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堂:孩子脾虛積食內熱怎麼調理?

2020-11-19 西安坤元堂中醫養生

林子老師講養生:家長不要慌,試試這些小妙方

孩子體質不好,經常感冒、發燒、咳嗽,其實這些孩子中大部分並不是因為體質弱,而是因為脾胃弱出現食積內熱導致的。

食積內熱的孩子通常表現是舌苔厚、大便幹、肚子脹、食慾不好、經常嗓子紅腫發炎,或感冒發燒,家長可在家中備三樣消積導滯中成藥丸----保和丸、山楂丸、肥兒丸進行調理。

保和丸消食積:對於食積有內熱,大便偏幹,容易嗓子發炎的孩子,主張吃保和丸調理。

保和丸中除山楂、神曲、麥芽,還有清熱的連翹,通便治腹脹的萊菔子。中醫認為,「胃以通為和」,大便通暢了,消化道疏通了,人就太平了,3歲以上的孩子都可服用。

肥兒丸解便秘:有的孩子大便乾燥如羊屎,兩三天沒一次,肚皮熱、手心熱、易上火,屬內火偏大,這時用保和丸很難見效,建議選擇肥兒丸。肥兒丸裡有麥芽、神曲,還有清熱的胡黃連,消積導滯的檳榔、使君子,通便效果較強。但肥兒丸不可連續用,服用後見到大便變稀就要停藥,常吃易形成依賴性。

給孩子清內熱通便,日常要注意飲食調理,冬天可用白蘿蔔,梨煮水吃;夏天用蘆根煎水當茶飲。

寶寶內熱的飲食療法

1、給孩子喝些綠豆稀飯,綠豆性寒味甘,能清涼解毒,清熱解煩,對脾氣暴躁、心煩意亂的寶寶最為適宜。

2、多給孩子吃些水果,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熱外,其特點是能清潤肺系,對於肺熱咳嗽吐黃痰,咽幹而痛的寶寶極適宜。

3、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性微寒,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芹菜:性寒涼,能去肝火解肺胃鬱熱,容易「上火」的寶寶常食有益。萵筍:性微寒質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點為清熱、順氣、化痰。適合肺胃有熱的寶寶食用。茭白:性寒涼適合心經有熱、心煩口渴、便幹尿黃症狀的寶寶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4、適當服用中藥小兒化食丸:適用於平日食慾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熱、煩躁易怒,夜間睡眠不安的小兒。

小兒積食到底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吃的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

寶寶脾虛食積一般多數是由於餵養方式不當,餵的太飽,寶寶不能充分的消化吸收,又或者是飲食物熱量含量較高比較油膩,難以消化,從而導致脾虛食積,寶寶脾虛食積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選擇小兒推拿,小兒推拿針對脾虛食積效果是非常好的,有些時候在推拿完一次以後,就會立竿見影。

另外針對寶寶脾虛食積在後期的調養過程當中,儘量少吃多餐,以流質飲食為主,少吃熱量較高的食物,零食,碳酸飲料等。平時父母可以給寶寶按摩推拿一些穴位,促進脾胃消化的作用。

積食的小兒推拿方法:

基本原則|只推左手

小兒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剛開始手法以輕柔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讓孩子疼痛或害怕,一開始要讓孩子能適應推拿。

推拿頻率

基礎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統調理: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狀態: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 - 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

次數:約100 - 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調節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約100 - 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 - 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

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洩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100 - 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調節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 - 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 - 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11、揉足三裡【健脾】

位置: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調節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30 - 50次。

孩子生病,通過小兒推拿,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調整經絡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使孩子自身免疫力提高和恢復,讓孩子有自身抗病能力,可以幫助身體能順利度過病邪的再侵襲。

未病先防: 通過按摩,小兒氣血調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正氣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關注我們關注健康

