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克友:明星IP證券化過熱警示資金有脫實向虛衝動

2020-12-20 網易財經

(原標題:傅克友:明星IP證券化過熱警示資金仍有脫實向虛衝動)

明星賣公司、股份綁定明星IP、明星身家暴漲——這一系列的操作方式在資本市場已經司空見慣,連大名鼎鼎的「星爺」也經不住誘惑。

近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新文化傳媒(300336,SZ)及實控人楊震華以13.26億元收購周星馳全資控股的PDAL公司51%股權。令人矚目的是其中高達10億元的對賭協議——PDAL公司做出了業績承諾:原股東承諾PDAL於香港會計準則下4個財政年度實現的淨利潤數共計10.4億元。實際淨利潤數不足淨利潤承諾數的部分,由原股東進行現金補償及回購。

新文化併購PDAL,是這兩年資本市場影視產業併購熱潮的一部分,但發生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之下。

2016年7月,深交所發布《修訂廣播電影電視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提出重點監管創業板影視公司信息披露,嚴控明星IP證券化。2016年9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不少影視類資產併購重組連連失敗。比如,暴風集團、唐德影視等併購被否,永樂影視連續4次借殼失敗等。

但是很顯然,這些監管舉措並沒有阻止資本市場影視產業併購尤其是明星IP證券化的熱情。像周星馳這樣的明星IP仍然散發出無法阻擋的魅力。巨額的對賭協議,可以看作明星IP證券化的演化新階段、表現新形態。

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資本市場熱衷影視產業併購、明星IP證券化如火如荼的源頭,到底在哪裡?

一種觀點相信,這是中國影視產業繁榮的一種結果。

這很容易理解,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產業結構也需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也不難解釋,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平均增長達30%。

這種需求的變化,給影視產業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當然也要在資本市場上體現出來。影視產業併購是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帶來了明星資源的稀缺和市場價格的飆升。

但是這恰恰不能解釋明星IP證券化的火爆為什麼偏偏發生在當下——就在一周前,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剛剛盤點出結果,數據為457.12億元,同比僅增長3.73%,與2015年48.7%的增速相比可謂慘不忍睹。有專家相信,未來10餘年,中國電影市場將以平均個位數的增幅繼續增長,增長是總趨勢,但增速回調也是大概率。

另一種觀點則有些獨闢蹊徑:結合時下的經濟形勢,把併購的火熱歸功於類似「口紅效應」的經濟現象。就如同每當國外經驗,經濟不景氣時口紅銷量反而直線上升一樣,娛樂影視產業也有可能在這兩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之下,反而獲得井噴式增長的機會。

但中國影視產業更大的問題,不是產量的增長,而是質量的提升。「口紅經濟」除了讓顏色鮮豔一點,顯然還不能完全解釋資本市場上的影視產業併購熱潮。

明星IP證券化的熱情不消,源頭應當在虛擬經濟。資本市場影視產業併購之所以風生水起,正是虛擬經濟過熱的典型表現。影視產業本身不是虛擬經濟,它提供影視產品和觀影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但是當它來到資本市場,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催生明星IP的泡沫,也就成為虛擬經濟的一部分。

資本市場當然應該為影視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支撐,影視產業的做大做強也需要資本市場輸送源源不斷的血液,但不應該是以明星IP泡沫化的方式。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沒有了明星IP證券化,就沒有了創造力,沒有了激勵機制;恰恰相反,也許正是因為沒有了創造力,才不得不依靠明星證券化來炒概念、講故事。

電影當然要講好故事,但電影產業不能僅僅靠講故事。就拿新文化併購PDAL來說,根據對賭承諾,PDAL估值是其2016年業績承諾的10倍~15倍,被認為屬於合理區間。如果對賭承諾能夠兌現,當然是皆大歡喜,但這非常令人懷疑。要知道,2016年前9個月,PDAL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僅為8117萬元和6418萬元。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利潤增長點和承諾保障機制,很難避免不會淪入虛擬經濟資金空轉的遊戲。

