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培養孩子「安全型依戀」?

2020-12-20 寶寶知道

1、下班回到家,兒子像嗷嗷待哺的小雛鳥,張著胳膊像我跑過來,我也親暱地抱起兒子轉圈,之後,兒子步步不離地跟著我,奶聲奶氣地喊著我跟他玩遊戲,被玩具夾到了手,眼睛含淚地讓我給吹吹,嬌滴滴的樣子讓我母愛爆棚。

突然,這和諧的畫面被婆婆一句話打破了,「你不回來沐凡可聽話了,自己玩自己喝水,你一回來就不行了,嬌慣得不成樣子。」

我立刻回應一句:這叫安全型依戀關係,你要學習了,媽媽!婆婆咂咂舌,轉身走了。

我們家鄉有句土話:孩子看見娘,沒事都要哭一場。很多孩子在見到媽媽之前很聽話很獨立,自己玩遊戲,自己吃飯,甚至自己穿衣服。

可是一看到媽媽,立刻成為了襁褓裡的小嬰兒,各種撒嬌賣萌,像個小小跟屁蟲。

所以身邊人總是將「看不見他媽媽一點事沒有,一看見就哭鬧不聽話」掛在嘴邊。直接質疑覺得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以前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很刺耳,特別是有些婆婆抱著孩子,眼神和口氣裡溢滿了自豪感的樣子,讓我為媽媽們謀不平:憑什麼,這可是我的孩子,我十月懷胎拼死拼活生下來,惡補各種育兒知識養育他,他卻在別人那裡做乖寶寶,難道真的是當媽的不會帶孩子嗎?

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次聽到婆婆這樣說,我的心裡卻很高興,因為學習了兒童心理學知識,我知道,這是我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型」關係正在建立的表現。

2、心理學中,依戀就是寶寶跟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照料者之間情感的紐帶關係。

而安全型依戀關係,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提出的。艾恩斯?沃斯通過設計陌生情境技術,專門用以研究依戀類型,

具體實驗過程是這樣的:

通過觀察多個寶寶的表現,研究者把媽媽寶寶之間的依戀行為分為3種:焦慮—迴避型、安全型和焦慮抵抗型。

第一種焦慮—迴避型, 這種類型的寶寶約佔20%, 媽媽離開時,他們並不會表現出緊張和憂慮,媽媽回來,他們也不會理會,表現出忽視和閃躲等行為對於他們來講,接受媽媽的安慰和陌生人的安慰沒有區別。

第二種安全型約佔70%,最初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安全型的寶寶會很愉快地玩耍;有陌生人出現,他們會有些警惕,但是不會煩躁不安。當把寶寶留給陌生人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會哭鬧。當媽媽返回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更親熱,熱情地和媽媽進行各種互動,親親、抱抱,情緒很容易被安撫。

焦慮—抗拒型的寶寶約佔10%,這個類型的寶寶表現出很強的分離焦慮。當與媽媽分離的時候,抗拒型寶寶會感到強烈不安,哭鬧不止,難以安撫,當媽媽再次回來時,他們一方面會主動試圖去接觸媽媽,但是又會對媽媽的安慰行為表示出抗拒甚至發怒。

小寶寶有各種需求,他餓了、尿了、拉了,他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及時理解孩子哭的原因或需要並給與回應,寶寶就能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依戀。

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哭鬧沒有反應,甚至經常性地打罵、斥責孩子,孩子就會形成迴避型依戀,他把自己蜷縮起來規避傷害。

如果父母雙方對孩子的養育存在不同的觀點,或者情緒多變,一會親熱孩子,一會冷落他,或者經常性地更換看護者,孩子就會建立起焦慮型依戀關係。

3、依戀關係對孩子能力的發展影響很大。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家長試圖通過上情商課來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實後天的培養對情商的影響十分有限,情商的塑造大部分來自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係。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自信、安全,很容易建立起一種成熟的交往能力,在與別人的交往交流中遊刃有餘,更加積極。在青春期,安全依戀的孩子往往比較少出現逃學、打架等叛逆行為,因為他們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焦慮—抗拒型依戀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在社交中經常表現出害羞、焦慮等情緒,經常擔心其他人不喜歡自己。有時會會莫名其妙大哭大鬧,這是焦慮內化以後表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用這種方式來獲得關注,求得父母關注。

焦慮—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常常對身邊的人和事比較冷漠,情緒比較波瀾不驚,但是內心卻十分敏感多疑,似乎是對人對事漠不關心,其實內心充滿了需求。外化以後行為問題比較多,比如說打罵父母、攻擊夥伴、欺負弱小。他們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差。

