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利時國王設宴款待李鴻章。席間,李鴻章按捺不住,竟點著煙抽了起來。按照西洋禮節,這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但比利時國王並不介意,而是巧妙地拿出各種菸捲分發給各位賓客。
圖:李鴻章與俾斯麥合影
文 | 牛貫傑
《馬關條約》籤立後,李鴻章政治上失勢。清廷革去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之職,徒留文華殿大學士虛銜。日本在東北勢力的急劇膨脹,引起了俄國的警惕和擔憂。俄國政府借18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的機會向清政府發出邀請,希望能派員參加,更重要的是,討論如何限制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利益。李鴻章當時賦閒在家,且是親俄路線的堅決擁護者,自然是出使大臣的最佳人選。清廷決定派使團赴俄,順訪英、法、德、美等國。
1896年,李鴻章已是七十四歲高齡的老人。臨行前家人恐其不測,專門準備一副楠木棺材隨行。李鴻章使團一行除其子李經方、李經述外,還有兵部主事于式枚、洋員德國人德璀琳、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弟弟赫政、英國醫生伊爾文等人。
4月30日,李鴻章一行抵達俄國聖彼得堡。李鴻章並未安排在國賓館住宿,而是住在一位名叫巴舍夫的商人家中。巴舍夫是俄國著名的巨商,富比王侯。李鴻章到巴舍夫私邸時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中式大牌樓,上面插滿龍旗,中間竟鑲著李鴻章的照片。李鴻章受到了巴舍夫一家最隆重的接待。財政大臣維特負責全程接待李鴻章一行。維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最為傑出的外交家之一,可見俄國政府對中國使團的重視。維特尤其注意在細節上照顧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按照外交慣例,公開場合吸菸極不禮貌。維特考慮到李鴻章吸菸的習慣,每次專派兩人伺候,將點燃的香菸送到口中。在俄期間,沙皇尼古拉二世兩次秘密召見李鴻章,親自與其談判籤約一事。5月26日,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李鴻章前往祝賀。次日,各國顯要都入宮慶賀。李鴻章被安排在首席賀臣的行列中,同英國皇太子、德國親王,日本皇弟等人平起平坐,可謂風光一時。
不久,李鴻章與俄國政府秘密籤訂條約,史稱《中俄密約》。主要內容有:一,中俄兩國遇有戰事,互相援助;二,中俄兩國不得私自同敵國訂立和約;三,如遇緊要戰事,中國所有口岸允許俄國軍艦駛入;四、中國允許俄國修築一條從黑龍江、吉林到海參崴的鐵路等。
1896年6月13日,李鴻章抵達德國首都柏林。德國人對李鴻章的隆重禮遇,恰巧和十幾天後來德國訪問的日本外務大臣山縣有朋形成鮮明對比。倫敦記者就此事採訪山縣有朋,問及是否會因待遇不同而嫉妒李鴻章。山縣有朋說:「中國乃大國,李鴻章又是舉世聞名的人物,德國舉行盛大儀式歡迎他是應該的,我不會嫉妒他。」李鴻章受到的待遇果然不同尋常。德國人充分考慮到李鴻章的喜好,房間茶几上擺著雪茄菸,庭院長廊中掛著畫眉鳥。德國人之所以如此接待李鴻章,其實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即希望中國能夠從德國訂購大批武器。不料李鴻章在德發表聲明,此次德國之行,的確見識到德國製造業的發達。回國之後,他會向皇帝報告,今後有機會定來德國採購軍火。德國人方才明白,李鴻章並非為購買軍火而來。英國媒體報導了德國人的失望情緒:「李鴻章走了,現在不知有所收穫的是誰?黃金雨不降,白玉雪不飛,我們如同做了一場夢!他要走了,我們的夢才醒了。這真是自尋煩惱,自作自受啊!」
6月16日,德皇在新建的皇宮設宴接待李鴻章。宴會結束後,德皇邀請李鴻章閱兵。只見德軍陣勢變化,緩急有序,李鴻章由衷道:「我如果能有這樣的十個營,甲午一戰就不會敗給日本。」
李鴻章在國際外交界素有「東方俾斯麥」之稱。來到德國,當然要見識一下真正的俾斯麥。李鴻章下榻的德國行館,牆上即並列掛著李鴻章和俾斯麥的大幅照片。倫敦《中國新聞報》報導說:「此次李鴻章垂老遠遊,來到德國,俾斯麥亦早聞李鴻章大名,兩人機緣巧合一處,怎能不見面?」
