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洋教授的魔法課堂

2020-12-13 北方網

  戴偉教授在演示「大象牙膏」實驗。

  戴偉教授在演示「震蕩反應」實驗

  除了幾乎白透了的頭髮和大鬍子,戴偉(David G.Evans)看上去完全不像一個年近花甲的人。上午10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北京化工大學無機樓的辦公室見到了戴偉教授。

  在人生的前30多年裡,戴偉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在英國,先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到布裡斯託大學做博士後,然後在埃克塞特大學任教,並未踏足過中國。

  如今,戴偉說著一口流利得讓人懷疑他是個「假外國人」的漢語,習慣了周末加班的「中國式」生活,痴迷於中國的文化、烹飪和啤酒,還成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和化學科普專家……這種種「元素」在他的生活中碰撞組合,恰如一場奇妙的化學反應。

  學的第一句漢語是「沒有」

  這一切要從1987年說起。

  那年,戴偉第一次來到中國,受邀到南京參加一次國際性配位化學會議,會議結束後便到蘇州、上海等地遊覽。當時的中國遠沒現在這般繁榮,即便在上海灘,街上跑的也還是票價幾分幾角錢的「巨龍車」,晚上6點後就再難找到營業的商店和飯店。「超市?沒有。餐館?沒有。住宿?也沒有房間……」戴偉說,他在中國學會的第一句漢語不是「你好」,而是「沒有」。

  儘管如此,戴偉還是對中國著了迷。在之後8年裡,他每年都要來中國一次,每次來之前都會特意跟著磁帶錄音機學習漢語。「當時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很少,也沒網絡,只能自己學。」一到中國,戴偉就試著用學到的漢語去交流。

  這期間的倫敦「年年如是」,依舊是老樣子,而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卻每每讓戴偉感到驚喜,他在這裡看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期盼著新的生活和體驗。於是在1996年,他決定,到中國定居、工作。

  「你瘋了?」「你很勇敢!」戴偉的同事一臉不解,這位牛津大學博士、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博士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教師、研究室主任及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為什麼要跨越半個地球去「窮鄉僻壤」工作?但戴偉堅信自己的選擇,「幾年之後,你來中國看我的時候就會明白」。

  那年9月,戴偉正式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雖然當時4個人擠在一間小辦公室,實驗設備也不夠先進,有的實驗藥品甚至要等上個把月才能送到,但戴偉卻樂在其中,做實驗,帶學生,搞產業化……他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應用化學系現代化學研究所教授段雪,共同開闢了層狀及層柱結構材料研究領域。

  「北化工的一大特色是將基礎研究與產業化相結合,而在英國往往只是基礎研究,很少有搞產業化的機會。」目前,戴偉所在的實驗室有一個項目就是幫助牛津大學把某項研究轉化為產品供給一家知名企業,並已在山東建立了小規模生產線。「如果沒有我們,牛津就沒法和這家企業合作。產業化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對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說完,戴偉補了一句,「不來中國才後悔」。

  科普界的一股「洋流」

  在所有工作中,戴偉最為樂此不疲的則是「科普」。2011年,他在一位英國慈善界朋友的邀請下去北京某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化學,自此便在科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可以說,「科普」和旅遊、中國菜、啤酒一樣,已成為他生活的「關鍵詞」之一。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的前一天,戴偉教授還為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學生演示了一場神奇的化學「魔術」——半瓶黃色溶液經他一搖就變成紅色,再搖又變為綠色,這個名為「化學紅綠燈」的實驗引來了學生們的連聲驚嘆。

  是什麼引起了溶液的顏色變化?有學生說「是蓋子上有東西」,有的說是因「瓶子裡有空氣」……在戴偉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猜測顏色變化的原因,並用自己的辦法進行驗證,其實這才是戴偉的目的,正如他所說,「科學不是變魔術,魔術只需被觀賞不需要去解釋,科學就要問為什麼,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多去驗證,在實驗中所培養的科學思維和精神或許比所學習的科學知識更重要」。

  這樣一堂化學科普課通常包括兩三個類似的實驗。從開始準備實驗用品到作報告,做實驗,再到清理實驗「戰場」,戴偉往往要像「陀螺」一樣轉上5個小時,「有時講完會有點累,但給學生講化學時一點不覺得累」。

