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還有娶妻不賢毀三代的俗語,可見結婚對男女來說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現在一般的男女只要感情好三觀一致基本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別識農村人對於婚姻有很多的要求和講究,比如說門當戶對,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不是大八歲或者九歲,為何女的不能比男的大?
老一輩人這樣講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古代人就已經發現女子比男子更早熟,《黃帝內經》中就指出女子的成長周期是七歲,而男子的是八歲。在心理和生理上十四的女人和十六歲的男子在一個層次上面。古代人結婚早,女子十四五六就可以結婚了,而同齡男孩尚不成熟,所以就被排除了。
再則老一輩人也總結出了一些社會經驗,男人是家庭中的頂梁柱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年齡比女孩子大的男孩自然容易更容易吃苦而且會比較體貼女孩,女孩嫁給這樣的男人父母才比較放心。特別是在農村如果男孩子娶了比自己大的老婆還會受到恥辱。女大男小這種模式並不利於家庭安穩和發展,一則男孩子尚不成熟不懂得照顧體諒女方,二則不利於家庭的發展女的大勢必會付出的更多,男的在女方的照顧下不容易成長和未婚時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照顧人從父母變成了妻子。
而為什麼是大七歲,是因為古人是以十歲為一代。年齡若是差別太大就容易有代溝,既有外貌和年齡上的差異和尷尬,也容易有代溝。所以七歲恰恰是一個合適的數字。不過現在社會中男女大都晚婚,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已經成熟,所以沒有了這種顧忌。再則有化妝品和護膚品的存在,女人在外貌上普遍比同齡的男人有優勢,即使和比自己小的男人在一起也沒有外貌差異。所以即使現在也出現了很多情投意合的姐弟戀。可見對於老一輩的話我們要學會做參考意見,不能全盤接收,學會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年齡合適外貌合適但是沒有感情基礎,一切都是白搭。