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重新讀書,考取博士學位就是最高目標,也許我一輩子都完成不了,但這是我的追求。」52歲的「淦叔」與中新社記者如是分享他的求學夢。
「淦叔」原名淦菊保,是江西南昌人,剛剛考取了江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年輕時,他做過獸醫、銷售員、圍棋老師,開過公司。
2008年,為激勵兩個兒子用功讀書,淦菊保與大兒子一起參加高考。儘管分數達到專科錄取線,但他沒有填志願。2009年,他再次同小兒子一起踏入高考考場,被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錄取。
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淦菊保欣喜萬分。年輕時,他參加過兩次高考,但都與中醫院校無緣。他稱,「學醫的夢想要實現了,我肯定要嘗試。」
對於淦菊保的決定,家人雖不能理解但支持。二兒子淦南雲說,「老爸跟我們一起複習,晚上十二點,他還有精力。他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我佩服。」
2009年,淦菊保帶著對生活、對成功與失敗更深刻的認識重返校園。由於年紀比較大,他被同學稱為「淦叔」。
面對同班同學驚訝、質疑的眼光,淦菊保在開學第一節課上說,「今天我站在你們面前首先是一種失敗,從某些意義上來是一種成功。失敗的是,我的同學現在有些是博導,有些是知名企業家,跟他們比,我是失敗。但成功的概念不是用錢、名氣和榮譽衡量,我覺得成功只要他認識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又能夠身體力行地去做。」
而伴隨著年齡增長,淦菊保記憶力遠不如從前,學習效率不如他人。面對困難,他選擇勤奮並尋找方法。
「我學習的風格是,只要打開眼睛就一定在看書。」淦菊保說,晚上看書到一點多才睡覺,兩三點鐘醒後用手機燈光看書,四五點鐘又睡著,七八點鐘起床繼續看。
淦菊保英語基礎薄弱。為克服難題,淦菊保尋找每個英語單詞的關係,總結出活記單詞的方法。
「從詞源的角度記單詞,從詞根的角度記單詞,詞根也是活記。」解決了詞彙問題,淦菊保如釋重負。
除學習壓力,淦菊保還有經濟重擔。2009、2010年兩年期間,淦菊保一家四口,父子三人同時在讀書,一年三個人大概要五萬塊錢,一家生計靠妻子一人。
為緩解經濟壓力,淦菊保到少年宮兼職教圍棋,妻子李慧蘭賣小吃,到火鍋店打工。李慧蘭說,「煩的時候累的時候都有,但覺得他讀書比較辛苦,他既然想圓自己的夢,只有默默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淦菊保通過專升本考入江西中醫藥大學,成為校園裡的勵志人物。
然而,面對校園裡那些年輕人,他時常有一種與他們交流的衝動,但無形中卻仿佛總有一道心牆。
「有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和我交流,願意交流的比較少。」淦菊保稱,「我怕自己不受歡迎,總覺得還沒有足夠的勇氣主動聯繫他們。」
如今,「淦叔」已基本融入學生群體。平常跟他走得近的學生都佩服他。劉奇超是淦菊保的大專同學。多年來,淦菊保的鼓勵讓他受益良多。
在劉奇超的印象中,「淦叔」從不浮躁。「他報了5000米長跑,我們年輕人剛開始跑得很快,但到後面就筋疲力盡跑不動,大叔開始沒我們跑得那麼快,但他的步伐不疾不徐,5000米他能完全跑下來。」
2014年,淦菊保參加考研,因英語差3分失去機會。2015年,淦菊保的考研初試成績超出國家線11分。但考研不是他的最終目標,博士學位才是他想達到的高峰。
記者在他的寢室看到,桌子上堆放了醫學專業英語術語用書、日常臨床英語口語、英語字典等書籍。
「這些書是我的寶貝,是為考博做準備。」他翻開臨床英語口語書,告訴記者,讀碩士第一目標是攻下專業英語。「不把專業英語拿下來,考博難度很大。」
談及未來的就業,淦菊保笑著說,本領學好了,好工作自然會找你。「將來不管是哪個行當,只要能勝任,我就很開心。」(作者 蘇路程 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