監管機構之所以對影視行業併購嚴格監管,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是想要通過「槍打出頭鳥」的方式,扭轉社會資本脫實入虛的趨勢。現在看起來,這不是一個那麼容易完成的任務,因為其源頭應當還是在虛擬經濟那裡。也許只有影視實體產業的崛起,才是吸引資本轉入實體經濟的最佳途徑。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銀行業化解風險,扭轉資金「脫實向虛」
    自今年2月監管層確定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作為首批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總規模500億元。  目前,中行已正式發行了以對公不良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中譽一期」;招行先後發行了以信用卡不良貸款和小微不良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萃一期」與「和萃二期」;工行、建行和交行,尚未發行不良ABS。
  • 賣房保殼只能救急 上市公司要遏制脫實向虛衝動
    而一家上市公司,有生產線,有工廠,有供應商,這麼多人兢兢業業辛苦奮鬥,一年到頭沒有利潤還虧損,需要靠賣房子才能把日子維持下去,這場景想一想就覺得悽慘。上市公司一向被認為「高大上」,光是一個殼就價值不菲。現在這個殼下的資產並沒有為股東創造回報,還不如房產回報穩當,那麼要此殼何用?難怪有人評論,應該賣殼保房。
  • 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理論假說和經驗檢驗
    【按】儘管很多人批評實體企業「脫實向虛」,但是很少有人從企業微觀數據的角度分析過企業這樣做的動機。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出處:《學習與探索》雜誌微信公眾號 索引:方明月,靳其潤,聶輝華:《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
  • 茅臺也成立金融公司了,實業公司涉足金融是「脫實向虛」嗎
    實際上,以上消息並不是個例,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實業公司開始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拓展自己的金融業務。可以看到,現在賣冰箱的、賣襯衫的、賣豬肉、買房子的實體企業,儘管主業與金融絲毫不相關,但都大刀闊斧地開始開銀行,賣保險,賣基金,甚至玩起了網際網路金融。  一位實業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其讓銀行賺錢,幹嘛不自己賺?」
  • ...要在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防止經濟脫實向虛上發揮主力軍作用
    彭華崗強調,國有企業要在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防止經濟脫實向虛上發揮主力軍作用。要充分發揮在推動科技創新上的引領作用,持續強健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充分發揮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的帶動作用,大力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充分發揮在提升供給對需求適配性上的主導作用,賦能拓展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在維護經濟安全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有效防控實體經濟風險。
  • 有效推動經濟「脫虛向實」
    「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應通過相關政策切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降低實體經濟獲取資金難度以及提高生產率等方面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智庫觀點王佳「脫實向虛」的主要成因「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主要表現在資金過度流入資產價格部門(如房地產)且實體部門所獲資金佔比減少,企業家投資實體經濟的意願下降,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其他資產投機領域
  • 從「國民品牌」到踩雷P2P,萬家樂的脫實向虛不歸路
    陷入資本漩渦 「脫實向虛」是近幾年實業公司轉型的主要打法,玩新金融投入少、現金流好、利潤高。但是,玩砸的也不在少數。萬家樂就被一家爆雷的網貸平臺推向了深淵。
  • 統計局:實體經濟已好轉更多資金資源將脫虛向實
    他指出,從目前整個經濟發展勢頭來看,已體現出實體經濟好轉,下一步更多資金、資源會脫虛向實,實體經濟有條件實現更好的發展。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民間投資一季度是57313億元,增長7.7%,比前兩個月加快了1個百分點。從現在來看,民間投資的整體勢頭是否已經出現了回暖?民間投資是實體經濟的反映,實體經濟是不是也在逐步向好?
  • 脫「實」向「虛」軟技能,系統思考顯神通