在這三種關係中,安全型依戀是最健康最正常的。安全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比較自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外部世界的,所以他會更加自信地跟人交往,很少害羞,他也能會學會如何去愛別人。

4、從心理學上講, 0到3歲是寶寶跟父母建立緊密的依戀關係的重要階段。

如果說這個階段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關愛,他就不會跟父母建立起安全性依戀關係。等孩子長大以後,孩子也不會跟父母太親密。而且這樣的孩子容易叛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依戀關係關鍵期。

關注孩子的需要及時予以回應。

依戀關係的建立,需要父母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感表達。嬰幼兒經常會用哭鬧來表達需求,父母應該拋開手機拋開電視,關注孩子的需求。孩子是餓了還是渴了,孩子該睡覺了嗎?如果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就會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

反之,如果父母總是有意無意的忽視孩子的哭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戀。

多陪伴孩子。要經常審視自己是不是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沒有人能替代父母的陪伴,所以要在孩子安全依戀關係建立關鍵期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孩子對父母情緒的感應十分敏感,父母高興開心,孩子也會跟著輕鬆愉快,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情緒管理,避免將負面情緒過多的傳染給孩子。

正視孩子的哭鬧。當孩子通過哭鬧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不要厭煩,對於孩子的需求,正確的能滿足的事情,儘量及時滿足。

如果是不合理或者能力之外的事情,要堅決地告訴他:爸爸媽媽做不到。然後通過講道理、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避免孩子哭鬧。

採用正確的分離方式。在幼兒園門口,經常看到很多父母把孩子放下,自己偷偷溜走。還有的父母一步三回頭,一把鼻涕一把淚,這種錯誤的離別方式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從而產生焦慮情緒。

如果要離開,應該事先讓孩子知曉,並告訴自己什麼時候會回來,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回來並和孩子打招呼:媽媽回來啦!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哭鬧不理解,可是幾次以後,他的小腦袋裡就會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媽媽要暫時離開,但是很快就會回來的。慢慢地他即使不捨得媽媽離開,也會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美國一所大學的少兒發育研究生所專家通過對174名孩子長達6年的跟蹤考察,得出結論: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的依戀模式與程度是孩子日後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

