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實」向「虛」軟技能,系統思考顯神通

2020-10-18 凌千夏


這是投石問路凌千夏的第92 篇文章

作者:凌千夏,相信終身學習帶來終身進步。就職於亞馬遜中國,讀書會主席(前)。華南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曾工作於香港ASM。分享投石問路發現的「秘密」。

系統思考的基礎是什麼?要素、連接、目標。


我在上周的文章《理解世界內在美,工作抱得美人歸》中明確說明了:知識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握規律,掌握「理論」。專業「理論」功底是工作的「硬技能」(hard skill),需要脫「實」向「虛」才能掙大錢;那麼「軟技能」(soft skill)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告訴你如何高效掌握一個系統。

公司新人的窘境


小明記得剛換到這家公司工作的時候,總覺得老闆不是特別信任自己。

更尷尬的是,一個老同事提的建議跟自己差不多,結果老闆就同意了。

相似的觀點,小明說的為什麼沒有被認可呢?

因為小明是新人,老闆對他不了解,不知道該給予多高的信任。

可是公司不是一個按照專業能力說話的地方嗎?小明是專業能力被認可了才進來的呀。

因為在工作中,很多問題不全是專業問題,還有一些模糊地帶需要經驗來判斷。

老闆不了解小明的判斷能力,但是老闆清楚老同事的能力,知道該如何評判。

贏得信任是需要累積軍功的?

對,但是不全對。軍功這個要素只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還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那應該如何理解這件事?又應該如何理解公司呢?

從系統的角度來思考。

系統的三個部分


什麼是從系統的角度來思考呢?

首先,我們理解什麼是系統

錢學森認為:系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有機整體又是它從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精妙無比。

從這個定義可見,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目標1

要素很容易理解,因為它們大都是有形的、可見的實體。比如說,公司員工,公司機器等等。

目標有時候很難發掘,比如公司發展的秘密,但是很多時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幾乎每一個系統都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確保自我永存1

因此,必須通過實際行動來推斷系統的目標,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辭或其標榜的目標。1

比如說,青蛙向左跳,吃了個蒼蠅;向右跳,又吃了個蒼蠅。所以我們就知道,青蛙的目的是吃,而不是跳。又比如說某地政府聲稱要保護環境,但是卻只花了一點點錢在環境保護上,但是花了大筆的錢在賣地上,我們就可以推斷,它的目標不是保護環境,而是保護房地產。

相對於生物體和政府來說,公司是一個非常單純的系統。如果公司這個系統要確保自我永存,那麼它最需要的就是賺錢

如你所見,很輕易的,我們理解了公司這個系統的三個部分中的兩個:要素和目標。

事實上,很多人看到公司就會分析其要素目標,往往會忽略連接

那麼怎麼理解連接呢?

「連接」是個「軟技能」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過,組織有兩個前提:目標+眾人2。(深度內容,參見《單打獨鬥不如狗,位置選對才優秀》

公司也是一個組織,可以藉由組織的分析框架進行擴展:目標是賺錢,要素包含了眾人和機器等等。

對於一個系統來說,整體大於每個部分之和。1

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整體比個體之和更值錢。

那麼多出來的這部分,究竟來自哪裡呢?

來自於連接。而這部分,很多人往往視而不見,聰明人卻遊刃有餘。

在開篇的故事中,小明是沒有注意到他和老闆的連接是不足的。

這不是一個任人唯親不唯親的問題,這是一個如何系統性的看問題的問題。

老闆普遍具有系統性思維,當老闆認識到小明和自己的連接不足,不清楚模糊地帶小明的判斷能力的時候——假如你是老闆,你也不會立即贊同小明的觀點的。

那麼有運用連接的案例嗎?換句話說,假如用系統思維來處理,應該怎麼辦?

唐駿講過一個故事:他從微軟中國區總裁的位置上退下來以後,加盟了陳天橋的盛大集團。第一天上班開會就遇到一件事,陳天橋說要收購一家公司,流程都走的七七八八了,需要給個決議。

唐駿通過自己的私人渠道了解到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很差,認為盛大不應該收購它。

這時候怎麼辦?上班第一天就跟老闆唱反調,還是明哲保身不說話?

