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華夏族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原,秦朝,漢朝時期中原就是陝西,山西,河南這塊,唐朝時期還是這三個地方。畢竟,我們在宋代以前我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就是在北方,後來五胡亂華,我們的祖先被迫去了南方,開始對南方有所建設,建立了國家,然後中原就是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方,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於韓信的軍師蒯徹。話說韓信死前曾喊道,悔不聽蒯徹之言,才有今日下場。劉邦回來一聽,立即命人緝拿蒯徹。
逮到後,劉邦問他,你為何要唆使韓信造反?蒯徹道,秦朝丟失一隻鹿,大概有趙高指鹿為馬的典故吧。蒯徹在這裡用鹿來比喻江山社稷,天下群起而取之。眾多人中,也只有腿長腳快者才能得之。那個時候,有什麼君臣關係?有什麼造反不造反之說。劉邦聞之,隨然不悅,但還是赦免了蒯徹。從此以後,鹿就被大家比喻為江山社稷。中原的歷史則最為久遠,逐鹿中原和稱霸中原中的「中原」大同小異,同,是指兩者都有天下的意思。
因此中原又有「居於中心之地的國家」的含義,只是後來引申為廣義的天下而已。到了秦統一六國,中原的含義更多的指代為天下,泛指整個中國。盛名之下,其實難付,雖然名高實秕糠。幾千年來在中原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相反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一茬一茬的都被外族侵略者滅的很慘。中原被封的都是些無作為的諸侯國,這些小國也沒有擴建僵土。基本上都是挨打份。其實哪都是帝王將相門的事情,與老伯姓沒有任何關係。
古代的老伯姓就像奴隸一樣,任人宰割。在最早時候,河南以及河南四周的部分地區由於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再加上黃河流域水資源豐富,聚集了許多的華夏族人。再加上周文王在嵩山立的一塊石頭時,指著石頭說,這是天下之中心。隨後,河南之地被稱作中土,人口增加後,商業貿易也隨之興盛了起來。這個時候的中土也被人稱為中州。隨著時間的不斷前移,中州也被稱為中原,最後就被稱作中國。
中原地區隨著歷史的發展概念是在不斷演進的,而且隨著先輩們的篳路藍縷的開拓,封建政權的統治區域在一步步膨脹,中原所指代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張。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記得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