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全球人工智慧算法論文40%為中國人所寫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近幾年來,全世界關於人工智慧算法的論文大概有40%是中國人寫的,可見中國人對算法研究的重視。」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毛軍發近日在杭州市舉行的浙江國際健康產業高峰論壇暨智慧健康大會上,介紹人工智慧研究的相關情況時說。

    人工智慧至今有60餘年的歷史,最早是1956年在美國新罕布夏州漢諾瓦鎮的達特茅斯會議上,幾個科學家探討用機器模擬人類智能等問題,並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的術語AI。毛軍發院士說,近兩年推動人工智慧成為熱門領域的一個重要事件是,2016年穀歌人工智慧AlphaGO下圍棋贏了人類,其特點是借鑑了深度學習的算法、大數據和先進的計算機。

    由於人工智慧應用的廣泛性,以及誘人的前景,世界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最先進的美國、歐洲,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墨西哥,以及非洲國家都在制定國家級的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毛院士透露,美國、中國是世界上兩個人工智慧發展最熱的國家,同時,也是對人工智慧投入最多,人工智慧技術最先進的兩個國家之一。

    據中國科學院這名院士分析,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條件相對較好,主要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超級多的大數據,給人工智慧的研發提供了很好的大數據基礎條件;此外,計算能力和算力也是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優勢。國內的超級計算機已經連續多次位居全球第一,雖然有時候被美國反超,都是「螺旋式」反超。

    毛軍發院士在談到中國人工智慧研究的優勢過程中,也提醒國內需要修補的「短板」,清醒看到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晶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體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比如,近兩年來,中國人寫了世界上關於人工智慧算法論文的40%左右,遺憾的是算法論文數量比較多,世界上最頂尖的算法、核心的算法,以及目前在廣泛應用的算法沒有中國人發明的,都是以美國的科學家為主。