西安坤元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孩子脾虛、積食有哪些表現?應該怎麼調理?
    由於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加上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會為了孩子,想法設法的改善夥食,增加各種營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效的消化吸收吃進去的食物,就會導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積食內熱。
  • 孩子經常積食、脾虛,日常做好3件事,調理脾胃不是難事
    雖然爸媽有點擔心孩子從小發胖不健康,但家裡老人們卻堅持認為,孩子能吃就是福,孩子想吃就要給她吃,婷婷爸媽也只能不了了之。後來有段時間,婷婷突然變得不愛吃東西了,經常有氣無力的,眼底也有些發黑,不管家人怎麼哄都不想吃飯。
  • 寶寶脾虛積食的12個預兆,中3個以上就該注意了,趕緊調理身體吧
    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出現脾虛積食呢?這是有預兆的,一旦你發現你家孩子有這幾種症狀,就可以判斷出他的脾胃出現了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治療。因為這三種症狀都是脾虛的一個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通過調理飲食等辦法進行改善了。 嘔吐、腹痛、感冒發熱 一旦孩子出現嘔吐、腹痛、感冒發燒等症狀,家長第一時間應該考慮是否孩子得了流行性感冒或者是病毒性感冒,如果不是的話,那多半就是因為積食了。
  • 孩子積食內熱,吃寒食無異於飲鴆止渴。中醫:這樣做,媽媽可放心
    大家好,我是中醫兒科翁大夫,關注我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回憶,接下來就是盡我個人最大努力,讓您的孩子生病或者不生病。這就是我,我就是翁大夫。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孩子和媽媽。最近有寶媽跟我說「翁大夫,我家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積食比較嚴重,但是孩子還可愛吃涼食,尤其是冰鎮飲料和冰淇淋等這些食物。我聽之後連忙制止。告訴媽媽,孩子在積食的時候千萬不能給孩子吃涼食。越吃只會給孩子的胃傷的更厲害。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其實很早就有中醫講:脾喜溫畏寒。也就是說,脾喜歡溫暖而怕受寒涼慢擾。
  • 孩子積食脾虛不能吃肉?醫生反駁:別傻傻吃素,肉這樣吃就可以
    5歲的東東最近總不愛吃飯,臉色看起來有點蠟黃,東東媽媽怕孩子是得了什麼病,帶孩子去檢查,醫生說孩子就是積食脾虛了,不要給孩子吃太多太雜,飲食清淡,好好調理就會好的。 回家後,東東媽媽每餐給孩子準備都是素食,配合和一些牛奶,就不給孩子吃肉了,肉難消化,吃了一段時間,東東還是沒有改善。
  • 孩子脾虛不長個,用這3招來調理,簡單實用!
    但是大家對小兒脾虛的症狀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小孩脾虛的症狀及調理。 小孩脾虛的症狀 1、小兒脾氣虛證,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嘔吐,肚腹脹大,身體消瘦,面色萎黃。
  • 積食脾虛的孩子,看這3處不會說謊,預防積食,每位家長都要做到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在帶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越來越重視給孩子的身體補充營養,但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是,再給孩子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脾胃,現在的孩子很少又缺乏營養的,缺少的是一個健康的脾胃。中醫理論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小兒脾虛積食生百病。足以說明脾胃對孩子身體的重要性。
  • 脾虛的孩子老是愛生病?父母要如何幫助脾胃虛弱的孩子調理
    這是一位帶孩子來看中醫的家長。我在中醫診室經常看到很多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孩子脾虛,只要一去看中醫,都會在診斷單上寫下「脾虛」二字。老中醫說,正常,孩童婦孺十之八九脾虛。中醫說的「脾」,其實跟西醫的「脾臟」,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 孩子積食愛生病?多半是脾虛,調理孩子的脾胃,這3件事做少了!
    調理孩子的脾胃,堅持3件事:1、別吃生冷的食物孩子的脾胃較為虛弱,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特別是剛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食物,一旦食用,孩子的腸胃非常敏感,就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現象。3、飯不貪吃,八九分飽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許多家長會怕孩子吃不飽,就會強迫孩子吃。長期如此,孩子的胃口會被撐大,怎麼都要吃兩口。過多餵食一個對寶寶腸胃不好,容易引起積食等問題。
  • 「健康寶貝」什麼是脾虛、積食、脾胃不和?給孩子調脾胃時一定要分清