    專業「理論」功底是工作的「硬技能」(hard skill),需要脫「實」向「虛」才能掙大錢;那麼「軟技能」(soft skill)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告訴你如何高效掌握一個系統。因為幾乎每一個系統都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確保自我永存1。
  • 市場流動性顯著增加 入「虛」有利改善企業ROE
    摘要 【市場流動性顯著增加 入「虛」有利改善企業ROE】政策一直在強調「脫虛入實」,但實際上什麼是「實」、什麼是「虛」一直未能獲得清楚的界定。將貨幣派生、流動性、金融資產定價、避險等概念的同義語,一律理解為「空轉」或「脫實向虛」,是一種誤解。
  • 老農說「男要實,女要虛;五莫虛,六莫實」啥意思?有道理沒?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眨眼間已從懵懂少年變為中年大叔,在外漂泊了幾十年,趁著節假日決定回鄉探望一番,越過咆哮奔湧的黃河,越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路向東,向東,歷經三個小時的的車程,便逃離的喧囂的城市。踏入村口,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破舊的草屋成了磚瓦房子,泥濘不堪的銷路成了寬敞筆直的水泥路。
  • 以實擊虛先要善「致虛」
    歷代兵家把辨認敵人的虛實狀態,尋求以實擊虛作為理想的取勝途徑,並成功運用於實戰,創造了無數輝煌。所謂「虛與實」指的是軍隊或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潛力能否發揮的狀態,「虛」就是因作戰準備不足、戰場環境不利等因素,使作戰潛力難以發揮的狀態;「實」是指作戰準備充分、戰場環境有利等因素使作戰潛力能夠發揮的狀態。從「OODA」(觀察、判斷、決策、行動)作戰循環這個角度分析。資訊時代的「虛與實」,其實與軍隊集團或武器裝備系統是否進入「OODA」良性循環息息相關。
  • 最近很火的資產證券化,對於房地產有什麼用?
    SPV在資產證券化中處於特殊地位,它是整個資產證券化核心,各個參與者都將圍繞它來展開工作。三是信用增級機構,此類機構主要負責提升證券化產品的信用等級,為此要向特定目的機構收取相應費用,並在證券違約時承擔賠償責任。
  • 推動實質的資產證券化
    但最近的這20年,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已是銀行新發放的貸款(newly originated loans)而不再是既有的舊貸款。同時,銀行已不再利用存款而是在資本市場借得短期資金來發放貸款(是以稱為直接融資)。也就是,每當累積了大量的新貸款後,銀行即以證券化的方式將一資產池的新貸款出售,然後將銷售收入償還所借的短期資金。這種融資方式可以周而復始地使用,以便銀行發放更多的貸款。
  •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資產證券化可分為廣義資產證券化和狹義資產證券化。廣義資產證券化廣義的資產證券化是指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採取證券資產這一價值形態的資產運營方式,它包括以下四類:
  • 「先虛後實」 股權激勵的最優路徑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虛股沒有享有實股完全的權限和收益,但從收益大小和風險可控等角度對比,虛股依然能夠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甚至比實股還有更多的優勢。   發揮長效的股權激勵價值——先虛後實   我們結合實踐得到,「先虛後實」的股權激勵實施路徑最為務實、可靠和穩健,既能保證激勵效果,又能控制激勵風險。
  • 聊聊ABS的投資、回報與風險——資產證券化系列下篇
    從創設者角度而言,將資產進行證券化有助於在不提升槓桿率的情況下盤活存量資產、增加融資來源。分主體類型看,銀行資金有回表需求,資產證券化的資產出表效果可助銀行騰挪信貸空間;企業ABS角度看,資產證券化常被作為補充融資渠道。此外近期關注度高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起步,我國基礎設施品類繁多、規模龐大,為基礎設施REITs提供豐富的基礎資產,或可助力基建建設補充資金來源。
  • 攝影如何才能做到前虛後實呢?
    要讓拍攝的畫面做到前虛後實,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原則。1,拍攝的時候靠近前景。要讓拍攝的畫面做到前虛後實,那麼前面虛化的肯定都是前景。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和前景距離儘量靠近。拍攝的時候,把對焦點對準前景後面的攝影主體。利用相機的大光圈拍攝,這樣就能夠拍出前虛後實的畫面。
  • 四種去「虛」求「實」方法,讓你的公開課更有價值
    然而,縱觀日漸頻繁的各級各類公開課,不難發現,仍然有一些公開課處於新課程理 念與實踐的分離階段,存在著「虛」(失真)的 形式、方法多於「實」(實效)的現象。下面筆者就所觀摩的各種展示課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與思考,並提出一些自己淺見,希望能更好地發揮體育公開課的示範、引領、研究作用,腳踏實地地將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 實者穩定虛者浮 那麼,八字中什麼是虛?什麼為實?
    近日讀古籍,看到唐代高僧、天文學家、陰陽五行家一行禪師有「刑衝虛實」這樣的理論,萬明英在註解的時候說:「虛者空位也,乃四柱旬中空也;實者,三合位實也」。這句話對虛實之理解,確實有高人一籌之處,因為它跳出了大家固有的思維,而是將虛實的極致狀況描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