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時節正是娃最虛弱的階段,家長帶娃要記住「2種飯不吃,3種覺不睡」。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之後,很多寶媽覺得可下能夠輕鬆了,但過來人才知道,養娃其實才是最難的。
從娃出生開始,吃喝拉撒睡每一環就沒有不需要父母操心的。這些問題說到底便是父母最擔心的「健康問題」。
尤其是學齡前的小孩子,身體尚處於發育的狀態,免疫力根本不完善,家長稍有疏忽,娃就容易生病。
最近立秋剛過,早晚變涼白天又熱,很多大人不注意都會弄得發燒鬧嗓子,小孩子更是如此了,一旦生病不僅自己遭罪,父母也跟著疲憊。
這兩天幼兒園群裡可真是熱鬧極了,不少家長都在說娃生病的事,有的病了好久,有的是反覆生病,不僅孩子遭罪,父母都跟著折騰。
不過,也有些寶媽就比較讓人羨慕了,孩子一直健健康康的,啥毛病沒有,甚至還長高長胖了不少。
其實,孩子的體質好壞除了先天原因外,還和家長的細心照料息息相關,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娃能否有一個健康的脾胃。這恰恰需要父母的日常照料非常細心。
想要娃的脾胃好,兩方面的原因最重要,一是飲食二是睡眠。尤其是現在這個氣溫變化較大的時節,父母一定要在這兩方面做好準備。
其中「2種飯不吃,3種覺不睡」是很重要的標準,做好這些可以幫娃養好脾胃,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1)湯泡飯
娃從吃母乳到嘗試輔食再到正常飲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光要看娃的牙齒發育程度,還要看孩子的咀嚼能力。而咀嚼能力不是先天的,是需要後天鍛鍊的。
很多家長會「自作聰明」的幫娃省略這個步驟,給娃準備「湯泡飯」,這樣娃不用太費力就能吃好多,又快又省力。
但事實是,這樣的飯菜並不適合孩子吃,孩子在吃湯泡飯的時候很容易不經過仔細咀嚼就囫圇進肚子裡。沒經過牙齒碾磨的食物進入腸胃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消化。
時間久了還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影響脾胃健康。經年累月之後,孩子的脾胃自然就出事了。所以這種壞習慣一定要儘早改掉。
2)「太燙」的飯
這似乎是我們國人的習慣,吃東西都不喜歡吃涼的,更傾向於吃熱的,尤其是孩子吃東西,在這種天氣逐漸轉涼的情況下,經常會讓孩子「趁熱吃」。
加上孩子吃東西一般都比較著急,經常會把溫度很熱的飯菜囫圇進嘴裡,一不小心就容易燙到下巴,時間久了甚至還會誘發食道出毛病,因此非常不建議孩子吃太熱的飯菜。
除了這2種飯不建議吃,還有下面這3種覺不建議睡。
1)飯後立刻睡覺
這是很多家長在帶娃過程中會犯的錯誤,正常來說人在進食之後都會變得有些睏乏。
小孩子這種情況會更明顯,尤其在中午飯之後,多數娃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於是有些家長會讓娃吃完後立刻就睡覺。
這其實是對娃的一種傷害,剛吃飽的時候,孩子胃裡的食物尚未消化,直接躺下很容易誘發消化不良,時間一久,娃的脾胃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正確的做法是,飯後應該適當活動活動,不要立刻入睡,可以在一小時之後,消化的差不多了再睡覺。
2)熬夜很晚才睡
到了夜晚,身體的各個器官都需要休息了,如果不按時睡覺,就會影響器官的狀態,久而久之身體會因「過度透支」受到影響。成人尚且如此,何況身體正在發育的小孩子。
小孩子熬夜不僅危害更大,還會影響身體的發育,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也會變弱,免疫力自然也會下降,患病的機率就更高了。
所以小孩子千萬不要熬夜,年齡小的八九點鐘就應該上床睡覺了,年齡大也別超過10點,這對身體發育生長才有利。
3)情緒低落時睡覺
小孩子難免會犯錯,犯錯之後挨批評自然會情緒低落,有時候還會哭鬧一陣,很多家長可能不太會在意這些,孩子哭完了就把孩子哄去睡覺了。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孩子比較敏感,在情緒沒恢復的狀態下就去睡覺,很容易因此做噩夢,睡眠質量也沒法保證。家長應該稍稍寬慰孩子,好好的哄哄孩子,等情緒平復了再讓他睡覺。
錦鯉媽咪媽有話說
照顧孩子從來是不是件輕鬆簡單的事情,很多時候稍不留神娃就容易出問題,而且照顧娃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是要配合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