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期】思考地圖在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的應用(作者:楊豔南)

2021-03-02 皮詠梅高中英語工作室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共同成長

在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受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教師經常把閱讀教學與寫作割裂開來,沒有正確引導學生認識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的關係,從而錯失了在圍繞語篇主題語境進行寫作能力培養的機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詞彙和語法知識的講解,導致教學內容碎片化,忽略了對語篇知識的教學和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從而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處於支離破碎的零散狀態,不利於知識在大腦中的存儲、內化和遷移,進而阻礙學生能力的發展。

讀寫結合是英語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具體語言技能的訓練,也要關注技能的綜合運用,可以設計讀寫結合等綜合語言運用活動。

「讀」屬於理解性技能,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了解文化內涵、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寫」屬於表達性技能,是語言輸出和交際的重要方式。「讀」可以為「寫」提供主題語境和語言知識,「寫」的加入往往可以提高閱讀的質量,為「讀」提供更多的精神動力。

思考地圖及類型

思考地圖(Thinking maps)是David Hyerle博士在1988年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思考地圖提供了一套可視化模式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思考神經網絡的發展,提高大腦不斷認知和建構知識信息的能力,突出培養學習者獨立遷移思考的能力。

基於對大腦接收信息機制的研究,思考地圖主要有八種類型(圖1),它們分別對應人在思考時的八種思維過程。

圖1:八種類型的思考地圖

八種類型的思考地圖具體闡述如下:

1. 圓圈圖(Circle Map): 主要是通過提供相關信息來展示與一個主題相關的先前知識。在圓圈中心,可以使用詞語,數字,圖畫或者其他標誌或象徵物來表示你嘗試理解或定義的事物,在圓圈外面,寫下或畫出與主題相關的信息。

2. 樹型圖(Tree Map): 主要用來對事物進行分組或分類。在最頂端,寫下被分類事物的名稱,下面寫下次級分類的類別,依此類推。

3. 氣泡圖(Bubble Map): 主要是使用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來描述物體。

4. 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 主要用來進行對比和比較。兩個被比較的術語放在兩個中心圓圈內,外面單獨連接的圓圈內展示兩個被比較的術語間的不同點,中間共同連接的圓圈內展示兩個術語通過對比的相同點。

5. 括號圖(Brace Map): 主要用於分析、理解事物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6. 流程圖(Flow Map): 主要用來列舉順序、時間過程、步驟等能夠分析一個事件發展過程之間的關係,解釋事件發生的順序。

7. 複流程圖(Multi-Flow Map): 用來展示和分析因果關係。在中心方框裡面是重要的事件,左邊是事件產生的原因,右邊是事件的結果。這是一個先後順序的過程,能夠看到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結果,通過考慮原因和結果幫助學生分析為什麼,結果是什麼。

8. 橋型圖(Bridge Map): 主要用來進行類比、類推。橋型左邊橫線的上面和下面寫下具有相關性的一組事物,按照這種相關性,在橋的右邊一次寫下具有類似相關性的事物,以能夠形成類比或類推。

利用思考地圖,學生可以對語篇的信息進行獲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在零散的信息間建立關聯,歸納提煉基於語篇和主題的新知識結構。通過繪製思考地圖進行語篇分析,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篇,實現深度學習。在閱讀後,學生通過思考地圖這一語言支架,把閱讀中獲取的語言知識在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語言學習從輸入到輸出的質的轉變。同時,作為知識可視化工具,思考地圖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知識體系,顯示信息間的邏輯關係,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益處,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思考地圖在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英語的閱讀文本的語篇類型主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恰當類型的思考地圖對語篇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設計不同的讀後寫作任務,如概要寫作、改寫、續寫、仿寫等。

