    迷信泛指對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卜筮、相術、風水、算命、拆字、招魂、圓夢等大多產生或流行於封建社會,習慣上稱為封建迷信。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都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但是兩者也有很大區別:①宗教是一種世界觀,有系統的宗教理論教義教規。封建迷信不是一種世界觀,沒有系統的理論教義,往往只是一種解決疑難、預測前途的活動。
  • 為啥以前農村迷信鬼神,各種傳聞層出不窮,為啥現在年輕人不信了
    為啥以前農村迷信鬼神,各種傳聞層出不窮,為啥現在年輕人不信了?大家都知道,我國也是有著專門的神話體系的,最為出名的無疑就是天庭與地府了,對於傳說居住仙人的天庭嚮往不已,對於地府卻十分畏懼,認為是魂歸之所,人死後如果作惡還得下地獄。
  • 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正在算命
    當東方傳統的六爻八卦致力於通過八字指點人生,來自西方神秘世界、主攻情感的塔羅牌則好像更加受到當代年輕人的青睞。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塔羅牌是英文「TAROT」的音譯,起源於西方,流行於中世紀的歐洲。塔羅牌一套78張,不同的牌面有不同的寓意。塔羅佔卜就是通過組合和解讀牌面來分析預測人、事、物。
  • 求籤解夢就是迷信嗎?
    在中國,兩人中就有一人迷信求籤,四人中就有一人迷信星座,五人中就有一人迷信周公解夢。然而,五十個中國人中,只有一個人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這比起發達國家來,落後了二三十年。根據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這方面的事情和切身經歷來看,我不贊同這一看法:有的人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迷信的國家。
  • 原來並非迷信!
    大家都知道,一到清明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去給自己的祖先或者親人去上墳燒紙,對於這件事,有的人認為是迷信,也有的人認為這是對祖先的一種緬懷方式,那麼一個人去世後,如果沒有人為他上墳燒紙會怎麼樣呢?其實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並不知道人死後為何要燒紙?只是隨波逐流,祖先們都這麼幹,自然也就跟著這麼幹了,但對於為何要給死去的人燒紙,他們並不清楚到底是何原因。
  • 2020青年防艾公益行動幫助更多年輕人正確認識愛滋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戴月婷)12月初的一天,剛滿21歲的大學生黃祖瑤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一場公益行動中。她在操場上「擺攤」發宣傳手冊,在食堂裡放公益影片,在教室裡組織宣講,度過了「格外忙碌又充實的一周」。在黃祖瑤的記憶裡,每年12月初都很特別。
  • 這屆年輕人有多迷信:用最高科技的手機,算最玄學的命
    找大師算開學其實不奇怪,現在的年輕人迷信起來,爹媽看了都害怕。 偷窺每一個年輕人的臥室,都在連夜修仙畫符,企圖脫非入歐—— 這幅樣子跟我們爸媽燒香拜佛也差不多吧。 這可能就是人生裡的又一條玄學:「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香港街頭出現這種卡牌,已在年輕人中流行
    之前有理哥給大家介紹過不少亂港文宣組織,像什麼「黃色蒲公英」、「7.21基金會」,在香港都有一定的「市場」,但諸如T恤、模型等「撐黃」實物產品鮮有「爆款」,「夠姜媒體」究竟用了什麼方法,能讓「Yell Card」迅速在香港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呢?
  • UP主發力,B站怎麼帶動年輕人做公益?
    MID:為什麼會選擇和美麗中國這樣的公益夥伴合作?企業和NGO如何才能和形成可持續的合作?楊亮:公益是一個很龐大的領域,大概在去年我們初步決定,要在教育公益這個領域做些努力。但在這個領域,我們是初學者,和成熟的教育公益機構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 千萬不要迷信學習方法
    迷信學習方法居然也能是學習道路上的一個重大誤區……真的很可怕。借這個事件來講講沉迷學習方法的壞處。 嗨,我是布丁。上一個講鄉土中國的視頻,我用了一個這樣的封面。本來是覺得,在封面上用一個幾年前被用得鋪天蓋地的營銷爛梗會很好玩。沒想到有一些人會覺得這很冒犯。這確實是我的疏忽。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流行奉子成婚?
    奉子成婚雨桐回答這年頭,年輕人比較流行奉子成婚。這些原因,促成了奉子成婚越來越流行。你身在其中,也難免受到影響。 至於你的男朋友,這樣的說法有些傷人。但,既然大家都這樣的想法——你,怪不了這麼多。況且,你現在的情況不允許。所以,你們好好商量。奉子成婚,也未必就是對愛情、對婚姻最大的尊重。你覺得呢?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