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戴蔚瓏
【農村金融時報】
受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銀行業風險壓力持續增大,多措並舉化解風險將成為主要任務。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6)》分析,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銀行業資產質量將持續承壓,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導致銀行業投資風險上升,利率匯率市場化深入推進將使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加大,行業外部風險加大將導致輸入性風險加大。
不良ABS規模暴漲
近日,農行發布了農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ABS)發行公告,發行規模達30.64億元,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這成為迄今為止單筆規模最大的不良ABS產品。
自今年2月監管層確定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作為首批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總規模500億元。
目前,中行已正式發行了以對公不良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中譽一期」;招行先後發行了以信用卡不良貸款和小微不良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萃一期」與「和萃二期」;工行、建行和交行,尚未發行不良ABS。
不良ABS發行規模雖暴漲,但與500億元試點規模相比,各家銀行仍有巨大的操作空間。這也凸顯了銀行業資產質量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不良ABS有望成為銀行消化不良資產的主渠道之一。
據銀監會初步統計,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連續第12個季度上升。此前,不少商業銀行寄希望於經濟向好,壓在手中的不良資產便可迎刃而解。
對此,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中國銀行業不良反彈、經營壓力持續加大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銀行業需要摒棄臨時觀念,力戒浮躁思維,而要立足長遠,紮實工作,這樣才能渡過困難時期。」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當前銀行業風險仍然可控。從數據上來看,截至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金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撥備覆蓋率保持在161.3%的較高水平;主要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資本和撥備仍然較為充足。
影子銀行存風險隱患
近期愈演愈烈的「寶萬之爭」讓資產管理計劃從幕後走到前臺,成為金融市場關注焦點。
據了解,資產管理計劃具備銀行的間接融資功能,屬於典型的影子銀行範疇。包括資產管理計劃在內的各種類型影子銀行產品,暗藏的風險隱患已經拉響警報。
自2012年以來,監管機構相繼放鬆了對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專戶的監管限制,中國迎來了資管行業的大時代。為了追逐規模增長,不同資管機構之間廣泛開展交叉業務,逐步演變成為脫離正規監管體系的影子銀行業務。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約93萬億元,其中通道業務達26萬億元。
「梳理來看,資管業務的影子銀行體系資金主要流向了投機領域、產能過剩領域、融資平臺和中低風險市場槓桿投資等4大高息領域,這在客觀上推高了實體經濟槓桿率,降低了債務透明度,增大了金融體系風險。」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
影子銀行業務的迅速發展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警惕。「近期影子銀行發展十分迅速,原因之一是存在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中國已決定開展新一輪監管體制改革來覆蓋這些監管真空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辦的中央銀行政策研討中表示。
不久前,銀監會也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便是對包括影子銀行在內的整個銀行業風險體系進行管理和整合。
《指引》要求,銀行要建立風險統一集中管理的制度,建立風險加總的政策、程序,選取合理可行的加總方法,充分考慮集中度風險及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傳染,確保在不同層次上和總體上及時識別風險。
監管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在現行金融分業監管體制下,不同業態監管當局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準入門檻、投資範圍、資本要求都存在差異,客觀上形成了可套利空間。
薛洪言表示:「影子銀行風險因跨界和跨業而起,分業監管的架構傾向於『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往往止於簡單叫停『惹事』的新產品或新模式,不是解決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集聚的治本之策。」
他認為,根治影子銀行問題必須從監管改革著手,著重「穿透式」管理,並基於資管產品的底層標的資產進行分類管理。
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據統計,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任務,通過信貸、理財、債券投資、信託、租賃等渠道新增資金投放14萬多億元,盤活不良貸款5000多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銀監會強調,要協調好金融創新與服務實體、防範風險與促進發展、踐行經營理念與落實宏觀政策之間的關係,著力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現象。
未來,銀監會將重點嚴查十大行為,包括違規收費、增加企業融資負擔,以及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資金「脫實向虛」的行為。
上個月,銀監會已經發文通知各銀監局以及各家銀行,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至少半年一次,對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和不足等進行自評估,並向對口監管部門或銀監局報送。
目前,上海銀監局已經公布了上半年轄內銀行業運行情況。相對於連續12個季度上升的全國銀行業不良率,上海銀行業不良實現雙降。其中,不良貸款率為0.79%,較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已實現連續8個月下降,繼續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不良餘額比年初下降36億元。
上海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在經濟整體下行、結構調整加快的大背景下,上海銀行業在風控方面表現較好,主要是由於上海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較早,此輪落後產能調整影響相對較小。此外,上海對自貿區、科創中心等的支持也已經出現了反哺效應。
記者了解到, 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銀行業共為5326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表內外授信餘額722億元,以投貸聯動模式為155戶初創型科技中小企業提供信貸餘額超過12億元。
銀監會已在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提出,落實小微企業流動資金無還本續貸政策,將「銀稅互動」、「銀稅保互動」、「雙基聯動」、「網格服務」等新型服務模式推廣到縣域。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近25萬億元,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