下面,筆者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例,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案例分析。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英語的記敘文往往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稱敘述,並且有一定的順序,提供有關事情的空間或時間線索。對於記敘文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Flow-map)對語篇結構進行梳理,用氣泡圖來列出記敘文的六要(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氣泡圖還可用於對整理語篇中的詞彙。以北師大教材Unit 13 Lesson 4 First Impressions為例。本文用第一人稱講述了Jane在圖書館緊張複習備考時,受到另一個女孩Jenny的幹擾,從而對她的第一印象極其糟糕。Jane回到家中,發現自己在憤怒中離開圖書館時,把自己最重要的課本落在了圖書館。正著急時那個令自己憤怒的女孩竟然主動聯繫自己並歸還課本。最後一個自然段講述作者和那個女孩成了最好的朋友。整個故事按照時間順序,從故事的開端,發展和結局三個階段再現了作者的經歷(圖2)。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氣泡圖提取記敘文的要素(圖3),用流程圖對事態的發展順序及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課文進行縮寫,或者從原文的通過Jane的視角講故事轉為Jenny的視角進行讀後改寫訓練。這樣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入閱讀語篇,並且將語言知識內化遷移運用,轉化為語言技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圖3:關於記敘文要素的氣泡圖(Bubble Map)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達自己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包含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一篇議論文的基本語篇結構是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這是一篇關於人們對待技術態度的議論文。本文的主旨是:新技術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但是真正決定技術是否能夠影響人類的生活,取決於我們對待技術的態度。本文的謀篇方式是「總述-細節-結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思考地圖中的括號圖(Brace Map)分析議論文的宏觀組織結構和邏輯(圖4),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立論句、段落主題句、話語標記語等。同時,也可以利用氣泡圖進行詞彙的分類總結和整理。在閱讀和繪製思考地圖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讀後的概要寫作或仿寫。

圖4:關於議論文語篇結構的括號圖(Brace Map)


結語

實踐表明,思考地圖能提高教師文本解讀的能力,幫助教師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進行更有深度、更有意義的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思考地圖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記憶的效率。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語篇的整體理解,樹立學生的語篇意識,提升閱讀能力。同時,思考地圖可以搭建讀寫結合的語言支架,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讀後的寫作起到促進作用,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3]HYERLE D, YEAGER C. Thinking maps: a language for learning[M]. Cascade Pointe Lane Cary, North Carolina: Thinking Maps,  Inc., 2007.

[4]呂秋萍.談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的文本解讀和閱讀活動設計——以一節一課三構課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3.

[5]賈傳安.利用圖表的英語語篇策略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6). 

