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迥異的朋友該如何相處?這三項核心原則應該讓孩子早知道

2020-09-24 小靜讀童書

歌德與席勒都是德國文學巨匠,雖然歌德比席勒大10歲、兩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卻成為親密無間的摯友。1805年5月,席勒不幸逝世,歌德痛苦萬分,說:「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席勒過世後22年,歌德感嘆說:「我能結交席勒實是大幸,儘管我們性情相異,我們的傾向卻走向相同的目標,這使我們無所不談,竟至在生活上若是少了對方,就覺得是很大的憾事。」1832年歌德去世,根據他的遺言,被安葬在席勒的遺體旁。兩人的深厚友誼,成為傳世佳話。

為何很多性格迥異的人會成為摯友呢?英國繪本作家尼古拉斯•約翰•弗裡思創作的《我的朋友有點兒吵》為我們解開了謎題。本書通過活潑好動的蜂鳥和沉默寡言的大熊的相處過程,讓孩子了解性格迥異的朋友是如何相處的,幫助孩子破解交友之道。

01、相互理解和包容,打破友誼的壁壘

弗裡思將故事的背景設在南美洲西部神秘而古老的國度秘魯,從而為故事增添了諸多的傳奇色彩。大熊和蜂鳥是生活在秘魯群山深處的一對好朋友,平時它們十分友好,但是大熊有時會被蜂鳥惹生氣,這是因為它們倆性格不同:大熊沉默寡言,而蜂鳥活潑好動。

每當大熊想安靜地享用釋迦果時,蜂鳥就說也想吃大熊的釋迦果,並且絮叨個不停;每當大熊想靠在樹上安靜地蹭痒痒時,蜂鳥總是模仿它,並且還嘮叨個沒完;每當大熊想安靜地睡覺時,蜂鳥就喋喋不休。這讓大熊終於忍無可忍,向蜂鳥大吼一通,然後自己走進叢林,去尋找安靜的地方。

這是一對朋友因性格不同引發的矛盾,這樣的小矛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應該如何輕鬆化解呢?弗裡思巧妙地把方法暗含在故事裡。

大熊獨自去往叢林,不讓蜂鳥跟著它。蜂鳥卻沒有乖乖聽話,而是偷偷地跟著大熊,這是蜂鳥活潑好動的性格使然。大熊來到叢林深處,尋得片刻安靜,不禁異常興奮。可是時間一長,它就覺得有點兒奇怪。它享用釋迦果時,就會想蜂鳥會不會喜歡這個釋迦果;它一個人蹭痒痒時,就會想蜂鳥一定也喜歡在這棵樹上蹭痒痒;晚上它一個人睡覺時,覺得有點兒嚇人。這時,它不禁感嘆:「真希望蜂鳥在這裡,它可以給我講故事。」

我們往往會這樣,當朋友在身邊時,因為之間難免有一些小摩擦,就會覺得厭煩對方;可是當朋友不在時,時間一長就會忍不住想念對方。

聽到大熊的心聲,躲在一旁的蜂鳥立刻現身,給大熊講起了故事。隨後,一對朋友相互吐露了各自的心裡話。蜂鳥這才知道,大熊討厭它的喋喋不休。而大熊也知道了,蜂鳥喋喋不休是為了表示友好,模仿大熊是因為覺得大熊擁有好點子。兩個好朋友在相互了解了對方的心意後,就這樣冰釋前嫌了。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句話用在朋友之間也十分妥帖。當朋友之間真正懂得彼此的優點和缺點,學會理解和包容對方的不足,友誼之樹才能常青。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牙對管仲的理解和包容,才造就了人人稱道的「管鮑之交」。當然,理解需要智慧,包容需要胸襟,兩者兼具才能打破友誼的壁壘,成就美好的關係。

02、共同分享和分擔,促進友誼的升溫

一開始,大熊只是想獨自享用釋迦果。可是,後來大熊享受釋迦果時,卻想著蜂鳥會不會也喜歡這個釋迦果。此時的大熊懂得了分享,這是精神的升華,亦是友誼的升溫。

有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狐狸與仙鶴》,講得就是關於友誼破裂的故事。狐狸與仙鶴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狐狸請仙鶴到家裡做客,但是端上來的是一個平底盤子,裡面盛著一點兒肉湯。仙鶴的嘴巴又尖又長,什麼也喝不到。狐狸卻張開又闊又大的嘴巴,把湯喝了個精光。仙鶴吃了啞巴虧,餓著肚子回了家。

