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向來是我國農作物成熟的時節,這個時候全國各地都會有很多農貨湧向市場。拼多多作為「農貨上行第一平臺」,自然不會缺席這場大秀!
8月14日,拼多多推出「農貨節」,聯合全國約500個農貨產區、超過20000名商家,共同奉獻了20萬款頂尖農貨,堪稱吃貨盛宴。
在這次「農貨節」當中,華東、華南、東北、西南、華北等全國各區域的尖貨產品都會出現,從水果生鮮到堅果小吃,再到茶葉酒水各種品類,可以說只要是能吃的東西都在這了。
美食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網購的崛起對於吃貨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輕鬆吃到各地美食。
據悉,拼多多將在這次「農貨節」中,根據全國消費者的購買數據,繪製「全國吃貨地圖」。各區域的頂尖商品都會顯示出來,並且進行品類和地區間的對比。
這張地圖簡直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電商版,哪的東西好吃、地區之間的風味差異都會被記錄下來,消費者能藉此享受到更為精準的商品推送,再也不用為尋找美食而費心!
為了實現這種成熟農產品和城市消費者的匹配,拼多多的創始團隊幾乎跑遍了全國所有的農產區,長期在田間、地裡採集數據,是真正「身上有土,腿上有泥」的新電商。
這種深入農產區的做法,讓他們真正了解到農產品的現狀,而不是紙上談兵、空喊口號。此前的廣西豐收節、雲南豐收節等各種活動中,拼多多都取得了驕人戰績,幫助當地農民解決了農貨的銷路問題。
同時,這也讓城市消費者一飽口福,吃上了便宜農貨。今年618期間,農貨銷售額高達67億元,其中有七成訂單是自於一二線城市。
受到城市消費者如此歡迎的農貨,便宜是它們最大的利器。拼多多建立的產地直發模式,極大地減少了中間渠道的費用,農貨從地裡出來是什麼價,到了消費者手上還是什麼價。
低價的另一個關鍵是拼多多的社交裂變模式,降低了平臺的運營成本,才能將農貨以極低的價格帶給消費者。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和溝通,始終是拼多多最重視的的環節。
實際上,消費者作為消費終端,始終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拼多多和農民們在「農貨節」上呈現的各種商品,也是讓城裡人遠眺到祖國各地河山風光的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