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健康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兒。作為家長,要更好的照顧寶寶,就要了解清楚他們經常得的一些小兒病。其中,小兒脾胃虛弱就是常見的小兒病之一。為什麼寶寶會脾胃虛弱呢?寶寶的身高、體重等各項方面都增長得比較快,所以日常需要攝入許多營養,但是寶寶的脾胃系統卻並未發育完善,消化能力並不強,有時候一不小心脾虛就產生了。小兒脾虛危害比較大,如果不儘早幹預,將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寶媽們要引起足夠重視。不過,脾胃虛弱之症狀並不善於隱匿,寶媽們可以從寶寶的日常表現中看出來。
一般而言,寶寶脾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從以前的好食慾變得不愛吃飯或者挑食厭食。脾胃,作為後天之本,一旦虛弱,則會導致腸胃吸收、消化功能變差,進而出現不吃飯、挑食厭食的症狀。寶媽一看到這樣的情況,就焦急萬分,追著孩子餵食,孩子不吃,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寶媽們首先要保持冷靜,也要認識到只要寶寶的脾胃狀態改善,自然就會恢復以往的飯量。
寶寶一旦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大不如前,那麼,吸收營養的能力也自會減弱。長此以往,必然出現日漸消瘦、臉色暗黃,類似營養不良的情況,體質自然變差。寶媽們不能放任寶寶脾虛下去,否則寶寶的抵抗力只會越來越低,感冒、肺炎、手足口等就會不請自來!
有部分脾胃虛弱的寶寶還會出現不知饑飽、不停吃吃吃的表現。無論吃多少,還總覺得吃不飽,還不停要吃東西。這類脾胃虛弱的寶寶大多是脾胃受寒導致的。因食物無法消化,轉化不成身體所需的營養,便被排出體外,所以這類寶寶一邊嗜吃吃,還一邊日漸消瘦。久而久之,寶寶就不怎麼長個兒了。
寶媽想探究寶寶脾虛的「真相」,也可以從他的舌苔、唇色看出。一般而言,健康的寶寶都是唇紅齒白型的,舌苔是淡紅色的,並且口中沒有奇怪的味道。如果你發現自家寶寶唇色發烏,舌苔又厚又膩或者舌苔發暗、偏黃,甚至有難聞的味道,那就說明寶寶正在受脾虛之擾。
寶寶出現脾胃虛弱的表現有許多方面,寶媽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那麼,寶寶脾虛後,寶媽應該怎樣為其調理呢?總的來說,日常的調理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藥療。事實上,許多醫生都會選擇給小兒開一些健脾的中藥或中成藥給孩子調理脾胃。藥療的效果見效快,缺點是是藥三分毒,吃藥總會對孩子有害之處;
第二種:方式調理方式是食療。即通過給寶寶攝入一些健脾的食物,慢慢調理寶寶的脾胃。這樣的方式見效比較慢,需要寶媽花費漫長的時間和心思,且寶寶可能不怎麼愛吃某些健脾的食物,不過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無副作用。
第三種:是小兒推拿。即通過按捏穴位的方法達到健脾目的方法,目前這種方法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雖然不用吃藥,但是這樣的方式要起作用,需要找準穴位並具有專業的手法,而家長們一般很難做到。
除了以上說的這幾種方法之外,日常的餵養也需要寶媽盡力細心。尤其在睡前。寶寶的三餐應以軟爛、溫熱、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吃冷的、油膩的、硬的食物。只要寶寶的脾胃調理好,寶媽們自然就能放下心中的大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