6月17日,李鴻章與俾斯麥會面了。李鴻章身著黃馬褂,俾斯麥則胸佩大十字寶星,頭戴御賜王冠。李鴻章先作揖為禮,兩人握手致意。坐定後,李鴻章向俾斯麥問候:「賢王身體可好?」俾斯麥答:「夜裡總是難以入睡。」李鴻章切入正題,道:「此次前來,有一事請教。欲復興中國,何道善之?」俾斯麥答:「承閣下相問,可惜兩國相隔太遠,我對貴國政務一無所知,實在無法明斷。」李鴻章又問:「何以圖治?」俾斯麥道:「以練兵為立國之基,舍此別無良策。兵貴在精而不在多,五萬足矣。」俾斯麥從德國經驗出發,認為軍隊不必超過五萬。他以己度人,果真中國僅有五萬軍隊,豈不鬧出笑話?李鴻章心裡感嘆:「挑選五萬精兵絕非難事,然我國缺乏教授軍事之人。三十餘年鴻章處心積慮建設國防,哪知甲午一戰全軍覆沒,真好生慚愧!」吃罷晚餐,二人合影留念。李鴻章給俾斯麥留言道:「僕聞王盛名十餘年,不過如空谷之應聲耳,今乃覿面見之,直如劍氣珠光,不敢逼視。」
7月4日,李鴻章使團離別德國,來到荷蘭。此時荷蘭國王剛剛逝世,其女被擁立為新國王。次日晚上,皇太后宴請李鴻章。宴會後的歌舞表演給李鴻章留下了很深印象,他當即賦詩一首,云:「出入承明四十年,忽來海外地行仙,華筵盛會娛絲竹,千歲燈花喜報傳。」席間,皇太妃賞賜李鴻章金獅子大十字寶星一枚。
7月9日,李鴻章一行來到比利時。在比利時,李鴻章參觀了克革列槍炮廠。李鴻章對一尊新式大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讚不絕口,遲遲不肯離去。軍火商見其十分喜愛,討好說願贈送一尊。李鴻章順水推舟道:「煩勞您送抵京城。」軍火商果然於本年冬天將大炮運抵京城。比利時國王設宴款待李鴻章。席間,李鴻章按捺不住,竟點著煙抽了起來。按照西洋禮節,這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但比利時國王並不介意,而是巧妙地拿出各種菸捲分發給各位賓客。
7月13日,李鴻章抵達法國巴黎。次日正巧是法國共和紀念日,法國總統福爾在塞納河畔舉行了隆重慶典。17日,法國外交部在艾菲爾鐵塔設宴款待李鴻章。法國是西方美食大國,本想向李鴻章炫耀,同東方美食較量一番。當時艾菲爾鐵塔已安裝電梯,登塔並不費力。李鴻章卻以傷風為由婉拒登塔。
8月2日,李鴻章離開法國的哈倫港,抵達英國南安普敦港。李鴻章下榻於倫敦市中心議院貴族琅司岱的私宅。8月5日,李鴻章在奧斯本行宮覲見維多利亞女王。李鴻章仔細打量這位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君主,只見其身著黑服,頭披白紗,左臂系一白色羅帶,下吊金盒,金盒上插有已故夫婿的照片。女王起身折腰為禮,李鴻章則以三鞠躬還禮。女王特意安排李鴻章到樸茨茅斯軍港參觀英國海軍。李鴻章乘坐「矮孛打」號巡閱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港口共停泊著二十七艘鐵甲艦,二十艘巡洋艦。李鴻章每至一艦,各艦均降旗致敬,軍官率領著士兵立於甲板之上接受檢閱。 「矮孛打」號駛進港口時,鳴禮炮十九響,表示對李鴻章的尊敬。8月18日,李鴻章參觀倫敦電報局。當時倫敦電報局共僱用發報員三千人,令人驚嘆。李鴻章當即寫就一封八十五字的電報,發給中國電報局督辦盛宣懷。盛宣懷很快發出九十四字的回電,七分鐘後抵達倫敦。同時李鴻章還參觀了格拉斯哥的縫紉機廠,並留下兩臺作為紀念。
8月29日,李鴻章到達紐約。次日,李鴻章拜見美國總統克利夫蘭。作為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生前好友,李鴻章親手在其墓前種下一棵紀念樹。格蘭特是美國第十八任總統,1879年卸任後曾到中國遊歷。來華後,格蘭特與李鴻章一見如故,視為知己。李鴻章尤其喜歡格蘭特的手杖。格蘭特看出李鴻章的心意,道:「我知道你很喜歡這支手杖,本應饋贈於你,只是這手杖乃是我卸任總統時國人贈送給我的,因此不便送你。待我回國後將此事告知大家。如大家贊同,我馬上轉贈於你。」回憶往事,李鴻章無限傷感。李鴻章聽說夫人尚在,決定登門拜訪。格蘭特夫人非常高興,邀請紳商百餘人作陪,盛宴款待李鴻章。宴會結束時,格蘭特夫人當眾宣布:「承蒙各位厚愛,贈送一根手杖給先夫。先夫經常與我提起,李中堂非常喜歡這根手杖。因手杖乃各位所贈,不便轉贈李大人。本想徵得諸位同意再轉寄李大人。不料此事未竟,先夫已撒手人寰。今天有幸李大人到此,我想徵求各位意見,完成先夫夙願。」在座的人全體同意將手杖贈給李鴻章。
9月5日,李鴻章離開美國坐火車到達加拿大。在加拿大,李鴻章參觀了尼亞加拉大瀑布,訪問了多倫多、溫哥華等城市。尤其對加拿大的鐵路事業讚不絕口,連呼「為天下第一大工,各國罕有倫比」。
10月2日,李鴻章經日本橫濱返回天津,完成了其環遊世界的行程。
李鴻章在致吳汝綸的信件中,抒發了對西方文明的無限嚮往。他說,西方各國上下一心,齊心合作,無事不舉,積富為強;反觀中國,政事雜亂,多方掣肘,生財之法亦遠遠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