第二天,仙鶴請狐狸到家裡做客,狐狸欣然前往。仙鶴端上來是一個長頸瓶子,裡面裝著鮮美的魚湯。狐狸的嘴巴根本伸不進瓶子,仙鶴卻把又尖又長的嘴伸進瓶子裡,把魚吃了,把湯喝光。狐狸也餓著肚子回了家。

狐狸吝嗇在先,仙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終的結果是友誼破裂。朋友之間如果太過吝嗇,不懂得分享,那麼友誼的終結只是早晚而已。只有不吝嗇分享,無論是快樂、悲傷,還是美好的東西,真誠地與朋友分享,才能贏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把快樂與朋友分享,朋友也會獲得快樂;如果把悲傷與朋友分享,那麼朋友就要學會分擔。就像是大熊晚上獨自睡覺時有點兒害怕,於是希望蜂鳥為自己講故事。蜂鳥立刻現身,不計前嫌地為大熊講故事,幫大熊驅逐恐懼。古人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你在困境中時能夠伸出援手,跟你共同分擔的人。

互相分享和共同分擔,說起來簡單,但是能夠真正做到卻並不容易。這就是很多朋友只是泛泛之交,並沒有建立起深厚友誼的根本原因。互相分享和共同分擔,不僅可以促進友誼的升溫,也可以讓每個人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03、健康的個人邊界,為友誼保駕護航

英國作家王爾德寫過一篇童話《自私的巨人》,講述的是巨人從自私變得慷慨的故事。巨人離家去拜訪朋友時,孩子們便乘機去他的花園裡玩耍。巨人回來後,看到自己的花園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認為自己的領地被侵佔,於是大為惱火,把孩子們趕走了,並且築起了一道高牆,阻止孩子再進入花園。巨人的自私受到了懲罰,從此他的花園裡常年寒冬,失去了勃勃生機。

作為讀者的我們往往都討厭巨人的自私,讓孩子們失去了玩耍的樂園。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其實巨人的自私裡隱藏著不健康的個人邊界。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個人邊界,是指我們建起來的身體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來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操縱、利用和侵犯。不健康的個人邊界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或是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擁有不健康個人邊界的人,因為分不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限,往往會做出傷人又傷己的行為。就像自私的巨人,因為太在乎自己的花園,而讓孩子們失去了快樂,自己也因此失去了一切。

無論大熊做什麼事,蜂鳥都在一旁嘮叨個不停。這讓大熊感覺自己的個人邊界被侵犯,所以忍不住對蜂鳥大發脾氣。其實,這件事不能一味地怪罪蜂鳥,因為大熊並沒有向蜂鳥明確地表明自己想要安靜的立場,所以蜂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侵犯了朋友的邊界。後來,大熊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希望蜂鳥可以模仿自己的行為,但是需要保持安靜。蜂鳥爽快地答應了大熊的要求,雖然蜂鳥因為活潑好動仍然會忍不住喋喋不休,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變得安靜了。

大熊和蜂鳥這對好朋友雖然鬧了一點小矛盾,但是矛盾化解後友誼卻更加堅固了。所以,朋友之間不怕有矛盾,懂得化解矛盾,是朋友相處最應該掌握的技能。大熊和蜂鳥的相處之道,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懂得尊重朋友,不侵犯朋友的邊界,友誼才會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其實,與朋友相處時,我們不僅不能侵犯對方的邊界,也要守護好自己的邊界,這就是健康的邊界。擁有健康的邊界,我們才能建立既親密無間又獨立自由的關係,從而為我們的友誼保駕護航。

弗裡思通過一個動物故事,告訴我們與朋友相處的三項核心原則,幫助我們在交友時避免觸及雷區。弗裡思不僅深諳朋友相處之道,而且遊歷世界多年,所以在創作繪本《我的朋友有點兒吵》時,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秘魯群山深處的叢林風光。各種動植物在他的筆下,以中世紀水墨畫的形式完美呈現,給人以視覺上的美好享受。此外,還專門設計了尋找發現遊戲,帶領我們認識叢林中的各種動物。總之,不僅讓我們拓展了視線,還讓我們真的學有所得。

