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實用主義「迷信「實錄

2020-12-11 虎嗅APP


算命,好像是一個與年輕人不搭的詞語。提到算命,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算命先生、生辰八字,以及年代久遠的種種迷信。而普遍受過更高教育的年輕人更容易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人生我作主」這種信念聯繫在一起。


然而,也有例外。


國慶期間,北京的雍和宮香火鼎盛。作為北京市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這裡可以看見許多前來許願的年輕人,他們或許不懂宗教,但是願意為了自己升職加薪脫單暴富健康平安的願望進行一番虔誠禱告。


雍和宮焚香許願的年輕人


「我每次去雍和宮都是從頭磕到尾,出來之後膝蓋都是腫的。」這是一名年輕許願者的心聲,它引起了全現在對於「年輕人算命」這個話題的興趣。


經過調查採訪,全現在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不信命。從微博朋友圈轉發的各種「錦鯉」,雍和宮跪拜許下的種種願望,到對星座學說的深入研究,很多人簡直是玄學專家。只是和傳統的迷信方式相比,他們信命的形式不同於老一輩,實現了推陳出新——一種脫離了盲目愚昧的實用主義迷信觀。


一、事業靠自己,愛情靠玄學


阿豆信奉一句話:事業靠奮鬥,愛情靠玄學。


第一次失戀以後,她去算了一卦,本來已經拋諸腦後,結果多年後想起來,突然覺得很準,從此入了「算命」的坑。和她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全現在近日採訪的多名對象,大多是因為愛情或者事業上的迷茫,求助於算命。在這個沒有方向感的時代,算命成為他們做選擇的一種方式。


比如歆遙,她是一名新媒體公司的高管,管理著公司一塊非常重要的業務。在下屬眼中,歆遙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工作之外,她卻有另一張面孔,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九零後。這時候,她就會選擇花錢去算一卦,「每當感到自我懷疑的時候,我就喜歡問,然後聽別人肯定我,追求心理安慰。」


外人眼中,她領導力出色,能夠hold住許多高難度的業務,但是歆遙自己覺得,她一直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假裝強勢,內心痛苦。


這背後還有一個原因,來自於愛情的「失控」感。雖然感情和事業都算過,但在她以往的算命經歷中,大部分時候更願意算感情,「事業這個東西主動性比較強,我覺得自己能hold。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比較身不由己,很難左右。


塔羅牌佔卜


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愛情都是最難解的一道題,而算命貌似能提供一種方向感:何時會脫單、感情走勢如何、兩個人未來發展能到哪一步,這都是很多人想問的問題。


2018年分手的時候,瑞林也找佔卜師算了一下自己的正緣,佔卜師表示會在2021年遇到對的人,並且詳細描述了那個人的特徵和兩個人的相遇方式。目前瑞林仍在驗證這個結果的路上。


「所以按照這個結果,2021年之前你都不準備處對象了嗎?」瑞林這兩年時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瑞林非常年輕,今年才剛滿20歲,屬於第一批「00後」,儘管她已有過多次戀愛經歷,性格也灑脫和隨性,不會因為一個佔卜結果就選擇空窗三年。


但是瑞林對於塔羅佔卜的結果並非全信,也不會因為一段戀愛沒有在正緣的時間出現而選擇簡單談談。瑞林說,自己幻想的對象是結婚對象,算了之後心理會有點B數,而那種簡單談談的對象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


在愛情路上跌倒的年輕人太多,以至於算命行業針對情感類客戶做了專門優化,不僅可以算正緣、桃花、婚姻,還可以算相處問題、信任危機、情感修復。佔卜師劉依告訴全現在,她最近也在考慮朝著情感諮詢的方向傾斜。


二、實用主義的迷信觀


阿豆非常擅長貢獻金句,對於算命到底準不準,算命結果該不該相信這個問題,她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免費的肯定就不準,花錢的就準,3塊錢的就不準,180的肯定準。」


在阿豆眼中,算命行業也遵循著市場經濟的規律,準與不準,主要看錢夠不夠。


佔卜師劉依也認同這個邏輯,她每個月會給自己做一個「招財」的儀式,相信這能讓自己下個月的訂單更多,收入更高。


劉依每個月進行的招財儀式,受訪者供圖


何不直接招財一千萬?劉依說,不管是招財還是算命,結果往往是與「代價」有關的,想要「逆天改命」,付出的代價也就越高。


大部分普通算命用戶,都遵循著一種實用主義的迷信觀,即,有針對性的「迷信」,並相信這是一種可以和唯物主義共存的觀念。


佳穎是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媒體人,喜歡了解奇聞八卦,星盤、八字、塔羅全都算過,就因為覺得有趣。每次算命,她只會挑自己愛聽的話信,例如佔卜師告訴她,未來她會有一個比自己小很多的對象,其他的內容就當作娛樂。


