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簡單純樸,也喜歡總結生活經驗,所以生出了很多發人深省的俗語和老話。其中不乏很多富含哲理的經典。當然,很多農村老話也一直流傳至今。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老話,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以下見解:
01 從傳統觀念的角度看
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說:在選擇配偶時,寧可男比女大七歲,也不要女比男大一歲。當然,這裡的「七」和「一」是指代,不一定就是7歲和1歲。更確切的說是,男比女的大多少都無所謂,但女的比男的大一點也不行。那為什麼農村會有這樣的偏向呢?
首先是,傳統風俗的影響。在古時的鄉下,嫁娶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除了要門當戶對,通常還要合對生辰八字,這些場景在古裝劇中可見一斑。在這樣的傳統下,長相一般不被看重,而年齡卻很被看重。人們普通認為,男大女小,婚姻才更長久,女人才更旺男人。
其次是從家庭關係的角度考慮。在農村,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人要保持在家中的地位。男比女大,這樣的地位更易保持;女比男大,就有可能出現妻管嚴的情況。另外,在農村男女一般都早婚,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年紀大點,就更有責任和擔當,婚姻和家庭也就更幸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兒育女。以前人們封建思想落後,結婚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女人越年輕,生育能力越好,生出來的孩子也越聰明。年紀大點的女人,就沒有這個優勢了。所以,就有了「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的說法。類似的說法還有「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男大七,抱金雞,女大一,不成妻」,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02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
以前的農村地區,經濟落後、思想閉塞,人們從家庭幸福、繁衍子孫的考慮出發,提出男大女小的擇偶標準,具有一定的道理和益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今天再用這樣的標準,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了。
首先,自由戀愛。現在人們談婚論嫁,不像以前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彼此情投意合,是愛情的結合。因為都是自由戀愛,個人喜好和期望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長相、家世背景、房子、車子等更被看重。再者,現代社會,婚姻≠生育。所以,「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早就被當成封建迷信了。
此外,從家庭關係角度看。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多角色、多責任,家庭關係也不像以前單純的「男主外女主內」。一個家庭的穩定和諧,也不像以前一方說了算,更多的是在彼此的磨合之間取得平衡。所以,夫妻雙方對家庭、事業、人生的態度和看法,就是大家常說的三觀相符,更決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最後,用事實來說話。現在,不管老牛吃嫩草、還是姐弟戀的婚姻都再正常不過了。比如,霍建華林心如、張家輝關詠荷、張杰謝娜很多明星夫妻都是女大男小。再比如,有書君的兩位姐夫年齡都比兩個姐姐都小,但一點不影響他們的幸福生活。細心觀察一下,每個人身邊肯定也有很多女大男小的幸福愛情故事。
所以,個人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年齡」在婚配關係中真的已經無足輕重了。不管男人女人,在選擇另一半時,與其過多關注外界的標準,不如多問問自己內心。因為,自己內心對於幸福的標準,才是最大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