顯然,唐駿是懂系統思維的人,他巧妙的運用了「連接」。他和陳天橋「連接」不足,但是可以曲線救國啊。

他立即給陳大年(陳天橋弟弟)發了個簡訊,簡單陳訴了為什麼不應該收購的理由。陳大年一看,站起來說:我覺得不適合收購,因為(複述了簡訊內容),細節可以讓唐駿來補充。

唐駿這時候站起來,一張嘴:我十分同意大年董事的意見!

然後陳訴自己的理由。

最終,盛大沒有收購這家公司。

這就是一個系統思維的巧妙運用,唐駿通過跟陳大年的連接,陳大年和陳天橋的連接連接到陳天橋,從而給整個系統決策施加了影響力。

如果說一個職場人的「硬技能」是專業能力,那麼很多「軟技能」就是對「連接」的把握能力。

相關焦點

  • 茅臺也成立金融公司了,實業公司涉足金融是「脫實向虛」嗎
    【不可輕言「脫實向虛」】  實業公司做金融,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脫實向虛」呢?  「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評論為脫實向虛。」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潘英麗表示,這是匹配現有產業發展戰略的需要,類似茅臺這樣的企業現金流非常好,負債率也低,為資金尋找投資方向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 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理論假說和經驗檢驗
    【按】儘管很多人批評實體企業「脫實向虛」,但是很少有人從企業微觀數據的角度分析過企業這樣做的動機。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出處:《學習與探索》雜誌微信公眾號 索引:方明月,靳其潤,聶輝華:《中國企業為什麼脫實向虛?
  • ...要在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防止經濟脫實向虛上發揮主力軍作用
    彭華崗強調,國有企業要在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防止經濟脫實向虛上發揮主力軍作用。要充分發揮在推動科技創新上的引領作用,持續強健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充分發揮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的帶動作用,大力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充分發揮在提升供給對需求適配性上的主導作用,賦能拓展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在維護經濟安全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有效防控實體經濟風險。
  • 銀行業化解風險,扭轉資金「脫實向虛」
    此前,不少商業銀行寄希望於經濟向好,壓在手中的不良資產便可迎刃而解。  對此,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中國銀行業不良反彈、經營壓力持續加大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銀行業需要摒棄臨時觀念,力戒浮躁思維,而要立足長遠,紮實工作,這樣才能渡過困難時期。」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當前銀行業風險仍然可控。
  • 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原標題: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 傅克友:明星IP證券化過熱警示資金有脫實向虛衝動
    (原標題:傅克友:明星IP證券化過熱警示資金仍有脫實向虛衝動)
  • 賣房保殼只能救急 上市公司要遏制脫實向虛衝動
    因此,上市公司要遏制脫實向虛衝動,畢竟,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餘勝良)
  • 有效推動經濟「脫虛向實」
    「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應通過相關政策切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降低實體經濟獲取資金難度以及提高生產率等方面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智庫觀點王佳「脫實向虛」的主要成因「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降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高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主要表現在資金過度流入資產價格部門(如房地產)且實體部門所獲資金佔比減少,企業家投資實體經濟的意願下降,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其他資產投機領域
  • 從「國民品牌」到踩雷P2P,萬家樂的脫實向虛不歸路
    陷入資本漩渦 「脫實向虛」是近幾年實業公司轉型的主要打法,玩新金融投入少、現金流好、利潤高。但是,玩砸的也不在少數。萬家樂就被一家爆雷的網貸平臺推向了深淵。
  • 論「丹道」與「先天一氣」與「神通」