曾經有人非要給她看手相,她就發了自己前同事手的照片,但給了自己的生日姓名信息,讓對方算,給出的結果都是一些模稜兩可大家都適用的東西。「搞笑的是,我同事是兩米壯漢,他算出這個手相的主人是個天真浪漫的小女生。」佳穎不信,但這經歷徒增了許多歡樂。


王靚也不太相信玄學,但對她來說,這又是一個必須參考的選項,尤其是在社交中。每次認識一個人,王靚都喜歡先問別人星座,然後進行自動歸檔,再決定如何相處。「星座對我來說就是個社交工具,我猜你是風象星座,那咱倆就最高發展為男閨蜜,不可能成為戀人,因為我更鍾情金牛座。」


王靚表示,不管星座、星盤還是八字,她都遵循實用主義,一個人如果告訴她星座,她能記一輩子。


對於這種介於信與不信之間的矛盾,阿豆對全現在做了總結:「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唯物主義者,但是玄學說不定也有我們不了解的科學依據,所以就半信一下,或許和宇宙規律什麼的有關呢。」


而在佔卜師劉依看來,所謂「迷信」與否,其實還是一個「度」的問題,適度就好。


「就像一個渣男,他傷害了你很多次,你還是相信他會回心轉意,這是不是也是迷信的一種呢?至於騙局,每個行業都有靠不住的人,就拿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來說,被P2P騙了錢的人肯定比被算命騙了錢的人更多。」


劉依非常相信「緣分」這個詞,她認為算命其實就和談戀愛一樣,找到對的人很重要。


時刻保持懷疑的精神,從科學角度去認識算命,充分秉持信其好而不信其壞的信念,或許就是這些年輕人與眾不同的玄學態度。當然,這個態度本身就很玄學。


三、星盤,塔羅和八字之爭


目前的算命市場,最主要的三大流派,分別是塔羅星盤八字,前兩者來自於西方,是近年來在年輕人中較火的佔卜方式,而八字則是來自中國道教文化的「算命」傳統,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涉及到通靈、潛意識溝通的小眾流派。


針對不同的算命方式,大家的信任度並不一致。


正在讀研的夢露對星盤堅信不疑,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感覺充分驗證了星盤的準確性。當時她考研失利等待調劑,於是專門去算了星盤,結果佔卜師說她和高等教育緣分未盡。不久之後,夢露迎來了調劑失敗的消息,但是卻出其不意地被第一志願補錄了。


「全學院就多了一個名額,給了我們專業,我正好是差一個名額。」這讓她對星盤深信不疑,甚至覺得準得有點嚇人。


在夢露看來,星盤佔卜過程更為複雜,並且對生辰時日的要求更加精確,所以結果也就更準。按照佔卜要求,八字一般需要提供到時辰的生辰,而星盤則要精確到分鐘。


王靚也是西式算命的支持者。因為她的對象是雙胞胎,這讓她對八字的科學性存有一定的疑問:「兩個人生辰八字是一致的,但是他哥哥早就被抱養了,兩個人其實完全不同命。


當然,作為中國最傳統的算命方式,八字的擁護者也十分可觀。媒體從業者小欣對大部分佔卜都抱著娛樂的心態,但是卻半信八字。


「塔羅牌不能算生死大事,只能算三個月以內的,我覺得星盤和八字準一些。我姑父曾經算過我爸50歲之前會有一場車禍,果然差點就人沒了。」


在小欣看來,八字可以算出很細節的東西,是屬於真正「很厲害」的那種佔卜,而塔羅佔卜非常玄乎,「有時候我就把它當做娛樂」。


米娜曾經和朋友研究過各種算命的方式,她也覺得八字比星盤、塔羅都要準,不僅可以算前世今生,也能夠算清楚你接下來的運勢和發展。但是米娜告誡朋友,如果不是人生遇見了重大挫折,平常不要輕易算命,因為算命往往容易「改命」,「要是算命先生說你最近有血光之災,你不管信與不信,這事兒都會讓你心裡打鼓。」


北京前門外的八字先生


在許多相信算命的人看來,算命其實是一個「看破天機」的過程,像八字、星盤這類較為複雜的算命,只有當人生面臨重大抉擇或者艱難時刻的時候才能去算,而塔羅則更適合日常佔卜。