  在他最初做科普時,有同事建議他直接把科普內容拍成視頻,省心省力。但戴偉認為科普一定要讓大家參與互動,「幹講沒意思,就像聽歌手的DVD和到演唱會現場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中國的化學教學和科普常是理論知識的『灌輸』,不少孩子都沒親眼見過自己倒背如流的化學式實驗時的情景。但像我小時候就開始在家中花園的棚子裡做很多實驗,雖然後來才知道那些實驗多危險」。

  於是,戴偉結合中小學課堂和日常生活設計了一系列既長知識又安全有趣的實驗,其中包括「化學紅綠燈」「大象牙膏」「大炮反應」「阿拉丁神燈」等。

  這些實驗不僅走進了中小學課堂,登上過高大上的科技節、科技館,也去過超市等更接地氣的場合,比如戴偉就曾在北京某超市展示用碘酒和澱粉測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把切好的果蔬與澱粉攪拌,再一滴滴把碘酒滴入其中,若果蔬裡含有維生素C,滴進去的碘酒會變成無色。當果蔬中的維生素C反應完後,再滴進去的碘酒呈深藍色,在此之前滴入的碘酒滴數越多,維生素C的含量越高。

  「科普是針對公眾的,要深入到公眾的生活中去。超市是個生活化的公眾場合,在那裡進行科普可以讓那些沒去過科技館或科技節的人也能了解科學,走近科學。」他說。

  與時間賽跑的人

  戴偉是個與時間賽跑的人。

  據悉,自2011年至2016年,戴偉參加了由科技部、中國科協等主辦的大型科普活動50餘場,現場直接受益者10萬餘人。此外,他每年還要輾轉於全國50多所高中進行科普,這不包括其他一些慕名邀請戴偉去講課的學校。但即便再忙,戴偉也會擠時間去給北京一些農民工子弟學校上課,並給那裡的孩子送去免費的實驗用品,「要讓那裡的孩子也能有條件接觸到有趣的化學」。

  但戴偉漸漸意識到,僅靠他一人之力在課餘時間做科普是不夠的。於是,他去找學校領導商議,希望自己的工作重心可以轉移到科普上來。「英國的科普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一方面是大學教授做科普,在我以前工作的大學化學系有兩位教授專門負責科普;另一方面有科普公司招募各行業的人進行培訓去做科普,但這種科普方式有待商議。而當時在中國多是些退休的老師在做,他們沒有助手和資源,只能簡單地做報告」。

  最終,戴偉如願獲得北京化工大學和英國皇家化學會的支持與贊助,並開始帶著想參與其中的研究生一起做科普。「有的研究生如今已能獨自『hold』整個課堂,這樣很鍛鍊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既可為他們以後做科普積累經驗,更有利於他們以後找工作。」

  「化學其實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燒一頓晚飯就是幾種化學反應,你可以稱讚『晚上的化學反應真好吃』。化學也是用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學科,但目前提及化學,人們往往聯想到『易燃易爆』『有毒』『汙染』『危險』這樣的詞語,大家對化學存在誤解,這是我們化學研究者的錯。」戴偉認為,科普不僅是為公眾普及科學知識,更是科學工作者對自己研究的學科負責。

  讓戴偉感到欣慰的是,他發現中國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到科普隊伍中來。「這是件好事。但絕大多數大學老師都很忙,很少有空閒時間做科普。」戴偉認為,鼓勵科學家進行科普的關鍵在於如何對科普工作進行評估,「比如科普工作是否算是評職稱的一項指標?目前英國也在探討更公正的科普評估方法。」