相關焦點

  • 《我的朋友有點吵》:性格不同的朋友,如何友好相處
    有的人成為朋友,是因為性格相投,因為彼此有很多共性的特點,相處起來比較容易。而有些人成為朋友,性格卻是迥異的,他們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麼性格不同的朋友如何相處,才能維持,彼此之間長久的友誼呢?《我的朋友有點吵》就是通過繪本的形式向孩子們展現如何和不同性格的朋友相處?
  • 夫妻相處之道:性格迥異的夫妻怎樣和睦相處?
    作者:輕語樓閣導語:夫妻相處能否和睦,取決於幾個重要因素,其中就包括二人性格是否合適。而且在分手時,永遠排在第一位的藉口也是「我們性格不合,還是做朋友吧」。夫妻相處時,因為性格迥異導致感情破裂的夫妻不在少數,那麼這樣的夫妻該如何相處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個小妙招。1. 角色互換,並互相多體諒一下對方性格直爽的男人與做事猶豫的女人,或者思想前衛的妻子與古板守舊的老公,這樣的組合生活在一起,由於處事方法的不同,很容易產生分歧。
  • 夫妻相處的十大原則有哪些,夫妻該如何相處才好?
    談起夫妻相處,夫妻相處的十大原則有哪些,夫妻該如何相處才好。這在夫妻共同生活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這也是許許多多夫妻在相處生活遇到的實際問題。即下來,虞戀莎,就以夫妻相處話題為大家展開談一談,夫妻相處,夫妻相處的十大原則,夫妻該如何相處才好,夫妻相處的十大原則有哪些等相關婚姻經營,夫妻相處之道的思想觀點,供朋友們參考。
  • 孩子交友謹記這5個原則,對娃成長大有裨益,父母要早了解
    >一:父母要告誡孩子,不交無原則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則,孩子有原則是件好事,父母不僅應該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原則,甚至要在孩子交友方面讓孩子結交一些有原則的朋友,這樣才能夠交到好的朋友,如果孩子的朋友沒有原則,總是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朋友,這樣的人,一定不值得孩子深交,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為了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的朋友
  • 親子成長|內向V.S.外向,不同個性的孩子該如何相處?
    其實,無論是內向或是外向,都僅能代表心理性格的一種取向,本身被沒有優劣之分,且不論是內向或是外向,父母都應該尊重與接受孩子的性格發展。因此,父母無須刻意改變孩子的天生性格,而是掌握孩子的性格,提供與創造機會使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像是,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點擊閱讀:星孩總是亂發脾氣?
  • 「窩裡橫、外邊慫」,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成為「性格兩面派」?
    想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性格,就首先要知道是如何形成的。對於孩子的性格教育我們應該秉承著越早越好的原則,李玫瑾教授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規律有著充分的研究,她指出:孩子在0-6歲是性格形成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孩子在這一階段,對外界的認知從無到有,自身性格的塑造也自然如同打地基一般最為穩定,而一旦性格已經形成再想改就要困難的多
  • 失戀後得了抑鬱症的朋友,該如何與她相處?
    02與抑鬱症朋友相處不能犯的三個錯誤抑鬱症作為現代最常見的心理性疾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其實,我們對於朋友的愛都是發自內心的,這點很值得肯定。但由於抑鬱症本身的特點,與抑鬱症的朋友相處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不能犯這三個錯誤。1、批評我們往往存在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抑鬱症患者大多是不夠堅強,心眼小。因此我們會批評我們的朋友,讓他們看開點,堅強點,放開肚量。
  • 孩子的"性格"應該如何塑造?只要做好這5點 孩子將終生受益
    生活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他們都會面臨一個相同的難題,這就是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實際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長大後可以肯定自己,有主見,能夠獨立地認識和處理事物,並具有一定的創造力,從而創造自己新的生活,在將來會生活得更好。
  • 容易和孩子相處的幾種性格,註定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看你佔了幾個
    導讀:容易和孩子相處的幾種性格,註定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看你佔了幾個hello,大家好。今天是小編寫的第一篇文章,請多多關照。其實現在的家長都十分喜歡和孩子相處。但是有的家長只要一接近孩子,孩子就會從心裡感到害怕和恐懼。但是有的家長和孩子相處的就很愉快,很多孩子都喜歡和這樣的家長一起玩耍。其實在小編看來,有這幾種性格的家長,註定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第一個就是幽默感。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色彩,與綠色性格的小孩要這樣相處