    並且,此一氣,實乃道氣,得之者,當顯諸多神通(相當於特異功能),若非如此,何以稱仙術?連特異功能這樣的小法小術都練不出來,更別說是步日月而無影,貫金石而無礙,形如煙霞、神同太虛了!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了,這才是仙家的本色。陳櫻寧、王沐、胡海牙、知非子、胡博導諸師,除了陳櫻寧、胡海牙還有些實修功夫,得到些養生的益處外,其他幾位,其健康狀況若何?
  • 以實擊虛先要善「致虛」
    歷代兵家把辨認敵人的虛實狀態,尋求以實擊虛作為理想的取勝途徑,並成功運用於實戰,創造了無數輝煌。所謂「虛與實」指的是軍隊或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潛力能否發揮的狀態,「虛」就是因作戰準備不足、戰場環境不利等因素,使作戰潛力難以發揮的狀態;「實」是指作戰準備充分、戰場環境有利等因素使作戰潛力能夠發揮的狀態。從「OODA」(觀察、判斷、決策、行動)作戰循環這個角度分析。資訊時代的「虛與實」,其實與軍隊集團或武器裝備系統是否進入「OODA」良性循環息息相關。
  • 修行最大的「神通」是「道通」
    講到神通,其實神通並非道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入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修出神通的。修行人在修行當中出現神通,這是自然而然的,既不能夠偏左,也不能夠偏右,就像我們在釀酒的時候會有酒糟一樣,神通也是修行的附產品。 從現象來看,神通之所以顯化、得以出現,實質上後面支撐它的是整個道家法脈的理論體系。
  • 市場流動性顯著增加 入「虛」有利改善企業ROE
    摘要 【市場流動性顯著增加 入「虛」有利改善企業ROE】政策一直在強調「脫虛入實」,但實際上什麼是「實」、什麼是「虛」一直未能獲得清楚的界定。將貨幣派生、流動性、金融資產定價、避險等概念的同義語,一律理解為「空轉」或「脫實向虛」,是一種誤解。
  • 佛法對神通的中道觀
    所以,發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有神通而「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有時為了怕麻煩,怕自己顯神通之後引起一些困擾(比如現在網上對一些顯現神通接引眾生者的大肆攻擊)而「不顯種種神通變現威力」,也是屬於犯戒的。
  • 神通並不稀奇
    人之一生所作所為,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吾人自一念之動,投入胞胎,既生以後,漸知分別人我,起貪嗔痴念。成年以後漸與社會接觸,凡所圖謀大都為一己謀利樂,為眷屬積資財。終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結果,一息不來,卻與自己絲毫無關。與蜂之釀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為造了許多業障,其所結之惡果則揮之不去。又與蠶之自縛何異?到了最後鑊湯爐炭,自墮三途。
  • 老農說「男要實,女要虛;五莫虛,六莫實」啥意思?有道理沒?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眨眼間已從懵懂少年變為中年大叔,在外漂泊了幾十年,趁著節假日決定回鄉探望一番,越過咆哮奔湧的黃河,越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路向東,向東,歷經三個小時的的車程,便逃離的喧囂的城市。踏入村口,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破舊的草屋成了磚瓦房子,泥濘不堪的銷路成了寬敞筆直的水泥路。
  • 揭秘法力無邊的佛教神通
    人體透視就是在人不用脫衣服的情況下,用天眼往裡觀察,可以看到他的腑臟、骨骼、表皮(表皮透視難度最大)等各種情況。地下隱蔽物透視是直接往地心、地下尋找一些平時用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找水、找礦、找埋藏物等。隔牆隔物透視是從這個屋往那個屋看,或看抽屜、衣兜裡有什麼東西等。(3)遙視。
  • 統計局:實體經濟已好轉更多資金資源將脫虛向實
    他指出,從目前整個經濟發展勢頭來看,已體現出實體經濟好轉,下一步更多資金、資源會脫虛向實,實體經濟有條件實現更好的發展。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民間投資一季度是57313億元,增長7.7%,比前兩個月加快了1個百分點。從現在來看,民間投資的整體勢頭是否已經出現了回暖?民間投資是實體經濟的反映,實體經濟是不是也在逐步向好?
  • 「先虛後實」 股權激勵的最優路徑
    我們研究發現,在保證激勵效果的前提下,「先虛後實」的股權激勵路徑是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股權激勵實施方式。   常用的股權激勵工具   實股通常是指具備《公司法》規定的股權特徵,擁有股東表決權、分紅權、增值權、知情權等所有股東權利的股權,能夠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決策並分享利潤,同時也要承擔股東應該承擔的風險。
  • 四種去「虛」求「實」方法,讓你的公開課更有價值
    然而,縱觀日漸頻繁的各級各類公開課,不難發現,仍然有一些公開課處於新課程理 念與實踐的分離階段,存在著「虛」(失真)的 形式、方法多於「實」(實效)的現象。下面筆者就所觀摩的各種展示課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與思考,並提出一些自己淺見,希望能更好地發揮體育公開課的示範、引領、研究作用,腳踏實地地將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