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也成立金融公司了,實業公司涉足金融是「脫實向虛」嗎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像不少越做越大的公司一樣,茅臺也要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了。實際上,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通過參股、收購、自建平臺等方式涉足金融領域。茅臺當然不是第一家,同樣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賣白酒的搞金融】

  根據茅臺集團官網發布的消息顯示,在8月8日召開的茅臺集團董事會2017年度第一次戰略決策委員會暨2017年度第四次董事會上,與會者對《關於籌建成立茅臺集團金融控股公司的議案》進行了詳細研討。

  會議強調,目前集團公司旗下金融業務已擁有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和華貴人壽保險四家金融公司,並投資參股貴州銀行、貴陽銀行、貴銀金租等八家金融企業,儲備了一批金融行業人才,為集團金融板塊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實現「千億茅臺」的目標,有效整合集團金融資源,發展集團金融業務,將金融業打造成重要的支持力量,集團公司擬籌建成立茅臺集團金融控股公司。

  與此同時,雅戈爾也於近日公告稱,公司9日與中信資本股權投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國有資產控股運營有限公司、曹妃甸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籤署《發起人協議》,擬共同設立河北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對未上市企業的投資、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投資、資管及相關諮詢服務。

  實際上,以上消息並不是個例,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實業公司開始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拓展自己的金融業務。可以看到,現在賣冰箱的、賣襯衫的、賣豬肉、買房子的實體企業,儘管主業與金融絲毫不相關,但都大刀闊斧地開始開銀行,賣保險,賣基金,甚至玩起了網際網路金融。

  一位實業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其讓銀行賺錢,幹嘛不自己賺?」

  【金融玩家真不少】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經過梳理發現,玩金融的實業公司還真不少。

  萬達集團無疑是金融大玩家。2015年1月,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2015年7月,萬達出資100億成立萬達金融集團,下設網絡金融、飛凡科技、保險、投資等公司,涉足金融行業。目前集團已囊括快錢、萬達網絡信貸、萬達財富、萬達徵信、百年人壽等金融機構成員,並在近日與中國銀聯達成了合作。

  恆大集團也在金融領域頻頻布局。2015年11月,恆大金融集團在深圳前海成立。隨後,恆大金融集團便進軍保險產業,以39.39億元收購中新大東方人壽50%的股權,並將其改名為恆大人壽。2016年2月,入股盛京銀行,隨後增持股份至27.24%的股權,成為盛京銀行最大股東,劍指消費金融牌照。2016年3月,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恆大金服上線運營。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恆大集團已將銀行、保險、網際網路金融、消費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等五類金融牌照收入囊中,旗下業務包括銀行、保險、網際網路金融、融資租賃、金交所、保理等金融、類金融業務。

  同樣是滬上地產巨頭的綠地集團從2011年便開始涉足金融行業,組建了全資子公司綠地金控。2015年5月,綠地又成立了綠地金服,旨在將其打造成網際網路房地產金融業務的主體公司。

  白色電器大佬海爾集團也是較早涉足金融領域的實業公司。成立於2014年2月的海爾金控,其實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財務公司,並逐步布局金融領域,最終整合成金控公司。目前,其旗下布局金融/類金融機構16家,法人公司31家。目前涉及海爾集團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小額貸款、消費金融、金融保理、第三方支付、財富管理平臺、清算平臺、資產交易平臺等金融服務業務,同時擁有專注於股權投資和基金管理的創投公司,並且控、參股青島銀行、北大方正人壽等多家金融企業。

  而新希望集團的希望金融,熊貓煙花的熊貓金控,也都是實體經濟涉足金融的例子。不難看到,金融牌照是各家實業公司關注的焦點。據了解,目前內地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12種。

  【不可輕言「脫實向虛」】

  實業公司做金融,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脫實向虛」呢?

  「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評論為脫實向虛。」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潘英麗表示,這是匹配現有產業發展戰略的需要,類似茅臺這樣的企業現金流非常好,負債率也低,為資金尋找投資方向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同時,這些企業在涉足金融的同時,本來的主業也沒有放棄,反而可以通過金融方式來反哺主業更好的發展。但對於實業公司追求全牌照的行為,監管層還是要提高準入標準和加強事後監管。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執行院長錢軍也認為,這樣的趨勢不一定都是「脫實向虛」,判斷的核心主要看實業公司有沒有把主業規模縮小或停止,如果有這種傾向,那麼可能就是真的「脫實向虛」了。