    脾虛、積食、脾胃不和是孩子最常見的幾大脾胃問題,它們其實並不是一回事,但各自之間又是互相重疊、互為因果的。下面就來給大家具體介紹,幫家長更好地區分,及時對症調理,保護好孩子的脾胃。這就是中醫所講的,「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為什麼這麼說?外感類疾病多是因為肺氣不固,外邪入侵。為什麼孩子會肺氣不固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屬土,肺屬金,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脾土生肺金」,也就是說:脾胃功能強大,才能讓肺系統功能強大,從而提高寶寶的後天抵抗力,減少孩子得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機會。
  • 孩子脾虛的表現,個個直戳家長心窩!
    但是孩子的脾胃由於還未發育完善,本身就非常虛弱,所以小孩子特別容易脾虛。家長們帶孩子去找醫生看病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醫生說,孩子脾虛。所以孩子脾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這樣做:應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治療小孩的咳嗽。除了給小孩服用消炎藥,還需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脾胃乃是源頭,脾胃虛弱是咳嗽的根源。要想治好小孩的咳嗽,就得從根源下手,治療小孩的脾胃虛弱,這樣小孩的咳嗽就能快點好。
  • 孩子脾虛積食,做到2吃2不吃,常喝1飲料,不是山楂汁,少積食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想要吃什麼東西父母都可以滿足,有些家長還會經常讓孩子吃一些補品給孩子補充營養,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孩子的身體素質卻大不如前,脾虛積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已經成為孩子發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孩子的身體還在發育,消化能力也比較弱,這麼給孩子吃,不積食才怪。
  • 孩子的白斑是怎麼回事?及早診斷很重要,中醫從胃熱角度說給您聽
    孩子臉上的白斑是怎麼回事?中醫講五色主病:黃溼脾虛、白虛寒。孩子臉上的斑是積食引起的,叫積食斑或者「冷飲斑」。孩子為什麼喜歡吃這些寒涼果飲呢?原因如下:現在的孩子很受寵,家長用原來的老觀念養護現代的孩子,就怕吃不飽,恨不得每天每頓飯都讓孩子吃大肉大魚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小兒臟腑嬌嫩,天天都在超負荷的工作,能不產生熱量嗎!
  • 這款我們以為很健康的飲料,卻能讓孩子脾虛不長個,連大人都愛
    「醫生,我家孩子天天喝牛奶,怎麼還是很瘦小不長個呢」「孩子除了每天喝牛奶,飲食習慣怎麼樣?」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積食脾虛是偶會發生的事,俗話說,孩子積食則百病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辨別孩子是否脾虛積食,要及時調理,預防影響孩子身體健康,成長發育。
  • 你脾虛了嗎?中醫大夫教你如何調理
    脾虛會引起氣血虧虛、脾虛生溼、氣滯等嚴重的後果,很多朋友可能存在脾虛,可是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症狀就是屬於脾虛,那麼脾虛的症狀有哪些呢?脾虛並不可怕,有了脾虛我們還是可以慢慢調理的,又該怎麼調理?下面就告訴大家脾虛怎麼調理,脾虛怎麼辦!脾虛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 孩子長期積食,大便羊屎蛋、反覆嘔吐是脾胃虛寒,可以這樣調理
    小兒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小孩子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生長發育比較快,假如餵養不當的話,食物多了堆積在胃裡會損傷腸胃功能,在幼兒通常有一個症狀:肝長有餘而脾長不足,就是說肝的氣較旺,小孩子會受到驚嚇、容易暴怒,在西醫這種病例叫「功能性消化不良」。
  • 內有積食,口腔先知,寶寶出現這些「異常」,可能是積食脾虛了
    青青媽媽越來越著急,這麼漂亮可愛的小姑娘,怎麼能有口氣呢,於是便帶她去口腔科檢查,口腔科的丁主任檢查了青青的情況發現並無異常,齲齒什麼的都沒有,於是便建議她們去中醫科看一看,此前也有小朋友因為口氣問題來口腔科,結果發現是積食的。
  • 6歲女童積食脾虛身高僅96CM,大夫:孩子發出這些信號,別大意
    提醒家長:孩子發出這些信號,可能是積食脾虛,千萬別大意1、舌苔變化很多情況下,舌苔代表了孩子的健身程度,很多身體的問題都能夠在舌苔上看出來,當孩子積食一段時間後,舌苔會變厚,發白,甚至還會出現地圖舌。「小兒氣血未充,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時,此飲食之宜調」中醫上認為,嬰幼兒時期關乎一生的健康基礎,如果幼兒時期的飲食好,把脾胃養得好,沒有積食的不良影響,以後的健康都會很好,反之,則是為以後的健康埋下隱患,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積食、脾虛的問題。如何調理積食、改善脾虛問題?
  • 孩子厭食、反覆發熱,可能是積食!3招調理脾胃,吃飯香身體棒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既沒冷到,又沒熱到,怎麼就無緣無故發熱了呢。但是,哪有沒有原因的生病。媽媽在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特別苦惱。兩個月時間,發熱了5次,去醫院好幾趟,打針輸液,才好沒幾天,又熱起來了。最後去看了中醫,才發現孩子是脾虛,有積食,體內氣機不順,所以就愛發熱。
  • 脾虛、積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哪些食物千萬不能吃?
    導讀:在我們的中醫理論中,會尤為注重身體脾胃的調養,因為這兩處是身體健康以及發育成長的關鍵,更有一句俗語叫做:「脾虛積食生百病」。而事實上也同樣如此,脾胃不好的孩子,常常身體素質也比健康的孩子要落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