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一、課前部分
【課標要求】
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必修二專題六《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第二節內容,不僅是本專題的重點,可以說是本冊書的重點,不管從考試或從其在歷史上的影響來看,這一課都至關重要,它在本專題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的恢復起到重大作用,同時新政的措施也有現實意義。
【學情分析】
通過半個多學期的學習,高一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了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教學中照搬課本,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高中生多對課本中的隱性知識內容感興趣,對事物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此,通過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歷史資料等手段創設歷史情境,進而了解歷史,感受歷史,能夠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而對於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教師通過投影補充材料,讓學生感受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和作用。
【教學思路】
本節第一目內容講述臨危受命—羅斯福,教材內容比較散,通過此目學習把握住新政的背景,並學習羅斯福身上可貴的品質;第二目是新政的內容,讓學生明確羅斯福通過調節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採用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使美國擺脫危機,通過材料、視頻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新政是如何起作用的,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圖片與材料,並適當精選一部分課外材料。第三目是新政的影響,對於新政的影響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前面已經詳細的分析了新政內容,作為總結,學生可以得出部分結論,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通過材料、不同的聲音來加深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羅斯福當選總統的背景,培養學生「時勢造英雄」的唯物史觀。通過通過學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對促進社會生產力恢復的作用,培養學生運用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辨證關係的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對「臨危受命—羅斯福」的學習以及對「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師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而中肯的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量使用輔助教學工具或採用多媒體教學,儘可能地與學生一道在課堂上重現這一階段的歷史。引導學生利用教材相關的內容,培養歸納,再現歷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分組討論、探究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其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羅斯福這一歷史偉人的進一步學習,培養學生直面人生、直面社會、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使學生從身殘志堅的羅斯福總統對美國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經歷中吸取精神力量,培養學生力爭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培養學生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棄的優秀品質。
【重點與難點】
(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由於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的抽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多的使用圖片和資料,將新政的內容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並且通過啟發使學生了解新政的這些措施可以取得那些成效。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印像更加的深刻。
(2)對羅斯福新政影響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內容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新政的理解。
【教學方法】
(1)運用材料和視頻引導學生分析概括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效果,讓學生明確羅斯福通過調節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採用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使美國擺脫危機。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材料,幫助學生學習從第一手材料中獲取信息與辨析歷史資料的方法。
【教學用具】
(1)教學環境:將學生自主分成6個小組
(2)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PPT課件。
二、授課部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在屏幕上展示今天美國印象和1929-1933年美國大危機印象視頻] ,引導學生從自身印象切入85年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在面對危機中一個人物—羅斯福臨危受命尋找新的出路,他帶領美國人民克服危機,渡過難關。
(二) 講授新課
一、一個人物,危機與出路:
提出問題:聯繫第一節所學知識和屏幕展示圖片與材料,說一說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危害 (2)胡佛政府反危機政策的失敗 (3)羅斯福上臺————實幹家羅斯福(「獅子」和「狐狸」)投影顯示羅斯福的生平和就職演講部分演講詞來總結羅斯福的優點,有利於展開後面的新政內容;
(通過對這一部分學習,讓學生學習羅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會、身殘志堅愛國為民、樂觀自信改革創新、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總結:面對危機,出路何在?兩種思想的碰撞,產生出適者生存的方向,責任與擔當是現實的使命和需要。
二、一次改革,責任與擔當:
展示圖片《羅斯福改革思路》,讓學生明確羅斯福通過調節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採用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使美國擺脫危機。本部分內容的處理採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處理:
(一)內容
1、金融領域:通過兩幅漫畫展示金融危機,面對危機尋求出路,引出措施:整頓銀行財政體系的法令;學生思考:新政為何先從金融業開始?起到了怎樣的積極效果?
2、工業領域:投影圖片和材料:讓學生通過材料分析反映什麼問題,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羅斯福的應對措施,讓學生思考:政府在工業方面採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起到了怎麼的作用?