劉依從業以來專攻的一直是塔羅方向,她告訴全現在,很多算命的客戶會有各種問題,而星盤和八字往往只能算大的運勢和人生走向,無法具體到很多現實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星盤看了一次很久都不用看了,塔羅是短時性的,回頭客會很多。」


不管是塔羅、星盤還是八字,佔卜和算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玄學」的事情,準與不準往往也來自於主觀認知。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現在許多年輕人其實不得不靠「運氣」在活著,進入哪個行業、遇見哪個戀人、如何能夠升職加薪、多久可以買房,往往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


而這就是「玄學」最好的存活空間。


四、為「信命」掏錢


從當年的天橋底下、胡同巷口,到現在的百度、淘寶、微博和公眾號,佔卜和算命一直是筆生意,只不過運營渠道經歷了新一輪的升級換代。


佔卜師劉依從大學畢業開始就專職做塔羅佔卜,同時涉足一些神秘學的周邊產品、轉運儀式,穩定的客源每個月能為她帶來一兩萬的收入。這個收入水平超過了不少上班族。


然而劉依告訴全現在,自己這個收入只屬於一般水準,許多知名的佔卜師客單價可達數萬。劉依的一名「師父」是專門主攻八字的道士,他的客戶群體主要是資金實力更加雄厚的群體,每個月收入能夠達到二三十萬。


像劉依這樣年輕的佔卜師,其客戶群體也幾乎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同樣捨得為算命掏錢。


佳穎之前曾在三裡屯碰見過一個騙錢的神棍,上來就告訴她:「姑娘我見你頭上佛光普照,最近一定會有好事發生,如果你願意花一杯茶錢我就告訴你是什麼。」


佳穎明知道對方是騙子,但還是被勾起了求知慾,於是選擇花錢和對方在馬路邊開始促膝長談。「世道變了,神棍沒變。」佳穎對全現在表示。


相比於許多半信半疑的用戶,歆遙其實根本不相信算命,儘管她有著豐富的算命經驗。「準的我也不信,我覺得就是概率問題,總能盲猜中一部分。」然而,她還是不能控制自己老為算命和佔卜花錢,最貴的一次469元。


在淘寶搜索「算命」,會跳出來很多結果,銷量最高的店鋪,月銷訂單可達兩萬以上,以最低的客單價計算,每年店鋪流水也有千萬級別。小欣告訴全現在,她每次去淘寶算命都會「貨比三家」,曾經照顧過很多店鋪的生意,並且還去過線下的「塔羅屋」。


淘寶上的部分算命和佔卜類商品(淘寶搜索結果)


而在更廣闊的賽道,算命甚至早已成為一大創業風口,據老虎證券旗下新媒體「銳問」不完全統計,此前至少已有7家算命項目獲得融資,金額從百萬至千萬元不等。


前兩年在新媒體行業很火的算命公眾號「神棍局」「灝澤異談」,它們算命佔卜的客單價最高可至萬元以上。預言家網創始人梅駿騎在接受全現在採訪時表示,他以前在網上算命一次收費1000塊錢,現在轉型做天使投資,只是偶爾給一些企業家提供高端服務,每次收費1萬元。


雖然年輕人對算命大都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但顯然整個網際網路算命行業早已脫離了娛樂的範疇。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五、「拯救世界」與「救命稻草」


有一些學習命理的人往往會不自覺認為,自己是造物主派下來拯救人類的傳教士,佔卜師劉依有時候就有這種感覺。或許是因為自身的經歷曲折,讓她對那些命途多舛的人多了一絲共情。


因為我接觸過很多抑鬱症的案例,自己本身經歷也很多。命理都是給那些人生非常不順,經歷過很多悲歡離合的人準備的。


劉依自己有一個微博帳號,上面有幾萬粉絲,還有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她會經常在公眾號講一些命理知識。但是她寫的東西一般不會太專業,因為害怕普通用戶看不懂。


劉依表示,大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神秘學、靈學、身心靈的機會都是極少極少的,而她的主要目標是傳播,幫助更多人解決人生困惑。她甚至曾經想過和一個朋友組建團隊去做短視頻,但最終因為兩人不在一個城市而不了了之。


2018年以來,不少塔羅佔卜類的帳號開始在抖音上走紅。


抖音上走紅的部分塔羅帳號,已做模糊化處理,圖源抖音


事實上,確實有許多人會把算命作為走投無路之後的最後一個選擇,哪怕明知道算命不靠譜,但和什麼也不做相比,多少能為他們提供一點心理安慰。就像一個正在溺水的人,即使兩手空空也總想去抓住點什麼。


2019年的時候,小欣正在經受人生最大的難關。當時她大腦中檢查出一個結節,醫生說90%的可能是癌症,但是結節又太小,無法做穿刺檢查。那個時候又恰巧碰上母親進了ICU,醫生已經讓家屬籤病危通知書。