  但這些都已不是戴偉的阻礙。雖已年近花甲,戴偉卻未想過退休的事,他笑著說,「即便退休也想把科普一直做下去」。

相關焦點

  • 故宮課堂首次迎來洋外教
    外教在線下故宮課堂給學生授課近日,中國傳統藝術殿堂故宮迎來了多名洋外教,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堂故宮雙語文化課程。據悉,本次故宮與VIPKID的跨界合作旨在讓孩子在中英雙語的環境下體悟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兒童跨文化交流的全球視野。
  • 「逼」出全英文聽課:大學生喜歡洋教授
    洋教授在大學生中還是很受歡迎的。眾多大學生告訴了記者,他們喜歡洋教授上課的幾個理由。「逼」出全英文聽課全英文授課,是洋教授比國內教授更受學生青睞的首要原因。
  • 上海大學推出"國際化小學期" "洋教授"為新生上通識課
    這兩天,上海大學校園裡一下子出現了81位洋教授,其中75人負責給全校近5000名大一新生上通識類課程。  大規模引入「洋教授」,上大精心算過一筆帳:不僅能展現歐美一流大學原汁原味的通識教學模式,讓每位新生都有機會受益,更大的「好處」或許發生在課程結束、「洋教授」們打道回府後……   洋教授,帶來新奇的通識課   75名「洋教授」,分別來自美、英、德、澳等高校,不僅科研能力強,個個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 「洋教授」來站臺 學生大呼過癮
    「洋教授」來站臺 學生大呼過癮 在四川大學2017年「實踐及國際課程周」上,外國學生在學習中國書法。經過一學期緊張學習,學子們迎來近2個月的輕鬆期,如何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聽一次高水平的學術報告、上一次國際名校教授的課程、做一次接地氣的暑期實踐……不少學子選擇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本期開始,本報教育周刊推出「暑假就要不一樣」系列報導,一起來看新時代學子如何換個「姿勢」過暑假。  在校園和世界名校教授相遇,是怎樣的感受?
  • 《哈利波特》:盧平教授,可能是魔法世界唯一會使用魔法的狼人
    盧平教授,作為當年「掠奪者」的成員之一,和小天狼星一樣,充當著哈利·波特人生中父親的角色。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狼人,就因為這個特殊的身份,他遭到了魔法世界的嫌棄。即便他是一個再優秀的巫師,也無法在魔法世界找到一份可以讓他溫飽的工作。
  • 中廣上洋直播課堂實例:金課工場連通「三地」線上開會、跨「三個...
    北京中廣上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攜手金橄欖(天津)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堀井科貿有限公司 ,邀請清華大學電機繫於歆傑教授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院長邱漢琴教授 ,召開線上經驗分享會。這次線上直播分享會同步直播陽光雲、釘釘、雨課堂 三個平臺。
  • 樸新網校好老師張甜:讓網課變身魔法課堂
    (原標題:樸新網校好老師張甜:讓網課變身魔法課堂)
  • 快樂魔法獅「雙師課堂」,讓快樂學習成為現實
    快樂魔法獅雙師課堂,提供多元化、豐富高效的教學輔導據小編了解,近年來快樂學習旗下的快樂魔法獅被許多創業者青睞,諮詢加盟者絡繹不絕。快樂魔法獅背靠快樂學習15年的辦學經驗,在k12領域已經擁有了超百萬的學員與廣泛好評,能夠源源不斷的輸送經驗。快樂魔法獅雙師課堂區別於傳統的線下授課模式,採用技術手段,將「老師+內容+服務」直接輸送到三四五線城市,對傳統教育產業進行升級。
  • 「魔法」課堂,讓夢飛揚——小學第四教研共同體「夢想新課堂」展示活動
    秉承著「問題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的理念,小學第四教研共同體「夢想好課堂」展示活動在葛溪中歐希望小學舉行。原來是謝疊山小學來的帥氣小夥邢成智老師帶來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夢想課——《輕敲魔法樹》,咱們趕緊坐好,小手放背後,認真聽課吧!
  • 會變魔術的洋教授:我就倆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
    在洗潔精裡加入神秘液體,彩色泡泡便騰空而起,待緩緩落下就成了孩子們眼中「大象的牙膏」;將雙氧水倒入燒瓶,白色的煙霧團團冒出,像是讓人許願成真的阿拉丁神燈;白水中倒入顆粒,一場瓶內「流星雨」讓人過足眼癮……用手裡的瓶瓶罐罐給孩子們變出這些「魔術」,是「洋教授」戴偉最享受的事情。
  • 【本周活動二】魔法英語公益課堂