無疑,相對於焦慮—迴避型和焦慮—抗拒型,安全型依戀關係是孩子一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影響孩子學業和事業成就的積極因素。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孩子的「安全型依戀」
    如果你的孩子勇於探索未知,同時經常回到你身邊尋求聯結和安慰, 那麼你就可以知道他屬於安全型依戀。安全型依戀使得個體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較好的關係。這是因為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信任他的「依戀對象」 (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戀人) , 相信他們會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提供支持。
  • 從小培養「安全型」依戀類型的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
    對於不安全型依戀類型的孩子來說,似乎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疏解自己內心中的不安全感。作為幼兒園老師,對於不安全依戀類型的孩子要多多上心照顧,因為他們是在太能鬧騰了。而安全型依戀類型的孩子能夠讓老師省心不少,是大家都喜歡疼愛的小寶貝。
  • SNBB育兒小課堂丨什麼是安全型依戀?培養安全型依戀寶寶的秘訣!
    這就是媽媽和寶寶的「安全依戀型」關係正在建立的表現。三、依戀的類型研究者把媽媽寶寶之間的依戀行為分為3種:焦慮—迴避型、安全型和焦慮抵抗型。最初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安全型的寶寶會很愉快地玩耍;有陌生人出現,他們會有些警惕,但是不會煩躁不安。
  • 孩子脾氣暴躁?培養「安全型依戀」親子關係,讓娃擁有穩定情緒
    其實小敏的表現正是典型的不安全型依戀,這種小朋友時常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給成長帶來諸多阻礙。而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則能夠擁有更多的安全感,面對陌生環境能夠快速適應,在控制情緒上更是會表現得非常優秀。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陌生情境」的實驗,觀察嬰兒與母親分離和重聚兩個場景下,對母親的反應、和陌生人相處,以及探索行為,把孩子分為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兩大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能夠感知到父母對於自己的疼愛,因此內心充滿極大的安全感。不會患得患失的出現敏感情緒,面對短暫的分離能夠較好的接受。
  • 想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得會培養孩子的「安全依戀」
    可是,他們不知道又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處於粘人的年紀,發現爸媽不在身邊,經常哭鬧不已的時候,自己又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其實很有必要,因為它涉及到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不僅是孩子年幼時的問題,也是關乎孩子今後人生發展的問題。什麼是"安全依戀"?
  • 「依戀類型」決定孩子未來,家長別錯過「安全依戀」培養關鍵期
    他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孩子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安全依戀型這種模式是孩子感到可以依賴他們的照顧者來滿足他們親近需求、情感支持和保護需求,是一種最好的依戀模式。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向,並且願意參加社交活動。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還可以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他們形成「安全型依戀」。安全型依戀使得個體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較好的關係。這是因為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信任他們的「依戀對象」(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戀人),相信他們會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為知道父母(或未來的戀人)是時刻歡迎他們回來的避風港,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也更勇於探索世界。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依戀是指嬰兒和照看者之間一種互惠的、持續的情感聯結。根據母嬰互動,嬰兒形成了對母親的期待並建立了這種模型,只要母親繼續以相同的方式行動,該模型就起作用。如果母親的行為發生了改變,不是一兩次,而是一貫地變化,嬰兒就會修正原有的依戀模式,安全型依戀就會改變。安全型依戀反映了嬰兒對照看者的一種信任感,不安全型依戀反映了一種不信任感。
  • 建立「安全型依戀」有多重要?父母這樣做,孩子贏在起跑線
    那麼該怎樣與孩子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呢?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甚至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一、孩子可能會出現的依戀關係?3、 安全型依戀像具備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比較依賴家長,通常會將父母當成判斷是否安全的標準。在父母在場時面對外界會積極主動去遊戲,不在場時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歸來時不會用哭鬧發洩情緒,而是用積極的方法尋求安慰。難過時陌生人的安慰不如父母的安慰有效,也比較容易安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孩子3歲前,和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非常重要,家長別掉以輕心
    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與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沒有健康的依戀關係,不論之後再給孩子培養更多的技能也難以起作用。什麼是依戀關係呢?在發展心理學上,所謂依戀關係就是指:孩子與家長在互動中形成的一種情感聯結,也就是孩子在早期的生活中產生的最為重要的社會關係。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由內而外的教養》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是這麼解釋「安全型依戀」的:當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積極的回應,能讓孩子時常感受到父母與他們心理上的聯結以及父母對他們的理解和保護。即:只有當孩子與父母在心理上有調和一致的適時溝通時,安全型依戀才會產生。
  •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孩子粘人不等於不獨立,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幸福習習社:孩子粘人不等於不獨立,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幸福習習社沐言。,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心理學家把孩子與媽媽的依戀關係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兩種。 如果孩子粘媽媽,喜歡跟媽媽在一起,媽媽離開就想哭,媽媽回來後,又可以跟媽媽親親抱抱,馬上恢復狀態,這都是很正常的,屬於安全型依戀。
  • 伴侶是不安全型依戀,怎麼辦
    表面上看,是否融入伴侶朋友圈是對自由度和界限的理解有區別,但不能忽視的是,這種分歧也在提示我們:我們在依戀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據戀人的依戀類型予以調整。有分歧,因為依戀類型不同1990年,心理學家從嬰兒的三種依戀類型出發,提出了成人的四種依戀類型——安全型、恐懼型、疏離型,痴迷型 。
  • 慢養良育(總序108):她是安全型依戀
    出生第409天(二)(總序108):她是安全型依戀。在測試的過程中,當她發現父母都無法被她喚醒時,她表現出了焦慮的情緒和哭鬧的行為。這是幾乎所有一歲孩子都會有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接下會做什麼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女兒在無法喚醒我的情況下她試圖去喚醒媽媽,這至少說明她還有繼續求生的意願並且付諸了行動。
  • 安全型依戀-兒童心理髮育的營養劑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可醫生說俊俊沒有建立安全型依戀,不好。何為依戀?這種兒童實際上並未形成對母親的依戀。如俊俊寶寶就屬於迴避型依戀。」的嬰兒,在2歲時產生更多的探索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解決問題的場景中表現出高度投入的持久性和愉快感,而「非安全型」則無此反應。
  • 孩子總粘著媽媽,要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將孩子的依戀分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安全型依戀,指的是孩子離開了父母也能正常活動。孩子不會過分依賴媽媽,在家是媽媽的好寶寶,到了幼兒園也能和老師、同學相處愉快。性格外向、沉穩,不會任性、胡鬧,情緒波動較小。
  • 與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類型
    有的孩子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父母,只要一下子沒有母親在身邊,孩子就會焦慮煩躁,冷靜不下來,這樣就不是安全型的依戀。安全依戀類型的孩子與母親在之間的相處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距離,母親即使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自己找到探索世界的方式,遇到困難也能自我思考如何解決。
  • 孩子沒有分離焦慮是懂事乖巧?專家:當心迴避型依戀害娃
    雯雯家的寶寶,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本該率性而為,天真活潑;太過懂事、 乖巧的寶寶,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一、兒童常見的依戀型人格1、安全型依戀。這類孩子是身心發育比較正常的孩子,首先是特別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