總結:新政」的核心措施就是實施《全國工業復興法》。該法是抑制經濟過熱、緩解勞資矛盾的關鍵。它把企業置於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這樣就抑制了盲目競爭,減少了商品積壓,緩解了勞資矛盾,使生產領域回到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這充分體現出「新政」之新:政府介入了對企業生產的強力幹預,而不像以往那樣,只單純依靠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
3、農業領域:投影圖片和材料:讓學生通過材料分析反映了什麼問題,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羅斯福的應對措施。讓學生思考:調整農業政策有什麼作用?為什麼如此多人失業生活無保證,政府卻引導農民大規模毀滅農產品,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總結:「新政」在農業領域所採取的措施,告訴了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兩利相較取其大,兩害相較取其輕。
4、社會保障體系: 展示圖片和材料,學生思考:該圖片和材料反映了什麼問題?「社會救濟」與 「以工代賑」大規模興建公共工程會產生什麼積極影響?
總結:單純依靠輸血性的救濟,只能解決一時之困。「以工代賑」,使解決就業與擴大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和諧健康地向前發展。
5、立法方面:通過分析第四個措施頒布的法律文件和課本所學材料來總結加強社會立法作用:保障了個人的基本權利,提高了個人的政治地位;緩和了社會矛盾。
總結:面對危機,責任與擔當的使命在臨時與盲目中大刀闊斧的尋找機會,機會中孕育著調整與創新,一種模式應運而生!
三、一種模式,調整與創新:
展示2個材料來分析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和模式及對二戰後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的應用。
總結:一種模式的誕生讓社會呈現勃勃生機,影響深遠;但模式的背後卻引發一場永無休止的爭論和回應!
四、一場爭論,價值與回應:
通過展示多幅材料和圖片來引導學生爭鳴,採用學生合作探究方式:對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羅斯福新政,史學界的觀點卻是截然不同:有的完全肯定;有的完全否定;有的認為既不能過分讚譽,也不能過分貶低。 你贊同其中哪一種觀點?請按照自己的理解闡述你的理由。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討論,教師給予具體引導和幫助。各小組選取一名代表發表本組的討論意見,最後教師對各組討論意見進行綜合歸納。從積極、消極、全面的追尋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總結出評價一個人物的標準有哪些:①、重要標準是生產力標準。是否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否解決美國社會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②、注意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原理。③、遵循「史論結合,以史論證」的基本原則。④、一分為二,辯證的看問題觀點。
【課堂小結】
通過感悟升華來理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使美國經濟危機得以緩和並由此開創了一條國家幹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時代的回應往往留有遺憾,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的改革不能徹底清除毒瘤;但以史為鑑、居安思危的普世性經驗與教訓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值得反思和汲取!
【板書設計】
1、危機與出路
2、責任與擔當
3、調整與創新
4、價值與回應
【課下作業】
1、羅斯福新政對中國經濟的啟示?
2、請模仿「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辭寫法,以「1945年感動世界人物羅斯福」為題為羅斯福寫出頒獎辭
(結束語)危機意味著轉機,面對危機就要尋找新的出路。經歷了大蕭條的衝擊,羅斯福政府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開創了國家幹預經濟的新模式,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帶入了一個新時代!面臨危機而進行調整與創新,是羅斯福新政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這也是每個民族不斷發展、壯大、進步的力量源泉!
【教學反思】
此部分內容初中已經接觸過,但絕大多數同學對初中階段通史內容幾乎沒什麼印象,而且高中知識量大,這是記憶的一個難點。教師應根據重點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入材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多維度,多層面的考慮問題,以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本課件來源於QQ分享群,作者未知,原作者如果看到請與小編聯繫,感謝分享!
課件下載:關注後
1.對話框回復「0」或「資料下載」,加QQ群下載。
2.對話框輸入「課件」,獲取必修三冊全套課件。
關注【高中歷史教學】,對話框輸入: 數字「5」:名校優質課和公開課
更多數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