有時候你真的是被逼得沒辦法了,非常需要一點安慰,哪怕你知道是假的。我感覺人只有在特別迷茫的時候才會病急亂投醫。」對於許多正在面臨生死大考的人來說,除了醫生,算命被當成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哪怕明知無用,也希望能出現奇蹟。


當然,算命並不代表信命,很多年輕人對於命運的安排,天然就有反叛的欲望。拿歆遙來說,儘管她經常為了感情去算命,但卻一直對自己的愛情堅定,「我算了一萬次都不好,但也沒分。」這是她的選擇。


算命提供了一個選項,但是如果這個選項是自己不想要的,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無視。2019年算命時,算命師父告訴王靚,2020年秋天她會和自己男朋友分手,於是,她在2019年就和男友把結婚證領了。


「今年我們感情確實不好了,去年如果沒領證的話,現在肯定會分手。」王靚表情淡定地說。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的「迷信」青年,選擇「逆天改命」當然也沒什麼負擔。雖然會在無助的時候去算命,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他們還是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當代年輕人日常迷信實錄:事業靠自己,愛情靠玄學
    提到算命,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算命先生、生辰八字,以及年代久遠的種種迷信。而普遍受過更高教育的年輕人更容易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人生我作主」這種信念聯繫在一起。 然而,也有例外。 國慶期間,北京的雍和宮香火鼎盛。
  • 丁子江 | 新實用主義與當代西方儒學的趨向
    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羅蒂(Richard Rorty)堪稱這種新實用主義的代表學者,他對當代的思想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羅蒂指出:「20世紀有兩個偉大的哲學家,一個是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一個是杜威(John Dewey)。維根斯坦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寫出來的東西給人以他似乎一無所知的印象;杜威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寫出來的東西給人以他似乎無所不知的印象。」
  • 當代教育學派別之實驗主義、實用主義、批判教育學
    關於當代教育學派別,在四川歷年的考情中出現頻次較低,以單選、判斷題型的考查為主。考查形式主要是識記類的派別、人物、觀點的對應題。從四川歷年考試情況來看,考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實用主義教育學以及批判教育學這兩類,偶爾涉及實驗主義教育學,我們今天也主要學習這幾類。
  • 當代青年迷信行為一覽
    按理說,當代青年基本都是受過正規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應該迷信。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卻有不少青年人投入到奇奇怪怪的迷信活動中。
  • 自我田野︱當代迷信:當我們祈求轉運,我們在祈求什麼
    黎小鹿作為「當代迷信」的忠實信眾,倒黴怪水逆、複合靠星座、轉運求錦鯉,迷信實用、簡單、直接又粗暴,而她,只是廣大信眾的普通一員。迷信作為人類對世界的一種理解框架,源於對未知的解釋需求。在科學知識缺乏的古代中國,迷信作為知識體系構成了中國禮儀的重要基礎,支撐著古代一系列繁文縟節的禮節儀式,也成為了古代文化的構成部分。
  • 公益迷信:年輕人流行的水逆退散新方法
    近年來,「日常迷信」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中。除了轉發錦鯉、星座運勢之外,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一些「奇形怪狀」的迷信儀式。b站上超百萬的塔羅牌佔卜「互動視頻」越來越多。還有一群年輕人,選擇聚在視頻平臺上觀看薩滿「跳大神」直播。各地的「轉運小店」也開始出現在年輕人們的打卡列表上。
  • 論當代科學哲學動態先驗論路徑的實用主義闡釋及其超越的可能性
    摘要:在當代科學哲學的發展過程中,與自然主義相對的先驗論進路的影響逐漸擴大,這一新路徑試圖將自然主義理論結構的平等原則打破,而主張分層性與功能化先驗原則。隨之,理論先驗基礎的闡釋問題成為核心議題,如何對知識的先驗性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構成這一進路發展前景的關鍵。
  • 《當代中國語文教育家口述實錄》叢書編寫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廣西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當代中國語文教育家口述實錄》叢書編寫研討會,於9月20日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由廣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陸思成主持。研討會還邀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第一位中國碩士、《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顛覆者·周鴻禕自傳》等口述實錄暢銷書作者範海濤為承擔口述採訪任務的作者和出版社編輯進行口述史方面的培訓。
