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之後的治療問題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有些人認為保守治療好,而有些人認為手術治療好,那麼究竟是保守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好呢?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單純的骨折、穩定性骨折可以保守治療。這樣的骨折因為比較穩定,對骨頭功能造成的影響並不大,這種情況下通過保守治療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臨床上,很多肱骨幹骨折、鎖骨骨折都採用了保守治療。
骨折情況嚴重,開放性骨折脫位者,負重部位明顯移位骨折、成角骨折,螺旋骨折,甚至是粉碎性骨折,又或者骨折合併有其他的情況,比如合併後血管神經內臟損傷等等。一般來說,這些情況是很難通過保守治療來治癒的,醫生常建議手術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骨折保守治療的成功與否與醫師的技術,背景,平臺等等有關。與骨折部位,分型及時代發展,經濟水平,要求,工作性質等等有關。當然目前大醫院骨折治療許多是根據臨床循證醫學指南,專家共識等決定治療方案。
雖然很多的骨折不會出現死亡,但有一種骨折的死亡率比較高,那就是老年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也有「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死亡骨折」之稱。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的報告顯示:發生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達20%~36%。
老年髖部骨折到底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有經驗的骨科醫生都知道,髖部骨折保守治療雖然看起來簡單安全,但病程長,加上長時間臥床,存在的隱形風險也會相應增高,很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發生墜積性肺炎、褥瘡,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泌尿系統感染,肌肉萎縮、骨質疏鬆加重,原有疾病加重,尤其是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
對於40歲以上下肢骨折的患者,抗凝治療應於住院後立即開始,術前12小時停用,術後12小時繼續應用,至術後10~35天,術前及出院前更應積極性常規雙下肢靜脈彩超檢查。
作為骨科醫生,必須知道的一點:在患者全身情況相對穩定時應儘早手術治療,急診手術傷後48小時內手術,可減少併發症及死亡率,髖部骨折的手術治療是目前的主流方式的。但如何做好髖部手術,將是所有骨科醫生都必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