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的百姓對於蝦蛄的叫法不一,如:蝦蛄、蝦爬子、爬蝦、蝦虎、皮帶蝦、蝦婆、蝦公、瀨尿蝦、撒尿蝦、拉尿蝦、蝦狗彈、彈蝦、富貴蝦、琵琶蝦、花不來蟲、蝦皮彈蟲、蠶蝦、蝦不才、水蠍子、皮皮蝦等等。
但是,上面所叫的不同的名字,是同一種蝦姑嗎?
全球共有記載的蝦姑400多種,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市場上能見到的蝦姑,到底有多少種。
蝦蛄多穴居,常在淺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為「U」字形。口足類動物為肉食性動物,多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
蝦蛄性情兇猛,視力十分銳利。由於善於遊泳,因此其獵物大部分為底棲性不善於遊泳的生物,包括各種貝類、螃蟹、海膽等。它們能夠輕易破壞獵物的外層硬殼,享用內裡的肉。
蝦蛄是一種營養豐富、汁鮮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質含水分較多,肉味鮮甜嫩滑,淡而柔軟,並且有一種特殊誘人的鮮味。每年春季是其產卵的季節,此時食用為最佳。肥壯的蝦蛄腦部滿是膏脂,肉質十分鮮嫩,味美可口,可惜殼多肉少。
豎琴猛蝦姑
主要尾巴有有一個黑點,俗稱螳螂蝦,最大可以達到260毫米,屬於大型蝦姑的一種,具有較高的觀賞性,也是常見上最為常見,吃的較多的一種蝦姑。
這種蝦蛄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其中體形較大、「螳螂足」上的刺又長又尖的是日本猛蝦蛄;與之對應的是中華猛蝦蛄,雖然體形較小,但尾肢上顯眼的黑色眼斑為它平淡無奇的體色增添了不少美感,當然這也是識別它最簡便易行的特徵。
尖刺糙蝦姑
這種蝦姑的身體中央腹節及第五腹節上各有明顯的黑褐色斑塊,又叫帝王螳螂蝦,主要分布於日本、中國臺灣省、非洲東部沿岸等地。
口蝦姑
口蝦蛄分布範圍極其廣闊,從俄羅斯的大彼得海灣到日本及中國沿海、菲律賓、馬來半島、夏威夷群島均有分布。
這種蝦姑,就是我們一直說的皮皮蝦、蝦爬子、琵琶蝦,是最為常見,也是價格相對其他來說,最為便宜的一種。
黃螯半指蝦蛄
黃螯半指蝦蛄,也叫加州半指蝦蛄,是目前已知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粉碎型蝦蛄,清晨和傍晚活躍,晚上和中午在關閉的洞穴中。
主要分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至巴拿馬海灣。
蟬形齒指蝦姑
也稱紋華青龍蝦、雀尾螳螂蝦、孔雀螳螂蝦。之所以會用「雀尾螳螂蝦」來稱呼它,除了其外表像孔雀,最主要還是它獵食的方式像螳螂。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巴裡島附近的海域,兇殘又領域性強,常常表現得無所畏懼。
大指蝦姑
如果不仔細的看,大家會以為大指蝦姑就是雀尾螳螂蝦,其實並不是,區別在頭部,大指蝦姑頭部沒有斑點,尾部兩側沒有斑斕的色彩,較白色。
是一種在市場上相當少見的蝦姑。
日本齒指蝦姑
日本齒指蝦姑也稱彩螳螂蝦,彩虹蝦姑,主要分布在印度至西太平洋,從西印度洋到澳大利亞和日本,在我國臺灣、香港也可見,但數量極少。
雄性日本齒指蝦蛄的身體幾乎全部為粉紅色,而雌性身體後半段有暗綠色相襯,因此常常被作為觀賞蝦。
斑琴蝦姑
斑琴蝦姑,也稱為虎斑蝦姑,斑馬紋螳螂蝦,條紋螳螂蝦,是已知現存體型最大的蝦姑。
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海域中,包括太平洋、印度洋,中國臺灣海峽、南海。
市場上見到的基本上是來自東南亞國家進口的斑琴蝦姑,它們的體長最大可達40釐米。
而這種蝦姑可達600克左右,殼薄肉多,非常肥碩,蝦肉又厚又嫩,非常彈牙爽脆,但是這種蝦姑基本出現在沿海的旅遊城市,所以由於重量問題,一隻蝦姑也要好幾百塊錢,被戲稱為最貴的蝦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