【作者簡介】

審稿:皮詠梅

編輯:劉維維

長按二維碼    關注「皮詠梅高中英語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全國高中英語讀寫整合教學研討會在石家莊成功舉辦
    12月7日,以「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為主題的全國高中英語讀寫整合教學研討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新校區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日報社二十一世紀英文報與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由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教育局、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共同承辦。
  • 《英語周報•教師版(高中)》2020-2021學年 01-20期 目錄及摘要
    在高三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學生在詞彙運用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思考,例如如何調整教學策略以深化詞彙教學、如何利用有效文本進行詞彙拓展、如何培養學生準確表達意義的能力等。本文主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究教師在高三第二學期的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利用語篇、創設語境、調整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詞彙運用能力,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備考。
  • 大咖談丨董海麗:巧設情境,解決讀寫結合難的困境!​
    筆者在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閱讀環節輸入的知識與形成的能力很難成功遷移到寫作中,即讀寫脫節現象嚴重。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偏差,將「讀」與「寫」置於分離狀態,沒有將二者有效融合,致使讀寫教學低效,而導致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情境的缺失。
  • 電子辭典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能夠在寫作部分獲得高分,將會是學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要求學生在進行寫作部分的時候,要學會正確地使用詞彙和句式,使語言表達連貫銜接順暢,能夠表達出作者的寫作目的。調查發現,在英語學習過程中,45.5%的英語學習者更傾向於電子辭典和紙質詞典相結合使用,43%的英語學習者傾向於使用電子辭典,紙質詞典的使用比重僅佔10.5%。
  • 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大家好,本屆在徐州召開的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歷時3天,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老師們共上了32節觀摩研討課,我現場觀摩了大部分授課。下面我做一個總評,談一談我對高中英語教學的一些思考。第一,中國的英語外語教學主要是教語言還是教人文,即我們外語教學主要是工具目的還是人文目的?
  • 李振來 | 英語原著讀寫指導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
    「功利化」現象,筆者在高中開展英語原著課外閱讀,開發了英語原著讀寫指導課程,通過組建教研團隊、構建教學模式、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評價,有效推進了課程實施。英語原著讀寫指導課程定位英語原著讀寫指導課程屬於閱讀拓展類課程,既能填補現行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不足,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2. 英語原著讀寫指導課程需求分析筆者曾對廣州市增城區五所高中的部分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7.93% 的學生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閱讀英語文學作品。
  • 天津耀華中學楊立劍|「讀寫結合程序作文」 教學策略
    本欄目收錄英語教育工作者們的來稿,為老師們開拓思考路徑,提供更多思路與方向,助力老師們教學提升。以期為老師們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就文章主題交換意見,取長補短。期待各位老師來稿,將您的教學思考展示給眾多老師,在日常總結與溝通提升中促進教學能力再提高。
  •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作業的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合作學習已成為實踐新課標的重要途徑,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學生單一學習向合作學習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合作學習既是教學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在高中英語聽說讀寫各類課型的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於這一點,本文就「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作業的應用」的內涵、作用、實踐進行探討。
  • 姚旭輝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整合:鋪墊與輸出》閱讀摘記
    第三章讀寫整合課堂中的鋪墊與輸出:整理者兼主講:汪老師  (三)基於文本思想的觀點描述【課例背景】課題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第五模塊Umit5 Using language」的「 Heroic Teenager ReceivesAward"。
  • 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
    對於高中生來說,英語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不僅僅要幫助學生對相應的英語知識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同時還要使學生們重視起傳統文化對於整個民族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很多事情上已經有了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對於傳統文化也已經有一定的意識,將我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滲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摘 要:隨著不斷深化的素質教育改革,高中英語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尤其是生活領域十分需要英語知識的運用,這也是對高中英語所提出的一個新要求,即將生活化這一理念加入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基於此,首先介紹生活化理念,然後從三個方面提出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討論。
  •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利用微課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焦建立教授指出,微型課程的目的是解釋特定的知識點,它使用簡短的簡短在線視頻作為表達形式,並在線用於學習或教學應用。教學視頻。在中國,微課程教學在教育和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並且使用頻率很高。例如,由大學主導的「微課程」科研項目促進了中小學,教師培訓等領域微課程的發展。未來,「自帶設備」的發展「學習環境要求學校提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並引入內容新穎,容量較小的新型課程。
  • 英語寫作教學與思維品質發展
    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實施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是廣大英語教師們面臨的新課題。令人欣喜的是,有些一線教學名師和優秀骨幹教師已經在這方面做了頗具啟發性的教學探索。如孫勇老師從思維品質的內涵界定出發,通過分析高中英語寫作中常用的仿寫、改寫、縮寫、續寫和創寫幾種形式,提出教學的具體策略。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微寫作任務、問題鏈追問和讀後續寫訓練,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 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度綜述 ——基於2020年《複印報刊資料·小學英語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統計分析
    其中《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小學教學設計》《英語學習》《中小學外語教學》《教學月刊(小學版)》《江蘇教育研究》《江蘇教育》的轉載量排在前5位,佔轉載論文數量的55.4%。(二)作者單位、地域分布情況統計以轉載論文第一作者來源單位統計,57.43%來自中小學,20.95%來自高校,其他作者來教研室、教科院、教師進修學院等教育科研單位。
  • 高中英語的教學導向應該緊緊圍繞實際應用展開
    文|馮佔江多少年來,高中英語都是緊緊圍繞高考展開教學,這無異於公開承認高中英語教學就是為了高考英語而來。在這一指導原則下,高中英語就顯得格外的不具有實用性(除了為高考英語服務)。作為多年從事高中英語教學的老師,小編覺得該是時候扭轉高中英語教學導向時候了。
  •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
    【純乾貨】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摘要】讀後續寫作為一種較新的測試題型與教學方式,近年來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讓學生能在讀後續寫題型上有更好的發揮,基於讀後續寫理論背景,整理出讀後續寫的教學、學習原則,五 大教學步驟與評價標準。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任務型教學的定義理念,以及在教學中設計工作任務和應用。關鍵詞:任務 任務型教學 原則 應用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
  • 層次性提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設計探析
    體現和突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的層次性,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筆者通過對相關理論的解讀,結合教學實踐,形成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高中英語閱讀層次性提問設計方案
  • 「讀寫教室」:小學讀寫教學的一種演進
    在此背景下,首屆「教育界諾貝爾獎」——全球教學獎獲得者——美國緬因州的英語教師南希·阿特維爾於1987年在其出版的《在初中》一書中提出了「閱讀教室」(Reading Workshop)和「寫作教室」(Writing Workshop)的概念。
  • 至簡教育一三書院:留學英語讀寫怎麼能有質的飛躍?
    英語讀寫有質的飛躍談何容易?可行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北京至簡教育旗下一三書院推出系列的讀寫講座能給您答疑解惑,總共8期乾貨滿滿,感興趣的家長或同學可以關注我們的一三書院或者至簡教育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