    在跟同學相處時,綠色孩子會表現出驚人的忍讓,他們不願意跟任何人發生衝突,只要你好,我就好,什麼都不會計較,而且這種忍讓多數時候都是非常由衷的,本身就無所謂。尤其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綠色孩子就被難住了,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都行」「你說吧」「我也不知道啊」這類模稜兩可的話。
  • 如何跟性格「直爽」的人友好的相處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性格直爽的同學、朋友、同事,有些人的直爽是懂禮貌講禮儀的基礎上的不拘小節,但是有的人就是斤斤計較自私自我的保護自己,那麼如何跟性格「偽直爽」的人友好相處的。雷鋒崔老師為您支招。
  • 與紅顏知己或者藍顏知己相處的四個原則,早知道晚吃虧
    首先,筆者不贊同這些所謂的異性知己的存在,因為早晚會出問題的,所以我的題目用了「早知道晚吃虧」,而不是「早知道不吃虧」。不贊同是一種態度和觀點,然而不代表這種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那麼如果想和所謂的這種紅顏知己或者藍顏知己關係更長久,就必須遵守下面的四個原則,做到早知道晚吃虧哦。一、不要試圖擠入對方的家庭,既然選擇做知己就不要試圖擠入對方的家庭。異性知己相處,必須知道如何尊重彼此的個人空間,不幹擾對方的生活,否則你會讓對方感到壓力,也可以讓彼此感到痛苦。
  • 能長久相處的朋友,都懂得這三個原則
    但是交朋友也是一門學問,莽莽撞撞地去交朋友,往往並不能獲得真心朋友,而只有那些坦誠、認真,有進有退的友情才能夠長久。能長久相處的朋友,都懂得這三個原則。1.不言私、不問短其實這是大多數朋友之間很難做到的,因為很多人認為他與對方是好朋友,那麼就應該做到知無不言。
  • 孩子性格有點內向,家長該如何幫助他們在學校結交到朋友?
    平平的性格比較內向,做事也是和其他孩子不同,這便成了他,身邊朋友比較少的原因。可是面對此狀,他也依然沒有改變,甚至將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讓老師看在了眼裡,通過與平平家長的溝通,原因竟然是,家長忙於工作,沒時間與平平交流,才導致平平出現這樣的狀況。老師告訴了家長,這樣下去的嚴重性,父母之間溝通後,便決定開始陪伴平平,沒想到一個月後,平平的性格果然有所好轉,身邊也多了很多朋友。
  • 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家長如何引導讓孩子學會與朋友相處?
    3.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將話說出口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希望通過這件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重點其實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對這件事的態度。因為孩子與朋友之間的矛盾其實很多時候並不複雜,也不會牽扯到利益糾紛,往往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卻引發了「友誼危機」。
  • 娃的睡姿不同,反映出他們的「迥異性格」,第3種情況家長要注意
    寶寶的不同睡姿,反映了他們「性格迥異」前幾天群裡聊天時很多時候,娃的睡姿不僅代表了孩子的健康狀態,也反映了孩子的性格。和那些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正相反,他們在與人相處時,多數會保持較遠的距離,內心的距離感很強。這類孩子性格大都比較內向。
  • 父母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這一下,同時著急了。兒子既不在家,又不在學校,他能去哪兒?她連忙和班主任溝通,分別去找孩子。可他們找了好久也沒找著。後來,她去找了平時和兒子相處的不錯的同學,希望能從同學那裡得到兒子的消息。可那個同學在講哥們義氣,站在那裡,就是不開口。同事當時就哭了。後來還是兒子的班主任和那個同學溝通,才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網吧找回來兒子。 看著兒子的學習越來越糟糕,同事著急上火。
  • 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四種模式,第一種對孩子較好
    夫妻關係是家庭人際關係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健康成長,我國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認為,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夫妻關係。正常的夫妻關係應該表現為,夫妻二人手挽手,孩子在兩人的中間,感受到爸爸媽媽在保護自己。
  • 上學後交不到朋友的孩子,大多是性格問題,4步解決孩子交友難題
    於是擔心地詢問幼兒園老師:「孩子交不到朋友怎麼辦?」老師告訴她:「上學後交不到朋友的孩子,大多是性格問題,跟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要打破孩子的社交困境,還需父母配合老師一起引導。」一般來說,這3類性格的孩子難以交到朋友:01內向內向孩子不擅長與陌生人交往,不喜歡過分熱鬧的場面,不喜歡被人注視的感覺,總是縮在小角落裡不願被人發現。但內向的孩子並不是不需要朋友,相反他們渴望與人交朋友,但是不敢主動邁出去,總是被動地等別人來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