  據潘英麗介紹,初期實業公司做金融,主要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依託上下遊的供應鏈優勢來獲得利差,還會通過產業基金、私募股權等形式參與到其它行業,此外在資本市場的併購整合也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隨著規模擴大,再依靠銀行、保險、網際網路金融等形式進一步吸取外部資金。

  「實業公司做金融,其實有天然的優勢。」錢軍指出,這些公司基本都是行業龍頭,很容易獲得低成本的長期融資,同時如果金融項目與其本來主業緊密相關的話,風險基本可控。比如通用汽車做汽車金融,就很成功。但另一方面,錢軍也提醒,實體與金融畢竟區別很大,實業公司如果對槓桿和風險控制不足,再加上投資方面不夠專業,相關人才儲備不足,貿然進入新行業新領域,很容易翻船。

  潘英麗所言也支持了這一觀點:「金融行業有自己的專業和規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將成為實業公司做金融的關鍵。」

相關焦點

  • 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理論假說和經驗檢驗
    【按】儘管很多人批評實體企業「脫實向虛」,但是很少有人從企業微觀數據的角度分析過企業這樣做的動機。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出處:《學習與探索》雜誌微信公眾號 索引:方明月,靳其潤,聶輝華:《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
  • 賣房保殼只能救急 上市公司要遏制脫實向虛衝動
    兩套房子就可以解決一家上市公司的保殼難題,這樣的房子得多值錢?*ST寧通B位於北京的這兩套房可以賣2000多萬元,增值16倍,難怪有人統計很多上市公司一年淨利潤還買不了一套房。而一家上市公司,有生產線,有工廠,有供應商,這麼多人兢兢業業辛苦奮鬥,一年到頭沒有利潤還虧損,需要靠賣房子才能把日子維持下去,這場景想一想就覺得悽慘。
  • 從「國民品牌」到踩雷P2P,萬家樂的脫實向虛不歸路
    上市公司萬家樂的多事之秋開始於2018年10月22日,當天萬家樂發布公告,稱主要控股子公司浙江翰晟攜創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浙江翰晟」)涉及P2P平臺草根投資爆雷案,辦公場所被查封,基本存款帳戶被凍結。兩家公司共同的董事長陳環先是失聯,隨後確認被捕。
  • 銀行業化解風險,扭轉資金「脫實向虛」
    此前,不少商業銀行寄希望於經濟向好,壓在手中的不良資產便可迎刃而解。  對此,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中國銀行業不良反彈、經營壓力持續加大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銀行業需要摒棄臨時觀念,力戒浮躁思維,而要立足長遠,紮實工作,這樣才能渡過困難時期。」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當前銀行業風險仍然可控。
  • 依託「金融+實業」優勢 中信集團十餘家子公司服務雄安
    3月31日,中信集團副總經理、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新時代 新雄安 新金融」雄安中信金融峰會上表示,在規劃及建設雄安新區過程中,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雄安新區的發展和建設,需要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金融支持和綜合服務。」據悉,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中信銀行高度重視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工作。
  • 73家金融租賃公司與金融租賃行業大起底
    當然這裡還包括銀監會成立之前的一些金融租賃公司,不過後來均轉至銀保監會體系下重新獲批。(四)金融租賃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之間的辨析1、數量上不是一個等級,融資租賃企業明顯更多,也意味著金融租賃公司的含金量更高(實行先證後照的註冊資本實繳制、融資租賃則採取認繳制)。其中我國共有70餘家金融租賃公司,而融資租賃企業(不含金融租賃)則高達10900家。
  • 項崢:上市公司熱衷理財凸顯實業精神缺失
    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增發或IPO方式募集了大量資金,但並沒有按照事先約定投入到項目中,反而進行大量類金融交易。  上市公司熱衷購買理財產品,深刻反映出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業興國精神正不斷喪失。理財產品屬於金融範疇,雖然部分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資產,為實體經濟融資服務,但整體上看,購買理財產品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偏離過大,實際上是「以錢生錢」的一種遊戲。
  • 網利寶董事長趙潤龍: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經濟脫虛向實
    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經濟脫虛向實——訪網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潤龍  近期,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北京、浙江、廣東多地接連出現嚴重的清盤、跑路、逾期、失聯等風險事件。  這些平臺的持續爆雷讓行業內一片風聲鶴唳,讓許多投資者對網際網路金融(簡稱互金)行業的未來充滿悲觀情緒。
  • 滙豐在上海自貿區成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
    來源:證券時報網9月9日,滙豐集團全資附屬公司滙豐保險集團(亞太)有限公司(簡稱「滙豐保險」)宣布已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滙豐金融科技服務公司」)。滙豐介紹,滙豐金融科技服務公司預計於2020年底前開業,初期將為滙豐集團的移動式財富規劃服務「滙豐聆峰創投計劃」提供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並逐步為集團內外更多持牌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支持。