    「當然,對人工智慧算法『短板』的修補需要一個過程。」毛軍發院士說,去年我國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這個規劃的內容非常豐富,其重要目標是在203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毛院士建議,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我們必須主動求變應變,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緊扣發展、研判大勢、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佔先機,引領世界人工智慧發展新潮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帶動國家競爭力整體躍升和跨越式發展。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發展的想像空間太大,中科院院士張旭:AI基礎研究應在上海...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今天開幕,圖為作為分會場的上海西岸徐匯濱江地區。(本報記者趙立榮攝)嘉賓:張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市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召集人)採訪:許琦敏(本報首席記者)人工智慧(AI)在中國正經歷著快速而蓬勃的發展。與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熱鬧相比,基礎研究領域相對寂靜。
  • 黃永剛28歲成哈佛大學博士,是真正的中國人,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
    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也是世界著名的固體理學家,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讓人有些驚訝,因為他竟然是迄今為止世界固體力學領域文章引用率最高的華人學者。有人可能會產生疑惑,為何中科院的外籍院士竟然是一位華人學者?這一理論被全球的54個國家裡的數百所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所認可。黃永剛開創了作為現代信息領域革新性發展方向的可延展無機電子器件領域,他還基於力學原理,創新性地突破有機半導體材料性能瓶頸,創造出了可延展無機電子器件的分形互聯導線、矽應變隔離設計等新概念,並且發明了一些先進的方法,極大促進了多種柔性健康監測產品的研發。
  • 中科院院士:中國期刊好不好?就看最好的論文是不是發表在這裡
    其中,中科院院士袁亞湘表示:中國期刊好不好,就看最好的論文是不是發表在這裡,這一番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廣泛參會者的共鳴。《中國科學:數學》的主編就是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這一國內數學綜合類期刊還發表過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大師的經典論文,這也算是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26位嘉賓首公布,直覺會火 | CCF...
    雷鋒網將在2019年7月12日至7月14日再度迎來年度重磅活動——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2003 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2008 年獲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010-2012 年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
  • 【院士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人工智慧模型和算法的七大發展...
    【院士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人工智慧模型和算法的七大發展趨勢 2020-10-2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滕錦光履新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他表示:「對於獲委任為理大校長,我深感榮幸之餘,亦明白任重道遠,須不負眾人厚望。」他承諾竭盡所能履行大學的使命、實現大學的願景。滕校長相信教育的責任除了讓下一代擁有專業能力之外,還要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從而令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通過教職員的同心協力,理大旨在使學生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乃至善於溝通的專業人士及領袖。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人工智慧——算法·算力·交互
    來源: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作者:戴瓊海8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政府、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主題為「智周萬物」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大會(CCAI 2020
  • 《深度學習: 算法到實戰》, 中科院博士為你講授!
    為此,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打磨準備,專知背靠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隆重推出《深度學習: 算法到實戰》,一線教授博士帶你學習深度學習的基礎算法和應用實例,歡迎加入學習!我們是專知,提供專業可信的人工智慧知識分發服務,讓認知協作更快更好!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被美國學者質疑 期刊:正調查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綜合全球排第2,AI細分全球排第一
    現在人工智慧專業,如果清華不說第一,估計沒人敢說第二。計算機學科跟其他學科有些不一樣,它看的不是發表在雜誌上的論文,而是發表在頂會上的論文。因為計算機學科發展太快,雜誌的內容不足以體現它的時效性,所以在計算機領域都是以被頂會的會議論文集收錄為目標。前一陣火了一陣的用99行代碼來實現《冰雪奇緣》的胡鳴淵,他的這篇論文最後投的也是頂會。
  • 中科院與北京市攜手推進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建設
    2月8日,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海澱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北京人工智慧產業高峰論壇暨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大會」在京舉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陰和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樹深,以及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等專家出席論壇。
  • 全球首本人工智慧基礎教材發布,全國40所高中要開設人工智慧課程啦!
    今天,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共同出版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慧基礎教材《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在華東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各地40所高中成為了首批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據悉,這些學校將通過創新實驗室搭建、課程改革等方式,探索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方式。
  • 上海交大新設人工智慧專業助推智能上海發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5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在自動化所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在自動化所作報告 2016-01-04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2016年1月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來訪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
  • 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皇家院士、IEEE Fellow……CCF-GAIR 2019 震撼...
    包雲崗,2003 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2008 年獲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010-2012 年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現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在國際會議期刊發表了 40 餘篇論文,多次受邀擔任 ASPLOS、ISCA、MICRO、SC 等國際頂級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研製的相關技術已經在華為、阿里、Intel 等國內外企業應用,多次獲企業合作貢獻獎,如入選華為 2015 年全球合作五個代表成果寫入其年報、獲阿里巴巴最佳合作項目獎等。
  • 學生披露院士評選內幕:我怎樣幫導師評上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被舉報了,舉報者是他的學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遞交了舉報材料,內容涉及論文數目造假、專著抄襲以及臨床試驗造假等多個方面,並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規範的專著、論文獲得了院士頭銜。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宇澄還曾兼任王正敏的秘書,是導師在單位最親密的夥伴。
  • CCL 2016| 中科院張鈸院士:後深度學習時代的計算語言學
    以上被錄用的英文論文,都將由論文出版社Springer發表在LNAI(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系列中。| 中科院張鈸院士:後深度學習時代的計算語言學
  • 人工智慧終將取代人類?毛軍發院士藍寶石正面發聲
    活動現場7月13日,"海上院士講壇"第五期如期舉行,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做"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主題演講。本次講壇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聯合主辦,中科院院士上海浦東活動中心協辦,浙江省新昌縣人民政府全程合作支持。
  • 第三代人工智慧來了!知識、數據、算法、算力缺一不可
    7月9日,來自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的院士及頂尖科學家們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共話下一代人工智慧新範式,聚焦和探索人工智慧最前沿的科技發展趨勢,圍繞人工智慧算法創新、多學科交叉融合等話題,描繪智能視覺、智能醫療、智能晶片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路徑。AI也要舉一反三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質疑圖像異常。一篇論文於2014年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上,論文發現傳統中藥複方「聰明湯」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為治療這項複雜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一篇論文於2015年發表在《免疫學期刊》上,論文發現了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中的重要分子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兩種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