  •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當代惡臭年輕人出自哪裡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梗,最近抖音裡面經常出現當代惡臭年輕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當代惡臭年輕人意思、出處、含義介紹,快來一起看看吧!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  「當代惡臭年輕人」稱呼是對現在很多年輕人【言語和行動不一致】行為的調侃,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 杜威,一個死磕實用主義教育學的男人
    實用主義興起於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也是在批判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人物就是杜威。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
  • 當代年輕人隱藏G點一覽
    當代年輕人隱藏G點一覽 2020-08-15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實用主義吊打消費主義!
    實用主義和消費主義,好像互相非常的對立,但是主要是實用主義,攻擊消費主義。b站上也有非常多的視頻,提倡年輕人應該如何如何,不要過度消費,不要超越自己的消費能力去消費,我覺得這個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有些同學為了某個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惜去貸款消費,導致了校園貸的蓬勃發展,甚至有些同學陷入了裸貸的境地,還有就是用新的貸款去還舊的貸款,掉入了套路貸的陷阱。
  • 這屆年輕人有多迷信:用最高科技的手機,算最玄學的命
    找大師算開學其實不奇怪,現在的年輕人迷信起來,爹媽看了都害怕。 偷窺每一個年輕人的臥室,都在連夜修仙畫符,企圖脫非入歐—— 這幅樣子跟我們爸媽燒香拜佛也差不多吧。 這可能就是人生裡的又一條玄學:「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生活壓力大,香港年輕人在迷信中尋找安慰
    這些迷信活動,似乎和香港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如今的趨勢卻是:不止老一輩相信,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這些「迷信」。香港《南華早報》7日以《風水,算命先生和星座:年輕的香港人在迷信中尋求安慰》為題,指出這種趨勢背後,反映的是香港年輕人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 當代年輕人的簡歷,已經寫在臉上了
    上午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突然意識到如今年輕人找工作到底有多拼。眾所周知,今年疫情原因,各大企業招聘需求普遍下降,這讓本就「隨薪鎖欲」的年輕人剎住了裸辭的腳步,開始戰戰兢兢地只求保住當前工作。有工作的年輕人尚能忍忍,但應屆畢業生的處境顯然就很尷尬:一邊抓耳撓腮死磕畢業論文,一邊還得熬夜海投找工作。
  •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梗,最近抖音裡面經常出現當代惡臭年輕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當代惡臭年輕人意思、出處、含義介紹,快來一起看看吧!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     「當代惡臭年輕人」稱呼是對現在很多年輕人【言語和行動不一致】行為的調侃,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 當代青年人不耐煩實錄
    「社畜」這個詞用的真好,好好的年輕人,在這個社會裡,像條狗一樣地活著。混混沌沌、懵懵懂懂、發著脾氣,不耐煩地一步一步走著。就像王蒙的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一樣,最終,林震會成為下一個渾渾噩噩的劉世吾。可是我為這一份不耐煩感到害怕。從早上起床的起床氣,到中午吃飯不合你胃口,到下午玩手機頭暈眼花,到晚上熬夜一時爽,如果都能找到藉口:不,這不是我的錯,我應該不耐煩的。
  • 波斯納實用主義法學觀的本質
    波氏實用主義法學觀一方面認可司法活動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又試圖以經驗主義的確定性取而代之,結果成為反基礎主義者的批判對象。由此看來,波斯納對司法行為的實用主義描寫充分體現了司法行為的修辭本質。客觀性成了審判過程的一個文化的、政治性的屬性,而法官在法治與實質正義之間也才能夠得到一種動態平衡。  此外,實用主義還為法律文本的闡釋實踐提供了一個結果主義的視角。
  • 被痔瘡困擾的當代年輕人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笑(化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和她一樣的很多年輕人,因為懼怕疼痛,依然在每天忍受煎熬。一邊疼痛難耐,一邊無辣不歡,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常態。年輕群體也是痔瘡發生的一類人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有利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兩年,來我門診看痔瘡的多了很多白領年輕人,長時間久坐處於一個姿勢,會導致肛門局部血液回流減慢,血液循環受阻,直腸部位的靜脈叢易發生擴張,血液淤積,形成痔瘡。」
  • 以前吐槽長輩太迷信,現在年輕人都悄悄在算命……
    小e總笑話上一代人太迷信,但一打開微博,星座博主評論區裡成千上萬條祈福,就連佔星術語「水逆」也成了流行詞,甚至朋友還分享過幾個佔卜師……突然發現:這屆年輕人也開始信命了!如今卻發現佔卜的網店開始興起,朋友圈裡出現了星象大師,甚至很多年輕人早上一睜眼就要打開佔卜APP和公眾號,像長輩翻老黃曆看到「諸事皆宜」那樣才能安心出門。就拿「水逆」這事來說吧。水逆也即水星逆行,是一種天文現象,老實說和你生病破財真的八竿子都打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