    農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 親愛的小記者你是否已經回顧了過去的一年成為小記者的我們要給更多的小朋友做好榜樣去回顧去記錄去總結 你是否聽說過來自臺灣的葉教授魔法英語能讓我們像掌握中文詞語那樣掌握英文單詞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世界英語大賽的評委兼頒獎人葉博士試試一個小時可以掌握多少個英文單詞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用英文來寫一篇新年總結吧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受邀參加,他是發言的7名科學家代表中唯一一位外籍科學家代表。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化學 一個是中國戴偉本名大衛·埃文斯,1958年出生在英國伯明罕一個教師家庭,他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是在學校的化學課堂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開始購買相關的儀器和化學藥品,在自家廚房裡做實驗。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戴偉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 夏令營中的PLC | 在「魔法課堂」中領略漢語言的魅力
    本次的PLC教室是蒲公英夏令營開營以來最為熱鬧的一間課堂,近百位海內外青少年和蒲公英志願者都被漢語言的「魔法魅力」吸引而來。下面,讓我們走近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主持人董樂老師帶來的「漢語言魔法學堂」,一起領略漢語言的魅力與風採,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佛山家長,魔法英語、非遺課堂來了,好吃又好玩,就在朝安金茂悅
    深諳此道的朝安金茂悅在這個9月攜手珠江時報社,開啟魔法英語特色課程與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課堂,讓父母陪同孩子玩轉趣味英語,體驗佛山文化精粹!朝安金茂悅開啟的魔法英語課堂主要是以全外教情景教學為主,結合具體的親子體驗活動,為孩子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另有中外雙語教學強化學習效果,讓孩子在遊戲中愛上英語,勇敢地開口用英語與外教交流。在這個充滿學習氛圍的九月,朝安金茂悅以教育為懷,將帶孩子通過美式快餐店情景、咖啡店情景、沙拉製作體驗等趣味互動開啟一段快樂的英語學習時光!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安卓&iOS雙平臺魔法測試進行中,開啟...
    在《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中,玩家們將收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一名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玩家將親身體驗原汁原味的魔法學習生活:和巫師夥伴一起探索城堡的秘密,學習各種有趣的魔法課程,在決鬥俱樂部大顯身手。
  • 這裡是我們為您提供的洋屁課堂!
    從2017年開始,由我和好朋友們一起創辦的【優美洋屁課堂】,已經準備好在【線上、線下】正式和大家見面了。倫敦和曼徹斯特,是我們團隊的發源地。洋屁課堂所有現任的核心成員都從這兩個城市而來。我們或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信仰,但都和這兩個城市有著或深或淺的attachment。
  • 哈利波特與神奇的魔法:在魔法界,操控人的心靈絕不是說著玩的
    更可怕的是,強力的遺忘咒甚至能將一個人的記憶徹底清空,這相當於將整個人的過去都抹去了,比如洛哈特教授在用了羅恩的壞魔杖咒語反彈後,變成了一個零記憶的傻子。魔法部的一個女巫伯莎.喬金斯更是被伏地魔強力的攝神取念術給徹底摧毀成廢人了(她由於發現克勞奇家的秘密,被老克勞奇一個強力遺忘咒清楚了相關記憶,但伏地魔用更強力的魔法打破了這個遺忘咒,探尋到了這個秘密,但可憐的女巫也徹底廢了)。
  • 哈利波特魔法霍格沃茲有趣的一課是什麼?
    我們猜羅恩說的可能很有道理,如果有機會學習魔法,誰會想學麻瓜?也許只有勤奮的巫師才會選擇這個主題。魔法史霍格瓦茨「最無聊的科目」的教授是賓斯,雖然他已經去世了,但他仍不倦地像鬼一樣教這門課。這門課的教科書叫《魔法史》,作者是巴希達·巴沙特。這本書很實用,赫敏是根據書中的信息判斷戈德裡與格蘭芬多之劍之間可能有聯繫。
  • 翻譯中國經典的「洋教授」
    眼前這位高高大大的外國教授向臺下深鞠一躬,熟練地說出了這句「中國味」十足的開場白。顯然,他熟稔中國的問候禮節。   這位被中國學者評價為「春風和悅,有謙謙君子之風」的洋教授,正是曾翻譯過《論語》《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經典,曾榮獲世界儒學大會「孔子文化獎」的美籍漢學家安樂哲(Roger T. Ames)。
  • 「會魔法」的西語「鄧布利多」,冶金「劍橋人」,日系風格的牧繪莉香,解鎖新課堂!是一種什麼體驗?
    他們追求知識真理樂於交流合作熱愛教育,傾情奉獻他們傳遞著最前沿的國際訊息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東大外教「課堂是一個讓學生感到自然和舒服的地方課堂上的Nelson老師「Nelson似乎有一種讓大家沉浸西語的魔法。」上過他課的學生們都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