  • 《經濟學人雜誌》:平安如何從保險公司脫變成為金融+科技公司
    平安成立於1988年,創立之初只是深圳的一家小財產保險公司,到2000年代中期,已躋身中國最大的人壽和財產保險公司之列,並吸引了滙豐銀行的投資。而今,平安的市值達1.5萬億元人民幣(2360億美元;見表1),並將自己重新定義為一家圍繞保險業務建立的綜合型科技集團。
  • 《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金融租賃公司的準入門檻究竟有多高?
    第八條 金融租賃公司的出資人分為主要出資人和一般出資人。主要出資人是指出資額佔擬設金融租賃公司註冊資本50%以上的出資人。一般出資人是指除主要出資人以外的其他出資人。 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應由主要出資人作為申請人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
  • 新加坡29家最熱門金融科技公司
    AG Delta,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B2B2C金融科技公司,以數字方式連接財富管理和投資產品提供商生態系統。通過他們的數字財富平臺,目標是提供數字執行,法規遵從性和AI功能的組合,這些功能可以通過其網絡擴展到金融中介機構。
  • 進軍金融領域?理想汽車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
    每經記者:裴健如 每經編輯:裴健如圖片來源:企業供圖啟信寶數據顯示,8月12日,車和家金融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和家金融)成立,股東為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理想汽車),法定代表人為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
  • 南京大學Myron Scholes金融論壇第108講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13日下午,南京大學Myron Scholes金融論壇第108講通過騰訊會議線上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成思教授帶來題為「中國實體企業金融化:貨幣擴張、資本逐利還是風險規避?」的學術報告,講座由工程管理學院副院長俞紅海教授主持。
  • 央行: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應當以自有資金出資,禁止代持
    《指導意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問題導向,補齊監管短板,堅持規範市場秩序與激發市場活力並重。一方面,要求非金融企業依法依規投資金融機構,立足主業,審慎經營,隔離風險,避免盲目擴張和脫實向虛。
  • 螞蟻集團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支付寶於2013年推出餘額寶,2014年成立包括支付寶在內的螞蟻金服,當年螞蟻金服成立浙江網商銀行,2015年推出花唄、借唄和芝麻信用,2017年成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從此螞蟻的各項金融業務全面鋪開並迅猛發展,在銀行、保險、保險經紀、公募、基金銷售、私募、保險理財、小貸等金融全領域開展業務,擁有各種金融機構20多家。
  • 2018中國十大金融公司排行榜: 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新金融齊頭並進
    幾年前,中國幾大頭部金融公司還牢牢被銀行、保險等公司佔據,而現在提到金融公司,人們想到的除了這些傳統行業,還有風頭正盛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時下,依靠強大的資本背景,許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迅速崛起,並成長為角逐金融領域的重要角色,擴充著中國金融市場樣態。下面,小編就來詳細分析位於頭部的十家金融公司的具體情況。
  • 有效推動經濟「脫虛向實」
    「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應通過相關政策切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降低實體經濟獲取資金難度以及提高生產率等方面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智庫觀點王佳「脫實向虛」的主要成因「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主要表現在資金過度流入資產價格部門(如房地產)且實體部門所獲資金佔比減少,企業家投資實體經濟的意願下降,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其他資產投機領域
  • 多家金融機構踩雷中國青旅實業 因子公司項目違約
    財新記者確認,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黃金)近期深陷債務違約泥沼,包括中信信託在內的合計四家信託公司對北京黃金的貸款均已出現實質違約。另據財新記者了解,還有銀行、財險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對北京黃金的貸款亦出現違約。  北京黃金為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青旅實業)控股,而中國青旅實業的實際控制人是央企中國青旅集團。
  • 車貸市場,有這些公司已拿到了汽車金融公司牌照
    NO.2 寶馬汽車金融(中國)限公司(合資)2010年成立,公司註冊資本98億,2019年度公司總資產1061億,營業收入42億,淨利潤24.18億,公司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級,債券只數16隻。NO.3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外資)2004年成立,公司註冊資本82億,2018年度公司總資產692億,營業收入28億,淨利潤11.62億,公司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級,債券只數4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