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知道主動學習,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成績差,寫作業磨蹭拖拉? 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多數父母都會跟在孩子後面監督、催促,一刻都不敢懈怠。就像教孩子學鋼琴,家長一放鬆,孩子就打馬虎,結果孩子學得痛苦不堪,家長陪得也心力交瘁。
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我既花了時間和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金錢讓孩子上輔導班,可孩子為什麼就是對學習不主動呢?
1沒有時間觀念
孩子放學一回家,就玩的天昏地暗,等到想到要學習時,時間又晚了,這樣孩子做作業草草了事,或者乾脆不做。孩子連作業都不完成,何來主動性呢?
說到底,孩子能不能主動學習,會不會主動學習,與家長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2. 沒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沒辦法主動學習
孩子上學後,沒有相應的知識與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相對接,孩子就會聽不懂課,也不會聽課,無法適應學習生活。沒有早期的知識儲備,這就錯過了培養孩子各種學習能力的敏感期,也會導致孩子以後學習出現種種障礙。
3. 沒有規則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放任自流,特別是放假,孩子想睡起幾點就幾點,甚至可以不吃早飯,晚上遇到有什麼事更是不管不顧,孩子養成的習慣不是早睡早起,而是晚睡晚起。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該幹什麼的時候就幹什麼。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培養注意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呢?
1. 合理安排時間、嚴格執行
我們看到孩子磨蹭,看到孩子不愛學習,經常無休止地催促孩子。可是低年級段的小學生,往往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良學習習慣。他們認為多打一局遊戲或者多看一會電視,是不會影響自己寫作業的時間的。
這種心理導致孩子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合理的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以達到能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目的。
2.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父母應該儘量包容、寬容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3. 設立合適的學習目標
適宜的目標能夠激勵孩子努力追求知識,主動地學習。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常與他探討,協助孩子樹立明確且適宜的學習目標。
總之,想讓孩子主動學習,父母不用吼、不用催,更不需要一頓板子,而是要信任他、鼓勵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